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三章 陸軍改革 文 / 終極側位

    「濟世啊,今天這次校閱感覺如何啊?」李鴻章笑瞇瞇的問道。此次徐傑回來後,老李特地拉著徐傑一起參加了北洋盛軍的一次校閱。並學習西方,進行一次演習。其中步槍三排迭射和大軍衝鋒看的老李著實滿意。密集的彈雨,還有衝鋒的氣勢讓這位淮軍老大又有了當年戰場上的感覺,而隨後的防禦作戰中,盛軍顯然也是有些長進的。知道用手中的工兵鏟挖單兵掩體了。這點也讓老李十分滿意。

    「不咋地。」徐傑說道。

    「後生,過於狂妄了吧?」老李剃了徐傑一眼有些氣憤的說道。

    「中堂大人,徐先生所言雖然逆耳,但是實情確實如此。如此密集的衝鋒隊形和方陣排兵在火炮和機槍面前就是送死啊。」一旁的張文宣連忙說道。

    「你小子去紅毛子哪走了一趟長見識了?」李鴻章戲謔道。

    「中堂大人,您知道什麼叫殺一胡同人嗎?」張文宣壞笑道。

    「什麼意思?」李鴻章摸不著頭腦。

    「一個叫孫德勝的伙長和部下帶著一挺馬克辛機槍,擋住了幾百名暴徒的衝鋒,射殺一百多人,屍體都把街道堵滿了,所以叫一胡同人。」張文宣壞笑著說。李鴻章聽後沒怎麼說話,只是皺了皺眉頭。

    「中堂大人,在火炮和自動武器的攻擊下,無論是過去的步槍疊射還是密集衝鋒,在戰場上都已經不適用,現在歐洲各國都強調發揚火力和靈活性的散兵線性戰術,並強調正面進攻和側面迂迴相結合。而向北洋這種死板教條的戰術根本不適合現在戰爭。既然我們要向洋人學習,就不僅僅是要洋槍洋炮,更重要的是學習洋人的制度,戰術和訓練方法。「徐傑一邊看李鴻章的臉上一邊說道。

    「這進攻不行,防禦總算說得過去吧?」李鴻章沒有正面回應徐傑的建議。

    「形似而已。」徐傑撇撇嘴繼續「打擊」道。

    「你倒是說說如何一個形似而已!!你要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看老夫怎麼收拾你。」李鴻章終於忍不住了,跳著腳說道。

    「中堂大人您看,這僅僅是單兵掩體,掩體之間並沒有交通壕鏈接,非常孤立,而且把絕大部分兵力佈置在一線,整個陣地沒有縱深,也沒有足夠的預備隊,一旦被突破,整個戰線將趨於崩潰,士兵既無法增援又無法向後退卻重新戰鬥。而且陣地兩翼佈置薄弱,很容易被包抄。比起清法戰爭中,老將馮將軍的佈置也是遠遠不如的。」徐傑嚴肅的說道。

    「你還對馮將軍有所瞭解?」李鴻章好奇道。

    「略知一二。在鎮南關之戰中。馮老將軍將主力分成兩個梯隊進行縱深不知,而且在兩翼有較強的部隊防備法軍迂迴。而在陣地之後還有大量的預備隊可供調度增援。在防禦工事構築上,用磚石和石灰構築的胸牆和地營(可以看成是地堡)相結合。並且在地營之間有戰壕相連。構成一個有縱深而且相互支援的防禦體系。並且在關鍵位置設置堡壘作為支撐點,即使單點被突破,只要支撐點還在,整個戰線就不會動搖。此種防禦陣地佈置,與歐洲列強的部隊相比也毫不遜色。」徐傑頗為中肯的說道。

    「為何濟世如此專注防禦呢?難道打仗就等著人家來攻嗎?」李鴻章聽到徐傑的話不便在這個問題上發作,於是也開始使用「迂迴」戰術。想在別的方面找點茬,來敲打一下自己這個門生。

    「我北洋軍不足5萬,而日本軍隊即使可以派駐朝鮮的都不會少於15萬。」徐傑心裡想,y的能守住旅順口就不錯了,你還進攻?野戰情況下一個清軍對3個本子,你真當淮軍個個都是凹凸曼??當然了,這話是不能說出來的,看著老李陰沉的臉上,徐傑心裡也發楚啊。但是有些話現在不說,以後說就晚了!!

    「呃,照你看來,我北洋陸師就一無是處?直接解散了算了。」李鴻章大怒道,隨後一甩袖子自己走了。

    「徐先生,這話雖然對,但是也要注意方法啊。」張文宣拉拉徐傑的袖子說道。

    「我也想好好說話,但是怎奈北洋陸師弊端太多了。」徐傑搖搖頭道。

    氣歸氣,但是有一句諺語怎麼說來著,叫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老李這個人可不是蔡桓公。諱疾忌醫的事情還是不至於的。於是回到府邸,喝了點菊花茶,又吃了兩個凍梨。總算把火消下去了。而此時,徐傑和張文宣已經在門外等了2小時了。看著凍的直打哆嗦的徐傑和張文宣,李鴻章也不能在說啥了,於是吩咐下人讓這兩人進來。

