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七百章 加裡曼丹島 文 / 終極側位

    「這裡是景色最優美的地獄。」——摘自。當俄國大兵們剛剛踏上這個位於熱帶的荷屬東印度群島後,他們對這裡印象很不錯,因為是在12月份,所以荷屬東印度的問題並不是太熱,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俄軍一批批的進入加裡曼丹島參加對抗華夏海軍陸戰隊的戰鬥,俄國人發現他們正在逐漸陷入一個死亡的泥潭。而且越來越深無法自拔。

    開始俄國人打算在灘頭陣地阻擊華夏海軍陸戰隊的攻勢,在他們看來華夏陸軍這種行為很大程度上屬於一種牽制和騷擾行為,並不會有太大的規模。當第一批3000名俄荷士兵在軍官的帶領下將數量不多的幾門75mm速射炮部署在岸邊的堡壘中,然後架好機槍準備屠殺登陸的華夏軍隊的時候。首先出現在他們面前的不是華夏軍隊的登陸艦,而是一艘艘戰列艦。對海軍沒有太多瞭解的俄國士兵雖然分不出他們對面的是什麼。但是他們十分清楚,上面的重炮不是自己這點兵力可以抵擋的!

    面對兇猛的炮火,連6寸以上火炮都沒見過的俄軍二流部隊的官兵迅速崩潰。在如同煉獄般的戰場上,他們拋棄了火炮和機槍,在火與血的海洋中掙扎著。短短十五分鐘的炮擊就摧毀了3成以上的俄荷士兵和幾乎全部的重裝備。以至於在華夏海軍陸戰隊登陸後,俄荷部隊幾乎沒有什麼抵抗就退出了陣地。

    加裡曼丹島作為世界上第三大島嶼。總面積達74萬平方公里以上,其中除了英國人佔領的西北一角之外。荷蘭人手中還有將近54萬平方公里土地。這意味著什麼?即使俄荷聯軍能有5萬人,那麼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一個人要負責守備10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區。但是實際上俄荷聯軍真正能算的上戰鬥人員的,能扛槍打仗的連4萬都沒有!

    島上根本就沒有防線可言。對於華夏海軍陸戰隊來說,只要能找到道就幾乎可以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雙方基本上都沒有重型武器。島上沒有堅固的要塞需要攻破。絕大部分地區用手中到步槍和60迫擊炮就可以解決。俄國人兵力不夠,華夏陸軍兵力同樣不夠,但是有一點不同的是,在加裡曼丹島。華夏海軍陸戰隊可以獲得依然留守在這裡的華人武裝的支持。這些土生土長,又長期從事各種「巷戰和武鬥」的華人社團中的准軍事人員絕對是最好的嚮導和輔助力量。

    在華人准軍事人員拿到嶄新的武器和各種裝備後,其戰鬥力絕對高過從遙遠的北方趕來的俄國大兵。尤其是在巷戰和叢林戰中,往往一個排的俄軍還被一個班的華人准軍事人員打的滿地找牙。原因很簡單,俄國任何一支軍隊可沒有接受過如何在熱帶雨林中戰鬥和生存。不要說打仗了,單純熱帶雨林中各種帶有毒素的昆蟲和節肢動物、蛇類還有炎熱潮濕的氣候,各種熱帶病等等就可以將俄國大兵們搞的七葷八素。

    所謂的大規模交戰幾乎在華夏海軍陸戰隊登陸後就根本就沒有爆發過,大隊的俄軍在加裡曼丹島南部登陸後在前往北方的戰區的過程中,就因為各種非戰鬥原因而減員3成左右。而且沿途還要遭到華人准軍事人員的伏擊和騷擾。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問題。最關鍵的問題是。這好幾萬人吃什麼!

    荷屬東印度最為精華的部分是爪哇島。而除了爪哇島之外。在20世紀初加裡曼丹島幾乎還是當地土著和華人為主的。而且整個荷屬部分的人口並不多。再加上道路不暢和交通工具缺乏的問題,糧食和補給的運輸根本不夠讓大規模軍事行動的需要。這一點同樣適用於華夏海軍陸戰隊,所以後者一般在華人較多的地區活動。或者在靠近沿海的地區行動,反正內陸多是山地和叢林。這種地方誰進去誰死。華夏軍隊可以通過從華人社區籌糧和海路運輸來維持。

    但是俄國人怎麼辦?加裡曼丹島的東部沿海幾乎是華夏海軍的後院,俄荷艦隊經過兩次大戰後不敢輕易遠離巴達維亞港。而在爪哇海中,是華夏海軍的各種潛艇的遊樂場。打沉一艘船就意味著1個團的的補給和武器化為烏有。至於說在荷蘭人的幫助下向當地土著「籌集」給養。先不說當地土著散居的地方能不能為成建制的俄軍搞到給養。單純從距離上來說都不現實。加裡曼丹島面積廣闊,河流密佈。如果把這些東西運過來就是個問題。總不能指望著當地人用獨木舟來搞運輸吧?更何況荷蘭人和俄國人從來沒有「公平交易」的想法。

