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盜墓江山

正文 第4章 鑒寶 文 / 東郊府尹

    這是一整塊玉雕琢而成的簫,張義滿把它放在檯燈下仔細看了一遍。這支玉簫渾身上下沒有一絲瑕疵,無論是玉器本身,還是那做工,那細紋。這支簫長約一尺,上面刻有兩行小字,字體是楷書,工工整整,上面寫道:宣德三年,張員外壽辰賀。

    張義滿放下簫,開口問道:「這是明朝的物件,這麼好的東西,你們是怎麼找到的?」

    張如鐵答道:「我是按照書上講的,在城東那片亂葬崗裡挖到的。」口氣依舊輕鬆如常。

    「毛猴子,你們兩個不要命了。那片亂葬崗,孤魂野鬼這麼多,我不是跟你說過了嗎?沒事,別要接近那些有髒東西的地方。」張如鐵苦口婆心道。

    「堂叔,我們就去這一次,以後再也不去了。你就給我們托個朋友,幫我們找找誰能收了這個東西,劉東他爺爺還等著救命呢!」張如鐵一邊信誓旦旦,一邊哀求道。

    「也罷!事已至此,老夫我就幫你們一把。」張義滿一邊說著,一邊走向床邊。

    只見他蹲了下來,打開了靠床的落地櫃,從裡面翻出了一本筆記來。這筆記本裡,密密麻麻,記著只有張義滿自己才看得懂的東西。

    他又找出了一把老花鏡,關上櫃子,走到桌前來。「這是我多年來做的筆記,上面記錄了我認識結交的朋友,還有他們的聯繫方式,家庭住址。我在上面找找,看能不能給你倆指條路子。」他一邊翻著筆記,一邊說道。

    「堂叔,我就知道你不會見死不救的。」張如鐵邊撓鬍子,邊說道。

    「有了,找張紙來,記下這個地址,找他,可以幫你們。」張義滿翻到筆記中間往後的地方,停了下來。

    劉東剛好身上帶了幾張信箋紙,聽到張義滿這麼一說,趕緊從兜裡取出,遞了上去。

    張義滿在上面寫道:四川省成都市青羊花鳥市場,北佬孫。又在上面寫了幾句話,這才停了下來。

    他把寫好的紙條交在劉東手上說道:「這是前兩年來我們舞陽收古董認識的朋友,他和我有過一段交情,我也跟他指點過幾樣東西。你倆記著這個地址,還有我寫給他的信,他看到後,會帶你們把這幾樣東西給處理掉的。」

    「謝謝叔叔,謝謝叔叔,真是太好了。等回頭事辦成回來,我跟大鬍子請你吃飯。」劉東拿著那紙條,連聲感謝。

    「這個不用,你們兩小子,好自為之吧!」張義滿頭也不抬,取下眼鏡,站了起來,明顯是要送客的架勢。

    兩人識趣的跟張義滿道了聲再見,就走了出去。

    ……

    張義滿寫了張外省的地址,只留了個名字和一封信。二人邊在路上,邊嘀咕那信,商量一番之後,決定休整一天,第二天起來就趕大巴上市裡,坐火車去成都。

    第二天一大早,劉東收拾好了行李箱,張如鐵也整理好了。為了防止東西在路上出現碎裂和遺失,兩人專門在瓷瓶外鑲了稻草,又在瓶口內塞了報紙,這才出了門。

    兩人第一次去四川,火車在崇山峻嶺間穿梭了近二十個鐘頭,終於在第二天早上八點在成都火車站停了下來。中途兩人輪番休息換班,生怕有小毛賊給摸跑了。好在一切安然無恙,兩人快到十點的時候終於來到了青羊花鳥市場。

    青羊花鳥市場,表面上是全國數一數二的花鳥市場,暗地裡,這花鳥市場裡隱沒了許多買賣古董名器的店家,花鳥市場只是噱頭,古董買賣才是這裡的人氣所在。但凡到成都旅遊,做生意的,無一不都要到到這裡轉一轉。看看瓷器,瞧瞧古董,早就是這不成的規矩。

    兩人沿著店家挨家挨戶去問,售賣花鳥魚蟲的,見兩人只是問人,也不買東西,沒一家搭理的。直到走過百十來米,見到一家寫著大大的「噹」的門面,張如鐵才問道北佬孫的具體位置。

    兩人又向裡走走了近十分鐘,直到終於看到一家上書「孫記古玩」的臨街小店。那小店門口還寫了兩道對聯,左邊是:博古通今攬千載奇物;右邊是:琴棋書畫博天下奇聞。門上的橫批,四個遒勁橫批大字:琳琅滿目。

    一個瘦小個子,看上去四十開外的中年人在裡面拿著雞毛撣子在弄浮塵,除了他,十來平米的店面沒有別的人。可能是實在無聊,他一邊撣著灰塵,嘴裡一邊哼著小曲。

    張如鐵,劉東徑直走了進去。張如鐵開口便問:「請問,這是北佬孫的店面嗎?」

    「你們是?」中年人放下雞毛撣子,抬頭看向兩人。

    「我們倆是黔東過來的故友,特地到這裡來找北佬孫的。」李東接過話來。

    「我就是北佬孫,怎麼之前我沒見過你們倆。再說,年輕一輩,我也沒交過幾位朋友啊!」

    原來,這就是北佬孫。只見他說完這裡,印堂上,顯示出了一個大大的川字紋來。

    張如鐵忙把堂叔張義滿寫的紙條拿了出來,交到北佬孫手裡。北佬孫看了那紙條,又仔細打量起兩人來。

    一高一矮,一胖一瘦,高的鬍渣滿臉,矮的圓似冬瓜。兩張稚嫩的臉,被北佬孫看得紅一道,白一道。

    「你倆是張義滿的親戚,你們要找我幫你倆出手東西。這個老鬼,我在你們那的時候打死也不肯跟我說有寶貝,這下,倒派出兩個年輕娃娃出面,這是什麼意思。」北佬孫已經看完信裡的內容,怒氣未消,一把撒在兩人身上。

