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盜墓江山

正文 第340章 趕屍術的由來 文 / 東郊府尹

    「堂叔問你,你知不知道你們那的趕屍術?」

    「你的是我們那的湘西趕屍嗎?」潘娟眼眸閃動,忽閃忽閃的很是好看。

    「嗯!」張如鐵應了一聲,很是期待。

    「這個,我聽我爺爺他們那一代人講過,不過好像都失傳很多年了,以前那些做趕屍的道士師傅,也差不多都百年歸世了吧!」

    在潘娟的映像裡,現在唯一還剩下的趕屍印記,就只有蓋在農村邊上的村公所,那個地方,多多少少還有一痕跡,其他都沒有了。

    「其實吧!我聽我爺爺他們講,趕屍術,其實是在舊社會交通不發達的時候,有客死異鄉的商客在我們那一代,他們的家屬就會找我們當地的趕屍師傅幫忙趕屍。現在我們鎮子邊上,就還有一座規模宏大的趕屍客棧。不過,那都是後來翻修重建的,是用來旅遊紀念的,根本做不得數的。」

    潘娟正的起勁,突然感到有不對勁,「怎麼突然想問這個問題?」

    「額,是這樣的。」張如鐵指了指一旁的兩尊金獅子道:「這金獅子一個得有五六百斤,咱們是不可能抬得動的,我堂叔的意思是,能不能用趕屍術,把這金獅子給搬出去。」

    「呵呵,呵呵!」聽到這裡,潘娟呵呵聲笑了起來。「這個,這個不太可能吧!我聽是聽我爺爺他們那一輩人過,不過都是皮毛,再了,他們也是聽別人的,以訛傳訛,能信嗎?」

    「趕屍的也是道士,我堂叔也是道士,你只要把你聽過的趕屍術跟我們一,不定,我叔叔還真就能把這獅子搬走呢!」

    真是酒壯英雄膽,財壯窮人心,張如鐵這會兒也是管不了這麼多了,萬一潘娟真能出趕屍術的一二三來,到時候,只要把出去的路搞明白了,念它幾道咒語,搬動它兩尊金獅子,那不跟玩的一樣?

    「好吧,我就把我聽到的,都跟你們,不過,要是行不通的話,可不能怨我啊!」潘娟一臉嗔怒道。

    「哪能啊,娟子,我跟你老爸這麼好的交情,加上你跟如鐵這處著朋友,我怎麼能怪你呢!」

    張義滿在一旁其實一直聽著,剛剛只不過不搭話,而是跟蘭心兩人對瞄了兩眼而已,而這下潘娟問道起來,自己肯定是做出回應了。

    「叔叔!又人家了,我哪有跟你家侄子處朋友?」潘娟這時立馬把張如鐵拉著她的手給甩到了一別,做出一副兩人不熟的表情來,而張義滿看到後,又是一臉的暗笑。

    「好,好,你叔叔我錯話了,你沒跟咱們家大鬍子處朋友,是他一廂情願的。」一邊著,張義滿又看向來張如鐵,「我侄子啊,你別沒事老往娟子這邊靠啊,人家臉皮薄。」

    「額,知道了!」張如鐵聳聳肩,潘娟則是把頭埋了下去。

    尷尬的勁頭過去之後,潘娟捋了捋額前的劉海,開始風輕雲淡地起他所知道的湘西趕屍術來:

    趕屍的起源,民間有書記載:相傳幾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語:公公)蚩尤率兵在黃河邊與敵對陣廝殺,直至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後方撤退,士兵們把傷兵都抬走後,阿普蚩尤命令阿普軍師把戰死的弟兄送回故里。

    於是阿普軍師裝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樣,站在戰死的弟兄們的屍首中間,在一陣默唸咒語、禱告神靈後,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面規規矩矩向南走。這便是趕屍的最早版本。

    清代中期,趕屍技術出現,是把客死四川的湖南移民的屍體運送回家鄉。屍體在最開始的運送過程中,是走的水路,並不需要「趕」的。但三峽這一段,水流湍急,漩渦暗礁密佈,船隻往往沉沒。古人又迷信,絕不願意搭載死人走在險江之上,「趕屍」這個職業於是就產生了。

    傳言抗戰期間,重慶打銅街一個住家屋簷下,在門框上還貼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代辦運屍還湘」。

    隨著民智漸開,炸藥的廣泛使用排除了礁石,出現了現代公路和汽車,不信邪的汽船也開始搭載屍體。人們的鄉土觀念也淡化,入川的移民不再要求把屍體運回老家,趕屍這一行當也就沒有了其存在的意義。

