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八十六章 清日海軍(三) 文 / 終極側位

    「好一個預計,倭人現在僅僅有2條穹甲快船,而你卻編出6艘!當真是信口雌黃啊。」翁師傅臉帶嘲諷的說道。

    「雖說是推測,但是是有依據的。如若皇上不信,我可與翁大人賭上一把。」徐傑聽到翁同?的話,臉色不由的出現一絲猙獰。

    「如何賭?」光緒眉頭一皺問道。

    「翁大人認為,日本在將來會讓再添購幾艘新式穹甲巡洋艦?」徐傑瞟了一眼翁同?說道。

    「這,量倭人之財力,最多不過再購買2艘而已。」翁師傅一聽到要賭鬥,心裡也有些發虛。不過說出的話,潑出去的水。要在反悔怕是不行了。

    「我以性命擔保,除去已經建造和正在服役的穹甲巡洋艦,日本人至少還要購買3艘以上的穹甲巡洋艦甚至是鐵甲艦。不知道翁師傅是否敢以性命為擔保日本人只會買2艘穹甲巡洋艦?」說到這裡,徐傑對著翁同?蔑視的一笑。別的不敢保證,但是徐傑至少可以肯定,日本人絕對不會坐等北洋水師做大而沒有什麼表示。

    徐傑此言一出滿場震驚。誰也沒想到本來就是一個走過場的海軍介紹居然還能鬧出這種事情,翁師傅更是沒這個想到外國回來的新人居然如此狠辣。要說清流,如果真能有他們所標榜的那種悍不畏死那就好了,但是偏偏這樣的硬漢在清流中鳳毛麟角,而翁同?更與悍不畏死這4個字不沾邊。這不,豆大的汗滴已經從頭上冒出來了,滿臉通紅就是不敢開口,你說答應吧,自己心裡沒底,要是萬一日本人想這個小子所說真購買了3條以上戰艦,怎麼辦?而且看這小子的語氣,把握十足,相對而言,翁師傅反而更相信對方,畢竟人家是幹這個的!!

    而光緒一時也沒反應過來,正聽得津津有味的時候,(為啥有興趣呢?以前沒人講過啊,誰都有好奇心的!!)突然來了這碼事,你說答應吧,因為這事無論處置了自己的老師還是李鴻章的門生都不好,如果不答應的話,這老師可是丟面子丟到家了。沒有辦法的光緒只得看向慈禧,而慈禧則是一臉的平靜,有一種看戲的感覺。

    「翁大人所長在戶部,這水師之事還是交由專業的人去打理吧。」半響,李鴻章帶有一絲諷刺的說道,這話的潛台詞就是,別不懂裝懂。而翁師傅偏偏有無法反駁,怎麼反駁?老李要是再說一句,那就繼續賭鬥下去吧,翁師傅不是找事嗎?如果沉默的話,那就是認栽,不過兩者取其輕,翁師傅本著生命誠可貴的原則,還是理智的選擇沉默,認栽~~。不管怎麼說,這令人難堪的局面總算被老李一句話撇過去了,至於說翁師傅是不是被打臉了,沒人去想。或者說沒人打算去認真考慮這件事。而徐傑也知趣的不在糾纏這個問題,而是繼續他的介紹。

    「除了這主力艦隊外,倭人還有強大的後援部隊,雖說這些戰艦都已經過時,但是這些戰艦的戰鬥力還是要強於我北洋的超勇的。這些無防護巡洋艦一共有6艘,分別是葛城,武藏,大和,天龍,高雄和築紫。這些戰艦排水量在1500噸上下,備炮5到9門,同時日本艦隊還有大量的炮船和多達20多艘的魚雷艇用於防護本土。」介紹完日本艦隊後,徐傑歎了口氣繼續說道:「雖然現在和我北洋相比,我北洋還有些許優勢,但是如果我北洋裹足不前,最多5年,我北洋將被日本水師遠遠甩到身後,到時候,一旦戰敗,免不了又要割地賠款。」

    「如此看來,我大清當真要繼續大治武備方可禦敵?」光緒聽完後說道。

    「皇上聖明。」徐傑回答道。

    「可這戶部銀兩實在不足以支撐水師建設,這如何是好?」老翁心有不甘的問道。他不敢再在水師問題上糾纏了,只得回到戶部的老本行來說事。

    「歐羅巴各國面積不足我大清一省之地卻憑借西洋產業而暴富。我大清為何不能學習一下?」徐傑低聲說道。

    「可我大清造出的器械休說不如洋人的,價格反而比洋人的還要高。如此看來,這洋務到最後還不如購買洋人的,如何能生財?」翁師傅總算抓住了一點老李的問題,於是又來了勁。

    「西人可以而我大清不行,說明有些地方需要改進,例如工廠的管理體系,或者用工制度,而不是說我大清不能搞,若有些困難便退縮,那就什麼事也搞不成了。」徐傑也頗為鬱悶,要說洋務工程中有不少賠錢買賣這點老李業難辭其咎,徐傑也很有意見,但是這些話不能明說,畢竟現在老李和自己是一夥的!!

    「如此說來,李中堂也有用人失察處置不當的問題了?」翁師傅得意的笑了笑說道。

    「如若李中堂能總領製造局之事,我北洋採購軍火的價格不會比外洋的更高。只怕中堂大人行某些非常之法的話,朝中某些人又要饒舌頭了。」徐傑這個鬱悶啊,萬般無奈之下也只得說中樞有人掣肘,影響了製造局的運作。

    「若依你所言,這天津製造局完全由北洋打理的話,採購同種武器價格會比洋人那買來的更低?」半響慈禧說道。

    「如果人事任免能有北洋負責,經費能足額播發,且規模能由北洋自行決定的話,我北洋陸軍之裝備,4年之內至少2成可由天津製造總局提供。」沒辦法了,到這時候徐傑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也就是說,4年內,天津製造總局可提供足夠武裝1萬人的軍隊的武器了?」慈禧對老李手下的家底可是很清楚的,這5萬淮軍的2成,自然就是1萬人。

    「如若,運作事宜人事任免由我北洋負責,經費能保證足額到位,軍隊以西洋價格平價採購天津製造局的軍火,微臣願意立下軍令狀。如若不能完成,臣甘願受罰!」拼了,徐傑一咬牙說道。

    「那就依你所言。由你總理天津機械製造局。」慈禧也不廢話,在她看來,完成了自然可以省不少銀子,別的地方的製造局也可以學習,如果完成不了,自己斷掉李鴻章這一臂膀,老李也無話可說,可以說,這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

    隨後,一群人又談了些無關緊要的問題,這次史稱三海海事會議的對各方都是影響深遠的。對於李鴻章的北洋和丁汝昌的來說,徐傑最終證明了自己的還是才能和對北洋的忠心。而對於翁同?代表的清流來說,在得力干將文廷式等人因為出言無忌而被流放後,自己又一次在大庭廣眾之下顏面無存。以至於以後再想找茬也無法開口了。所以在甲午之前,翁同?在海事方面再也沒有發過任何言論。而在慈禧看來,這個徐傑作為一個有名的小角色還未入她的法眼。雖說當場答應了北洋全權負責天津製造局的運作同時保證足額撥款和以訂購西洋武器的價格來從天津製造局收購,但是在她看來,這個徐傑也就是個技術性人物,對政治沒什麼野心。而她現在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北洋購買新船增添武備的情況下,再給南洋一點好處,以便制衡北洋。

    大家多支持一下吧,加更一章!收藏推薦越多越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