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遠東之血

大道小說網 4、蒙古邊境2 文 / 大順閹黨拷掠營

    「開慢點,大剛,保持60左右的速度就好了。」鄧宏給大剛下著命令,身邊的大剛興奮過頭,動不動就猛踩油門在滿是碎石的路上飆起車來,鄧宏坐在一邊身體隨著車身的顛簸而扭動,頭無數次磕在車窗上。

    鄧宏透過車窗用望遠鏡觀察著四周,這大片的平原裡行駛車輛幾乎根本不需要人工築路,這裡的碎石路面自然成路,而且看上去即使是雨天也不會形成泥濘路面。

    不過這裡實在是太荒涼了,車輛行駛了一個多小時,周圍不要說村鎮,居然連個人毛鳥毛都沒見,只能看到一望無垠的黃褐色沙石地。[搜索最新更新盡在|com|bsp;車隊繼續前行著,漸漸的路邊出現了一些綠色,沒一會,鄧宏聽到大剛一聲感歎,原來在路邊出現了一座巨大的藍色湖泊。

    「那是巴倫湖,說明我們的行駛的大方向是對的,現在我們距蒙古邊境線已經只有20多公里了,等沿湖的路走完就到邊境線了。」

    蒙古嚮導的話果然不假,這一路上鄧宏基本沒看過地圖,只看了兩回指南針,這條路的路邊不時可以看到插在地上木樁上掛著白森森羊頭骨,丁四強解釋說這是蒙古人的行路標誌,不過,現在這種天氣,蒙古人一般在窩在自己的蒙古包內不會出來的,所以一路上基本看不到人煙。

    「這個巴倫湖,是個很大的鹽水湖,過了巴倫湖進入蒙古境內以後,就會遇到大片的鹽沼地。」

    「鹽沼地不適合農作物吧?」

    「這個嘛,你得問問我們隊裡的農學家魏雲了,他是正宗農民出身,又是喝過洋墨水的博士,他這方面是權威,這片鹽沼地大約80公里就可以穿過,不過總體來看,如果我們一路向南走,到達克魯倫河以後,那一片廣闊的克魯倫河流域是非常肥沃的,只是當地的蒙古人除了放牧,根本不懂得得農作物種植。」

    一路說著,沿著湖邊車隊又行駛了一會,不久,鄧宏就從前方路邊看到一小隊騎兵匆匆趕來,車隊停下來,鄧宏跳下車,看到身後的地面上有一串不起眼的界碑,看來,真的是進入蒙古的地境了。

    4,5名騎兵騎馬趕過來,他們都身穿步槍,身上穿著厚厚的羊皮襖,頭上戴著有護耳的佩有紅星的尖頂帽子,有些像大革命時期蘇聯紅軍的打扮。

    這幾個騎兵全是圓臉黑膚的年青男人,看上去好像長得一個模樣,他們看著鄧宏等人站在路邊,一個個表情嚴肅,眉宇間帶著一些敵視的神情。

    丁四強走在前面,他身後是兩名蒙古嚮導,迎著幾名蒙古騎兵走上前卻說交涉,然後幾個人在一起嘀嘀咕咕的說著什麼。

    鄧宏不懂得蒙古語,只得站在後面發愣,大頭在鄧宏身邊砸吧著嘴,手不自覺的放在腰間的駁殼槍槍套上。

    沒一會,前面的幾個蒙古騎兵在丁四強和兩個蒙古嚮導的各種言語之下,臉色變得緩和下來,他們左手撫在胸口,衝著丁四強鞠躬,一名騎兵拿出一張白紙在上面寫了些什麼就遞到丁四強手裡。

    「怎麼樣?要不要給他們看看蘇聯人簽發的文件?」鄧宏問著丁四強。

    教授搖了搖頭,把手裡剛剛蒙古騎兵寫的白紙條遞到鄧宏手裡,鄧宏一看,紙條上是胡亂的畫著一些如蝌蚪文般的東西。

    「鄧司令,這是他們開具的路條,以後就憑這個我們在整個外蒙古境內將會是暢通無阻,看來他們早已得到了蘇聯人的提前通知,蘇聯人的文件就不用了,這裡的蒙古人90%以上的都文盲,剛才的騎兵能寫出這幾個字已經非常不錯的啦。」

    鄧宏的眼睛看著平原遠方的山頭,路邊的地面上浮現一團團的枯草:「那麼,我們這就進入蒙古境內。」

    「對!」丁四強說著向身後的車隊大聲叫著:「我們已經進入蒙古啦!」車隊後面的卡車裡傳來一陣歡呼聲。

    告別了這幾名蒙古騎兵,車隊迅速跨過邊境線,一輛輛駛入蒙古境內,雖然隔著一條無形的邊境線,可從環境上看,蒙古境內似乎和外面的蘇聯境內並無大的區別。

    鄧宏命令大剛停下車,幾個人跳下車來,在路邊支起一張小桌,鄧宏把地圖攤開,對周圍幾個人說道:「既然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到蒙古境內,那麼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就是這裡,克魯倫城。大家對這一片地域有什麼瞭解嗎?」

