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五百三十一章 俄國人也悲催 文 / 終極側位

    「如果你僅僅把戰爭理解為在戰場上雙方軍隊的廝殺的話,那麼你僅僅是一個武夫已而。戰爭的定義其實很簡單,為了一個戰略目標,戰爭的參與者用各種手段來實現這個目的,無論是經濟手段,政治手段還是外交手段,一切可是現實這個目的的手段都將是戰爭的具體表現形式,而不僅僅在於軍事手段。」——徐傑。

    而此時,徐傑也正在按照自己對戰爭的定義來謀劃對俄荷兩國的戰爭準備。俄國人和荷蘭人合作到地會獲得什麼?徐傑在紙上這樣寫道。除了一個可以駐泊的港口外,港口的各項設施也非常重要,但是現在還遠遠沒有完備。

    比如說荷蘭人缺乏為主力艦提供維護的船台和船渠。近2萬噸的戰艦可不是一般地方就可以維護的。此外還有能為艦隊提供掩護的岸防工事,這個也不是現在荷蘭就有的,就現在荷蘭人港口那點炮台,華夏艦隊用2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將其徹底夷平。

    所以為了迎接俄國艦隊的到來,荷蘭人必須要強化一下巴達維亞的防禦和基礎設施。而除了這些之外,荷蘭人還需要大量的煤炭和食品。一個是軍艦的口糧一個是人的口糧這都是必不可少的。按照一般人的思維,在20世紀初已經進行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世界最常見的能源就是煤炭了,按說遠洋艦隊出航最不缺的就是煤,但實際上上並不是這樣,不是說煤炭總量少,而是煤炭根本買不到,而且海上補給太困難。

    先說煤炭的消耗,世界上第一艘無畏艦在載煤2900噸載油1120噸的情況下只能以10節的航速航行6620海里。按說這個航程不低了,但是要知道,一旦要加速航行的話,燃料消耗量會成倍的上升。也就是說,如果俄國艦隊按照歷史上的航線的話。到達巴達維亞,一所主力艦將消耗7000到8000噸的煤和油。這整個艦隊的消耗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煤炭雖多,但是說找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噸煤實在是不容易啊。(歷史上繞行非洲的第二太平洋艦隊在途中加了6次煤!其中又一次加煤間隔整整2個半月!)

    解決辦法只有兩個,要麼自己的戰艦上裝上一堆煤包,然後屁股後面跟上一大堆運輸船。要麼就是在沿途和各列強說好,給艦隊提供煤炭。按照歷史上,英國人是絕對不會提供的,法國人甚至連部分港口也不讓俄國人用,(這倒霉盟友弄的)。最後還是德國同意在沿途為俄國艦隊提供燃料和港口。

    可以預料,在這個位面裡。俄國人依然要面對這樣的問題。而且問題可能還要嚴重。因為俄國人的艦隊規模更加龐大,消耗的煤炭更多,而且如果要用燃油鍋爐的話,燃油補給更加困難。當時煤炭總量還算充裕,但是數萬噸燃油的話,可不是那麼好湊的,而要是沒有燃油,煤炭消耗量會更大,而且關鍵時刻航速也上不去!

    至於食物問題則是另一個制約俄國人戰力的原因,按照一般人當時有各種罐頭,至少吃飽不成問題吧。但實際上,在海上光有各種罐頭是不行的。人的肚子不是鍋爐,不是只要能提供能量的東西扔進去就可以的,人是有味覺是有人權的!你要是在海上兩個月時間吃不到一點新鮮的東西的話,整體只能以罐頭和黑麵包為食的話,估計這輩子都不想見罐頭了!

    也許有人會問。不是有冷藏船嗎,冷凍一些鮮肉和蔬菜不就行了?這個看起來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但是還是那句話,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想想以當時的技術水平,凍了兩個月的蔬菜扔鍋裡會是神馬結果?而且既然是在遠航,那麼各種意外就是有可能發生的,而歷史上俄國人一艘冷藏船除了故障,整整導致700噸鮮肉腐爛變質。所以說,對於這個位面上,數萬人的俄國艦隊來說,吃飯不僅僅是一個問題,而且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問題。

    就算俄國人解決了這兩件問題,滿足了戰艦和人員的肚子問題,還有戰艦和人員的「醫療保健」問題需要解決。按照歷史上的情況,俄國人從歐洲到遠東整整走了半年的時間。半年時間戰艦和人員在缺乏保養的情況下運轉,可以想像,艦況和人員素質差到了什麼程度,別的不說,數月時間不熄滅鍋爐的話,裡面的水垢和鹽析現象就會極大的損害鍋爐和管道的壽命。至於說各種附著在船底的水草啥的,那更是大路貨了,不值一提。