    其實在往上,清朝有「秋決」的慣例,各州府縣衙門每年秋分時節都會奉刑部的批處決死牢中的死囚。本地的死囚處決後自有其家屬收屍埋葬,而欲將被處決的客籍死囚則需搬運回故里,通常一具屍首需要請四人抬運,花費較大,而請老司趕屍返鄉則相對費用少,並且可以保證中途不腐不臭,因為被抬之屍一天以後就可能腐爛。

    趕屍其實是這樣的,一般在秋決臨刑的前一天,客籍死囚的親屬和同鄉甚至是那些好做善事的善人,都會湊一些銀子給他們請來的老司(慣例是各著青衣和紅衣的兩位),買好一應物品。行刑當天,老司和助手以及幫忙的人都要在法場外等候。午三刻,刀斧手手起刀落,死囚人頭落地。

    一等到監斬官離開法場,紅衣老司即行法事唸咒語,助手幫忙將被斬的客籍死囚身首縫合在一起,再由青衣老司將辰砂(最好的硃砂)置於死者的腦門心、背膛心、胸膛心窩、左右手板心、腳掌心等七處,每處以一道神符壓住,然後用五色布條綁緊。相傳,此七處是七竅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

    之後,還要將一些硃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神符(辰州符)堵緊。相傳,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這樣做可將其魂魄留在死者體內。

    最後,還要在死者頸項上敷滿辰砂並貼上神符,用五色布條紮緊;再給死者戴上粽葉斗笠(封面而戴)。諸事辦妥,紅衣老司念畢咒語,大喝一聲「起!」客籍死屍便會應聲站起……

    趕屍的人是一個身穿道袍的法師。這些披著黑色屍布的屍體前,有一個活人,當地人叫做「趕屍匠」。無論屍體數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趕。不管什麼天氣,都要穿著一雙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長衫,腰間繫一黑色腰帶,頭上戴一青布帽,手執銅鑼,腰包藏著一包符。

    法師不在屍後,而在屍前帶路,不打燈籠,因為他是一面敲打著手中的陰鑼,一面領著這群屍體往前走的,手中搖著一個攝魂鈴,讓夜行人避開,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若兩個以上,趕屍匠就用草繩將屍體一個一個串起來,每隔七、八尺遠一個,黑夜行走時,屍體頭上戴上一個高筒毯帽,額上壓著幾張書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

    趕屍途中有「死屍客店」,這種神秘莫測的「死屍客店」,只住死屍和趕屍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門一年到頭都開著。因為兩扇大門板後面,是屍體停歇之處。

    趕屍匠趕著屍體,天亮前就達到「死屍店」,夜晚悄然離去。屍體都在門板後面整齊地倚牆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裡停上幾天幾夜。到目的地兩三天前,事先通知死者家屬,準備好衣衾棺材,等「死人」一到,立刻將壽衣帽壽鞋給死人穿戴齊備,裝進壽木。這種入殮過程,全由「趕屍」者承擔,絕對不允許旁人插手和旁觀,正如出發時將屍體「扶出棺材」不允許窺視一樣。是在這些關鍵時刻,生人一接近屍體,便會有「驚屍」和「詐屍」的危險,而入殮過程,必須在三更半夜。

    一切安排就緒,就是將死者裝殮以後,喪家才去認領。棺蓋一揭開,鬚眉畢現,果然是喪家親人,像貌宛如昨日,卻翹翹長眠在棺材裡了,傷心慘目,摧人肺腑,頓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泣不成聲。

    湘西趕屍有「三趕,三不趕」之。

    三可趕

    凡被砍頭的(須將其身首縫合在一起)、受絞刑的、站籠站死的這三種可以趕。

    傳因為他們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氣,既思念家鄉又惦念親人。可用法術將其魂魄勾來,以符咒鎮於各自屍體之內,再用法術驅趕他們爬山越嶺,甚至上船過水地返回故里。

    三不趕

    凡病死的、投河吊頸自願而亡的、雷打火燒肢體不全的這三種不能趕。

    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閻王勾去,不能把他們的魂魄從鬼門關那裡喚回來;

    而投河吊頸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纏去了,而且他們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來,舊亡魂無以替代則會影響舊魂靈的投生;

    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屬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燒死的往往皮肉不全,同樣不能趕。

    ……

    潘娟前前後後把所熟知的湘西趕屍術全都講述了一遍,像是在述一段過去發生過的歷史,又像是在解答自己湘西苗家一脈的特有手段。

    聽到這裡,張如鐵雖然對湘西趕屍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不過對於僅僅一江之隔的黔東,同樣的苗疆,而且苗族同胞更多,怎麼就只擅長巫蠱,而沒有趕屍一了,奇了怪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