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遠東之血

大道小說網 013、我們自己的情報網 文 / 大順閹黨拷掠營

    在軍事不力的情況下,南京國民政府不得不坐在了和日軍的談判桌上,中日雙方簽訂了歷史上著名的停戰協定——《塘沽協定》。

    協定規定:

    一、中**隊一律迅速撤退至延慶、昌平、高麗營、順義、通州、香河、寶坻、林亭口、寧河、蘆台所連之線以西、以南地區。爾後,不得越過該線,又不作一切挑戰擾亂之行為。[搜索最新更新盡在|com|bsp;二、日本軍為證實第一項的實行情形,隨時用飛機及其他方法進行監察中國方面對此應加保護,並給予各種便利。

    三、日本軍如證實中**業已遵守第一項規定時,不再越過上述中**的撤退線繼續進行追擊,並自動回到大致大城一線。

    四、長城線以南,及第一項所示之線以北、以東地區內的治安維持,由中國方面警察機關擔任之,上述警察機關,不可利用刺激日軍感情的武力團體五、本協定蓋印後,即發生效力。

    《塘沽協定》簽訂以後相當於中國官方默認偽滿洲國和日本佔領熱河合法,也喪失了部分華北主權。所以協定簽字後,南京國民政府一度被國人痛罵之,政府首腦蔣介石受到巨大的輿論壓力,以至後來不得不讓汪精衛站出來作政府的「替罪羊」。

    到12月上旬,中**隊完全撤出協定規定的防線,日軍撤出第14、第8師團等部,但將騎兵旅團留駐玉田,將鈴木旅團留駐密雲,以「監察中**隊」。這樣一來,就潛在中為後來發動七七事變準備了充足的力量。

    在整個長城抗戰中,發生了一起意外的事件。

    在國內中原大戰後失去政治地位,處於隱居狀態的原西北軍頭目馮玉祥,激於民族大義,決定和『共產』黨地下組織合作,利用其在西北軍舊部的影響。到察哈爾(今河北、內蒙一帶)組建一支義勇軍,抵抗日軍。

    1932年10月,馮玉祥到達察哈爾省會張家口,將29軍留在察哈爾的一些後備部隊進行擴編。而29軍軍長宋哲元為西北軍舊部,默許了馮玉祥的行為。不久,大批從熱河潰退的東北義勇軍投至馮玉祥麾下,許多西北軍舊部和土匪會黨,甚至蒙古族地方武裝都投至馮玉祥旗下。

    1933年5月24日,馮玉祥宣佈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馮玉祥自任同盟軍總司令,方振武任前敵總司令,吉鴻昌任前敵總指揮。同盟軍向全國發出通電,主張聯合各黨各派各軍,共同抗日。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的成立,得到中國各界人民的擁護和支持,許多群眾團體、社會名流以及高級將領紛紛致電馮玉祥等表示支持和祝賀。中國『共產』黨發動北平、天津和太原等地大批學生和青年,到張家口去參加抗日同盟軍,『共產』黨領導的蒙古人民抗日武裝也加入了同盟軍,從東北、熱河到察哈爾,願意抗日的部隊,這其中,甚至是包括我們的老朋友,從東北敗退到熱河一線的唐大榜所部一萬餘人,這些部隊都雲集於同盟軍的旗幟之下,這樣同盟軍迅速發展到十幾萬人。

    這裡必須提到的是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的迅速壯大,在背後中國『共產』黨的積極支持是分不開的,馮玉祥在起兵之初,就曾和**積極聯繫,馮的想法是想借**之手,最終贏得蘇聯的支持。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有建立不久,就先後引入300多名**黨員參與建軍,並專門建立了「**中央察哈爾總前委」,而**臨時中央、**中央駐北方代表和**河北省委則秘密指示在察哈爾的**前委將在**影響下的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發展成為紅軍」,帶到河北、山西兩省交界界地我建立新的根據地,實行土地革命。

    不久,**在察哈爾的前委又接到**中央駐北方代表和**河北省委的聯合指示信。指示信強調指出:抗日同盟軍「要一步一步地發展成為紅軍,在河北、山西邊境地帶首先實行土地革命」。並明確要求前委改組成為秘密的革命軍事委員會,要求把一部分『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拉走。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成立後,迅速向察哈爾一線出擊,打退了一部分日偽軍的進攻,收復了內蒙包括多倫在內的大片失地,並一路向北攻擊前進,一時間聲名大震。

