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五百八十章 合作意向達成 文 / 終極側位

    華夏共和國和德意志帝國對雙方政策和態度的把握上可以說都相當精準,雖說有些話不能說明,但是這一點也沒造成雙方的誤解。當徐傑把自己的底牌翻出來後,德國政府對華夏的態度也發生了重大轉變,雙方發現,這兩個處於歐亞大陸兩端的國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終於有了共同的目標。

    丘吉爾曾經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而此時,擁有共同利益,而且作為兩個大國來說,他們之間的合作將成為一種必然,這不是一方給予另一方的施捨,也不是打著合作的幌子一方對另一方的壓搾。從某種意義上講,雙方是幾乎平等的合作。華夏需要德意志帝國先進的技術和資金支持,而德國則需要借華夏共和國的手狠狠的打擊俄國,而且更需要華夏為其提供戰爭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如果華夏可以對英國進行牽制的話,那就更加完美了,有了共同點,那麼下一步的談判就很容易進行了。

    「華夏共和國要求我們先提供3億馬克左右的工業項目,以便幫助華夏建立一個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但是補償問題上卻一再避而不談,這其中的誠意讓人懷疑。」看著通過私下途徑送過來的一份文件,小毛奇有些不悅的說道。

    「補償?你如何讓一個時刻準備著和一個強國開戰的新生政權去為上億馬克的項目買單?現在華夏很窮,他們國家有4成左右的預算被用在軍事和與軍事相關的項目上,剩下的一大部分也是用於工業和教育這些絕對不能省的地方,他們現在根本無法用資金去償還這筆外債。也許拿糧食和礦產來抵償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是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尤其是準備戰爭的大國,他們也需要集中全力的物質力量來準備,尤其是糧食,如果華夏政府都不能養活他的人們,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人能養活了。」亨利親王不以為意的說道。

    「難道德意志帝國的錢就這樣送給了一個萬里之外的國家?沒有任何擔保。也沒有任何補償?這個簡直是難以接受!」小毛奇現在已經有一些憤怒了。

    「沒有戰略眼光的傢伙,和你的父親一樣,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而失去了未來!」亨利親王心中咒罵道,德國人沒有讓華夏以任何權益做抵押,沒有提出任何過分的特權和要求,但是這意味著德意志對華夏沒有一絲的提防嗎?顯然不是這樣!任何國家對所謂的盟友都會留一手!即使2戰中,所謂的親密無間的盟友也是相互戒備的,比如說英國人就沒有把破譯埃尼格密碼的全部消息提供給美國,而現在,兩個還不算盟友的國家自然不會不留一手。

    「將軍。我們的投資絕對不會毫無保障的。您先看看我們給華夏開出的項目。這些項目建造週期都很長,即使從明年年中開始實施這個計劃,那麼到最後第一期工程完工的時候,應該是在1908年左右。而這個時候華夏應該結束了對俄戰爭,有餘力的華夏政府就該為這些正在建設的工程買單了。」馮卡普裡維首相解釋道。

    「如果這個時候華夏想要毀約,我們只要撤回在華的機構,中斷投資即可,那留給華夏的將是耗費巨大但是又沒有完工的工廠。這對於他們來說是資源的極大浪費,而因為各種標準不一樣,他們同樣無法在其它國家的幫助下恢復工程。而在資金方面,我們給他們的貸款並不是直接將錢交到他們手中,而是在我國國內換成產品運往華夏。我們不擔心他們拿德意志帝國的錢去做別的事情。」馮卡普裡維首相不緊不慢的說道。

    「而在將來,我們在巴爾幹地區的行動也不僅僅是為了華夏分擔壓力,我們有自己的計劃,比如說羅馬尼亞的油田,如果我們可以通過震懾讓羅馬尼亞屈服。並且乖乖的把油田開採權交到我們手中,那麼我的燃料問題就徹底解決了。而同理,如果華夏真的在東南亞站穩了腳跟,英國要麼放棄對東南亞的主導權,要麼就把相當一部分兵力送到遠東,而對於前者,我認為英國人不會放棄,因為過了馬六甲後,就是大英帝國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印度了。英國沒有退讓的習慣。」亨利親王說道。

    而隨後,在德國代表團同意了為華夏提供資金和技術用來完善華夏的工業體系之後,華夏共和國也同意將部分裝備的設計來和德國分享。在物質方面,無論是資金還是糧食原材料,正準備大戰的華夏很難為德國提供,畢竟自己這邊還未必夠用了,這裡的夠用不是說只打敗俄國人,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

