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二百零九章 這算攤牌嗎? 文 / 終極側位

    北京紫禁城儲秀宮。慈禧把手中的奏折隨手扔到了一邊,然後看了看光緒以及跪著的那幫大臣們冷哼一聲說道:「諸位有什麼想法都說說吧。」

    「這李鴻章實屬大逆不道啊。北洋水師戰敗他不追究丁汝昌等人的過錯,反而還威脅朝廷,不臣之心盡人皆知啊!望太后,皇上明鑒!」翁同龢首先發言。

    「這李鴻章要撂挑子,如果在朝鮮的北洋陸師被擊潰,那能抵抗日軍的只有東北的練軍和榮大人的武衛軍了。」一旁的慶王說道。

    「翁師傅,這群山灣海戰到底是敗了還是勝了?御史們說北洋沉的船多,但是算噸位的話,北洋好像還佔點便宜。」一旁的光緒突然問道。

    「這老臣不知。不過即使錯了,御史也有聞風奏事的權利。」翁同龢生怕自己和門生們擔責任,所以就把聞風奏事搬了出來。

    「好個聞風奏事啊。翁大人,你這一聞風奏事可不要緊,可給朝廷惹來了天大的麻煩啊。」慈禧狠狠瞪了翁同龢一眼說道。一旁的翁同龢立即嚇得低下了頭。

    「我早跟你們說過,這李鴻章現在不能動,無論是戰是和都還用得著他,打仗要靠他的淮軍,和談也要他去。這可倒好,御史們的折子可把李鴻章惹惱了。戰場上打算撂挑子,和談上也放出風聲說堅決不去。你們有本事。可曾想去戰場上與日本人打打試試啊?」慈禧冷冷的說道。

    「親爸爸,那現在怎麼辦?「光緒問道。

    「怎麼辦?你是皇上,這些事都要你來決定。都問我這個老太婆幹什麼?」一看到光緒沒有擔當的表情,慈禧立即就惱了,指著光緒說道。

    「這李鴻章雖然擺明了態度,但是李鴻章想要撒手也是不可能的。朝鮮畢竟有3萬多北洋陸軍,李鴻章手下的北洋陸軍新軍舊軍就一起也就6萬到7萬。而且這還是算上要塞守備部隊的。

    李鴻章肯定不可能不去管,否則失去了3萬多陸軍的北洋,恐怕連威海衛老窩都沒法堅守。而陸上撤退不太可能,在元山登陸的日本軍隊已經威脅到了退路。在冬天向從陸上撤走很有可能把撤退演變成潰退。而走海路的話。北洋艦隊最近剛被重創,估計在短時間內海路安全也無法保證。走海路難度也頗大。」在滿人中榮祿還是有些軍事才能的。在他看來,李鴻章現在想撒手,恐怕也不好走掉。

    「依你來看,李鴻章只是故作姿態?」慈禧皺了皺眉頭。

    「至少在北洋艦隊恢復戰力之前是這樣。不過幾個月後的情況就難說了。一旦北洋陸師撤回了遼東半島,想要讓他們再出來恐怕朝廷要費一番心思了。」榮祿回答道。

    「臣還聽說台灣的劉銘傳和兩廣的李翰章也調動本省練軍去支援李鴻章了。」一旁的翁同龢說道。

    「這件事是李翰章和劉銘傳上書要求的,皇上准的。」慈禧擺擺手好像在驅趕一隻蒼蠅一樣。

    「還有這事?這樣一來李鴻章防守遼東的兵力可就充足了。不過這封疆大吏之間跳過朝廷主動串聯,在我大清可是第一次啊。」榮祿皺了皺眉頭,有些話他沒敢說出來,淮系到現在還如此團結。這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情況對中樞的權威可是很大的挑戰啊。

    「我知道你想說什麼。尾大不掉是不是?」慈禧頗有深意的看了看周圍的一圈王公大臣。「就算是尾大不掉中樞又能如何?大敵當前。總不能說你們別來了。就讓李鴻章一人扛著吧?」

    「那太后可有辦法?」榮祿問道。

    「能有什麼辦法?現在滿人不爭氣。連個能打的都沒有。沒了李鴻章的淮軍,大清那什麼去和洋人鬥?」說到這裡,慈禧心中一陣惱火。

    「還有劉坤一的湘軍還可以一戰。」光緒想了想說道。

    「湘軍?老湘軍早就被裁的七七八八了,先別說湘軍在南方調過來要多長時間。就戰力而言,也比不上李鴻章精心培養的水陸二師。」慈禧對湘軍頗不以為然。老湘軍沒了,能戰之將也沒了,從南洋水師的表現就可以看出劉坤一手下都是些什麼貨色了。要不是鎮海號出了事,恐怕北洋一艘船也留不下!!

    「榮祿,你的練軍可有一戰之力?」半響,慈禧打破了沉默。

    「臣為西安將軍時奉旨練軍,目前已有80營3萬餘人規模。與日本開戰後,微臣又新建了10餘營的新軍。現在總兵力已有4萬餘人。如果再加上關外的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吉林將軍長順一起的話,進攻不行,但是沿鴨綠江防線防守應當可以。」

    其實論及對日作戰,榮祿自己心中也沒底。但是當著慈禧、光緒等人的面說不行?那顯然是不可能的。慈禧太后花了5年的時間讓榮祿自己練出一支軍隊,到頭來不能打仗?這不是找死嗎?

