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百三十二章 被忽視的預警 文 / 終極側位
「將軍,馬吉芬司令的急電。」一名秘書將一份電報送到了海軍作戰部部長本森的桌子上,然後在後者簽收後轉身離開。
「這個傢伙,又在做什麼?讓我猜猜吧。是要補給呢還是要我安排隨時準備替換的新的軍官?亦或者別的什麼東西?」本森一邊自自語的道一邊瀏覽起來。對於馬吉芬這個人,本森,甚至是美國海軍內部都是十分糾結的。先一點就是馬吉芬這個人實在是一個不懂政治的人,從指揮和管理上,馬吉芬的行為無可挑剔,堪稱整個美國海軍中最優秀的指揮人才,但是他不懂,他不知道戰爭最終還是要為政治服務的,更不懂每做一件事都要照顧好周圍的利益。
別的不,因為14寸50l火炮散步過大的問題,最終馬吉芬決定撤除所有的14寸50l火炮換成14寸45l火炮,並且表示在散步問題解決之前,拒絕接受新的14寸l50火炮!這就讓他得罪了一大批人!後勤部和軍械部一直到軍火商幾乎都得罪了一個乾淨!如果不是因為現在缺不了他,馬吉芬恐怕根本當不上美國駐歐洲艦隊司令。而且美國海軍內部不少人認為馬吉芬骨子中希望避免和華夏的交鋒,雖然因為塞班島事件讓美國人徹底放棄了進一步向東南亞方向滲透的企圖,但是某些心中依然打算西進的政客依然對其十分的不滿。
「尊敬的本森將軍,對未來的海戰戰局,我有一個大膽的猜測,雖然並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這個猜測,但是我認為為了防止一些悲劇事件的生,我們應該討論在這種況下,協約國的海上戰略的變化。」
「自從日德蘭海戰過後,德國公海艦隊的無畏艦就再也沒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按照德國的工業實力。在華夏的支持下,這些戰艦完全修復也就是幾個月的時間,但是即使在德國海軍最為艱難的時刻,希佩爾艦隊被重創。埃森將軍攻擊德*港,4艘俾斯麥級戰列艦未服役的況下,這些無畏艦並沒有參加戰鬥。也就是,這些戰艦在船廠中待了足足有一年左右的時間,而這段時間足夠生一些事,比如戰艦的改進,尤其是主炮的改進和升級。」
「這並非無稽之談,德國無畏艦都是參考華夏的龍興級戰列艦建造的,華夏龍興級戰列艦可以將三聯12寸主炮換成雙聯14寸主炮,那麼德國戰艦也是有這個潛力的。或者在建造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換炮問題。這一年中德國無畏艦沒有參戰是否在進行火炮的換裝呢?如果德國人將6艘無畏艦換裝成6艘裝備著8門重炮的超無畏的話,那麼英國海軍將面臨空前的壓力,而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我建議重新考慮雙方商定的海軍方略,先集中兵力在北海引誘德國公海艦隊出擊。一舉重創,隨後再南下對付意大利人。」馬吉芬在信中詳細的闡述了自己的看法,並且為此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如果不看署名的話,我還以為這是英國人寫的。」看著馬吉芬這封電報,本森本能的就有一絲不滿,正如前面所,軍事最終還是要為政治和國家利益服務的。集中兵力打擊對手是一個好辦法。但是美國艦隊為何非要進入北海和英國人一起和德國公海艦隊死拼呢?兔子急了還咬人呢!在北海局面還能控制的況下,美國人的意思是先讓英德兩國在北海慢慢消耗,然後美國海軍集中兵力和法國海軍一起打散意大利人再。畢竟根據美國海軍部的分析,除了15寸艦炮之外,一般的14寸45l級別的火炮對美國海軍的標準戰列艦並不會帶來多大威脅,面對意大利艦隊比面對德國艦隊的風險要得多。而且美國支持了法國的建議,先解決地中海問題,在以後協約國內部會議中就不會孤立,為了盡早打通法國與北非的聯繫,法國也必須在某些事上支持美國人!
一方面讓英國人和德國人死磕。消耗英國的海上力量。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得到法國的支持,這是多麼好的算計啊!怎麼可能因為馬吉芬的一封信就改變呢?那美國政府和英國政府討價還價幾個月的成功不久全打了水漂了?先不這事是不是真的,就算是真的,美國政府也絕對不會同意改變計劃,即使英國人也有同樣的觀點,來勸美國人改變戰略,美國人也是不會同意的,按照美國人的計劃,先不管怎麼著,讓大艦隊和公海艦隊先打一架再吧!