    這會周圍乾燥而略有些寒冷,風捲著塵土四下飛楊,幾個學者用手按住地圖在上面比劃著。

    蒙古歷史學家何興東說道:「外蒙古在我國清代時又稱作喀爾喀蒙古,清康熙年間,外蒙古被劃分為四大部,我們現在所處的是外蒙古東部地域,清代至民國統稱作車臣汗部,1923年,外蒙當地政府把這一片地域改名為杭肯特烏拉省,翻譯過來就是東方省的意思。」

    丁四強點點頭說道:「克魯倫我知道,我原來去過,這地方向南180公里左右就到了,是個很小的小城,城市靠著克魯倫河,城市周圍盛產熒石。」

    鄧宏說道:「我們去克魯倫城的目的地是,把蘇聯官方的文件交給那裡的蒙古官員,讓他們同意我們進駐蒙古,另外,我有一個初衷,就是以後我們大批人員進入蒙古以後,即以克魯倫城為中間作為我們的駐地,大家看意下如何?」

    蒙古歷史學家何興東站出來說道:「非常好的主意,克魯倫河在歷史上被譽為蒙古族的母親河,『克魯倫』在蒙古語中譯為光潤之意,取其轉意發揚光大,克魯倫河流域是我國古代遊牧民族優良的牧場,許多遊牧民族在這一流域放牧。古時的蒙古塔塔兒部在這裡遊牧過,蒙古乞顏部也在這裡放牧,乞顏部的首領也速該在克魯倫河畔被塔塔兒人毒死,也速該的兒子鐵木真在這裡艱難的成長,開始了「一代天驕」的漫漫長路。那裡一片河流可以稱得上是龍興之地呀。」

    鄧宏笑了笑說道:「我也是補習了一下外蒙的相關知識,根據當時的局勢選的一個地方,蘇聯人適應我們可以駐紮在外蒙東南部,靠近中國邊境的地方,便於對抗日軍,所以我們如果選擇了以克魯倫作為我們的駐地,那裡距離最近的國內邊境線只有100公里左右。」

    丁四強看著地圖說道:「這個問題我反覆考慮過,我有個想法,鄧司令不知你意下如何?」

    「儘管說,我們就是先鋒隊,我們定了盤子,以後幾萬人都跟著我們轉,我們可能就要創造出新的歷史。」

    「是這樣,鄧司令,你看地圖這裡,有個小村落叫白魯台,也有人管他叫白魯克,這地方也是沿著克魯倫河而生,但距東邊邊境較遠約有200公里,南邊是100公里是察哈爾,但南面有綿長的達裡岡蓋山作為屏障,向北是山雲東山山脈,幾面屏障之下,如果我們能把根紮在那裡,好像要更安全一些,以後進退更加自如。」

    鄧宏順著丁四強指的方向在地圖上找到了這個叫「白魯台」的小點,這個小點處於克魯倫河流域,被群山和沙漠幾面包圍著。

    東北大學農學家魏雲是個50多歲,但身體結實皮膚黝黑的農學搏士,這會他站出來說道:「說到克魯倫河流域,那真是一片黃金之地,從我的專業來講,從克魯倫到白魯台這一線土壤肥沃,那邊和我們呆的這裡絕然不一樣,到處是肥美的大草原以及茂密的樹林,在克魯倫河流經的地域,蒙古最東部緊鄰黑龍江和察哈爾省的廣大東北地區,據我的初步測算,至少有50萬公頃上好的耕地亟待開發。該地的土層深度可以達到一米。而且經過我們以前的試驗,在蒙古地區,農作物的種植基本不用化肥和農藥,一方面它們是「純天然」的,另一方面也說明它們的提高潛力也很大。」

    鄧宏睜著魏雲說道:「50萬公頃上好的耕地?你確定?」

    魏雲不緊不慢的說道:「50萬公頃已經是我非常保守的估計,這是大約5年前我和丁四強教授走遍這裡時所作非常粗略的估算,當地人可以說對此沒有一點開發的念頭,50萬公頃呀,種植小麥、玉米、土豆都沒問題的,這50萬公頃如果全種上農作物,足夠500萬人的食用了,哈哈。」

    丁四強這會說道:「老魏呀,你說到你的專業,我也說說我的專業,這個克魯倫流域,不僅是沃土,地下更是遍地黃金,以我當年一路考察的情況下來看,這一片盛產煤礦、銅礦、鐵礦、鎢礦、熒石礦,尤其是那的煤礦,唉呀呀,那是我化費精力考察最多的地方。」

    鄧宏深吸了一口氣,問道:「快說下去,呵呵,我都要等不及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