    「後生,今天有什麼話,全都說出來吧。」李鴻章說道。

    「這訓練,編製,裝備等方面漢納根已經全部整理好了。學生也是十分贊同,今日只想和老師說兩點,一是擴軍,二是戰鬥意志。」徐傑穩定了一下情緒說道。

    「你是說要擴充我北洋陸師?」李鴻章皺了皺眉頭說道。

    「今天在校場上,學生已經說明了,這不到5萬之眾是如何也擋不住10+萬虎狼之師的。而除北洋陸軍外,八旗綠營已經腐朽不堪,不能大用,湘軍又遠在南方,而我大清鐵路稀少,兵力也無法快速集結。基本上也不用指望了。而這4萬多人,其中能夠野戰的也僅僅只有一半而已。剩下的都是要塞守備部隊或者地方駐軍。如果照此下去,即使海軍勝了,陸軍一旦潰敗到不可收拾的境地,我大清依然是個失敗的結局啊。」徐傑言語中帶有一絲悲涼。

    「說下去。」李鴻章沉著臉不答話。

    「現在我北洋錢已經有了,在海外華人的支援下,這軍火和資金是不會缺的,再加上漢納根從德國聘請的教員以及計劃從克虜伯訂購的新式火炮。應該能支持北洋擴軍,現在唯一缺少的就是人了。」徐傑頓了頓說道。

    「說說你所謂的戰鬥意志吧。」李鴻章心裡很明白,這回徐傑依然是想讓老李挑戰中樞,強行擴軍,雖然老李心裡也想擴軍,但是這種明目張膽的行為必然會遭到中樞強烈的反彈。這點可是這位學生想不到的。

    「這戰鬥意志就是我大清常說的決死之心和士氣。而我北洋軍隊中最缺乏的恰恰是士氣和在困境中繼續作戰的勇氣。」徐傑說道。

    「當年,老師執掌湘軍之時以忠君來籠絡軍心。以同鄉親屬等團結部將和士卒。而今淮軍部將還有些老人,但是這士卒都是當地招募。這同鄉之情算是徹底沒了。」說到這裡,李鴻章不由的又懷念起老淮軍了。

    「學生以為,這治軍關鍵在於利和義。這利嗎,除了金錢以外,對於士卒的尊重,本身也是十分重要的。過去湘軍和淮軍待士卒如兄弟,而現在這種情況在北洋陸師中已經很少見了。而地位上,民間有句俗話,叫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可見士兵這個身份在民間的地位如何了。在百姓眼裡,士兵成了扛槍混飯吃的代名詞。在某些地方,當兵的甚至比土匪還要讓人厭惡。古語有言,得民心者的天下。如此種種,軍隊士氣何在?在戰鬥中又如何指望得到百姓幫助?」說到這裡,徐傑滿臉漲紅。

    「那你如何處置?老夫何嘗不知。但是已經尾大不掉了。想改也不容易了。」李鴻章也頗為無奈的說道。

    「中堂大人何不另起爐灶重整淮軍?以西洋戰術和紀律錘煉軍隊,以南洋華人和民間受過教育有愛國之心的青年為骨幹。以重金招募民間勇者。同時在北洋各工廠建立起來後,優先吸收軍人家屬入廠做工。而軍隊在訓練之餘,也可以投入一部分精力放到地方建設中去,緩和軍隊和百姓之間的關係。如此一來何愁兵員素質不高?」徐傑說道。

    「那所謂的義呢?」李鴻章眼中射出一道寒光問道。

    「我北洋對部屬做到問心無愧,自然部屬會拚死相報。沒了北洋,不但官兵們沒有了高薪和地位,家裡的親戚怕也是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了吧?」徐傑避重就輕的說道。

    「難道大清和朝廷在爾等心中如此沒有份量嗎?」李鴻章看見徐傑隻字不提清朝和皇帝,不由的大聲說道。徐傑作為一個化外之人,自然對皇帝沒什麼感情。但是李鴻章不行,作為3朝元老的他要說對清廷沒有感情是不可能的。

    「就算學生對朝廷有感情,但是中堂大人可以去問問,北洋陸師的官兵何曾獲得朝廷半分恩澤?除了少量朝廷供養的,絕大部分練軍和淮軍都是我北洋自籌糧餉。而這北洋艦隊算是我大清柱石了吧?先別說每年區區200萬兩銀子是否夠用,就這200萬兩銀子能給100萬就不錯,而這還要上下打點。我北洋水陸二師拚死拚活換來什麼?中堂大人為大清江山辛苦數十載,又換來了什麼?不還是猜疑和暗算?」徐傑激動的說道。徐傑也是兵行險招。北洋如若想擴充陸軍,不強硬是絕對不行的。而北洋的態度就是李鴻章的態度。

    「那你回國又為了什麼?捨棄了自己在意大利的事業,回來受著我這個老頭的冤枉氣,還要把自己的財富都投到北洋。甚至還要參戰,而參戰說不定就會死。」說到這裡,李鴻章眼神有些迷離。聲音也有些輕飄。

    「這華夏除了朝廷,還有一個國家。這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才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徐傑答道。

    「罷了,你先回去吧,這件事我們還是要從長計議。」李鴻章彷彿一下衰老了。無力的擺擺手示意徐傑和張文宣離開。

    今天送上一大章~~,晚些時候還有一更,大家多支持一下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