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會議前夕 文 / 終極側位

    這次的會議與歷史上有很大不同,歷史上的會議不過是1戰勝利者為了平衡彼此之間的實力,緩和矛盾而召開的而這個位面上,因為雙方戰平,所以說參加會議的協約國集團和同盟國集團是敵對的,雙方之間的仇恨和爭鬥並沒有因為戰爭的結束而消散。相反,他們將這次會議作當成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一個可以削弱對手的機會!至於華夏嗎?在雙方看來都是可以拉攏的對象,相對而言,雙方認為華夏在海上沒有擴張的企圖,除了因為原德屬太平洋群島的問題上和美國小打了一次之外,(其中還是因為有日本的誤導。)華夏在1戰期間海上的行動完全可以用平淡來形容。而且因為華夏超強的實力,雙方認為,如果能拉攏華夏制定一個對自己一方更合理的舉動將是十分明智的選擇。

    德國人認為雖然雙方在1戰期間也出現過勾心鬥角的事情,但是總體而言還是合作多餘對抗。既然如此,那麼繼續月華夏配合來限制協約國自然是水到渠成的,而協約國認為在1戰之前,華夏為了自己的利益傾向於同盟國集團是很在正常的,但是現在,同盟國集團進一步做大,難免會在一些問題上和華夏產生衝突,為此華夏不可能像原來那麼支持同盟國了,在瑞士談判的時候,華夏就出手打亂了德國的部署,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華夏政策的調整。

    而在兩大軍事集團內部,同盟國和協約國也開始協調內部立場。其中作為同盟國中最強大的,無可爭議的盟主,德國早在會議之前三個月就與奧匈帝國、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等4國代表一起在柏林召開會議研究對策了。意大利雖然已經表現出一些異動,但是考慮到怎麼著也算同盟國重要成員,這種打嘴炮的時候多一個盟友也多一點聲音。而意大利雖然對德國有一定的提防。但是目前也不能和德國鬧翻,於是乎以第谷為代表,意大利人參加了再德國柏林舉辦的同盟國內部立場協調會議。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能夠讓我們與對手站在同樣一個起跑線上的機會。英國人想要保持世界海軍第一的地位已經不可能。在這場談判之中,我們必須要堅持對等的原則,德國海軍無論從噸位保有量上還是從國家未來的工業潛力上來看,德國應該擁有和英國對等的海軍實力。而同樣作為地中海最為強大的海權國家,意大利應該和法國擁有相當的海上力量。」說到這裡,提爾皮茨元帥笑著對第谷海軍元帥示意。

    「而奧匈帝國、應該具有至少相當於意大利海軍一半以上的戰鬥力,西班牙是我們保證歐洲西部海上權益的重要保證,而奧匈帝國海軍則要隨時準備南下進入印度洋。支援土耳其海軍。因此必須有較強的戰鬥力。」提爾皮茨的話中的意思很明白。在談判中,同盟國將採用「盯梢」的方式,強調對等,德國海軍必須擁有和英國人相當的噸位。而法國海軍雖然現在遠不如意大利海軍,但是考慮到法國的工業實力,同盟國也不能放鬆,必須通過條約死死的卡主法國海軍擴張的步伐。至於其它三國嗎。提爾皮茨的要求是至少有意大利海軍一半的噸位,當然西班牙和土耳其想要實現恐怕很困難。但是奧匈帝國卻有機會,畢竟奧匈的工業水平和意大利半斤八兩,而從俄國獲得大片領土後。實力會有所增加,即使考慮到奧匈帝國是一個路權國家,但是依然有能力建造一支較為強大的艦隊。

    「那美國怎麼辦?協約國是3個大國。英法不足為懼。但是美國無論是從工業還是從其國家戰略上來看都將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比英法加在一起還要強大。」很快,奧匈帝國代表發現了提爾皮茨似乎將最大的敵人忘記了。

    「美國面對的是兩洋,他們不可能把所有的海上力量都集中在大西洋,而在太平洋方向,他們需要面對的是另外一個有希望衝擊海權王座的國家,只要華夏一直站在我們這邊,即使不是軍事同盟,美國人就不可能將全部精力放在歐洲。而且如果我們能在美國人參戰之前就重創英法的話。那麼即使美國海軍來了又如何?就像這次戰爭中一樣。」提爾皮茨沉思片刻後說道。美國太強大了,雖然美國人在戰場上的表現並不算多麼出色。但是美國強悍的國力卻讓同盟國各國忌憚不已。德國不可能擁有和美國相當的國力,這不僅僅是工業產值的問題。同時也是自然資源稟賦的問題,德國即使擁有了東歐的大片土地,但是和華夏以及美國相比,在土地和自然資源方面依然是一個*絲!