不過馬吉芬提出的建議也確實給美國人敲響了警鐘,於是乎美國海軍高層還專門分析了一下德國公海艦隊艦隊無畏艦換炮的可能性。如果單純從技術性和時間上分析的話,德國人還真有這個可能完成這個計劃,先,技術上在造艦的時候為後期換裝更大的炮塔預留空間是可以實現的,畢竟有大把的事實在哪擺著呢,比如華夏就是這樣。其次,從時間上來講,一年多沒出手了,如果都待在船塢中的話,這段時間完全可以完成換炮工作了。
但是這一切都是理論上的,如果考慮德國在戰時的資源調配的話,這個計劃貌似就有些不現實了,先,德國海軍在日德蘭海戰中雖然大勝,但是依然損失慘重,尤其是炮塔這種炸彈磁鐵般的存在,損失的數量更多,而且德國超無畏的主力就是350l45級別的主炮,這樣一來的話德國海軍兵工廠生產重炮先就要彌補日德蘭海戰的損失,在隨後一年的戰鬥中,德國公海艦隊並沒有閒著,從出勤率來看還是挺高的,所以火炮的毀傷和磨損也是比較嚴重的。再加上為了彌補日德蘭海戰中的火炮損失,這個數量將是相當巨大的。
其次,根據報顯示,德國在這一年中完成4艘俾斯麥級戰列艦已經是相當困難的事了,所有的資源和人力都在向這4艘鋼鐵巨獸傾斜。而且換裝火炮還涉及到炮塔和各種伺服設備,一個炮塔重達好幾百噸,這些需要大量的工廠來相互協作才能完成火炮的換裝工作。既然如此,在美國人看來,在一面彌補戰損一面又強力上新船的況下,德國海軍根本沒有能力為這些無畏艦裝備上32門350l45主炮啊。也就是,馬吉芬的這個設想不具備實現的可能性。
但是實際況如何呢?德國人到底是如何應對這一的問題呢?美國人猜的沒錯,如果單純憑借德國的產能和戰時資源量的話,這樣的工作確實很難完成,但是實際上,得益於優秀的統籌規劃和同盟國內部的協作機制,德國人還是十分順利的完成了無畏艦火力升級計劃!
先火炮的製作方面,早在開戰之前,同盟國內部就已經統一了火炮規格,大家都用到是一種l45主炮,也就是,除了克虜伯之外,意大利的安多爾沙炮廠和奧匈帝國聞名於世的斯柯達炮廠也可以生產這樣的火炮。相對於整體開戰的德國公海艦隊,意大利和奧匈艦隊可就輕鬆多了!整整3年就打了兩次艦隊大戰,所以他們的產能是絕對富餘的。
火炮問題解決了,那麼剩下的各種配件伺服和光學儀器什麼的就更好解決了,甚至就連裝甲鋼都可以通過華夏的輪船運往歐洲!總體來看,德國海軍後勤壓力並不算大,所以在這種況下,德國人依靠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的力量以及華夏的外援完成了這項在美國人看來並不太可能的任務。同盟國內部的火炮統一規格計劃協約國並不知曉,甚至於在各種文件中意大利和奧匈帝國戰艦上資料著名都是火炮,從表面上看同盟國內部的武器規格並不一樣。其實事實上除了艦炮之外,各種陸炮和輕武器等等使用的規格也確實不一樣,所以美國人也就沒考慮到這一點。
於是乎經過一堆人的一番分析後,美國海軍認為德國人沒有足夠的資源和人力來完成這項龐大的工作,而且即使德國人做了,最多也就改一到兩艘,對戰局不會產生什麼根本性的影響,所以,大家可以歇歇了,繼續按照原定計劃,美國人和法國人掃除地中海的同盟國艦隊,而英國人只用盯死公海艦隊就行了。而且美國政府還特意「提醒」馬吉芬,不要將自己「毫無依據」的推測四處傳播,更不要讓英國人知道了,好好幹自己的事,不要管別的了。
「要是英國人知道一個美國艦隊司令居然出這樣的話來,那麼我們在外交和政治上將會相當被動,我們沒有必要因為一個不切實際的推測來為英國人賣命,不是嗎?」威爾遜總統這樣對本森道。
「我就知道是這樣一個結果。」看著神色有些沮喪的馬吉芬,西姆斯有些幸災樂禍的道。他倒不是對馬吉芬有什麼特別的看法,只不過作為一個美國人,他也不希望圍著英國人的指揮棒團團轉,畢竟美國艦隊到了英國,因為實力上的差距只能聽從英國人的安排,而在地中海,美國人才是協約國的海上老大!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孤寂美杜莎的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