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盜墓江山

正文 第296章 孰先孰後 文 / 東郊府尹

    終於走過了石樑,迎面上來是一道斜坡。大家這時都漸漸調整過來了,只有張義滿跟王館長還微微有些岔氣。張如鐵跟劉東這時開始查看起四周的地形來。

    同樣是在懸崖邊上,這裡的地勢卻比之前起伏,甚至與之前的地方截然不同。那邊是懸崖翹臀,唯一的一條路就是大家走的地方;而到了石樑這邊,起伏的台地,階梯,路,鱗次櫛比,看上去更加壯麗!更加複雜,也更多了人工作業後的痕跡。

    指著一條蜿蜒而上的道,劉東問張如鐵道:「看看這條路,像不像是搬運什麼東西的貨道。」

    「這都被你看出來了,嗯,不錯,好眼力。」張如鐵同樣打量著那條道,只是道旁有一道近乎半圓形的壕溝,跟老家那些竹道倒是十分相似。

    「記得咱們家那片竹海嗎?每年秋天的時候,家裡大人們都從山上把那些竹子連根砍倒,然後紮在一起,順著竹道滑翔下來。」

    「嗯,我就是覺得跟我們老家的竹道很像,我才這麼的。」

    劉東很高興,難得句話不被張如鐵挖苦。

    「可是?為什麼這裡會出現類似竹道的場景呢!難道,這是為了搬運什麼東西。」

    兩人口裡的竹道,一般都是在坡度大的竹林裡頭,用來運輸竹子,往外運輸的專門通道。而這裡不可能存在竹林,卻修建了類似的東西,看來肯定有它的原因。

    「應該是上頭有什麼東西要往這下頭倒。」指著旁邊黑漆漆的一片,張如鐵道,其實在他心底,這裡更有可能像是一個傾倒陵墓作業垃圾的一個下口。

    想到這裡,張如鐵不免再次為自己的大膽想法而深深感到不安。按照常規的陵墓佈置,一般傳統的陰陽風水秘術,講究的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活學活用。古人修建陵墓,往往只有進的料,沒有出的料。這是古時候就傳下來的規矩,連修建陵墓的勞工多半都要陪葬,更何況那些是其他東西。

    百姓看墳,帝王相墓。在一個規模雄偉險峻,風水佈局絲絲入扣的古墓裡面,還有這麼明顯的地方。稍微有懂的人都看得出,這裡根本就是於理不通,不可能會出現這個東西。

    「喂,東子,你一般打地道能做到不往外出一捧泥土,人照樣能夠在裡頭自由出入嗎?」

    「這個?稍微努力的話,應該沒問題。」

    張如鐵最願意就是聽的這句,因為他聽北佬孫講過,一個合格的摸金校尉,挖開倒斗的盜洞是要做到一塊石頭,一捧泥土都不往外流的,這是舊些年月裡摸金校尉必須要掌握的一門本事。

    踩陰棺,摸明樓,醜事登明堂,卯時人離場,掛符摸金……這些瑣碎卻必須要懂的規矩,從做了這行當開始,幾個人都是琢磨來琢磨去的。張如鐵問道這裡,不過是再重新確認他之前的猜想罷了!

    「我想那上邊,肯定是有什麼東西,修建陵墓的時候,不想讓這種東西出現在這個地方,所以才專門挖出一條斜道出來,好讓那些討厭東西往懸崖下落的。」

    「那我們還愣在這幹嘛!直接上啊。」

    劉東完就擰起裝子彈槍械的行李箱,準備直接往上衝。

    「又這樣,每次都衝動,把箱子放下,還是老樣子,你拿好你的槍,我帶好我的鏟子,咱倆先上去打探清楚情況再讓大家跟上去。」

    張如鐵連連搖頭,劉東這傢伙,每次都這麼衝動,早晚要出事。

    憋了癟嘴,劉東悻悻丟下行李箱,將一把輕步槍跨在了背上,手裡拿著那把最牛氣的ak47,王館長一邊叮囑省著子彈,路還長著呢,一邊自告奮勇也要跟上去打探情況。張如鐵頭答應,王館長拿過張義滿手中的強弩就走在了中間。

    幾十米的距離,三個人幾下就到了那條路的路口,用工兵鏟試了試旁邊被打磨得渾圓的道坑。「還真跟老家的竹道一樣,你摸摸,多滑溜。」

    劉東蹲下細看了一遍,答道:「還真是。」

    三個人確認道旁跟竹道一樣的東西是因為長時間因為其他東西從上面滾落留下的痕跡後,腳下的速度也加快了幾分,尤其是張如鐵,他的一雙長腿,三步並作兩步,不到一會兒就登上了上面的斜坡。

