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君臨天下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一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 文 / 鳳鳴岐山

    更新時間:2011-09-01

    「畏兒心中可有幾成的把握?」

    空無一人的後帳中,項王蕭睿面色凝重地端坐在一張几子後頭,默默地看了蕭無畏好一陣子之後,這才慎重無比地出言問了一句,語氣裡滿是父親對兒子的關切之情,只因這一戰關係實在太重大了些,危險性也著實太大了些,哪怕以項王之勇武也覺得事有難為,故此,儘管在先前的軍事會議上,項王已當場同意了蕭無畏的自告奮勇,可心裡頭畢竟還是放心不下,會後又將蕭無畏留了下來,打算問個清楚。

    「兩成,最多不到三成,若是父王能配合孩兒行動,或許還能再多上半成的把握。」

    在這等父子單獨面對的情況下,蕭無畏自是沒有隱瞞心中想法的必要,很是肯定地將自個兒心中的判斷道了出來,話雖說得肯定,可心裡頭卻有著股怎麼也抹不去的無奈之感——蕭無畏一向不怎麼喜歡去打無把握的仗,奈何每一回都身不由己,無論是前番的臨淄之戰,還是這回的阻截戰,說到底都是在冒險,還都是那等九死一生的奇險,自是由不得蕭無畏不傷腦筋的。

    「三成半?唔,不算少了,畏兒要為父如何配合?」

    這一仗的難度項王自然心中有數,故此,對於蕭無畏給出的答案,項王並沒有感到奇怪,可也沒急著表態,而是沉思了片刻之後,慎重地追問了一句道。

    「父王明鑒,孩兒以為此戰的關鍵便在一個『奇』字上,若是堂堂正正而戰,孩兒實無一成的把握,若能出敵不意取下德陽城,而後據城堅守,誘敵來攻,迫敵以短擊長,當可拖住吐蕃大軍,只是我大軍此際與敵兩鎮主力隔錦江對峙,孩兒所部要想瞞敵耳目突破錦江實是難為,故需父王大軍以佯攻為掩護,方有一線之機會,且過江後,又須長驅直入近兩百里,途中關卡重重,實難言順遂,倘若受阻,則大事恐難為也。」蕭無畏在心中自是早就思忖過此戰的方略,雖因時間的關係,尚來不及詳細斟酌,可大體上的行動指南卻已是有了雛形,此時聽得自家老爹見問,倒也能答得頭頭是道。

    「嗯。」項王聽完了蕭無畏的陳述之後,還是沒有急著表態,而是微閉上了眼,手指在几子上輕輕地彈動著,似乎在考慮其中的利弊與成功的可能性。

    「父王,孩兒心中有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眼瞅著自家老爹陷入了沉思之中,蕭無畏也不敢出言打攪,直到項王睜開了眼,蕭無畏這才出言試探道。

    「哦?畏兒有話但講無妨。」項王心中本已有了決斷,可還沒來得及開口,就聽蕭無畏自言另有想法,不由地便是一愣,眉頭微微一皺,揮了下手道。

    「父王,孩兒以為那吐蕃之軍雖強悍,可遠道而來,並非無懈可擊,任由其與兩藩合兵一處,其實更易擊破,概因三部兵馬本非一體,無論是指揮還是配合上,必然生疏無比,我軍兵力雖稍遜一籌,卻是上下一心,各個擊破應非難事耳,實無須分兵以拒敵,此孩兒之愚見也,望父王明察。」蕭無畏的戰略大局觀極強,自是敏銳地發現了項王分兵拒敵之策的不妥之處,可又不好明確指出自家老爹在戰略上的失誤,這便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哦?畏兒的意思是為父之策荒謬麼,嗯?」項王的臉色突然一沉,語氣有些子不善地冷哼了一聲。

    「孩兒不敢,父王,孩兒只是就事論事耳。」蕭無畏顯然沒想到自家老父會在此時變了臉,心頭不由地便是一驚,忙躬身回了一句。

    「哼,好個不敢!」項王冷哼了一聲,似乎要動怒,可很快便平靜了下來,長出了口氣道:「有些事爾不明白,罷了,爾只管做好爾的事便好,其餘事情就不必理會了,去罷,將兵馬點齊了,後日一早,衛父發動攻勢,掩護爾從上游過江,下去罷。」

    「是,孩兒告退。」儘管心裡頭還是不服氣,可值此時分,蕭無畏也不敢再多進言,只能是恭敬地應答了一聲,轉身便要退出後帳。

    「爾將兵馬帶好了,莫要出了岔子!」

    蕭無畏剛走到後帳與前帳的交接處,背後突然傳來了項王的話語聲,腳步不由地便是一緩,心中一動,突地醒悟了過來,已明白了自家老爹話語裡的未盡之言——此番劃撥到蕭無畏手下的五萬將士中,除了一萬兵力是京師大營的精銳之軍外,剩下的四萬兵力全是鎮海軍的降卒,雖也算得上是訓練有素,奈何其精氣神早就隨著鎮海軍的覆滅而消失殆盡了,這等軍隊縱使訓練得再好,也無甚戰鬥力可言,除非是經歷過一番血與火的考驗之後,方有浴火重生之可能,很顯然,項王將這麼支部隊投入這等戰役中,絕對是有著深層次的考慮的,其目的絕非僅僅著眼於眼下這場戰事,其中的目的究竟何在,以蕭無畏的機警,自是不難猜出背後的蹊蹺。

