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015、空軍飛行學校 文 / 大順閹黨拷掠營
蘇聯官方被什麼事情吸引住了呢?原來是在東北和蘇聯的邊境線上,日蘇之間的衝突開始變得激化起來,1933年4月,迫於日本的東北的壓力,蘇聯官方將蘇聯一直視為生命線的東北中東鐵路出售給日方,並全面從東北撤出中東鐵路總共20000餘名的蘇聯鐵路職員,這樣一來,不僅大大消弱了蘇聯對中國東北的控制能力,也導致蘇聯對中國東北利益的輸出能力消弱。
緊接著,隨著如鄧宏帶領的霍家隊這樣的大批義勇軍隊伍越過中蘇邊境,撤入蘇聯西伯利亞境內,而蘇聯官方卻拒絕交日軍交出這些人員,這讓日本關東軍非常不滿。而且有一些東北反日游擊隊就在邊境上游動,不間斷的打擊日軍邊境兵力。這樣一來,日軍在追擊游擊隊時不可避免的和蘇聯邊防部隊發生了衝突。
邊境上的日蘇衝突隨到1934年的到來,變得越來越多,越來激烈,而於此同時,由於中東鐵路被轉讓給日方,蘇聯官方更加急切的想瞭解到日方在東北的軍事和政治動向,蘇聯馬上大大加強了其在東北境內的間諜活動。[搜索最新更新盡在|com|bsp;所以有這些,都繃緊了蘇聯的神經,如果說在外蒙的白魯台根據地在驚動莫斯科的話,那麼,日軍在中蘇邊境上的積極行動,才真正是讓蘇聯官方感覺到的切膚之痛。
更何況,日軍的這一動向趨勢,在幾年以前,就有人向蘇聯人提過了,這個人,當然就是鄧宏。
轉眼在白魯台經營的時間就過去整整一年,雖然隨著白魯台至張家口路線的開通,每天都有整車整車的移民,商戶到達白魯台,但鄧宏感覺自己到是輕鬆了放多,有了過去一年手忙腳亂經營的經驗,現在面對這些移民,白魯台根據地本地的幹部們已經有充足的應對措施,各項工作進行的有條不紊。
新城市和新居民點不斷的建立起來,白魯台根據地的範圍開始一直向克魯倫河下游延伸,最遠到達距白魯台市120公里處的溫都爾汗,這裡原來是個有千餘本地蒙古人定居的小城市,現在已經被熱火朝天的根據地工程兵包圍,各種住房,廠房撥地而起。
不久,在溫都爾汗以北的地區,又新建起一座「西北城」,安置了大批來自陝西、河北、內蒙、山西來的新移民。
這時的白魯台根據地已經擴大為沿克魯倫河長達140多公里長的狹長地域,5座主要城市:白魯台、星星城、溫都爾汗、西北城、同盟城構成基點,周圍是圍繞著的無數小型居民點。
今年,根據地總部提出了開墾60萬畝荒地的計劃,而與此同時,根據地開始創造自己的收入了。
這些收入從那裡來呢,那就是根據地盛產的金礦、鎢礦、錳礦、熒石礦等,這些礦藏被開挖出來,裝上了從海參崴運來物資的返程火車,再在港頭裝上鄧記的輪船,運往歐洲、美洲。這樣一來,根據地這個原來被稱作為「無底洞」的地方,在實現糧食自給化以後,慢慢也開始自己創造經濟收入了。
鄧宏這會最關心的還是軍隊的問題,他把身邊的這些民事工作都交給一幫民事幹部,自己落一身輕,由於身邊司令部的大剛還有幾個參謀全抽到北方軍事學校去學習了,所以鄧宏也三天兩頭自己開車跑到軍校裡去,一方面看看大家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在那裡和幾個國外教官討論一下未來的軍隊的發展。
哦,這裡說的未來嘛,當然是基於30年代的未來。
6月一個酷熱的下午,鄧宏又摸到北方軍事學校,在路過辦公室旁邊一間教官宿舍時,他看到幾個外籍教官正躺在床上無聊的喝悶酒。
鄧宏站在門口停下腳步,身後的衛士衝進宿舍裡大聲喝道:「起立!」
幾個教官匆忙扔了酒瓶,從宿舍裡衝出來向鄧宏敬禮。
宿舍裡一片凌亂,瀰漫著臭襪子和劣質煙草味,鄧宏督了他們一眼,轉身準備離開。
這時,一位金髮碧眼的高大軍人有英文大聲說道:「鄧司令閣下,我有事向您匯報。」
鄧宏有點好奇的回頭問道:「什麼事?」
這個白人軍官大約30多歲的光景,滿臉酒味,他定了定神說道:「司令先生,在一次世界大戰時,我是一名德國戰鬥機飛行員,我擊落過8架敵人的飛機,戰爭結束後,我成了一個郵遞飛行員,再後來郵電局也不要我了,我成了一個雜技飛行員,我這樣一個戰爭中的王牌飛行員成了一個小丑,後來鄧記找到我時,我以為可以在中國找到一番天地,可沒想到,我在這裡,整天都在教那些軍官們如何防空和打機關鎗。」
