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40、包山鎮 文 / 大順閹黨拷掠營
包山鎮說起來是個小鎮,可真正到了這裡周圍一看,才發現是個背靠大山,蕭條而無人的小地方。(百度搜索讀看看
按照總司令唐大榜的命令,鄧宏帶著霍家隊全體人員加上各種罈罈罐罐一起轉移到包山鎮已有兩天功夫,這兩天來,鄧宏安頓好部下,轉遍了全鎮內部及周圍地形,鎮上顯得很破敗,很多空房無人居住,全鎮上下不過2000多老弱民眾。
人都跑那裡去了?
「唉,都是戰亂給害的,鬼子兵從這打過、偽軍也來過,加上各種雜類義勇軍一次次過兵,這地方那還興旺得起來。」
這話的就是留守包山鎮的救**8隊一部,分隊長蔡坤,這個蔡坤年約30,中等個頭,相貌平凡,*以前是個中學校長,事變後,自己拉隊伍起來,後來帶隊投奔了唐大榜。鄧宏在和他交談之中,感覺到這個貌不驚人的前中學校長腦子裡充滿了各種忠君愛國的中國傳統歷史思維。
「我中華泱泱大國,豈可受東洋倭寇之辱。」這樣的話就是蔡坤嘴裡頻率最多的。
受蔡坤的影響,他的部下8隊1分隊主要以年青大中專學生、學校教師組成,部隊的總體文化素質相當高、抵抗意志較為堅決,作戰較主動,軍紀較好,全分隊實力2300餘人,也正因為如此,蔡坤的部隊在唐大榜的各隊中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沒多久,另一隻部隊也趕到包山鎮,這就是唐大榜說的3隊降日軍以後餘下的兵力,這只部隊在3隊司令帶隊出降時,在分隊長周通的帶領下拒絕隨司令投降,甚至在縣城內和3隊準備出降的人馬發生了交火。
分隊長周通,年齡28,9歲,*以前是一位山林局局長,專職剿匪工作,在任時就以剽悍善戰而聞名,曾經手刃數名悍匪,非常熟悉東北山區叢林地區作戰,周通的部下主要由以前的東北政府各地、前軍人、政府職員等組成,在3隊集體出降後,周通約束自己的部下1400餘人堅守縣城,得到了唐大榜的高度評價。
現在,隨著蔡坤、周通兩部和霍家隊的會合,包山鎮這個小地方到是熱鬧起來,合併以後的霍家隊一舉達到8000多人的規模,實力幾近一個步兵師。讀看看小說網請記住我)、
各部安頓好以後,鄧宏馬上著手對部隊進行初步整編,周通,蔡坤兩部保持本部人馬不變,但按霍家隊的標準,將周通部改稱為霍家隊下屬1支隊,其編為2個步兵營,蔡坤部改稱為霍家隊下屬2支隊,其部編為3個步兵營。
另外,鄧宏將原來霍家隊直屬的工兵排、警衛排、偵察排、衛生排、通信排等單位一律擴充為連級。
借這次整編的機會,鄧宏也對全霍家隊人員進行了正規化的教育,重新擬定了一批新的制度,比如:內部一律不得再互相稱為「弟兄,兄弟」之類叫法,而統一以「戰士,幹部」稱呼;部隊內部不得拉幫結伙,不得搞結拜兄弟,官兵要一致、幹部,戰士要確立能上能下的原則,要大力推廣從戰士中選撥幹部,讓戰士們推舉出幹部;要更加嚴格的執行「七大條」。
在一次全隊連以上幹部的會議上,鄧宏當著大家的面說道:「大家要從思想上有深刻的認識,我們這只部隊是在東北,在中國前所未有的部隊,是真正的軍隊,是走向正規代,化的軍隊,不是那種舊式的,傳統的拉幫結伙在一起的老式部隊。」
在這場全隊人員整編中,鄧宏沒有向新併入的1支隊和2支隊派出一個幹部,到是從兩個支隊中選撥出一批人到霍家隊各隊中任職,比如從2支隊中選出一個叫田更生的連長到原霍家隊第5營作了營長。
人員調整改編完畢後,鄧宏帶著李傑等人親自坐陣對1,2支隊全體人員進行了「四大項」考核,這四大項包括,五公里負重越野、400米障礙跑、投彈、射擊。
連續2天考核以後,整個1支隊合格率大約為30左右,2支隊稍高點,合格率大約大項」考核中,五公里負重越野、400米障礙跑,刷下大批人員。
要練,要練
鄧宏用「軍隊」兩個字形成一把無形的鞭子,時時刻刻抽打著部下,並快速讓新部隊整合到霍家隊的氛圍裡。
10月很快到了下旬,原駐唐大榜司令部的陳特派員回關內走了一遭,後來終於帶來了唐大榜夢寐以求的一個軍的番號,有了這個重要的承諾,唐大榜可以說是喜出望外,不久,關內秘密來人,帶來了關內民眾募捐而來的大批資金,唐大榜用這筆錢一邊購買軍火,一邊大量收編其它小部隊,擴充自己的實力。