    劉東抖動著圓圓的厚嘴說道:「叔叔那邊,真沒有誆騙你,我們這次帶的寶貝,是我們無意間,剛挖到的,我叔叔也是才知道。所以,你先前去的兩年,他沒東西,還希望你能理解。」

    說到寶貝,北佬孫乾癟的身子不由的精神了幾分,那川字紋顯得更明顯了。

    「好,等我一下,我先去關下門,我倒要好好看看你們帶了什麼寶貝。」

    北佬孫號稱這花鳥市場的古董行家,打從他眼皮下過的古董玩意,沒有十萬件,也不少於八萬件。從商銅周鼎,到秦磚漢瓦,唐宋瓷器,明清字畫,他哪樣沒見過,哪樣沒碰過。更別說是玉器瑪瑙,琺琅奇石,珍珠翡翠,他是無一不通,無一不曉的。

    北佬孫關上門簾,就走了進來,屋頂上的白熾燈足有上百瓦,將屋內照的通亮。挨著牆的兩邊,擺著的古董,也由佈置好的燈光,恰到好處的照映出來。那一件件的古董,由光線折射出優美的線條,看上去,每一件都是品貌極佳的藝術品。

    劉東放下行李箱,將放在裡面裹的嚴嚴實實的寶貝取了出來。稻草編的繩子,極好的保護好了那口瓷器,取開來原樣無誤,玉簫和折扇也小心翼翼的布中取出。整個過程,北佬孫站在不遠處,看的清清楚楚。

    「來,把你的這幾件寶貝都放到這個工作台上。」北佬孫一邊走到擺有一張大檯燈的玻璃面板邊,一邊招呼劉東和張如鐵。

    張如鐵提著瓷瓶,劉東拿著折扇和玉簫,就走到檯子邊。張如鐵把瓷瓶內的報紙去掉,就放在了工作台上。

    北佬孫取出掛在牆上的一口放大鏡,就仔細一邊掂著瓷瓶四周,仔仔細細看了起來。他一邊看,一邊自己嘀咕。

    突然,他好像想起了什麼。突然就把這口瓷瓶就翻了過來,高有一尺兩寸的瓷瓶在北佬孫的手裡,猶如一個白瓷娃娃,被翻轉了過來。

    翻過來的瓶底露了出來,檯燈下,瓶底的幾個釉字分外顯眼:大明宣德八年御制。北佬孫看在眼裡,眼中已是喜形於色。

    明朝瓷器以宣德年間最為上品,其燒製技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峰。據《大明會典》記載,宣德八年,景德鎮燒造龍鳳瓷器四十四萬三千五百件。眼下這只瓷瓶,龍鳳和鳴,青花綴底,正好印證了書中的記載。

    北佬孫又仔細看那瓷器的紋路和瓶口的釉紋,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古樸凝重,正是宣德官窯中的龍鳳和鳴直口罐。

    「這是件好寶貝啊,貨真價實的宣德直口罐,現存世上不過百口,其中大多流失海外,現存國內不過二三十口,你這直口罐,在白市上,最低這個數。」北佬孫比出了四個拇指。

    兩人一直打量著北佬孫,看了鼓搗了半天,終於說出了這麼一句振奮人心的一句話。張如鐵沒看懂,直接問道:「北佬孫,這四個拇指的意思,到底是四百,還是四千啊!」

    一個雞蛋兩分錢,走趟成都也不過十來塊。張如鐵看著北佬孫的手勢,把能想到的數字,想到了極致。

    「四萬,這是我的保守估計。」北佬孫說道。

    「四萬,冬瓜,你爺爺的的手術有辦法了。」張如鐵抓住劉東的手,一臉興奮道。

    「真的,真的值這麼多嗎?我沒聽錯吧!」劉東也高興起來,卻又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這時,北佬孫把那宣德直口罐還給劉東,開口繼續說道,「你們其餘的寶貝呢!拿過來,我一起給你們看看。」

    劉東老老實實把折扇跟玉簫遞給了北佬孫。北佬孫接過東西,一樣一樣看了起來。

    折扇雖然古樸,也題有字畫,不過折扇一講究品相,二要看是誰題字,蓋印。上面題字人普普通通,不知是哪個秀才或者鄉紳,加上這品相,梅花撲寒,也不過普通字畫,值不了幾個錢。

    北佬孫放下折扇,就把玉簫接了過來。這玉簫做工精細,是用整塊崑崙玉雕琢而成,渾身上下,通體白淨,沒有一絲雜色。那玉工也是巧奪天工,精雕細琢,不知花上了多少功夫,才雕琢好這跟簫。崑崙玉屬於軟玉,產量極少而整塊大塊玉石又是少之又少。不說是在前朝,就是在當下,這支玉簫也得價值連城。

    北佬孫小心翼翼,看來看去,生怕哪裡把這玉簫磕著碰著了。看了兩遍後,連連道好,卻沒報出具體的價格。

    只見他停了下來,看著兩人,說道:「這幾件寶貝,你們是怎麼弄到手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