    「元帥的意思是用華夏牽制美國的部分力量?甚至在適當的情況下,讓華夏擁有和美國一樣的噸位?那要是這樣的話,德國、華夏、美國和英國都將擁有一樣的噸位了?」一直沒有發言的第谷有些好奇的問道,這樣一來,世界上就同時出現了4個海軍實力相當的國家。

    「這是最好的結果。」提爾皮茨有些無奈的說道,如果說1戰開始前,英國第一德國第二,世界上其它國家都無法與這兩個國家的海軍相比的話,那麼等到戰爭結束後,德國是真的獲得了和英國人對等的海上力量,但是扭頭一看,另外兩個龐然大物卻追了上來!甚至於,依靠這兩個國家強悍的國力,他們有能力擁有更強的艦隊。這就是所謂的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嗎?

    而就在同盟國考慮如何從噸位上限制對手的時候,協約國也沒閒著,協約國三巨頭不得不坐在一起來考慮如何對抗日益強大的同盟國。不過與戰前不同的是,這一次協約國的老大不再是那個將米字旗插在世界各地的約翰牛了,而是他的表兄美國!隨著一戰的大量失血,同時又沒有戰爭紅利來補償,已經失血嚴重的英國再也沒有爭奪世界第一海權國家的硬實力了,同樣,這一點也適合法國,即使沒有條約限制,讓他們隨便造,恐怕也沒錢造更多的戰艦了,而美國可以,為了更好的讓協約國總體實力上升,協約國制定了兩套應對方案。

    不得不說英國人的腦確實比德國人要活泛不少,德國人只知道在噸位上限制對手,但是英國人卻懂得如何在更新上限制對手!英國代表傑裡科提出了這樣一個方案,即各國的無畏艦以及前面的戰艦都需要退役,而所有的超無畏艦在服役期達到20年之前,則不能更換成新式戰艦!而總噸位減去剩餘噸位造成的保有量差額才是新造戰艦的噸位!而且傑裡科還提出了,現有戰艦不能換裝更大口徑的艦炮!這點看似沒什麼了不起,但是經過仔細計算後,美法兩國代表不由的翹起了大拇指,真tm是人才啊!這其中的奧秘到底在哪呢?就在於目前雙方保佑的戰艦質量上!

    先說英國,這樣一算的話,剩餘的幾艘無畏艦固然可以退役,然後留出新的噸位來造新船,而幾艘初代13.5寸戰艦雖然會被保留,但是因為完工較早,則可以較早的退役。這又能省出一些噸位,同理也點也適用於法國,法國就兩艘主力艦了,幾乎可以在條約限制下換上一套全新的船,美國也是這樣。少量的沒有參照的無畏退役後,也可以更新一批戰艦。但是反觀同盟國那邊呢?

    首先是德國,德國已經沒有無畏了,所以意味著全部的參戰戰艦都必須保留,這樣以來剩餘的噸位就比較少,可以新造的戰艦也比較少,而且德國的凱撒級、國王級戰列艦經歷了多次大戰,都有或多或少的毛病,戰鬥力肯定要打個折扣。從目前來看,德國人又4艘15寸主炮戰列艦,而英國人有7艘!再加上新服役的海軍上將級快速戰列艦,英國人在主炮口徑上有巨大的優勢啊,凱撒和國王不僅僅佔了新船的服役噸位,14寸炮的口徑也太小了!對於新服役的戰艦幾乎沒有太大威脅。至於禁止換炮嗎?則是針對德國海軍手中的兩艘俄國戰利艦!兩艘伊茲梅爾級戰列艦要是將12門14寸炮換成8們16寸炮的話,那戰鬥力可就提升了一個檔次啊!英國人在換炮問題上吃過德國人的虧,這次可不能在吃虧了!當然換炮問題同樣也可能限制了美國,但是美國海軍表示自己沒有換炮方案。這個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同樣意大利也必須保留4艘超無畏,這樣一來能開工的新的16寸戰艦就比較少,所以說的,即使協約國在噸位方面並不能佔據優勢,但是在實際戰力和炮口徑以及艦齡方面,協約國的優勢還是很大的!大英帝國能屹立數百年,經歷多次風雨不倒可不僅僅是靠國力和海軍,在政治談判方面也絕對是頂尖的存在,傑裡科提出的方案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協約國內部的精銳戰艦,同時也讓對方留下了大把不太好用的戰艦!節省了經費,重創了對手,可謂一箭雙鵰啊!

    感謝書友9527、hukaikaka的打賞~~~,以及書友快風、孤寂美杜莎的月票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