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返真

正文 唯物與唯心,無神與有神 文 / 全真道士梁興揚

    關於道教的認識與學習是個很難說的問題,很多人問該如何想學習,讓我介紹入門經典,但是我也感覺不好介紹。

    在這裡談這個問題,實際上不是談入門經典,而是如何入門,如何看待道教,如何認知道教,如何想學習道教,道教到底是什麼,道教意味著什麼?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一些朋友最基本的認知,建立對道教的基本觀念,認知到道教的文化內核,而不是追逐作為道教對外顯化的神通法術,追逐修仙煉丹與搞基。

    那就回到開始的問題上,為什麼作為一個道士連入門經典都還不好介紹呢,因為道教不是一個洗腦的宗教,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宗教,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固定的格式,甚至沒有固定的神仙,哪怕高道大德,也不能說面面俱到,你該學習什麼,你必須學習什麼,只能根據自己的經驗來給你推薦。

    道教是一個理論聯繫實際的宗教,是一個面對生活面對未來的宗教,與其說是宗教,不如說是哲學團體。在這裡說明一個重大問題,很多學者或者西方宗教的研究者為了割裂傳統文化,硬生生的說道教不是道家,道家跟道教沒關係,這個如同說一個人一樣,你的**跟你的靈魂沒有關係;道教與道家是一個整體,靈與肉的關係,靈魂與**的關係,你把你自己放在手術台上,讓醫生把你的**和靈魂分開,你說「我不要我的**了,我只要我偉光正的靈魂,**就是阻礙!」你有這樣的勇氣和實踐精神,我就認同你的觀念,當然你非要做個植物人或者做一個幽魂,我也沒辦法。

    道教不同於其他宗教,告訴你應該做什麼,必須做什麼,而是告訴你,你可以如何做,你應該怎麼去做。

    道教不是讓你盲目的迷信來認知世界,不是讓你按照什麼規則來生活,而是讓你理性的認識世界,讓你瞭解到你如何才能夠活的更精彩。看待宗教問題,還需要明智的心與公正的態度,前段時間我參加了個培訓班,培訓老師說:「你們這些人,就是迷信,世上哪有神鬼啊,還有神論,有本事你給太上老君打個電話,有本事你給佛祖打個電話,有本事你給上帝打個電話,電話打通了我就相信你們,我就跟你們信教。」理所當然受到了五大宗教的集體鄙視。

    這個故事不是攻擊誰不是反對誰,而是換位思考,當你用這種方式對待我們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應對,當一開始就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問題的時候,一開始就帶著否定的角度來認知世界的時候,世界在你面前總是不美好的。總不能說我跟你講道理,你跟我耍**,我跟你耍**,你說我違法吧?

    道教從來不是單純的唯心主義,也不是單純的唯物主義,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道教的骨子裡其實是無神論,道教的有神論,是建立道的基礎上的有神論,其根基如同陰陽太極一樣,包容唯物與唯心的宗教,唯物講的是內在自然的道理,唯心談的是人世紅塵的認知,唯物是以理性的角度看待自然,唯心是以感性的角度看待人生,唯物為基。

    道教崇拜的不是神仙,不是神仙就是完美無缺的,而是因為「道」,這個道就是宇宙至理,甚至可以包括目前西方科學所包含的一切,都是追尋真理的過程,無論是山精野怪還是人妖鬼魔,只要順應自然,順應道的存在,才上升為神仙,神仙必須是道德完備有功績的,而不是必然存在或者必然不朽的;道教認知裡,神仙也都是有劫數的,順應不了時代潮流,也是會被淘汰的。

    道教的神仙是民主選舉制的,由人心選擇,神仙的劫難就是人心,如同道教產生了很多神仙,也遺忘了很多神仙,說個最簡單的,我們先民在商周時代敬奉的財神不可能是范蠡或者關公吧?道教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宗教,現在的情況因為歷史原因被割裂了,才被一些人認為是守舊的宗教。

    在世界範圍內廣義的說,宗教也是民主選舉制的,希臘眾神很多都隕滅在了記憶中。宗教信仰中,道教是最包容的,民間信仰中,很多所謂的旁門左道,大部分打著道教的旗號,在我的理解裡,其實這些也是道所包容的,道能夠容納,能夠讓道理解認知,能夠更好的促進生活讓更多人感悟自然的力量。

    道教沒有十字軍東征,沒有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代的暴力推廣,沒有伊斯蘭教的政教合一,沒有藏傳佛教的長期統治,在中國道教是深入民眾生活的宗教,為了參悟人生不斷感化世人的宗教。如果從玄學理論說,在我的理解裡,宗教存在忽悠與不忽悠兩種,我沒見過誰成為天使,也沒見誰成為佛陀或者說最多成了佛陀在人間的化身,一些宗教的神靈與佛陀是注定的,五百羅漢還是那五百羅漢,天使還是那群天使,但是道教的神仙,從古到今,都是不斷增加,都是不斷顯現,如同漢代的人不會推崇呂祖一樣,因為呂祖是在唐宋年間修道成仙,道教給了你修道成仙的可能,而不是你一味的膜拜天使佛陀,道教告訴你,你契合到道的要求,你也可以成仙,你也可以達到這個境界。