    在外人看來,德國的付出和回報並不成正比,數年內超過2億馬克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換取的僅僅是一些技術圖紙和需要戰爭檢驗的戰法。但是如果從長遠來看,德國人並不虧,首先,德國人的資金絕大部分用來購買德國自己的產品,至少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其次,在戰爭結束後,華夏需要用各種產品來償還這筆援助。說白了就是,華夏推遲了數年的還款期限,並不是說不換了,雖說利息很低,但是從戰略上看,德國人得到了自己繼續的東西,對德國人來說絕對物有所值。

    這僅僅是個表面帳,資金和物資的交換只是華夏和德國之間合作的基礎,而更高級的,則是華夏和德國在陸軍戰術上的合作與研究。徐傑有好的戰術,雖然在1戰中未必能打穿法國人的鋼筋混凝土防線和重炮。但是對付裝備落後的俄國陸軍來說卻是有極佳的效果,原因很簡單,俄國人沒有足夠的資源去修築一條從北起東普魯士南到巴爾幹半島的鋼筋混凝土塹壕體系。面對這個處處都是漏洞了,以野戰為主的戰場,機動部隊快速穿插分割包圍還是十分有前途的。

    想法雖然很好,但是華夏共和國積貧積弱的工業根本無法支持華夏組建一支機動部隊,拼裝卡車尚且還可以,但是要拼裝坦克和自行火炮什麼的,依靠華夏現在的工業來看,還是洗洗睡吧。所以依靠德國的工業去研發和製造這些大殺器。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而德國人雖然通過兵棋推演瞭解到了機動部隊的強大殺傷力,但是同樣對於這種未經實戰檢驗的部隊的戰鬥力抱有一絲的懷疑。而且因為耗資巨大,德國政府內部對是否組大量組建這樣的部隊有很大的反對聲音,現在德國人的心思就是既然有人可以幫助自己試驗一下,那麼倒不如讓別人去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自己負責研發和生產,如果對方成功了,依靠自己積累的大量經驗和設計,這樣的裝甲部隊很快就可以走進德國陸軍的作戰序列,而如果嘗試失敗的話。依然有華夏買單自己不會有絲毫的損失。

    總體而言。在前期。為了保證對俄作戰的勝利以及獲得荷屬東印度的部分殖民地,德國必須在戰爭結束前衛華夏大量輸血,而作為匯報,在戰爭結束後。華夏將開始逐步償還借款,並且開始按照協議為德國提供各種原材料和糧食。而這個合作將只是第一階段。

    到了第二階段,隨著華夏工業水平的提升,兩國之間除了繼續擴大原材料換技術這種基礎合作形式外,兩國將開始共同研發各種技術,這裡面不僅僅包括戰艦和坦克這一類的軍事項目,同樣也包括冶金、機械製造和電器產業這些重工業。當然了,考慮到雙方的技術差距,真正的研發項目分配則依然以德國為主。但是徐傑並不是十分擔心。在不久的將來即將出現的航空產業中,作為穿越者的徐傑有足夠多的創意。

    而在合作的第三階段,則是雙方對整個亞歐大陸利益的劃分,這個方面雖然並沒有進行深入的交談,但是此時雙方已經心照不宣了。歐洲大戰的開打必然會導致世界局勢的改變。因為畢竟此時的歐洲依然是世界的核心,歐洲政治版圖的變動必然導致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歐洲之外,只有兩個大國可以對世界產生影響,一個是華夏,一個是美國,華夏在1戰結束前將是休養生息養精蓄銳,而美國因為美西戰爭的原因,其影響力大減,不但歐洲各國不予看重,甚至連美國人自己都懷疑自己的力量!

    而當兩個歐洲以外的大國不參與這場紛爭後,這場戰爭結束後,整個亞歐大陸的局勢都將發生深刻的變化,德國人的意思是在俄國先政府倒台後,俄國新政府正式脫離英法聯盟之外後,配合華夏實現對俄國的削弱。(華夏不會參與歐洲的爭霸,但是在舊俄國崩潰後,華夏是一定會有所行動的。)俄國這個國家太過龐大,對於德意志和華夏來說都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也許現在他還不是很強,只不過是沒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而已。一旦由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領導的話,那麼俄國的實力必將飛速上漲,而這是兩國都不願意看到的。

    而在東南亞,隨著大英帝國的削弱和頹廢,德意志帝國將承認華夏共和國所獲得的土地以及支配地位,而華夏則尊重德意志帝國在中東的主導權,但是華夏享有一定的開礦權利。當然在中東的表述上和現在的中東是不一樣的,徐傑特意說明是波斯帝國以西的範圍為德意志帝國的主導區域。至於印度地區,雙方還沒有太多的想法,在大英帝國徹底衰落之前,這裡還是大英帝國的逆鱗,德國想獲得東勝西和的結局,華夏也不想和英國人動手,所以,暫且沒有討論。

    感謝書友山輕盈的打賞~~~。昨天上推薦第一天,為啥訂閱還沒有平時多呢——!作者很鬱悶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