另一方面,安靜已久的日軍終於大規模轉入反攻,日軍這次作戰一改以前四處張網四下出擊的的作戰特點,改為重點出擊,即是在固守已有重要據點和交通要道的基礎上,利用日軍機動性強這一優勢,派出主力部隊集中對個別義勇軍活動區域進行重點打擊。
10月下旬,日軍首次打擊就落在北滿的蘇炳文部,日軍集中4個步兵師團外加偽軍一部,集中兵力對蘇炳文部進行圍攻打擊,經過一周時間作戰,日軍相繼佔領海拉爾和滿洲裡,蘇炳文部被重創,餘部數千人沿中東鐵路退入蘇聯境內。
這其後,日軍再次對吉林省內幾處義勇軍活躍地區進行集中圍剿,其對以李杜為首的義勇軍進行了重點打擊,在優勢兵力下,迅速撲滅了幾處義勇軍的反抗之火,到11月,李杜所部支撐不住危局,只得帶領部下且戰且退,最後帶領一部分殘部跨過黑龍江越境退入蘇聯境內。
此外,在這期間,曾經也是在東北戰場上叱吒風雲的王德林部、李純華部等等各部義勇軍,在日軍的強大軍事壓力之下,各部也是或敗或散,很多人的餘部相繼退入蘇聯境內。
在嚴峻的戰爭局面前,唐大榜、馬占山、馮占海三部會合在一起,共同簽訂了攻守同盟,決心共同抵禦日軍的反攻。
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日軍在一個月期間,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新戰術迅速消滅了近10萬東北義勇軍部隊,現在,日軍調動頭來,準備集中兵力來對付一直讓他們頭痛不已的唐大榜部和馬占山部。
此時此刻的唐大榜部所控制的地域橫跨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共計有20多座縣城的廣大地域,所部共計9個隊又1個衛隊旅計6萬餘眾。另外馮占海亦有2萬餘眾,以及馬占山萬餘部眾,三部計有10萬大軍。
但有趣的是,正當日軍集中兵力,繞開集結在黑龍江以南至吉林以北的這三部義勇軍而進擊其它各路義勇軍時,唐、馬、馮依然會聚在一起,為到底是由誰來領導南滿而爭吵不休,卻沒有一個人肯主動出擊,為受到打擊的友軍而牽制日軍,或是直接打擊日軍兵力較空虛的內地。
11月下旬開始,日軍在相繼平滅各路義勇軍以後,終於騰出手來,在哈爾濱至齊齊哈爾以西的廣大地域上,日軍集結了第2、6、7、8、10師團加上獨立混成39、8旅團外加5個騎兵聯隊,以及大批空軍、炮兵、偽軍等共計8萬人以的兵力,一時間,日軍陸軍精銳雲集,大有烏雲壓頂之勢。
關東軍磨刀霍霍,那麼唐大榜眾人在忙什麼呢?
繼續在吵架在唐、馬、馮三方的簽訂攻守同盟後,確立誰來作這個同盟的老大就成了核心討論議題,這其中,馬占山說自己資歷老,級別高,應該統領三部一起作戰,唐大榜說自己的部眾最多,實力最大,三方各執一詞吵個不停,馬占山手頭有電台,佔了通信的優勢,他立即通電四方,直接把狀告到關內張學良那裡。
我們的張帥哥在918時跑得如同兔子,可對關內的局勢該插手時到是絕不手軟,於是張學良下一道命令,公開要求由馬占山統領全軍。
但人家唐大榜也不泥捏的,他立馬站出來指出,你馬占山屁股都不乾淨,今年上半年降過曰本人,不管是真降假降,都受了偽滿洲國的黑龍江省主席的偽職了,還特摸的跑來跟我們這爭一把手,你爭個妹你
馬占山以為自己作為張學良的老部下,爭得張學良的支持就可以壓倒唐、馮二人,可他萬萬沒想到,他的江橋大勝光環早就降日事件中褪盡光彩,在關內民眾或是國民政府官方心目裡,低調作戰唐大榜的救**要來得更加現實,在張學良表態後不久,在北平的蔣介石軍事特使何應欽立即站出來,公開表現支持由唐大榜統領全東北抗戰云云。
於是這場大爭論變成一場三方兩巨頭混戰,唐、馬、馮三方之爭是指揮權實利之爭,而在幕後的張蔣的各自表態,則代表了張學良和蔣介石各自希望在東北三省培植自己的代言人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