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七章 為民族而戰 文 / 終極側位

    「徐先生,我們又見面了。」站在門口的彭毅微笑著說道。

    「原來是彭大公子,不知來找徐某所謂何事?」徐傑打趣道。

    「我去德國路過這裡來看看徐先生。」彭毅說道。

    「去德國?令尊的生意已經做到德國了?徐某在這裡祝願彭家生意蒸蒸日上。」徐傑拱拱手說道。

    「不是做生意,而是去學習。我報考了德國陸軍軍官學校。再過一個月就要開學了。」彭毅笑著說。

    「什麼意思?」徐傑皺了皺眉頭問道。

    「徐先生這麼健忘?當時您和張先生家父會談的時候不是提到了要在南洋華人中選取精幹之人組成一支軍隊以備不時之需嗎?」彭毅故作驚訝的問道。

    「彭老先生同意了?徐某代北洋謝過南洋同胞了。」徐傑喜出望外。

    「嗯,不要謝我們。幫助你們也是幫助自己。」彭毅搖了搖頭說道:「除了北洋,我南洋華人自從遷移到南洋後,我們的生死就與故國沒有一點關係了,套用一句大清的話叫做化外之民。直到今天。我們才獲得了來自北洋的支持,所以我們很珍惜這一切。」彭毅的話有些飄忽。語氣中帶有一些淡淡的悲哀。

    「縱使大清打贏了日本,你又當何去何從呢?南洋華僑用自己的金錢和鮮血幫助北洋度過一劫後,然後呢?」彭毅話鋒一轉。

    「沒想過。」徐傑答道。

    「這話估計任何一個瞭解你的人都不會相信,能為北洋借錢借到南洋華僑的人,怕是不會如此不濟吧?」彭毅冷笑道。「這計劃既然不可洩露,那就只有一種可能,這個計劃是要翻天的。」

    「翻不翻天我不知道,不過我知道清國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如果要改變的話,就從北洋這一大清第一大強藩開始吧!!」徐傑不置可否。

    「不過我可以向彭先生保證,我徐某人今後所做的一切絕對不是為了自己,更不是為了一家一姓或者是某個利益集團。我是為了整個民族,整個中國,這其中不光是在大清疆域範圍內的我華夏各族,也包括那些心懷故國,但因為生計所迫而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同胞們。」徐傑鄭重的說道。

    「好吧,我彭毅相信你。」彭毅點點頭,今天的談話讓他很滿意,雖說這種保證只是口頭上的,但是彭毅相信,從徐傑目前的所作所為來看,他的行動完全可以證明他的誠意,當然了,至於以後的事,誠如徐傑所說的那樣,他彭毅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不過南洋華人無論是在大清還是在荷蘭人的殖民地都無法整備出一直完整的軍隊,在大清,即使劉銘傳劉大人可以讓華人單獨成軍,但是也絕對不會同意讓華人單獨擁有指揮權,所以,我計劃效仿當年洋槍隊的舊事,以外籍僱傭軍的名義參與其中。」彭毅說出來自己的計劃。

    「因為迫於形勢,華人之中能打的還是有一些,但是缺乏基層軍官,這進入軍校接受系統的學習是必須的,在這一點,李中堂給我們行了個方便,以北洋派遣的官學生身份去德國念軍校,但是這基層軍官有了,手下沒兵可是不行,雖說有不少兄弟拿過槍,沾過血。但是當兵打仗和幫派火拚是兩回事。「彭毅不無擔心的說道。

    「華人部隊的技術兵種可以來意大利,**輕武器設計局也需要部分測試人員和技工,以此名義讓他們熟悉裝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至於編製,最好能以歐洲的連級為編製在南洋或者華人聚集的兩廣,台灣等地不脫產訓練,畢竟現在還早,日本還遠沒有準備好,培養武裝人員不急。只要抓好骨幹就行了。」徐傑倒是對陸軍兵員不擔心,畢竟現在還有4年多的時間。

    「那裝備和後勤補給如何解決?」彭毅問道。

    「裝備,如果全靠意大利的分部供應怕是不行,**設計局的生產能力也不可能全為北洋運作,所以,除了迫擊炮和機槍以外,步槍還是要從天津機械局為主,作為補償,北洋將在稅賦方面提供優惠並且為南洋華人辦事提供一些方便。具體事情彭老先生還需要和北洋方面洽談。」徐傑說道。有些事他可以做主,但是涉及到兩大集團的利益分配問題,這種事情還是交給高層好了,徐傑沒有這個權利。

    「另外,你給我一個准信,北洋難道只買3艘**級輕型裝甲巡洋艦嗎?」彭毅看了看四周無人,小心的問道。

    「你聽到了什麼?」徐傑心中一緊。

    「日本要買新船了,家父不久前在英國訂購新船的時候,通過關係得知,日本人在阿姆斯特朗船廠跑的很勤快啊。」彭毅說道。

    「就這些?」徐傑問道。

    「就這些,雖說沒有詳情,但是北洋必須早作準備啊。這水師除了戰艦以外還有人,一個合格的水手可不是一兩年就能培養出來的。」彭毅咂咂嘴說道。

    「彭兄可有辦法?」徐傑平靜的說道。但心裡,徐傑對彭氏家族的想法可謂是洞若觀火。彭氏可不光想在陸軍方面有所作為,海軍方面他彭海豐依然想插手,畢竟陸軍打完了仗,像這些連民團性質都不算的軍隊八成要解散,而海軍則不同,那些經驗豐富的水手和技術人員可是用時間和金錢堆出來的,如果想保留北洋艦隊的戰鬥力,這些人就必須要留下來,君不見,甲午戰敗後,清政府重建海軍的時候,不還是選用了不少北洋舊人?

    「我南洋華人中經營航運的商家還是不少的。如果徐先生需要,我南洋華人可以提供經驗豐富的水手和技工,甚至派子弟去天津水師學堂就讀也是可以的。」彭毅說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代北洋謝謝南洋同胞了,只要確實是人才,我北洋來者不拒。」徐傑拱拱手答謝道。海軍缺少人才,這點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按照當年徐傑的計劃,這北洋訂購3艘裝巡,3艘輕裝巡,所需的人手可不止擴充了一倍!!相比較而言,把一個在商船上打拼數載的水手訓練成水軍遠比訓練一個漁民要強的多,也快得多,所以,彭氏的好意徐傑無法拒絕,而且徐傑本身也想給北洋內部換換血。從運作來看,歐洲諸國,也有戰時大量徵召熟練水手入伍的事情。而且也有在艦上設置雙崗,大搞儲備軍官以備不時之需的事情。相對於戰艦建造而言,人員訓練和軍官所需要的時間更長,只要意大利人願意,完全可以在4年內完成一艘戰艦的舾裝。但是一個好的海軍軍官,怕是4年也是不夠的!!

    感謝書友奪命書生賤的打賞~~。多謝各位書友的推薦,收藏支持~~

    下集預告:當意大利新式戰艦下水後,俄國人能沒有反應嗎?而俄國人的新計劃又是什麼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