    但隨著戰鬥的深入,同盟軍很快面臨著尷尬的境地。同盟軍是當時獨立於中**隊體系之外的軍隊,南京中央政府對他們不待見,在蔣介石,汪精衛心目中,這不過是馮玉祥自己想搞獨立而弄出一隻軍隊。而後,馮玉祥寄於厚望的蘇聯支援也成了泡影,在南京中央政府的壓力下,蘇聯人根本不沒有支援馮玉祥的打算。

    這樣一來,在1933年年底中日雙方《塘沽協定》簽字以後,同盟軍變成一隻中央不愛,敵人打擊兩面受敵之勢。

    聽完了彭友道關於當前國內局勢的介紹後,已到了深夜,但彭友道和方忠兩人都是興奮不已,互相介紹著各自的經歷。

    當彭友道得知鄧宏已經在外蒙白魯台紮下根來,並建立起根據地,武裝起數萬人的軍隊時,彭友道也是打心底的高興起來,接下來,彭友道也介紹了在東北境內由洲洲省委組織的武裝力量的情況。

    1932年開始,滿洲省委一部分領導同志排除層層困難,開始組建起自己的武裝力量,這其中重要的軍隊幹部像,楊靖宇(即先期在哈爾濱曾經和鄧宏會面過的張貫一,這是他的又一個化名)、趙尚志等人深入到義勇軍各部裡,組織起自己的力量。

    藉著32年年底日軍大規模對義勇軍駐地進行圍剿,楊靖宇,趙尚志等人在日軍的空檔裡開始逐步發展自己的力量,並爭取了一部分原義勇軍的參加,經過努力以後,滿洲省委逐漸掌握了一批自己的武裝力量,並將這些部隊統一改稱為「東北人民革命軍」。

    這樣,到33年,**滿洲省委逐漸掌握了萬餘人的軍隊,編為好幾路軍隊,各支軍隊的活動地域也擴大了。

    彭有道對一些情況的分析和介紹以後,方忠說道:「這次我秘密潛回到哈爾濱,就是受了鄧宏司令的囑托,就目前來看,我們現在的白魯台根據地各方面的情報和消息非常閉塞,尤其是對東北的各方敵情不夠瞭解,我們打算在哈爾濱建立起一套我們自己的情報網絡。」

    話說到這,彭友道突然臉上變了色,他壓低聲音說道:「方忠同志,你們的這個主張是違反組織紀律的,你們——」

    方忠不為所動的說道:「彭友道同志,組織上最早給我和鄧宏同志的指令就是要我們把隊伍拉出來,我們已經完成了這一任務,而且建立起穩固的革命根據地,而且就目前來看,在外蒙根據地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遠超整個東北我黨所掌握的力量,所以,我有個想法,就是由在外蒙白魯台根據地統一指揮整個東北的軍事鬥爭。」

    彭友道深吸一口氣,無比驚愕的看著方忠:「你們瘋了?這是嚴重的山頭主義和軍閥主義!」

    方忠話語間毫不讓步的說道:「可是現在滿洲省委的路線和方針是明顯帶著『左傾』路線的,我們的戰士在戰場上流血的事實證明,這樣的鬥爭路線是不適合當前東北嚴峻的革命鬥爭局勢的。」

    彭友道憋紅了臉,一下站起身來:「你——」,卻無法說下去。

    彭友道心裡的話說不出來,是因為其實在他內心對滿洲省委的一些作法也心存不滿,在當時的整個東北中國『共產』黨人中,由於31年以來滿洲省委的一些作法,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幹部對嚴重「左傾」化路線持有異議,這其中就包括像楊靖宇、趙尚志、彭友道、方忠等一批幹部,尤其是當時滿洲省委在不經過正式黨委會程序時,就直接開除了趙尚志的黨籍,這件事在軍事幹部中引起很多爭議。

    方忠繼續說道:「老彭,我們打開天窗說亮話,你我心裡都明白,滿洲省委原來關於『滿洲特殊論』,這個說法是怎麼回事,又為什麼在**臨時中央被嚴厲批評。」

    彭友道有些不耐煩的說道:「不說這些,」

    方忠注意著彭友道的臉色,然後說道:「這次,我帶來一部分人員,還有五部電台,電台可以交給你4台,還可以交付你們一部分資金,但希望你能幫助我們這批人弄到日偽的身份證明,然後幫他們潛伏下來,也可以加強我們和東北其它游擊隊的聯繫,必要時可以讓游擊隊在中蘇邊境得到我們的物資上支援。」

    彭友道有些將信將疑的問:「你的意思是,你們要建立一條獨立於滿洲省委以外的情報網?」

    方忠堅守的說道:「對,獨立的情報網,這是鄧宏司令的意見,我馬上把幾個聯絡點給你,以後由你一個人單獨和他們保持聯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