    面對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與認知,道教是給你們認知世界的手段,我們為什麼要修道,修道的目的是什麼?修道的目的首先是弄明白自己是誰,弄明白自己是幹什麼的,而不是說迷信經典迷信佛陀,別人讓你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你要考慮,我為什麼要幹這些,為什麼要去信奉道教。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宗教信仰還要發揮人性善的一面,人性中或善或惡的各種元素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空間中,都會有所釋放,你給予善的環境,便是善,你給予惡的環境便是惡,我們面對的社會群體和環境可能會存在不同,但是,在我們的土地上,同樣的華夏沃土上,先輩創造了璀璨的文明和驕傲的歷史,為什麼我們不能呢?關鍵在於人心,在於我們想怎麼去做,環境是我們所有人群體意識的反應,不是不能為,不是不能讓我們的環境更好,而是我們的惰性讓我們處於這樣的環境之下。

    道教的學習與認知,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自我認知和觀念,必須能夠從理論聯繫實際出發,首先明智自我的心,不是去迷信任何人,不是去失去自我,而是弄清楚自己是否願意去學習道教,是否願意讓自己更加明智的認識人生。

    道教從來沒有固定的神仙,只有代表道,代表宇宙至理的人,如果你能夠比關羽更好的詮釋勇猛與仁義,你能夠比慈航道人更好的詮釋慈悲與普度,你能夠比三清更好的詮釋道的內在面目,那麼,道教會更加推崇你,你就是新時代的神靈,不是道教沒有給予你這種機會,而是你做了多少,你真正悟到了多少。你能夠更好的感化世人,你功德讓世人崇拜你,那麼世人也會為你樹立神像傳播你的榮光,道教從來都是包容的,從來都是標榜真正的道義的宗教,不是一成不變的宗教,不是封建落後的宗教,你對於道的詮釋以及貢獻超過的重陽祖師,你的勇氣與胸懷超過了丘處機祖師,等過幾百年後,道教的徒子徒孫們也會把你供奉到殿堂裡面,因為你詮釋了真理,詮釋了道,當然,供奉到殿堂裡沒有機巧可言,只在於你真正做了什麼,不在於你擁有多大的財富和權勢,那些都是過眼雲煙,只有你真正得到了認可,得到了人心的考驗,才有資格坐在那裡,當年魏忠賢也被很多人建立了生祠,活著的時候都被供奉,一旦失勢,全部是過眼雲煙;老君沒有做過帝王,在殿堂裡,談起秦皇漢武可能會高談闊論,但是要真正跪拜下去,跪拜的是老君、關帝、藥聖、呂祖,而不是周王、漢帝、唐皇。

    我們為什麼向神靈祈求呢?祈求是恭敬的懇求神靈幫助我們,是懇請已經修道成真的先輩們幫助我們指引我們,當我們能力不足的時候,祈求神靈庇護在迷茫路途上尋找道路的我們;可能祈求的內容五花八門,但是,我們把這個內容通過宗教的方式表達出來,讓我們也同先輩一樣更好的近乎道,寧靜自我,才可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順暢。

    道教的科儀與實踐方式,從來都是有章可循的,奉請的神靈,都是實棧道的真人,而不是所謂的虛無主義者。那麼在我們社會中,也不可能人人成為神仙,有句話叫做道講今生,與其說因果寄托於後世或者死後上天堂,不如今生今世好好修行,讓自己活的更明白一點,我們就善惡來說的,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問題,不在於你遇到的所有人都是善人你的路途才平坦,而是在於當你遇到惡人的時候,你能不能在跟他的交往中,通過你對道的感悟,通過你對他的影響,通過你的努力,讓他把人性中的美好一面展示出來。

    沒有理所當然的好人,也沒有理所當然的壞人,所謂好壞,只是在於作為個體的人,向你展示的內容。修道,就是我們盡可能展示我們積極的一面,避免自己頹廢的一面,把更多的美好與快樂傳遞出去。無論道教經典有多少,無論道教的形式有多煩躁,無論我們面對的環境有多麼複雜,我們有一個真正明智的心,不會唯物就是錯的,不是唯心就是對的,而是從感性與理性的角度,把握我們真正的內在自我,才可能更好的學習,不要問道教應該學習什麼或者什麼才是道教的入門書籍,當有了明智的心,任何書籍都可以作為入門的書籍,因為萬事萬物都是道的體現,看西方哲學以道的觀念是道,看量子力學、相對論以道的觀念看還是道,道教是包容的體系,讓你更好成長的體系,不是排斥異己的體系,不是陳舊的體系。

    在這個道路上,我也跟我的徒弟們一起前行,我的徒弟認識道教,也不是一開始就明白的,我告訴過他們,我給你們的,可能不是教你們多少東西,教你們多少知識,給你們的只能說是入門的途徑,只能說是一個學習的態度,以後學習到多少,能夠認知到多少,全看你們自己,我決定不了你們未來的路,我只能給你們指出一條盡可能正確的路,讓你們盡可能少走點彎路,盡可能活的更明白一點,更舒坦一點。

    學習道教,明智、向善、摒棄偏見、尋找自我是最好的入門磚,你探尋真理的路途,其實就是入道的路途,你學習的方式,其實就是入道的方式,道沒有固定的形式沒有固定的概念,道教只是道的承載體,有心有一切,積極面對未來,積極面對生活,你我一起前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