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七百六十八章 冷眼旁觀的美國 文 / 終極側位

    「歐洲即將爆發一場驚世之戰,這場戰爭的規模將比當年的拿破侖時代的歐洲爭霸戰規模都要大,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將在這場戰爭中拼盡全力。這將是一場改變世界格局的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美國能做什麼呢?美國能得到什麼呢?」——摘自西奧多羅斯福日記。

    美國一直是一個想要獲得世界支配權的國家,這個國家在徐傑那個位面是這樣的。而在現在,雖然在擴張的過程中碰到了一系列或軟或硬的釘子,但是作為一個大國,尤其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美國一直在找機會拓展自己的勢力範圍。當然了,比較悲催的是,到目前為止美國還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在歷史上美國在1907年左右的時候已經將勢力範圍拓展到了菲律賓,威風赫赫的大白艦隊全球巡遊更是震懾了包括英國在內的所有列強。更是讓日本這個矮子寢食難安。但是目前這個位面嗎?美國實在是茶几點。現在還沒有搞定夏威夷。

    不,不對,是沒有機會搞定夏威夷了!在華俄第二次戰爭爆發後,美國人因為各種原因沒能趁機收掉夏威夷。而在華俄戰爭結束後,面對打出了威風、打出了水平、打出了氣勢的華夏艦隊。美國上下可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在太平洋的中間和華夏海軍進行一場公平的對決。而且在夏威夷的問題上,英國和華夏的意見居然是一致的,那就是保證「夏威夷」的獨立和領土完整!於是乎,悲催的美國在可預見的將來是沒有機會了!

    不過美國生性不喜歡打醬油。相反美國是一個非常好的投機者。他知道如何平衡世界上的各大強國,知道如何讓這些強國之間互相損耗,然後自己再從中漁利。從本質上來說,和徐傑做的事情如出一轍。而現在,美國的政治家和精英們又開始了新的策劃,那就是如何在未來可能爆發的歐洲大戰中獲得一些好處!

    大戰打的是什麼?打的是國力、打的是資源、打的是軍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雙方的國力其實差不多。英國和法國加起來國力和德奧差不多,俄國強於意大利。但是因為地理上的隔絕,讓英法俄三國無法聯為一個整體,這就失分不少,所以在美國人看來。真打起來說法也就是個半斤八兩。在這種幾乎對等的交戰情況下,消耗戰是極其恐怖的,很符合美國的利益。

    隨後是資源,擁有廣袤殖民地的英法兩國實在是太有優勢了,他們有充足的原料來源,同時還可以從殖民地獲取大量人口。看樣子確實佔盡優勢。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其實也未必。隨著意大利和土耳其的加入,英法的地中海航線在未來能否暢通都是個問題,畢竟法國可打不過意大利海軍加奧匈海軍。而土耳其在波斯灣的經營又威脅著大英帝國的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和東南亞。從而使運輸成本大增。而德國雖然資源稀少。但是勉強也算夠用。尤其是再擁有了羅馬尼亞的油田後,再加上華夏共和國的支持,短時間內絕對能抗住。

    至於人口優勢嗎?如果考慮素質和質量兩方面的問題的話,英法俄相對於德奧意也沒多大優勢。首先就是德奧本來就是人口大國,尤其是德國將近7000萬的人口絕對堪稱恐怖,而俄國雖然有上億的人口,但是怎麼說呢。好吧其中大部分被俄國人自己稱為「灰色牲口。」雖然英法可以從殖民地調集人口來補充空缺。,但是這個優勢也不會太大,總體而言,在資源和人口方面。英法是有優勢的,但是具體能發揮多少要看情況而定。

    戰爭的一切最後都要反應到軍事上,歐洲的軍事家雖然認為絕對戰爭最後勝負的是雙方的國力而不是一兩次決定性的戰役。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國力有的時候和軍力並不對等。而精妙的戰略也確實可以彌補上國力的差距。比如說普法戰爭中,德國雖然有優勢,但是如果僅僅計算國力的話,當時的普魯士還不至於幾個月呢就摧毀了當時歐洲第一的法國。但是色當會戰普魯士軍人乾淨利落的將法國皇帝俘獲。而這場戰役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如果說前兩項英法俄佔有一定優勢的話,那麼最後一項的對比中,美國人十分不看好協約國。原因是為什麼?因為俄國!在兩次華俄戰爭中俄國海陸軍連續被擊敗了兩次,不,如果算上當年甲午戰爭的話,俄國海軍被擊敗了3次。雖然在馬漢等美國海軍高層的眼中,俄國海軍的表現還算不錯,畢竟參考一下美西戰爭中美國艦隊的表現,在自己有優勢的情況下讓弱小的西班牙艦隊一陣暴揍。而俄國海軍在三次交戰中幾乎處於劣勢或者持平的狀態,被華夏艦隊打敗也算正常表現。但是關鍵是美國輿論認為俄國人不行!

