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五百一十七章 傑裡科的選擇 文 / 終極側位

    「費捨爾將軍已經走上了一條歧途。」傑裡科看著窗外的明月不由的懊悔的說道。「英國皇家海軍已經不是20年前的哪一支輕鬆就可以壓倒其它國家海軍的無上存在了。帝國海軍所追求的已經不是對海上的絕對控制權而是重新回到了對海上決戰。」

    當傑裡科在日記中寫下這一段的時候心中不由的一陣發虛。傑裡科看了看帖在牆上的世界地圖,此時的法國和俄國這對盟友雖然目前依然被英國國內視為對帝國的最大威脅,但是傑裡科可以肯定,最多7年的時間,法俄對大英帝國的威脅將不復存在。看似強大的俄國海軍將在下一次華俄戰爭中被徹底打斷脊樑。甚至直接變成一支近海海軍也說不定!

    至於法國人?傑裡科對法國海軍相當鄙視,因為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裡,法國人一直沒有找對自己的發展方向。將自己有限的國力一直在破交和艦隊決戰之間徘徊,到最後都沒有選擇一個合適的目標。而更重要的是,伴隨著德國國力的進一步提升,法國人的壓力會變成非常大。當德國的海陸軍都可以壓製法國人時,法國就必須改變對大英帝國的態度,或許雙方重新成為戰友也不是不可能,要知道,在克里米亞的時候英法兩國可是暴揍的俄國人的!

    真正讓傑裡科擔心的是德國人,自從威廉二世上台後,德意志在海權方面已經放棄了自俾斯麥時代所遵循的保守政策。尤其是在1895年後,德國的海上擴張步伐明顯加快,各種新式戰艦層出不窮,尤其是現在,德國人已經承接了華夏海軍最為強大戰艦的建造工作,在傑裡科看來,德國人建造這艘戰艦不僅僅縮短了德國戰艦設計和世界第一流的差距,更是意味著德國海軍建設開始真正爆發!

    不得不說,德國人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德國人不用想風帆時代那樣用為能經驗豐富的水手而發愁,現代新式戰艦對天氣和航海的要求已經很低了。也不用為建造戰艦的各種木料而發愁,現在的德國只要發動他龐大的工業能力,那麼德國海軍就會迅速膨脹起來,不要忘了,現在的德國工業產值已經是世界第二了,比大英帝國都要多!

    德國沒有多少海外殖民地,那麼這支龐大的艦隊的敵人會是誰呢?法國人?不可能,法國和德國雖然是宿敵,但是真正決定雙方命運的是陸戰,俄國人也是這樣。那麼這支強大的艦隊的潛在對手只能有一個。那就是堵在北海出口的英國本土艦隊!

    要是單獨的德國艦隊。英國人不用過分緊張。傑裡科自信,就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英國海軍絕對不會落在下峰,德國工業雖強。但是德國的根本在陸軍,所以在海軍方面的投入不可能和英國人相提並論,只要英國海軍建設不發生大的失誤,那麼德國海軍沒有機會戰勝英國皇家海軍的。

    但是除了德國海軍以外,在地中海,英國人發現還有其他的兩個麻煩,這就是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在德國人的協調下,意大利和奧匈這兩個幾十年的宿敵居然結盟了,當德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結成同盟的時候。英國白廳的人都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聽錯了,但是傑裡科知道,這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其實是必然的!

    和英法德三國相比,奧匈和意大利只能算是二流清國,甚至有人戲謔的稱這兩個國家為窮人的帝國。意大利根基淺薄,奧匈帝國內部的民族問題就足夠讓統治者煩惱的了。沒有德國的幫助,奧匈帝國無法抵抗俄國向巴爾幹地區的滲透,而沒有德國的幫助,意大利獨立時割讓給法國的領土就永遠也拿不回來。兩個國家雖然是敵對,但是都要靠德國才行。所以在德國人的撮合下,往日的仇敵也會坐在一起!

