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九百五十七章 全新的局面 文 / 終極側位

    本森提出的戰略絕對不是最好的,但是絕對是協約國高層都可以接受的,無論是傑裡科還是馬吉芬他們過於激進的戰略就有點像猛藥,可以較快的解決問題,但是同時也會導致傷口在某一段時間內急劇惡化。協約國高層不得不承擔著巨大的民間壓力。馬吉芬最後的警告並沒有觸動威爾遜總統,戰爭再打兩年又如何?反正德國人已經打了三年了,既然德國願意繼續下去,美國人陪著你打兩年又如何?美國政府甚至願意讓英法德奧意五國好好的放放血,只有這樣,美國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至於最後一句血本無歸?威爾遜總統只不過笑笑而已。因為從國力上來講,此時的美國要遠超已經打了三年戰爭的同盟國!

    美國人表示無所謂,英國人問題也不大,畢竟最依賴北大西洋運輸線的是英國,英國從殖民地調撥物資和兵員到最後都會集中在美國然後再走完這最後一段路程,整個印度洋已經置於了同盟國的掌控之中,除了給協約國運輸的華夏商船可以在印度洋通行無阻之外,其它任何搭載協約國物資的商船都必須繞道太平洋,然後走大西洋整個北大西洋運輸線幾乎就是英國的生命線。而英國人又偏偏缺乏足夠的力量,在這種情況下,放棄相對不太重要的北非,集中兵力守住交通線,同時英美兩國艦隊靠在一起又相互有了照應,在英國人看來自然更好。

    唯一對這個結果無法接受的國家是法國,法國和英國美國不一樣,人家在北非有大量的殖民地,而且還有十幾萬的軍隊正在和同盟國戰鬥,英法兩國海軍撤出地中海無疑等於把北非拱手送人!中國有句俗語叫崽賣爺田心不痛。北非和英美關係不大,但是和法國關係太大了!北非為法國提供了大量人力,同時為了守住這塊地方,法國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英美撤就撤了。這讓法國無法接受,自己的利益讓人無端賣了,這讓高傲的法國政府感到十分的憤怒。

    但是不接受又如何?法國海軍已經名存實亡,英法非要走。法國人又能如何?更重要的是,打了半,英美兩國本土都沒有遭到戰火的洗禮,而法國人的首都還在德國人的威脅之下,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何況法國人還需要美國艦隊保護他們的西海岸,這時候和英美鬧翻不是找罪受嗎?所以即使法國一萬個不願意,也沒法改變這個事實。

    不過在走之前,協約國還是決定要留給西班牙人一些紀念品的!馬吉芬率領的美國艦隊和法國艦隊對著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港口進行了一番頗為徹底的掃蕩,雖然在開戰之前,西班牙人已經對重要的物資和設備進行了轉移。但是這次掃蕩還是讓西班牙大出血。而且美國人的目標不僅僅就這樣簡單,同時在進入大西洋後,也對著西班牙大西洋方向的港口也進行了一次掃蕩以報復西班牙艦隊對運輸線的破壞,當然了,最重要的事情是立即動用本土的剩餘艦隊對幾乎沒有防禦力的西屬西印度群島殖民地發起進攻。美國人最終還是佔領了這些地方,完成了美西戰爭中沒能實現的目標。

    而伴隨著9月17日,美國艦隊進駐佈雷斯特港,預示著協約國終於承認了同盟國對地中海的控制,並且讓西班牙艦隊與同盟國地中海艦隊會和成為可能。至此,新的同盟地中海艦隊將成立,而這支艦隊的規模將重新上升到14艘主力艦的規模。從而有了和美國海軍相持的資本。更為難得的是。伴隨著10月3日直布羅陀要塞的淪陷,大西洋的大門終於向同盟國地中海艦隊敞開,一切都向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整個大戰的態勢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伴隨著西班牙的加入,協約國的地緣形勢進一步惡化,尤其是法國,在負責西線和非洲戰區的同時還需要抽出部分兵力來應對西班牙人。而隨著地中海被同盟國徹底掌控。法國人投在北非的十幾萬大軍和部分美**隊算是徹底成為了孤軍,雖然依靠前期運送的物資和給養還可以支持一段時間。但是整個北非戰局已經徹底變成了一潭死水。

    「同盟國在地中海的艦隊太可惡了!我們必須消滅他們!而美國海軍的戰艦又不適合在這種情況下作戰,現在的戰場在大西洋,面對廣袤的戰懲對方的快速戰列艦,美國海軍的重騎兵們很難發揮作用。」英美雙方海軍幾乎是背靠背。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就必須進行進一步的合作與交流,而在一次海軍高層會議上,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本森就這樣對傑裡科道。

