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28、哈爾濱奇遇記之三位一體18 文 / 大順閹黨拷掠營
28、哈爾濱奇遇記之三位一體18
帶著一肚子不明白,鄧宏把這份文件從頭到尾又仔細看了一次,他心裡犯著嘀咕,記憶中,中國『共產』黨關於抗日戰爭的總方針不是「全民抗戰」麼,這個「全民抗戰」指的是全民族抗戰,即是團結中國所有的政治、軍事、經濟力量,甚至是『共產』黨紅軍不惜提出要擁護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口號,就是要服從於「全民抗戰」這個大口號的。
可現在滿洲省委的這份總綱領,就顯得內容複雜而多向,總的大方向不明確,它在裡面提出了要對地主進行土地革命、要打倒國民黨政府、要打倒國外協會……,這要打倒的,要針對的未免也太多了吧,滿洲省委有這麼大的力量去作這些麼,鄧宏的腦子裡想著,現在眼前這些政策怎麼感覺有些本末倒置。
細細一回想,鄧宏才明白過來,**關於「全民抗戰」這一總方針,其實是在1936年的西安事變以後才正式提出的,而現在是32年,**領導的紅軍部隊還在和蔣介石的圍剿作艱苦的鬥爭,幾乎無暇顧及其它。
坐在身邊的彭友道看著鄧宏在看著文件出了神,於是語重心長的說道:「鄧宏同志呀,現在我們滿洲省委還是很重視你的,你在前期的戰鬥中表現突出,這些我們都是知道的,下一步,滿洲省委的意圖是,希望你能把霍家隊這只隊伍拉出來,轉變成我們東北人民革命軍的一部分。」
聽著這些話,鄧宏點點頭:「嗯,我個人當然服從上級的這一指示,但我有一點疑問,就是滿洲省委對整個東北下一步的軍事鬥爭方向有什麼明確的指示嗎?」
說到這,鄧宏不由自主的看了看彭友道身後坐著方忠,方忠坐在那裡低著頭沒有吭聲。
彭友道說道:「鄧宏同志,你提的這個問題很好,其實這個問題已經包含在上面寫的17條裡了,這一兩年以來,滿洲省委遭受很大挫折,先是省委書記張應龍被捕而後叛變,繼任書記羅登賢被調離,而且在6月**中央在上海召開「北方會議」,批評羅登賢同志的相關「滿洲特殊論」、「滿洲落後論」。所以,下一步我們的鬥爭主要方向是以城市為主,要團結起城市中的知識份子,工人、小資產階級、學生等各級層群眾,向大家宣傳抗日,用罷工罷課等的手段和敵人作鬥爭。在農村,我們要進行廣泛的土地革命,把農民解放出來,打倒地方階級,並建立我們的武裝力量。省委計劃,今年在適當的時候,要反攻哈爾濱。」
鄧宏倒吸了一口冷氣。
彭友道的話泛泛而談,這種套話鄧宏聽不進去,他腦子裡想到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門口遇上的那些發傳單和演講的年青人,繼而又想到他在旅館的鄰居德國記者德裡克的話,他在話中以不屑的語氣形容了街頭宣傳的『共產』黨人:「是那些赤色份子搞的,都是些低級手段而已,現在哈爾濱各國各種間諜那麼多,別人才不會幹那種吸引日本人注意的事。」
德裡克的話很難看,卻道出一個原由,在哈爾濱這塊日本人的佔領地上,需要的是低調的作實事,而非這樣高調又易暴露自己力量的作宣傳。
至於反攻哈爾濱,鄧宏無語了,他心裡琢磨著,這彭友道看上去也是個挺明白事理的人,怎麼會說出如此……的話來。
想到這,鄧宏直接說道:「科列夫說過,他們有情報來源提到,在10月中下旬,日軍將對各大反日武裝發起在規模反攻,你們掌握這一情報的細節嗎?是否把這一情報通知到其它各支反日武裝那裡?」
一句話好像問住了彭友道,他疑惑的搖搖頭:「這個嘛,細節方面我們還沒掌握。」
正說著,房門打開,一個瘦高個男人走進房來。
彭友道急忙站起身,迎上前去緊緊握住這個瘦高個男人的手,鄧宏注意到這個男人大約30多歲,身高起碼在1.9以上,他目光炯炯的看著打量著鄧宏。
「這位是,張貫一同志,滿洲省委軍委書記,這位是我們常提起的鄧宏同志。」彭友道介紹著。
個子高大的張貫一立即緊緊握住了鄧宏的手:「鄧宏同志,我剛到東北時間不久,也缺乏對日本鬼子的軍事鬥爭經驗,以後可是要多向你學習。」
鄧宏隱隱的感覺張貫一這個名字有點熟悉,可想不起來在那見過。這個高個的張貫一和彭友道的風格不一樣,他說話直切主題,一下就提到在東北日軍的作戰方式,以及作戰特點這些實際問題上。
鄧宏和他交流了有2,3個小時,看得出張貫一對鄧宏的對答如流很滿意,這會天色已晚。張貫一起身把坐旁邊的方忠叫了過來。
「鄧宏同志,其實最早我們滿洲省委把方忠同志安插在平東隊裡,就是希望他能在平東隊裡播下火種,當然他的這項工作開展得非常好。但很巧的是,你也在平東隊裡,現在從軍事鬥爭經驗和組織能力這兩方面上看,你的能力要強得多,所以我們滿洲省委軍委決定,以後方忠同志的工作由你來統一領導,希望你們共同作好下一步的工作。在哈爾濱以東這一廣大地域打開局面,還有一點,在距離你們不遠的巴彥縣,滿洲省委軍委委員趙尚志同志已經在那裡組織起一隻游擊隊,我們準備把他們的部隊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36軍,如果你們可以和他們東西相應,則局面可以迅速打開呀。」
這會見時候也不早了,張貫一和彭友道就匆匆道別,房外的山田多能也跑來,非常客氣的反覆向鄧宏道歉,鄧宏問起科列夫,彭友道笑著說,科列夫一人氣鼓鼓的先離開了。鄧宏心裡這時也可以理解,在當時**、『共產』國際、蘇共這三方中,蘇共一直是佔據著主導老大哥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