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七章 陸軍戰備會議 文 / 終極側位

    1893年5月,天津直隸總督府。今天對於李鴻章,乃至整個淮系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自從剿滅捻軍,淮系諸軍分駐各地後,這是淮系軍隊高層幾十年來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聚會。雖說經過幾十年的歲月洗禮。淮系老將們們死的死,歸隱的歸隱,但是如今看著這屋子裡的老老少少,李鴻章還是感慨萬分,彷彿又找回了當年縱橫疆場,統領淮軍的感覺來了。除了北洋的淮系駐軍,劉銘傳的台灣新軍外,在兩廣,台灣分散練軍的南洋華人團練的代表也參與了此次會議,這點讓李鴻章十分高興。自從南洋華商進入北洋,上海,兩廣和台灣以及四川後,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雖說開開始當地百姓和士紳對這些不留辮子的「化外之人」十分反感,甚至還鬧出過搗毀工廠的事件,但是在當地政府的彈壓下,總算是沒出什麼大事。隨後的發展讓當初準備繼續彈壓和隨時準備掏錢買平安的華商始料未及的是,在經歷過短暫的陣痛後,一部分富商和士紳看到自己無力阻止這些噴著濃煙的機器去「破壞風水」。那就只能抱著接受的態度,有的請了道士做法,有的搬家。但是隨後,發現這些工廠不但沒有破壞風水,而且其中出產的產品還賣的相當不錯,並且從消息靈通人士口中得知,這些工廠的利潤頗豐,比種地跑小買賣強多了,其中的利潤與鹽商的利潤居然差不多,於是乎,在當地士紳也掀起了興辦實業的浪潮。更有些書生打出來「實業救國。置業興產」的標語。而隨後,華商在淮系官僚的幫助下,開始逐漸組建團練,雖說是團練,但是裝備可不含糊,北洋新軍有什麼,華商團練就有什麼。甚至不少華人營還專門從意大利進口了額外配屬的機槍和迫擊炮。至於個人自衛用手槍,更是人手一把。充分體現了,一支「富人」隊伍的做事原則,別的先別說,先把裝備整好!!

    此次會議除了大家見個面外,就是探討一旦清日開戰,陸軍怎麼打的問題,與會人員有盛軍的衛汝貴,駐防旅順的馬玉昆,武毅軍的聶士成,直隸提督葉志超。以及北洋新軍的張文宣,還有台灣來的台灣提督楊泗洪以及隨從徐襄。最後就是南洋團練的總負責人彭毅。這基本上就是北洋所能調集的所有勢力了。

    「各位都抖抖自己的家底吧。大家一起合計合計。」李鴻章笑著說道。

    「這舊軍不肖說,大家都知道,我北洋境內的淮系舊軍包括駐紮在天津,旅順,威海,大連等地的慶軍、銘軍、等一共有38642人。再加上直隸練軍和奉天的奉軍中有戰鬥力的也只有14639人。其中奉軍還不是我北洋可以調動的。這一共53281人就是我北洋陸師的全部家底了。但是這家底不代表都能拉出去作戰,絕大部分部隊都是要塞守軍或者駐防各個城市之中,真正能機動作戰的也就只有盛軍和直隸練軍。其中奉軍有11384人。直隸練軍10357人。總共也就21000多人。」作為直隸提督,葉志超首先匯報到。

    「哪日軍可以調動的有多少部隊?」李鴻章臉色有些陰沉的問道。

    「日軍全國一共有8個師團,分別是近衛師團和7個野戰師團,其中除了第七師團是北海道屯墾師團外其它7個師團都可以參戰。一個師團平均是1萬8千人左右,但是現在,已經到達了2萬2千人以上,如果一旦開戰的話,一個師團最高可以達到3萬人左右,而刨去部分留守人員,一個師團參戰的人數保守估計在2萬5千人左右。(歷史上日本野戰師團擴軍人數普遍達到了3萬人以上,其中第六師團居然達到了3萬6千人,1萬2千人留駐國內。另外2萬3千多人參加戰爭)如果日軍運輸順暢的話,我大清將面臨近20萬大軍的入侵。」衛汝貴心中頗為擔憂的說道。

    「那我北洋新軍連同省三的台灣新軍,華人新軍一共有多少?」李鴻章臉色逐漸由陰沉轉向鐵青。雖說他對北洋舊軍和日本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如此詳盡的數據還是第一次得到,而看了看雙方的實力差距,老李心中也頗為沒底。

