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華夏海權

正文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鑄造中堅2 文 / 終極側位

    「好了,各位,該說的嚴博勳都已經說了,我想大家都應該明白一點,那就是航空母艦不是越大越好,而且英美的航空母艦之所以大是因為他們的船體所致,我們完全可以用更小的噸位實現更好的性能。至於第三級航母到底怎麼造的問題,那就是以後的事情了,總之,現在我認為,第二級航空母艦的標準排水量不應該超過3.2萬噸!當然了,對外標稱,就說2.8萬噸好了。預計我們將建造4艘作為我們條約期內海軍海基航空力量的主力!」看雙方討論的差不多了,徐傑最後一錘定音。

    而在敲定了航母噸位之後,剩下的就和楊用霖等人沒什麼關係了,苦逼的嚴博勳同志需要自己繼續他的設計工作,開始為華夏第二級航空母艦開始忙碌。總體而言,華夏第二級航空母艦可以看做歷史上日本海軍大鳳級航空母艦的優化和改進,一樣的裝甲甲板,一樣的雙層機庫。甚至就連防禦標準都差不多,不是徐傑不想往上提升了,而是飛行甲板到了厚度幾乎已經是極限了,當年縱然以信濃那麼大的船體,想抵禦800kg穿甲彈還是不行,因為上部裝甲板的重量太重了,用箱型支撐體都有些吃不住勁。

    徐傑以大鳳級航母為基礎進行的改進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是增加原有雙層機庫高度,至少要保證在5米上下,至於增加的重量造成的吃水加深的問題則通過增加防雷突出部來解決。此外,放棄船體舯部舯部的升降機,整艘航母機庫上部為一塊平整的甲板,在左舷部署兩台可折疊式側弦升降機,在右舷部署一台升降機。因為下層機庫幾乎貼近水線。所以三台升降機只是溝通上部機庫而無法溝通下部機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則通過內部再佈置一台只聯通上下機庫的內部升降機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佈局雖然繁瑣一些,但是至少避免了中軸線佈置升降機然後一發炸彈摧毀或者卡死的情況出現。

    同時因為取消了一台中間升降機(另外一台用於溝通上下機庫。只是沒在飛行甲板上開口,依然會佔據船體空間。)機庫有效長度增加了約15米。最終有效機庫長度達到了165米左右。進不一定增加了載機量。

    其次,就是在船體左舷部署傾斜8度左右的斜角甲板。(不要以為所有斜角甲板都和埃塞克斯或者大無畏這樣的航空母艦那樣必須突出來一大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百度一下英國輕型航母加裝斜甲板的資料,船體變化不大)這個斜甲板上計劃部署一台彈射器,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緊急彈射飛機升空。但是最大的目的則是放置飛機起降失敗直接撞在前面的飛機上。歷史上,在斜甲板出來之前,為了放置降落失敗的飛機撞在甲板前部停放的飛機上,一般都是使用攔阻網擋住的。即使攔住了飛機恐怕也會造成很嚴重的損失。

    而斜甲板剛剛出現的時候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復飛。一旦降落失敗,可以繼續拉起。避免了撞在一起的噩夢。當然也不是與中軸直接的角度越大越大,因為如果角度過大的話,與戰艦航行角度差距也就越大,降落會受到合成風俗和戰艦航速的不利影響。所以角度適中最好,雖然最合適的角度是多少徐傑記不清了,但是徐傑記得最早的航母是6度斜甲板,現在自己弄個8度的,問題應該不大吧,剩下的就慢慢摸索吧。而因為斜角甲板的緣故。整個航母的寬度也會增加一些。至於具體多少,就看嚴博勳他們的設計了。

    第三個改進方向就是給全艦的滅火和通風設備配屬獨立的柴油機作為動力。以防被動力艙被擊傷後,整個戰艦的滅火和通風設備陷入癱瘓的局面。同時對重要電線線路進行額外的保護,並且準備好備用線路,避免斷電。

    第四個改動方面就是加上光學助降設備。徐傑雖然出身海軍,但是也不是航母上的人員,對於光學助降這種東東最多的只是知道有一個概念,知道在艦尾會不是一連串像交通燈一樣的東東。但是如何運作和細節卻不清楚,這東西也只能是提出一個理念,讓下面人慢慢摸索了。

