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第一代航空母艦 文 / 終極側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5年,華夏海軍的第一級艦隊航空母艦遼寧號和吉林號相繼下水。這意味這華夏海軍航空母艦的發展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兩艘艦隊航母將統一變成一個航母戰鬥群執行作戰任務。而在同時期內,世界上其它國家的艦隊航母也紛紛下水開始舾裝,僅從性能上看華夏海軍的的這兩艘標準排水量不過1.5萬噸(實際排水量在1.7萬噸以上,瞞報了一些。反正大家都在這樣做,只要不太過分就行。)的航空母艦並不引人矚目,和以往華夏海軍幾乎新艦下水就是世界上最為領先的戰艦不同,這級戰艦的性能在世界上第一批航空母艦中絕對排不到前面,以至於不少外國報紙對此做出了頗為刻薄的評論。

    美國海軍中由兩艘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改造成的超大型航母約克城號和企業號擁有長達270米寬33米的大好飛行甲板。標準排水量高達3.5萬噸。和歷史上不同的是,這一級航空母艦比歷史上的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要更強大一些。首先它擁有一個非常龐大的機庫,長達近200米,寬25米的機庫為這艘航空母艦提供了足夠大的容納空間,雖然是單層機庫,但是機庫高度達到了駭人的6米左右!上部還有一層高炮甲板,部分機庫上面可以懸掛飛機。這使得這艘航母幾乎可以把100架艦載機全部收入庫中。(當時的雙翼機很小,遠不能和2戰後期的地獄貓和海盜相提並論。)整艘航空母艦擁有三台升降機。而且機庫全為開放式機庫,在機庫中暖機後,由升降機提升到甲板上進行掛彈和加油。

    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同樣擁有十分完備的防禦體系,水平裝甲安置在機庫地板上,動力艙上部裝甲厚度達5寸。而彈藥庫和航空汽油艙上部的裝甲厚度甚至達到了7.5寸!後者足以抵禦目前已知的所有炸彈的攻擊。同時擁有8寸的傾斜裝甲用來保護側弦。而水下防禦體系的縱深高達5.5米。其中還有一層1.5米左右寬度的重油艙。完備的4層水下防護體系讓他的抗沉性十分優秀。而在船體底部,混合使用了雙層和三層船底。而且輪機艙和鍋爐艙還實現了交錯佈局,動力保持上做的非常好。

    當然最最讓美國人自豪的是。這款航空母艦的動力十分強大,高達20萬馬力的出力完全可以讓這艘航母跑出高達32節以上的航速。這艘航空母艦完美的詮釋了美國人的航母理念。高航速,重甲,強調最高的攻擊力。以至於美國媒體以舉世無雙來形容這兩艘航空母艦。甚至就連一向對美國海軍建設抱有微詞的政客都表示了支持,並且建議再建造一艘這樣的戰艦。

    就在美國的約克城級航空母艦下水後不久,英國人的暴怒級航空母艦的首艦也開始下水舾裝,與美國人的高調不同。已經淪為世界第三海軍的英國顯得十分低調。雖然他的飛行甲板更大,機庫也更大。同時是世界上第一艘擁有裝甲甲板的航空母艦,但是因為英國政府的限制。外界對這艘戰艦並不是十分瞭解。而沒有什麼素材的話,媒體想炒作也沒法弄啊!

    不過皇家海軍內部卻對這級航空母艦抱有極大的信心。「我們的暴怒級航空母艦比大洋彼岸的同行更要先進,首先他的紙面性能並不比美國的列剋星敦級戰列艦差。其次,這是一艘裝甲航空母艦,在面對俯衝轟炸機的攻擊下,它擁有的裝甲甲板可以極大的保持戰鬥力,第三,英國和華夏設計師在一些細節方面進行了非常好的處理,燃油管道和電纜被很好的保護起來。極大的規避了2次傷害。」在一次皇家海軍內部會議上,英國海軍技術部門的負責人這樣為海軍高層講解這艘大英帝國新的鎮國利器!

    總體尺寸上。暴怒級航空母艦的裝甲甲板尺寸為272米長,36米寬。機庫長度為170米。機庫上部完全由裝甲飛行甲板覆蓋。裝甲甲板厚度在左右。而在上機庫的底部,還有一層比較薄的水平裝甲用來加強水平防禦。和約克城號相比。暴怒號航空母艦的水平防護更好,但是側弦防護卻比較悲劇,只有左右的傾斜裝甲。只能防住輕巡洋艦的7寸主炮攻擊。但是這條主裝甲帶卻延伸到水下,同時配合上5層水下防護系統,雖然防禦縱深略顯不足,但是其綜合水下防禦能力和列剋星敦好不相上下。而航速方面因為只有15萬馬力左右的動力,所以速度比約克城號慢一些。總噸位上寫的也是3.5萬噸。當然了,具體多少可能只有英國人自己知道了。總體而言在英國人看來,這級航母和美國航母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水平裝甲佈局、機庫以及內部的優化上。