    「父王放心,孩兒知曉該如何做了。」既然已明白了自家老爺子的苦心,蕭無畏自是不敢怠慢,緊趕著回轉過身去,恭敬地應了聲諾。

    「嗯,那便好,去罷。」項王只一見蕭無畏的表情,便已知曉這個聰慧無比的兒子已領悟到了此戰背後的真正意思,心中自是欣慰得很,也沒再多說些甚子,只是點了下頭,揮手示意蕭無畏自行退下。

    「殿下。」

    燕雲祥等幾名侍衛已在中軍大帳外等了多時了,這一見到蕭無畏總算是露了面,全都緊趕著便圍上了前去。

    「嗯。」一眾侍衛們眼神裡的關切之情蕭無畏自是能看得出來,可也沒甚別的表示,只是平淡地吭了一聲,從戰袍的袖子裡取出了支令箭,遞到了燕雲祥的手中,沉著聲交待道:「雲祥,爾帶幾人去各營,傳本王將令,著明威將軍程勝武、宣威將軍劉愷澤、鎮武將軍王洪禮、明遠將軍劉璐、寧波將軍陳再明等人即刻到本王營中議事,去罷。」

    「殿下,可是要上陣了?」燕雲祥還沒來得及答話,站一旁的燕鐵塔雙眼一亮,甕聲甕氣地搶著問了一句,滿臉皆是迫不及待的神情。

    呵,這傢伙,打仗都打上了癮了!蕭無畏素來喜愛燕鐵塔的勇武,此時見這小子一副手癢的樣子,也沒吊其胃口,只是笑著點了下頭,翻身上了馬背,逕直向後營策馬沖了去……

    戰爭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而已,相比於戰爭本身,其背後的那些有形無形的較量方是問題的根本之所在,這一點蕭無畏自是心中有數得很,在蕭無畏看來,自家老爹顯然對此也有著同樣的理解,毫無疑問,這場在外人看來似乎應該是很艱難的戰役,在項王的心目中其實不過是場唾手可得的勝利罷了,對於他來說,收穫這麼場勝利本身並無實在的意義,而能通過這場勝利達成收攏軍心的目的才是核心之所在,從這個意義來說,蕭無畏這支派出去的孤軍極有可能就是將來的關鍵,瞭解了這一點之後,蕭無畏自是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之所在,那便是趁此戰之機會,將手中的這支軍隊牢牢地掌控在手中,當然了,前提條件是蕭無畏能順利通過此戰的考驗,否則的話,一切都是空話而已,而要想通過此戰的考驗,第一步便是要將軍權牢牢地掌控在手中,如此一來,五名統軍大將便成了蕭無畏繞不過去的第一道坎。

    槍桿子裡出政權,此乃萬古不變的真理,蕭無畏自是心中有數得很,他也早就想著要掌握一支嫡系軍隊了的,只可惜一直以來都沒有太好的機會——前番臨淄之戰後,雖已收攏了那支隸屬於京師大營的部隊之軍心,遺憾的是當時的時機不成熟,到了末了還是只能乖乖地交出了軍權,可此番卻是不同了,有了自家老爹這麼座大靠山在,一切皆有了可能性,自是由不得蕭無畏不動心的,然則要想在短短的幾日裡徹底掌握這支軍隊絕非容易之事,饒是蕭無畏獨自在後帳中沉思了許久,兀自沒有完全的把握。

    「殿下,人都到齊了,請殿下明示。」

    就在蕭無畏低頭沉思之際,燕雲祥從前帳急匆匆地轉了進來,對著蕭無畏一躬身,低聲稟報道。

    「嗯。」蕭無畏不動聲色地吭了一聲,卻並沒有多說些甚子,皺了下眉頭,緩緩地站了起來,深吸了口氣,大步轉出了後帳。

    「參見殿下!」

    五名統軍大將早已在前帳站了好些時候了,這一見蕭無畏行了出來,各自側了下身子,面對著蕭無畏便是一躬身,高聲見禮道。

    「免了。」蕭無畏掃了眼眾將,輕吭了一聲,而後大步走到文案後頭坐了下來,環視了下眾人,沉吟著開口道:「諸位將軍都已該知曉此番出戰之事了罷,本王就不再多費口舌了,在此,本王僅有一言相告,此番出戰,九死一生,若有不想參與者,本王自不會見怪,只須交出軍隊,本王保爾不受任何追究,原有之官職待遇照舊,若是願去者,生死各由天命,何去何從,爾等可自擇之,本王給爾等一柱香的時間考慮,雲祥,燃香!」

    蕭無畏此言一出,燕雲祥自是不敢怠慢,緊趕著便將計時用的香點燃,青煙裊裊中,五名統軍大將臉色複雜至極,面面相覷中,茫然不知所措,大帳中一片死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