白人軍官一口氣說完,臉漲得通紅。
鄧宏看著他說道:「你叫什麼名字?」
白人軍官立正說道:「馬丁,喬易.馬丁,前德國飛行員上尉。」
鄧宏看著馬丁身後幾個軍人說道:「你們都是飛行員出身吧,我在這裡告訴你們,我們的空軍飛行學校已經籌建中,現在是6月,8月應該可以建好,第一批飛機以及人員都在路上!」
建立空軍飛行學校的構想早在33年年底,鄧宏就提出來了,當時根據地司令部的主要幹部們都感覺有些不可思議,33年年底,剛剛成立的根據地軍隊——東北抗聯還在為步槍和子彈發愁,而鄧宏居然想要建立空軍。
但不管怎麼說,空軍學校的選址和修建在34年年初就開始了,鄧宏親自給空軍飛行學校命名為「哲別空軍飛行學校」,哲別是當年成吉思汗帳下的著名猛將,他以神箭而著稱,哲別,這一詞在蒙古語裡就是「箭」的意思。
確立要創辦空軍飛行學校以後,鄧宏找到了東北軍的老長官現任東北抗聯第二師師長——袁啟明,老袁過去在東北軍作過營長,東北軍內部多少有些人脈,經過一番討論後,袁啟明在鄧宏的授意下,開展了一項重要的活動。
派出一小批前東北軍軍官悄悄潛回到上海,南京,杭州等地,這些人依照原來在東北軍的舊有關係,很快聯絡上包括高志航在內的一批舊東北軍空軍人員,這些舊東北軍空軍人員在隨東北軍退入關內以後,在當時國民政府中央空軍由嫡系把權的情況下,東北系空軍人員一直都鬱鬱不得志,一部分人棄軍從民,一部分人被各地軍閥及南京政府所招安,像高志航也只不過在杭州筧橋中央航校高級班作了個少尉補習。
在根據地派出的這批前東北軍官的暗中聯絡下,一大批前東北軍空軍軍官,如高志航、姚東、孫火等人,都是原來東北空軍的骨幹,很多人在法國和日本長期受訓過,這批人大約80餘人悄悄集中起來陸續登上南下北上的輪船,此後,一些來自華僑和廣東航校等地的飛行修理工程人員也走上去往白魯台根據地之路。
這批工程人員中包括,曾作過國民政府飛機製造廠廠長,美國麻省理工航空學碩士的朱林。畢業於美國密西根大學航空工程系的劉宜等航空人材。這些人員中,有個名叫巴向華的學者,他的經歷最為獨特。
此人出身為蒙古族,但自幼聰明過人,17歲考入英國理工類公派留費生,畢業後直接考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造學習飛行,取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一戰開始後,曾經榮升為美國著名的寇蒂斯飛機公司和通用飛機公司作總工程師,戰爭結束後,他拒絕了美方的重金挽留,一心回到國內。
回國以後,這位才華橫溢不僅會設計飛機,其飛行技術也是一流的的航空工程師立即向政府提出創建飛機製造廠,中央政府很快同意了他的意見,並批撥給他5萬元資金。
遠在白魯台根據地的鄧宏得知此人的情況後,立即發報通知在上海的鄧記代辦處。
「巴向華工程師只要肯來根據地,我立即給他50萬元,一座200人的修理廠,由他統一負責管理。」
於是,剛滿四十歲的巴向華工程師幾乎沒有猶豫就攜家帶口踏上了南下的輪船,
8月,哲別空軍飛行學校正式成立,8架從海參崴運來不久的銀光閃閃的美造戰鬥機p35成為學校的第一批飛機,這種p35戰鬥機是當時美國國內最新式的戰鬥機,有著30年代國際上最先進不多見的全金屬機身以及全收式起落架,飛機安裝了暴烈的普惠公司的r1830黃蜂式活塞發動機,最大時速到452公里小時,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飛行速度。
8架飛機每架的售價是2萬多美元,他們到達空軍飛行學校以後不久,白魯台根據地上空就飛出自己的飛機,陽光勞作的人群們會好奇的抬頭看著這些陽光下銀光閃閃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