    「微臣認為,湘軍和南方練軍雖然裁撤的厲害,但是底子還是有的,如果再和張之洞湊一湊還是能有幾萬人的。如果選一良將,或可一戰。」一直沒說話的恭親王說道。

    相對於只知道貪財的慶王和只知道挑刺啥都不懂的清流,恭親王還是有些本事的,雖說他也知道湘軍和南方練軍肯定不如淮軍,但是目前情況來看,能湊出一點部隊算一點。多了總比少了好。

    「那李鴻章那邊怎麼辦?」光緒問道。

    「還能怎樣?皇上開始不是下了一道聖旨讓李鴻章總領朝鮮軍務嗎?那現在就再下一道,讓李鴻章看好他的寶貝艦隊吧。遼東半島本來就是淮軍為主,即然這樣,那就做個順水人情,讓李鴻章負責遼東軍務。」慈禧冷笑道。

    「我其它多路大軍和日本人打,北洋就看著?」翁同龢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實在沒想到,慈禧會下這樣的旨意。

    「放心,不把北洋艦隊打掉,日本人是不會安心的。我敢斷言,即使日軍攻入我大清,至少也要調集一半以上的兵力前往遼東攻擊旅順!」一旁的榮祿笑道。「到時候,他李鴻章不想打也要打!」

    「這點李鴻章也早就有了準備,從7月開戰以來,李鴻章對遼東的戰備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在遼東半島,北洋諸軍佔了絕大多數,他們日夜修築工事,並且堅壁清野。不少旗人對此意見很大,但是無奈李鴻章勢大。又有軍務在身,節制駐朝大軍。大多敢怒不敢言。」一旁的慶王不滿的說道。

    「這北洋軍自然聽李鴻章的,做戰備也是應該的。堅壁清野當年李鴻章剿滅捻軍的時候就用過,也沒有知會當地的巡撫和提督。將在外,這應該有專斷之權。況且如果這遼東和北洋要是真完了,這戰爭也就沒法打下去了。」恭親王對慶親王等人刻意挑刺感覺十分不滿,他心裡很明白,雖然慈禧太后對李鴻章的所作所為十分不滿,而且也確實有借助對日作戰來削弱淮軍的打算。但是不滿不等於不用,削弱也不等於讓淮軍徹底靠邊站。在當今尾大不掉的情況下,制衡才是中樞最好的選擇。

    李鴻章勢力大了不好,但是張之洞、劉坤一勢力大了也不行。僅僅就忠誠而言,恐怕作為三朝老臣的李鴻章比張之洞等人還要強一些吧?至於交給滿人掌管大局?不是中樞不像扶持滿人,而是滿人實在扶不起來!而且現在的大局是戰爭一定要打贏。同光中興二十多年來,就是有洋務運動和南北洋這個虎皮,才獲得了幾十年的安穩。

    期間雖說和法國人打了一仗,但是在中樞看來結局也不算難看,但是現在要是一旦被東面那個從來沒有讓清國統治者正視的日本打敗的話,估計那些西方的列強就會又按耐不住了吧?

    「恭親王說的是,對李鴻章還是要用到。這北洋水陸二師現在打的也算比較賣力了。北洋艦隊所有大艦都參加了海戰,斬獲也是有的。」李鴻藻一看恭親王說話了,立馬出來幫忙圓場。

    「還是老六有遠見啊。國難當頭,無論是滿人還是漢人,無論是湘軍淮軍還是八旗練軍。都應該共赴國難。這是再分你我幹什麼?」慈禧看了恭親王一眼滿意的說道。慈禧是在刻意打壓李鴻章,但是打壓李鴻章的同時,也要防止帝黨做大。畢竟李鴻章還算是後黨。地方需要平衡,中樞同樣需要平衡。把權利看到很重的慈禧同樣不希望翁同龢等人踩著李鴻章爬上去。而且作為一個滿人。看著老家被日本人佔領肯定也不願意。而且想讓北洋那麼點陸軍守住整個東北顯然也不現實,所以。不管李鴻章提不提出來,其它諸軍都是要上的。而且慈禧還期望著能在戰爭中打出一直能戰之軍呢。

    「榮祿啊,這些年來錢給你,人給你,槍炮也都給你了。要是這次你還拿不出點戰績來,可就說不過去了。」榮祿雖然是慈禧提拔起來的人,忠誠方面自然無可挑剔,但是光忠心是不行的,慈禧可是期望著他能為朝廷打造一支可靠之軍。如果榮祿的練軍真能戰的話,那在處理南北洋關係上,中樞就游刃有餘的多了。在朝廷上,有了這支軍隊,也不怕光緒的帝黨翻出什麼大浪來。

    「臣為了大清,萬死不辭。」練軍多年,榮祿也有上戰場一試身手的打算。何況這還是在滿洲打。滿人的老家啊。如果能打好的話,估計盛京將軍是跑不了的了。雖然有風險,但是機會同樣很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