    於是乎,一些分散的俄荷軍隊不惜用手中的武器去搶!如果是平時的話,倒也沒啥,反正荷蘭人的警察對付當地土著綽綽有餘。現在對付當地土著依然綽綽有餘。但是奈何人家打不過你還跑不過?本來華人和當地原住民之間就有各種各樣的衝突,但是一般情況下雙方還是比較克制不會見血,尤其是在十多年前華夏海軍的前身北洋艦隊血洗了巴達維亞之後。土著們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別看那些華人們平時比較容易說話,但是這要是惹急的話,那是絕對比荷蘭人更加可怕。在巴達維亞城中被各種火炮和機槍屠戮一空的土著集聚區就可以看出。

    而且當年炮轟巴達維亞城還帶來了很多其它很多變化,這是讓當地人始料未及的。首先,他們對荷蘭殖民者背信棄義的行為表示了極端的不滿,明明是荷蘭人唆使他們。表示他們可以「光顧」一下華人的商舖,可以「拿走」一些商舖和財務,可以「教訓」一些不開眼的人。但是當事情真的鬧大的時候。荷蘭當局卻選擇了明哲保身。眼看著土著倒在機槍和各種口徑火炮的攻擊下。再加上這一事件後,荷蘭人再也不敢過分壓搾華人了,那麼賦稅和勞務就轉嫁給土著了,這麼一弄朋友都變成敵人了,更何況當地土著和荷蘭人根本算不上朋友!

    而另外一件事就是土著居然和華人找到了一些共同利益。華夏需要荷屬東印度出產的天然橡膠、錫礦等等特產。自己無法直接插手,華人自然就成了代理,而華人缺乏足夠的廉價勞動力,而土著除了勞動力其它什麼也沒有。既然土著們已經知道對面的華人已經不是自己能隨意欺負的了,那麼為了生活,就必須接受僱傭。再加上無論是土著還是華人對荷蘭人都十分的憎恨,那麼雙方就更合得來了,雖然之間的摩擦依然不少,但是至少當地土著的部分弱勢群體已經開始和華人合作,而在這場大戰中,這種合作更加深入。

    當然了這些對於俄國人來說都是小問題,沒吃的,可以搶實在不行自己找,沒武器可以不打仗。反正地方這麼大,自己要是找個地方窩起來,華夏海軍陸戰隊還真找不到,但是你說要是生病的話那怎麼辦?各種熱帶病和帶著各種致命毒素的生物,甚至連老天都不算放過這些從北方來的傢伙。

    別的不說,就一種叫瘧疾的疾病就讓俄國人非戰鬥減員達到2成以上!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常在江湖混哪有不挨刀?在熱帶雨林裡哪有不被蚊子叮的?被蚊子叮多了,哪有不染瘧疾的?雖然當地人也一樣挨叮,但是好歹也是多少年來自然選擇的結果,能活到現在的多少也有些抵抗性了,甚至在此次參與站戰鬥的華夏海軍陸戰隊也多選擇了南方士兵,就因為考慮到這一點。

    俄國人就算考慮到了也沒有這個條件。雖然荷蘭當地政府打算儲備一批奎寧等藥品,但是打算和實際情況總是有差距的,而且就算儲存了一批藥物。實際上能發到前線官兵手中的有多少,這恐怕只有當事人知道了。再加上海上沉了一批(被潛艇打了。)陸上被搶走一批。就算有少量奎寧,也絕對不夠前線人員用的,而且偏偏瘧疾這種東東是急性的,一旦發病很快就會致死。所以這可讓軍隊中的醫護人員和牧師有的忙了。

    「在這裡,我們的第一目的不是戰勝對手而是生存,這裡的一切都是我們的敵人。這裡的氣候、人、動物甚至是植物都在無聲無息之中殺傷著我們的士兵。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很開就在烈日的暴曬下,在無休止的襲擾作戰中,在各種疾病的折磨中喪失殆盡。到最後我的士兵和軍官根本就無法稱為軍人,他們衣著襤褸,精神渙散,被疾病折磨的猶如一具具活著的骷髏一般。」戰後一名俄軍軍官在回憶錄中這樣表述當時俄國人的處境。

    就這樣,原本計劃中華夏海軍陸戰隊已經考慮在沒有群眾基礎的敵後打一場常規戰和游擊戰相結合的戰爭,結果因為各方面的原因使得這場在加裡曼丹島的戰鬥進行的相當輕鬆。守住幾個重要節點,然後襲擊疲敝不堪的俄軍就成了日常任務。反而使這個戰場成為了最輕鬆的戰場。

    感謝書友wenyuzhuangku的月票支持,以及書友ptly的評價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