    最後一個改動就是動力系統的改動了,2戰開始之初世界船舶動力哪家強?自然是法國無誤。無論是當時跑的最快的超級驅逐艦之一空想號(據說還有一款更快,名字忘了——!)還是當時跑的最快的戰列艦黎賽留級。法國2戰的艦船動力系統歷來以重量低,功率大表現穩定而著稱。空想號以9.3萬馬力的設計動力在實際中卻可以以10.5萬馬力的動力跑8個小時。或者以接近12萬馬力的輸出跑1個小時。(據說空想號的動力重量只有1000噸出頭,只是據說啊。)而在歐洲新艦當中,黎賽留的動力重量是最低的,但是輸出功率卻是最大的。高達17.8萬馬力的輸出傲視群雄。這個技術不要說在歐洲,即使美國在戰爭初期都沒有這樣好的表現。

    所以徐傑決定引進法國的鍋爐和輪機技術。用在華夏自己的航母上,這樣一來估計有能節省不少空間和重量。同時新艦還將保留大鳳的另外一個優點,那就是航空燃料量充足,歷史上大鳳的航空燃料是1000噸,這個數據比翔鶴號高了一倍!後者的航空燃油容量也不過495噸。總之經過這麼一番改進之後,華夏新一代航母一定會比歷史上的大鳳強上不少。當然了,代價是重量也增加不少。根據最終的計算,華夏的新式航母噸位將在3.2萬噸以上。

    按照計劃和剩餘的噸位,華夏可以完成4艘這樣的戰艦。要是那樣的話,在條約期華夏海軍的航母總噸位將用掉15萬噸左右。還剩下4萬噸。這些噸位到底如何使用呢?徐傑也有些犯難,按照條約,不可能再造2.7萬噸以上的戰艦了,那麼剩下的就只能是造2艘2萬噸出頭的航空母艦。這個噸位可謂是高不成低不就啊。考慮到這個位面上無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的航空兵更加凶殘,無論是華夏對上哪一家,航母都要承受巨大的壓力,所以徐傑還是想搞兩艘裝甲航母。

    要不把當初給意大利的那個裝甲航母拿出來用用?徐傑想了想感覺還不錯,單層機庫就單層機庫吧。反正這級航空母艦也不打算用到戰爭結束了。就算活過來了,估計用不了幾年也要退役了。這樣一來華夏就可以擁有8艘艦隊航空母艦,而美國最多擁有5到6艘艦隊航空母艦,英國差不多是4到5艘的樣子。而德國應該是5艘左右。而奧匈帝國、法國和意大利應該是3艘左右。至於同盟國那些小弟能湊出3艘就算不錯了。

    如果華夏一國對抗某一個集團那是肯定不行的,但是如果能保持中立或者和其中一個集團聯手對抗另外一個集團,那麼勝算是極大的。如果不出意外,協約國和同盟國在未來的某個時候還會刀兵相見,到時候華夏就看情況選擇加入其中一方吧。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華夏是為了西伯利亞而沒有直接參戰,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最後一次改變地圖的機會了,如果放棄了,可就太虧了!華夏打算趁著這次機會再賺一把!

    而有了艦隊之後,下一步就是艦隊佈置問題,按照徐傑的設想,兩艘遼寧級好空母艦並不適合殘酷的海上廝殺,他們的防護太差了。所以這兩艘航空母艦組成的編隊將部署在黃海,以旅順大連為基地,負責海軍航空兵的訓練工作。四艘3萬噸以上的主力航母將分成兩個戰鬥群。其中一個將部署在南洋,以原來的巴達維亞為基地,另外一個將部署在東海,以上海為基地。最後兩艘2萬噸出頭的裝甲航母將以海口為基地,隨時準備南下作戰。

    「希望德國人能識相一些。」這樣的佈局完全將是一副隨時穿過馬六甲海峽的態勢,而且不可能是用來防範英國的,此時的英國已經沒什麼資格讓華夏提防了。原本十分弱小的航母艦隊還要分成兩組。一組鎮守本土,一組防禦印度。這樣的部署只能是用來遏制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艦隊!

    但是讓徐傑想不到的是,德國的擴張意志是如此的堅定,行動如此迅速,就在戰爭剛剛結束不久,各國都在舔舐著自己的傷口的時候,德國已經開始布下一枚枚的暗子!而這次德國人針對的第一個對手居然是自己曾經的盟友,在1戰中為同盟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意大利!

    一個曾經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登上了歷史的舞台,而他的任務就是要尋找另外一個同樣十分有名的傢伙來顛覆掉整個意大利,使其堅定的站在同盟國一邊。德皇威廉二世十分看重這個計劃,甚至連軍隊不少高層中都對這個計劃不是很瞭解,他們只知道,如果有一個叫裡賓特洛甫的傢伙要是想要一些幫助的話,他們必須毫無保留的提供!

    感謝書友zhouyu1976、哈嘍kiki的打賞。昨天訂閱比平時少了將近4成——!太悲催了——!作者在這裡求一下訂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