    然後就是人的問題,試想一下,如果一群人在數月的時間裡,整天擔驚受怕,在任何地方都需要呼吸富含粉塵的空氣,吃著爬滿蟑螂的**食品,臥室甚至軍官餐廳都擺滿了煤包,不但沒有辦法洗澡和清潔身體,甚至有的時候連飲用水都不能滿足。整天面對茫茫的大海,抬頭藍天低頭蔚藍,開始你會覺得賞心悅目,但是很快就會變的暴躁不安!人是一種社會生物。如果一個群體處在極端惡略的情況下的話,那麼暴動和自殺就變得非常常見。而事實上在航行階段中,這種事情還真的出現過。

    所以說俄國人想要在到達巴達維亞還保證一定戰力的話,還要準備大量的更換部件和醫療用品什麼的,可以預見,走這麼老遠的話,人和船都需要好好保養保養。如果說這些東西已經讓人感到心驚膽戰的話,那麼好了,剩下東西會更讓人感到絕望和無助。你不光光是完成了航行就可以的,你還要去和強大的敵人掐架!而掐架的話就涉及到了炮彈的問題!

    如果說俄國人訂購的是徐傑那個位面上美國第一級無畏艦的話,那麼以每門火炮100發的備彈量來計算,俄國人一艘無畏艦至少需要800發炮彈,還有相應的發射藥包,而如果採用美國人的10寸火炮的話,一艘准無畏有4門12寸炮和8門10寸炮,那麼需要400發12寸炮彈和480發10寸炮彈,這還沒算副炮,要是算上副炮的話,一門6寸炮的備彈是200發!這要是10門的話就是2000發了!

    可以確定的是,華俄之間的海戰絕對不是一兩場戰鬥就可以結束的,俄國人雖弱,但是又荷蘭這個前沿陣地而且戰艦還是很多的,這要是真打起來,彈藥的消耗可就沒邊了。俄國人顯然不可能讓艦隊一次就帶上足夠打一場戰爭的彈藥,原因很簡單,煤炭可以隨便堆積,最多就是髒點,炮彈和發射藥包你敢隨便堆積嗎?這東西稍有不慎可就是會出人民的!看看日本那些自爆的戰艦,其中絕對少不了炮彈和發射藥的干係!俄國人雖然大條,但是絕對不會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而且更重要的是,彈藥問題不是光解決運輸就行了,生產問題和保存問題也很重要,俄國人要同時滿足數十萬的陸軍和龐大海軍的消耗,而且還是長距離運輸,潮濕的空氣和顛簸震動肯定會使部分炮彈出現問題,日德蘭海戰中雙方都有不少炮彈炸不響。更不要說十多年前而且經過超遠距離輸送的炮彈了,所以,可以斷定的一點是,即使俄國艦隊過來了,俄國人依然需要從本土運送大量的補給品和彈藥,甚至還有人員!

    俄國人到了荷屬東印度後必然需要大量的煤炭和食物,這個是肯定,而從目前來看,荷屬東印度殖民地的煤炭產量主要集中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在蘇門答臘島一個是在加裡曼丹島,這兩個島的煤炭產量直到100年後還佔整個印度尼西亞煤炭產量的九成以上,而現在,蘇門答臘島還很荒木,上面的土著暴動時有發生,所以上面的煤炭開採非常少,也不穩定。而真正能夠提供大量煤炭的就是加裡曼丹島。

    至於石油嗎?在1940年的時候,荷屬東印度群島的石油產量已經在世界上排的上號了。但是現在,40年前的這片大地上卻幾乎沒有油井,也就是說,荷蘭人最多只能給俄國人提供燃煤,而且絕大部分還是原煤,含硫量和煙量都很大的煤,燃油的話想都不用想。

    至於說囤積軍艦專用無煙煤,比如說類似威爾士白煤這種優質煤炭,這幾乎是不用想的,在徐傑那個位面裡,這種高品質的煤炭供應和出口都是受到限制的,如果俄國想獲得好煤的話,只能選擇德國魯爾區的煤或者法國加萊的煤,而無論是哪種煤都必須從遙遠的歐洲進口,要不然,俄國人只能燒原煤。

    至於食品補給,如果一下數萬人的大軍和他們的艦隊同時進入巴達維亞的話,徐傑可以斷定,俄國人帶給巴達維亞的絕對不是繁榮的商業貿易,而是極端的物資緊缺!尤其是糧食和日用品的緊缺,按說處於熱帶的印度尼西亞會缺糧食嗎?21世紀也許不缺,但是20世紀初絕對不多!原因很簡單,荷蘭人為追求經濟利益而大肆種植經濟作物嚴重壓縮了當地的糧食產能,再加上刀耕火種的原始耕作方式,更讓糧食產量變得很低,而爪哇島又是殖民地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彈本身面積又不大,所以,爪哇島的糧食和物資供應肯定不充足,尤其是當俄國人到達以後!

    這一章傳上去後,本書的字數就超過150萬了。作者第一次寫書,能走到現在實在不容易,謝謝各位書友噸的支持與鼓勵,作者會再接再厲的~~~

    感謝書友天長之劍的打賞和書友書海徘徊者、lx731209的月票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