    「哇!」

    劉東喊了一聲,眼前的場景實在令人意料不到:一塊平地露了出來,平地上,三三兩兩立著幾堆東西,像是秋天稻田里的谷垛,又像平地裡升起的幾座篝火。

    「走,過去看看!」

    王館長喘著氣道,在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上,他跟劉東有的一拼,不過他更顯得理智一些,體力也差劉東一。

    張如鐵跟劉東兩人一左一右圍著王館長,走的是一條平行路線。在平地上,這種走路的步伐無疑是危險的,遠遠沒有三人一人挨著一人後頭行走安全。

    但想到不會有太大危險,張如鐵對這種能夠最大程度收穫眼前視線,感到很滿意。

    一分鐘不到,三個人倒了最近處的一個土包前,先前看成是谷垛一樣的土包竟很有名堂:這些全部都是由一具具白骨壘起來的。

    連在最外頭的白骨,因為年歲的久遠,已經發出黑色帶著黃斑的顏色。而骨骸與骨骸連接之間,全是亂七八糟地連在一起,看上去都快黏在一塊了。

    劉東用步槍頭上的刺刀挑了挑,幾聲嚓嚓聲後,一段肋骨被他橫空挑起。

    「給我看看!」

    張如鐵了一句,將劉東的手臂拉往自己面前。王館長繼續掃著骨骸堆周圍,試圖找到更多的破解信息。

    「這是一段被燒過的肋骨!」看著中間發黑,兩頭變黃,原本應該是尖銳狀的肋骨兩段竟是被火燒融後的一段縮骨質,張如鐵有些感慨道。

    「什麼人會燒這麼一大堆屍骨?」

    王館長轉了一圈回來問道。

    「那個女祭司?」

    「應該是,但不對啊!這裡應該還沒完工,怎麼就殺了這麼多人?」

    看著遠處有些散亂的幕牆,以及近處才完工一半的地宮外牆,張如鐵疑惑道。

    「會不會不是修建陵墓的那幫人,而是別的其他人。」王館長聽過戍衛陵墓的軍士,往往會由兩隊組成,以此形成相互牽制。他懷疑是修建陵墓的督軍之間發生內訌,戰敗的一方直接被活活燒死。

    「不是,這裡多半都是流落各地的姑墨遺民自願前來修建陵墓的,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勞工與督軍之分。你們還發現一個問題沒有,這好像全都是白骨,連根毛髮和衣服都沒有。」

    「嗯,好像真是這樣。不過這也正常呀,大火燒過,還能留下什麼衣服毛髮之類的,有幾根白骨就不錯了。」

    劉東不以為然道。

    「我的意思是,這裡發現的白骨,其實是在修建女王陵墓的時候就出現過的。他們興建陵墓的時候,正好發現了這些屍骨,於是就把他們聚攏在一起燒了。而且看樣子,這裡應該還不止幾百具屍骨,應該還會更多,要不然,他們也不會白白弄條扔屍體的棄道。」

    張如鐵這回總算是搞明白了那條像竹道一樣的斜溝是用來幹什麼的了,原來是用來扔棄那些來不及燒燬的屍骨的。難怪走在石樑上涼氣逼人,原來是下面扔了許多屍骨。

    「要是燒活人,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景象,至少人體內的油脂跟毛髮衣服會在燃燒過程中向四處散落。只有死人,並且是死得只剩下白骨,被火燒過之後,才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屍堆成山,無一絲雜亂。」

    聽完這裡,劉東跟王館長都啞巴了,看上去五大三粗一個人,分析事物來竟還真那麼頭頭是道的,搞得自認為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王館長都有些感到汗顏了。

    「我明白什麼意思了?姑墨人這幫孫子,幹的是鳩佔鵲巢的勾當,把人家祖墳刨了,讓自己的女王安葬在這裡,是這麼回事吧!」

    劉東前後琢磨張如鐵話裡話外的意思,最終做了句總結性的發言。

    「這你都知道了,嗯,確實如此,這裡看樣子,應該是之前另一幫人埋屍的地方,被大祭司看上了,就把他們的屍骨全部刨了個底朝天,然後才動工建了這座陵墓。」

    「到底是先開工建了這座陵墓,無意間發現的這裡。還是先發現了這堆屍骨,才有了後來姑墨女王跟這座妖山塚?」

    王館長措辭考究,一字一頓之間,像是要從張如鐵的口中找到更深的答案。

    「這個嘛!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姑墨王城一夜憑空消失在地下,大祭司跟一些流落在其他王國的姑墨遺民回來,因為大祭司強大的風水本領,發現了樓蘭妖山這個地方。

    或者,咱們現在這樓蘭妖山,有可能就是姑墨王城沉陷下去的地下鬼城。」

    從樓蘭古城再往北走,自從踏過那片磁鐵帶,一些原有的方位概念完完全全被打亂,還有好多東西都被磁化了。要不是因為《易經心注》中的偶然指引,張如鐵幾個人恐怕在五龍現墓那就嗝屁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