    「我北洋新軍採用新式編製,歐洲團級單位太小,而師級單位又太大,所以在漢納根先生和濟世的建議下,我北洋新軍採用了團和師之間的一個編製旅。目前北洋新軍除了要塞守備旅以外還有3個野戰旅,每個旅下轄6個戰鬥營,其中前鋒營1個,步兵營3個,騎兵營1個,旅屬炮兵營1個。除此之外還有工兵營和輜重營。除騎兵和炮兵外,每個戰鬥營有三個步兵連和一個炮兵連。每個步兵連由突擊排,掩護排和炮兵排組成,其中突擊排有5個班,每個班以步槍手槍武裝,個別的有輕機槍。掩護排有3個班,主要是提供火力支援,配屬有重機槍和擲彈筒。而炮兵班則是配屬60mm迫擊炮。一個連共有183人,炮兵連下轄3到4個炮排。每個排根據情況配屬82mm迫擊炮或者60mm迫擊炮。再加上各種偵查,工兵,參謀等人員,一個營總計有880多人。騎兵營人數稍少,編製類似,總人數在500到600人左右。而旅屬炮兵營,則一共下轄3個炮連和一個直衛連一個輜重連。分別是75mm克虜伯行營炮營迫擊炮營,和野炮營。每個營配屬火炮12門。這樣一來,每個旅將有戰鬥部隊8000人左右。3個旅將近2萬4千多人,而要塞守備旅主要是重炮部隊,配屬短管榴彈炮和長管加農炮。其中榴彈炮有36門長管加農炮有24門。此外還有若干個機關炮營,配屬方便拆卸的馬克辛式1磅炮,3磅炮等速射火炮,用於機動支援各個分戰場或者直接配屬給各個參戰部隊。這樣一來,我北洋新軍總共有3萬餘人。馬大人的要塞守備部隊和末將的新軍2旅自然是在旅順駐紮。而一旅則是在聶士成大人麾下,三旅在衛汝貴大人麾下。」作為一直參與新軍建設的張文宣來說,對著寄托了北洋希望的3萬新軍自然是瞭如指掌。

    「嗯不錯,那省三和彭總兵的新軍又如何?」李鴻章微微一笑問道。

    「台灣一地自然不可能像北洋那樣養7萬新舊軍,但是整出2個旅的參戰部隊還是沒問題的。」台灣提督楊泗洪起身說道。「基本編製與北洋新軍類似,但是構成略有不同,除了一個旅是和北洋新軍一樣的野戰旅外,另一個旅則多是由台灣當地少數民族和獵人構成的山地旅,他們正面戰場上可能不如北洋新軍,但是精通敵後騷擾和偷襲,台灣多山,這些原住民在山間作戰如履平地,雖說台灣氣候與東北差距甚大,但是在淮軍兄弟的安排下,已經連續2年派駐部分山地旅官兵在長白山一帶駐訓。多少適應了一下環境。這是台灣兩個旅的具體編製兵員和武器清單,請中堂大人過目。」說完楊泗洪起身將清單呈上。

    「彭總兵,(彭毅買了一個記名總兵的官銜)南洋華人和兩廣能整出多少新軍啊?」李鴻章掃了一眼楊泗洪的名冊,隨後問道。

    「我南洋華人和李總督一共整出2旅外加3個獨立營的兵力,總計1萬8千餘人,其中華人旅一個,其它的是李總督的兩廣新軍。兩廣新軍和北洋野戰旅編製類似。我南洋華人旅則在編制上略大一些。裝備稍微強了一些,除了普通步兵營可以保證兩個班一挺機槍,突擊營是一個班一挺機槍。迫擊炮和擲彈筒的配置完全是按照徐先生的風暴突擊營的編制配屬。炮兵中有專門的機動炮兵排,裝備1磅速射炮,用於偷襲和壓制。還有一個加農炮排用於遠程壓制。整體火力比北洋野戰旅要強,但是對後勤的要求會比較高。介於清國的交通情況,華人旅更適合堅守要塞。」彭毅說道。

    「嗯,既然大家都已經把家底亮了一下,那下面就說說這仗怎麼打吧。」李鴻章邊說邊盤算,自己手裡的各種新軍加在一起不下7萬,再加上舊軍,總算可以一戰了。

    大家支持一下啊~~甲午戰爭快開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