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 英國人的反應 文 / 終極側位

    北洋海陸軍的掃街行動轟轟烈烈的持續了3天時間了,正如琅威理所說,北洋部隊的報復行動僅僅針對當地土著暴民。對巴達維亞城的外國人和荷蘭區沒有任何行動,即使是一些土著逃進荷蘭區,北洋陸師也沒有追進去,一方面本著限制衝突升級的考慮,另一方面嗎徐傑有充分的把握讓荷蘭人自己把暴徒交出來。而荷蘭軍隊也本著「守土有責」的原則,在兵營,警察局,政府機關以及荷蘭僑民區修建了層層防禦。但是對於外面已經打成一鍋粥的土著區和華人區則一點也不理會。而在華人的幫助下,張文宣膽子也越來越大,甚至開始向巴達維亞周邊村莊發展。開始從城市走向農村!!

    但是徐傑心中一直沒底,因為這個地區最強大的力量還沒有表態,英國!!如果英國決定支持荷蘭的話,北洋這回絕對吃不了兜著走!雖然已經在前期做了相當充分的準備工作,但是他依然無法確定英國的態度。而就在徐傑焦急的等待著英國的表態的時候,英國政府也在仔細權衡著自己的利弊。

    唐寧街10號英國首相官邸。一張桌子旁對坐著3個人。

    「我想各位已經知道了清國北洋艦隊在巴達維亞的行動了,沒想到我們在遠東的朋友居然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攻擊性。」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侯爵點燃一支雪茄說道。

    「這是正常的,荷蘭人居然在清國艦隊巡視南洋的時候公開屠殺清國僑民,這是十分嚴重的挑釁!!而荷蘭人已經不是第一屠殺清國僑民了。北洋艦隊的過激反應也是情理之中的。」海軍大臣喬治漢密爾頓勳爵不以為然的說道。

    「一個過分強大的北洋水師對大英帝國不是個好消息。」索爾茲伯裡侯爵皺了皺眉頭說道。「畢竟英國離遠東太過遙遠。」

    「那首相閣下打算讓誰去對抗俄國人?日本嗎?」漢密爾頓笑著說。

    「這是個選擇。而且是個很好的選擇。」索爾茲伯裡侯爵說道。

    「那首先日本人要將遠東的那個龐大帝國打敗才行。而要打敗清國,首先要打敗北洋水師。而目前來看,日本人根本沒有這個實力。」漢密爾頓認真的說道。

    「但是日本是一個新生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充滿了朝氣,有更好的發展前途,而不像清國,後者只是比印度大一些而已。」索爾茲伯裡侯爵深吸一口氣說道。

    「至少現在看來,日本人是沒有機會的。北洋艦隊又從意大利訂購了3艘新式巡洋艦,還是那個天才設計師維托裡奧和徐傑一起完成的,據說,比它的前身更強。日本人費盡心裡搞出的三艘海防艦根本不足以對抗北洋新購戰艦,再考慮現在日本艦隊和北洋艦隊的巨大差距,我不看好日本人。而且現在大英帝國海軍和清國海軍之間是一種准同盟關係,北洋艦隊的副提督就是英國皇家海軍軍官,而清國的海關是由赫德來掌控。我實在想不明白,為何我們還要選擇日本?」漢密爾頓勳爵笑著說道。

    「日本人已經決定從阿姆斯特朗船廠訂購3艘新式的穹甲巡洋艦,而且其中2艘將是瓦茨爵士設計的新船,這足以抵消掉清國從意大利採購的軍艦所形成的優勢。而且根據情報顯示,日本人還有可能訂購更大的戰艦。」索爾茲伯裡侯爵漲紅了臉說道。

    「錢呢?我想知道日本人即使花光國庫中最後的一枚金幣能否付得起我們的造船費?」漢密爾頓勳爵頗為嘲諷的說道。

    「他們會發行公債。這足以完成日本海軍的軍備。」索爾茲伯裡說道。

    「那就是說日本人打算用英國人的錢去打贏清國?」一直不說話的自由黨領袖威廉格萊斯頓突然問道。

    「這只是一種商業運作而已。」索爾茲伯裡臉色微變。

    「那要是輸了呢?大英帝國難道要借錢給以注定戰敗的國家嗎?」威廉格萊斯頓突然發難道。「而且我們現在沒有必要討論這些事情,我們要決定的是英國政府對巴達維亞事件的態度。首相大人,您不覺有些跑題了嗎?」

    「而現在無論是民意,還是法理,清國人都佔據主動,荷蘭人對華人的壓搾以及整個事情的經過都已經在泰晤士報上刊登了2天了,如果我們執意去對佔據道德制高點的北洋艦隊採取行動,我不知道如何向英國國民和議會解釋,為什麼英國皇家海軍的炮口將面對自己的朋友?為什麼英國會去幫助雙手沾滿了華人鮮血的荷蘭人?」威廉格萊斯頓慷慨陳詞道。

    「而且薛福成公使已經將北洋的意見提交了上來,他們的要求很簡單,懲辦兇手,賠款,允許華人擁有自衛武器,設立使館。這些都不過分。而北洋艦隊也會在事情結束後返回本土,首相大人所謂的攻擊性實在找不到任何依據。」漢密爾頓勳爵將一份文件遞了上去。

    「而且赫德先生在來電中提到了,清國的李鴻章大人有興趣從英國引進更多的機械設備和技術工人。他們購買意大利人的戰艦隻是因為性能和價格。如果可以,赫德先生說他完全可以說服李鴻章大人在那些新式戰艦和北洋已有戰艦上換裝阿姆斯特朗速射炮。而各種機械設備的進口更是一張大單。清國始終沒有忘記大英帝國。」威廉格萊斯頓說道。

    「好吧,既然兩位都是這個觀點,我們還是把事情交到議會去討論吧。」索爾茲伯裡黯然說道。

    兩天後,在英國議會的表決中,英國政府決定支持清國的護僑行動,並決定派遣船隻前往巴達維亞保護英國僑民和歐洲其它國家僑民的安全,協助清國和荷蘭政府剷除「產生暴亂」的土壤。就這份看似普通的決議,卻成為了華夏對南洋滲透的起始點,同時也成為了後來英國和華夏對抗俄國的合作的基礎。甚至在10年後,有一位英國學者在一篇論文中寫道:「從這份決議簽署的那一刻起,清國與日本人戰爭的結局就已經確定。雖然索爾茲伯裡侯爵更傾向於日本,但是在周邊巨大的壓力和慣性的作用下,他也無法改變大局,而在1892年索爾茲伯裡伯爵黯然離職後,面對支持清國的威廉格萊斯頓首相的政府,日本人更是再也無法得到大英帝國政府的支持。」

    新人寫書,大家多支援一下吧~~,現在收藏是2253,如果晚上10點前能到2300的話,加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