    協約國同時有3艘大型航空母艦在舾裝。而同盟國也沒閒著。德國人的第一級航空母艦也已經下水並且舾裝都快結束了。這倒不是說德國造船廠比英美更有效率,而是因為德國人建造的第一級航空母艦拿騷級航空母艦更小一些。怎麼說呢?十分接近於華夏的遼寧號航空母艦。雙方的噸位都在1.5萬噸上下(至少紙面上是這樣寫的。)遼寧號的甲板尺寸為230米長28米寬。而布呂歇爾號的甲板長220米寬29米。幾乎一樣。但是機庫方面遼寧號是雙層機庫,每層機庫長度在120米左右。配雙升降機,而布呂歇爾號則是和美國人類似,採用的是大單層機庫三升降機,而為了試航性的需要,德國人使用的是前部封閉是機庫後部開放式機庫,同時採用封閉船首,以適應北海和大西洋上惡略的天氣。

    而在防禦方面兩艘戰艦也有所不同,華夏幾乎全面放棄了側弦的防護,只有一層50mm的裝甲防炸彈近戰(能不能防住也是個問題——!完全看距離和炸彈威力了。)集中了幾乎所有的裝甲重量來首先保證彈藥庫和航空燃油艙的防禦,以至於這兩個地方的水平裝甲厚度高達。動力艙的生存能力主要依靠交錯佈局來解決。其上部有75mm厚的水平裝甲和防禦材料(即防禦效果介於水平裝甲和船體鋼之間。)而水下防禦方面除了常見的4層防禦,中間弄一個油艙之外,徐傑還剽竊了法國人的設計,在空倉中放置了低密度的泡沫橡膠來抵禦進水。同時因為縱深的不足,華夏還準備在合適的時候加裝防雷突出部,雖然會降低航速,但是防禦效果必然會增加一些。

    而布呂歇爾號航空母艦的側弦上佈置了的傾斜裝甲用來抵禦艦炮的攻擊,而水平防護上則是動力艙50mm水平裝甲,彈藥庫和油庫上方為水平裝甲。其目的即使要求動力艙可以擋住250kg級別的高爆彈的攻擊,而彈藥庫和油庫上部可以擋住250kg穿甲彈噸的攻擊。兩艘戰艦的動力都在10萬馬力上下,基本上可以保證30節以上的航速。從這方面來看,華夏和德國對動力的要求都不太高,只要夠用就行!

    華夏和德國因為沒有快速戰列艦改成航母,所以兩國可以慢慢的進行摸索,先造中型航母,然後造大型航母,但是華夏和德國另外一個不同點在於,華夏可以通過幫助英國人來積攢經驗,同時有徐傑這個大號外掛。但是德國人沒有啊。德國大型航母只能通過對中型航母的補充和修正還獲取經驗。而且新船下水後通過多次試航和演習才能發現其中的問題。而華夏則可以積累更多的經驗來完成未來的大型艦隊航母。而就在遼寧號正在舾裝。嚴博勳帶著暴怒級航母的部分資料回到華夏之後,華夏的下一級航空母艦的設計工作也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之上。

    而除了這些第一流的海上強國之外,二流海上強國比如法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則在前期一直持觀望態度,在大國趟出了各自的航空母艦之路後,其它國家也開始緊跟前者的步伐準備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意大利最終選擇了建造一艘2萬噸出頭的中型艦隊航母,這艘艦隊航母將按照嚴博勳給予意大利的第一種建議建造一艘擁有裝甲甲板的單層機庫航母。而奧匈帝國則計劃建造一艘布呂歇爾號的放大版本,即非裝甲甲板航母,但是卻擁有雙層機庫,類似於歷史上2戰中日本海軍的翔鶴型航空母艦。

    因為這一次開工建造的航母將成為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的絕對主力,所以華夏必須對整個建造計劃相當的慎重。華夏海軍一共擁有19萬噸的航空母艦噸位,在完成兩艘對外宣傳1.5萬噸的艦隊航母后,還剩下16萬噸!也就是說這個噸位可以建造4艘4萬噸級航空母艦或者5艘三萬噸級航空母艦,當然,考慮到條約中規定華夏只能建造4艘超過2.7萬噸的航空母艦,那麼最終的計劃會變成4艘3萬多噸航空母艦加上1艘2.7萬噸以下的航空母艦。面對這個問題,海軍部內部發生了一些爭執。

    感謝書友hukaikaka的打賞~~~。這周作者沒推薦了——!只能靠大家支持了——!求訂閱求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