    「閣下的意思是,大英帝國艦隊負責對付同盟國地中海艦隊的對方快速戰列艦,而貴國則幫助我們對付德國海軍?」傑裡科若有所思的道,這個辦法看起來很不錯,英國快速艦隊雖然屢遭重創,但是至少還有4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家底,如果再把其他的快速戰列艦算上,協約國一方還是可以湊出8艘快速戰列艦的,而同盟國一方能稱得上快速戰列艦的有7艘,雖然數量差距不大,但是對方只有一艘凱撒大帝號是15寸火炮,而英國艦隊有4艘。

    而同時,美國艦隊如果願意加入北海的戰局的話,那些裝備了14寸重炮披堅執銳的重裝騎士絕對比英國戰艦更適合對付同樣走重甲重炮路線的德國艦隊。和英國人改進的鐵公爵級戰列艦不同,美國人的戰艦無論是炮戰還是水下防護都不錯,水中彈中了問題依然會很大,但是至少不會致命,畢竟改進前的新墨西哥中了一次,雖然重創,但是沒像英國戰艦那樣直接被秒了。

    但是從理論上十分合適的想法不代表立即就能實現,首先這涉及到一個指揮權的問題,雙方的艦隊肯定不能全部互換,只能部分互換,例如托馬斯的快速艦隊進入大西洋,而馬吉芬也將麾下的部分美國戰列艦派往北海。那問題就來了,托馬斯會完全按照馬吉芬的指揮去做嗎?畢竟和北海拉出來幾乎就能碰上的情況不同,大西洋上的追逐戰可謂是繁瑣的代名詞,雙方對戰局都會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一釣現分歧那麼聽誰的?除了問題怎麼辦?海上的局面隨著西班牙海軍的加入又重新進入了平衡階段,任何一點的失誤都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而另外一點則是傑裡科對美國海軍的訓練水平表示懷疑,畢竟美國人在實戰中的表現都稱不上優秀,更重要的是沒有經歷過大的陣仗,真打起來別把自己坑了!

    所以,面對本森的要求,傑裡科原則上表示同意,但是同時建議雙方先規模的交換艦隊,先練一練配合,增加以下彼此之間的瞭解,然後再就具體行動方案做一下安排,雙方會談的時候已經到了1917年10月了,殘酷的一年就將這樣過去,所以兩國最終決定今年不主動發動大的作戰計劃了,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兩國海軍將在明年年初準備行動,而第一場主動攻勢將負責攻擊消除同盟國地中海艦隊的快速戰列艦威脅,而如果這個計劃取得成功的話,雙方下一個目標就是盤踞在北海的德國艦隊了!

    協約國在積極盤算著,同盟國也在算計著什麼,蹲在威廉港的德國公海艦隊今年也沒什麼想法了,甚至於明年年初也沒什麼想法了。上一次決戰雙方打了個平手,沉的主力戰艦雖然沒對方多,但是每艘戰艦各個帶傷,更重要的是輔助戰艦消耗極大,這對於家底相對不算厚實的德國人來簡直是要命的,而且雖然華夏恢復了對德國的海上運輸,但是運過來的東西相對於需求來還是少一些,所以公海艦隊的戰力恢復還是比較慢。

    至於主觀角度來看,現在的捨爾也不想和對方拼光。既然地中海的局勢已經明朗,伴隨著西班牙的加入,同盟國又有了新的不對稱優勢,既然如此,為何不等到大西洋戰局發生了有利於德國的變化產生後再做行動呢?美國人退居法國,同盟國地中海艦隊有了更大的活動空間,如果展開遠洋破交並且能導致英國大艦隊分兵,到時候公海艦隊再出擊豈不是更好?

    而此時,同盟國地中海艦隊內部也開始整合,伴隨著美國艦隊的離去,斯佩伯爵終於可以帶著三艘西班牙級戰列艦與第谷指揮的主力艦隊匯合,這樣一來,同盟國地中海艦隊的成員就成了5家,而其中最悲催的德國只有1艘戰艦,不過考慮到西班牙戰艦上有不少德國官兵,倒也挽回了不少頹勢。艦隊大了,門派多了,那麼現在就要考慮一下如何統一指揮統一行動了,於是乎,同盟國地中海艦隊在1917年也無法實施什麼大的行動了!

    感謝書友zhouyu1976和書友hukaikaka的月票支持~~~。

    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