    如果僅僅說國力的話,這兩個國家還不入流,但是考慮到地緣政治的話,可就相當不妙了,首先說意大利,意大利是一個半島國家,其陸軍防線只是在北部的崇山峻嶺上,複雜的地形和高山讓大規模兵團作戰相當難以進行,所以意大利可以擠出大量的資金用來發展海軍,尤其是和奧匈帝國和解後,意大利的防禦正面就只剩下法國一家了,而法國的主要敵人是德國,這樣一來陸地無憂的意大利其海軍力量將進入高速擴張階段。

    意大利海軍加上奧匈帝國海軍再加上德國海軍,一個在地中海牽制大英帝國艦隊,另一個在北海伺機尋找和帝國決戰的機會。如此一來英國皇家海軍將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情況相當的不妙。

    雖然意大利海軍的素質不得而知,但是僅就硬件而言,意大利海軍的戰鬥力絕對比噸位上反應出來的數據要高得多,清一色的新式戰艦。再加上長期出售戰艦獲得的資金,讓意大利的海軍擴張速度也非常快。

    面對以上情況,傑裡科敏銳的感覺到,大英帝國現在需要的是能在決戰中戰勝對手,而不是對付那些四處亂竄的破交戰艦。現在的情況是無論德國還是意大利都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海域中,他們沒法出去破交。只能在封閉的海域中和英國皇家海軍打艦隊戰,但是正因為這個原因,一旦決戰失利的話,對大英帝國的損害將是致命的!(在歷史上丘吉爾曾這樣評價傑裡科,稱他為可以在一下午時間裡輸掉戰爭的人!)

    但是現在,費捨爾爵士還是力圖推行他的快速戰艦計劃,建造速度超快,火力也不錯,但是防護茶几的戰艦,並且力圖用絕對的火力和數量優勢來在決戰中壓倒對手,這個想法看似不錯,但是實際上根本行不通。火力防禦和航速一起構成了戰艦的性能,單純某一項性能的缺失都會對戰艦造成致命的影響。比如說當年甲午海戰中的高砂號和歸遠號,論火力,雙方差距其實不算太大,航速相當。但是一個是穹甲船一個是裝甲船,這就造成了前者在歸遠級的打擊下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別看當時是被群毆掉的,即使單獨決戰的話,也絕對不行。

    同樣的例子在美西戰爭中也有。單純說火力的話,奧林匹亞號絕對是不錯的,但是從實戰中的表現來看,依然不如歸遠級的改進版。所以那些妄圖在海戰中單純憑借火力和航速來壓倒對手的想法都是錯誤的,都是整天坐在辦公室中數著戰艦數量臆斷出來的!至於過高的航速,雖然說航速越高越好,但是航速的提升受到了動力系統和造價的限制,當航速高到一定程度後,那麼邊際效益就太低了。倒不如把有效的資源用在別的地方。

    面對潛在挑戰者的挑戰。傑裡科確定英國皇家海軍需要的不是那些噸位巨大卻不能上戰列線的傢伙,而是那些航速適中,火力兇猛防護優良的戰列艦。如果是平時,僅僅是少將的傑裡科確實無法左右海軍的造船政策,但是這次不一樣。傑裡科奉命去和華夏代表嚴博勳談技術轉讓的問題,因為費捨爾對華夏的情況也不瞭解,所以在交待任務的時候很簡單,就是說至少要談妥一款高速戰艦的計劃。至於其它戰艦設計當然是越多越好。

    所以傑裡科在正式談判之前,暗自決定至少要談妥一款標準戰列艦計劃,即使不能把德國的那種12炮戰列艦設計搞到手,也必須弄到一條標準的戰列艦。至於談妥後嗎,在匯報中傑裡科一定會具有傾向性的將某些自己的想法加到其中。總之,傑裡科希望在未來的艦隊中標準的正統戰列艦一定要佔到絕大多數。

    而與此同時,正在意大利的嚴博勳也接到了徐傑的指示,正在整理這次交易的「商品」為了這次交易,嚴博勳將剩下所有還沒有落實的設計方案全部拿了出來,其中有3座3聯裝主炮的快速戰列艦方案,這個設計方案是北洋快速戰艦的設計方案,是一定要開工建造的。但是是交給英國人還是交給德國人還待定。嚴博勳倒是想將另一款採取4邊形佈置主炮的戰列巡洋艦方案給英國人(火炮佈局參考呂措夫,同時主裝甲6寸,強化穹甲的方案)。這種強調速度和火力的戰艦北洋也會裝備,主要是對付俄國人的裝甲巡洋艦,並不適合上戰列線參與主力決戰的。

    最後還有一個就是未被採用的戰列艦方案,這個是最後的籌碼,5座雙聯裝主炮在船體中軸佈置。本來這個方案是不錯的,但是從噸位上來說,同樣的噸位,可以上4座三聯裝主炮的戰列艦。而同樣是10炮採用船體舯部交錯佈局的戰列艦更省噸位。(炮塔佈局類型參考德國1戰時的凱撒級戰列艦。)所以這個計劃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但是賣給英國人倒是不錯,這艘船的性能還算可以的,只不過受到經費限制而已,但是英國人可就沒有這個顧慮了。

    感謝書友有微風拂過和強林的月票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