    如果說海軍方面還有一些爭議的話,那麼美國人對俄國陸軍的評價幾乎是一致的。陳舊、腐朽、思想僵化、貪污、瀆職、自大等等幾乎所有的詞都被用來形容俄國陸軍。而歐洲的大戰打的就是陸軍和海軍,協約國一方有這麼一個豬隊友本來就拉了不少分。好吧,雖然意大利也不咋樣。奧匈的戰鬥力也樂觀(其實還沒俄國人強呢)。

    但是同盟國一方的德國實在是太強了,數月之內進駐凡爾賽宮的戰例足夠震懾整個世界。至於英法嗎?法國當年都打不過那時候的普魯士,現在嗎,自然更大不過了。至於英國?美國人表示我們尊重大不列顛在海上的權利,但是陸地上嗎?大英帝國已經沒有了當年拿破侖戰爭和克里米亞戰爭時的榮光。連非洲的布爾人都打的異常糾結!

    於是乎,綜合考慮了之後美國人認為在這場大戰中協約國的情況很不好,非常不好。「也許對於最後協約國最好的結果就是德奧打垮了俄國,獲取了大量的土地,法國人勉強守住了自己的防線,而英國則在北海和地中海壓制對方的海軍。至於最壞的結果嗎?可能俄國和法國這兩個強國都會在日耳曼人的鐵蹄下灰飛煙滅。而英國人勉強靠著自己的海軍以及英吉利海峽的庇護苟且偷生。」馬漢曾經這樣憂慮的說道。

    有一句俗話叫,站在勝利者的一邊總不會錯。但是這句話絕對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比如說這一次,美國就絕對不能站在勝利者的一邊。第一點就是美國與英法之間的貿易和金融關係就決定了美國不能坐視英法的失敗,英國是世界上的金融中心,法國是世界上的高利貸國家,他們的一舉一動直接關係到了華爾街那些大佬們的利益,德國摧毀的不僅僅是協約國的國家,更是摧毀了目前對美國有利的金融體系,英法給美國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貸款,但是如果有一天這筆貸款沒了,美國的工業和金融流轉肯定會出問題。而這是美國絕對不能容忍的。

    第二點就是,在戰爭期間,掌握著大西洋的英法肯定會從美國訂購大量的物資和產品。但是在戰爭期間,這些產品的訂購也許並不能以現金的方式進行交易,很有可能會產生外債,如果英法打贏了還好,可以通過搜刮德國來補償這筆外債,但是如果打輸了呢?美國人的貨款不久徹底泡湯了?這要是換你,你能忍嗎?

    如果說前兩點美國人還能打掉牙往肚子裡咽的話。那麼第三點就真的絕對不能容忍,那就是美國不希望看到一個可以和自己比肩的國家控制整個歐洲。想像一下這場戰爭德國勝利後的情況吧,即使是最差的結果,德國也可以將東歐的大片土地納入到自己的掌控之中,領土擴大一倍以上絕對不是問題,即使以現在的德國,領土面積不過60萬平方公里,人口7000萬不到的標準都可以做到世界第二,那麼等這次戰爭結束後,在這個世界上誰還能擋得住德國?失去了俄國,英法能自保就不錯了,整個歐洲都將在一個聲音下顫抖不已。

    而德國控制的不僅僅是歐洲,往南,德國可以通過其土耳其盟友控制中東和非洲,往東深入亞洲的可能性其實不大,因為地理上太過遙遠,那麼剩下的就只能往西,往西就是大西洋,過了大西洋就是美國!再加上威廉二世對於美國來說並不友好,最後的結果就是美國兩側一個華夏一個德國直接將自己堵在美洲了!

    美國很想幫助英法,但是這些幫助目前看來也就是在經濟上和物質上,原因很簡單,美國的上層想打仗。但是美國的大眾和輿論並不想打仗。在歷史上美國在1戰前就奉行孤立主義。歐洲打個底朝天關我們美國嘛事?而現在嗎?這種孤立主義中也包含著厭戰的情緒,美國人普遍對自己的軍事力量表示出了一種不信任和懷疑。再加上國會中對陸軍的吝嗇,美國高層認為,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美國海軍也許有重振的機會,但是陸軍?沒有直接威脅的情況下前途堪憂啊!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阿虎9006的月票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