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遠東之血

大道小說網 021、根據地的利齒 文 / 大順閹黨拷掠營

    而到了1936下半年,又發生了兩起震驚全國,彪炳歷史的大事件。

    一是紅軍長征到達陝北,二是東北張學良楊虎城扣壓蔣介石之「西安事變」。

    如果這兩件事在當時震驚全國,但對於遠在外蒙白魯台根據地的鄧宏來說,這兩件事都是在他意料之中的。[搜索最新更新盡在|com|bsp;不過,馬上另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卻發生了。

    就在西安事變不久的1936年11月,兩個偽裝成商人的**紅軍幹部秘密來到白魯台根據地。

    這兩名紅軍幹部是藉著西安事變以後,國民黨軍對紅軍的圍剿變松之機出甘肅來到外蒙的,他們向根據地的鄧宏傳達了來自紅軍中央的秘密指令。

    「各路紅軍在歷經萬種困難長征到達陝北後,在各項物資軍火方面級其匱乏,尤其是長征到達的甘肅陝北地區,又長期以為中國貧窮地區,紅軍在這一地區內很難對部隊進行補給,從而處於非常困難的危急關頭。所以中央紅軍急需外界各方面的支援,這當中當然也包括來自白魯台根據地的支援。」

    支援中央,這個白魯台根據地自然是沒得話說,這幾年來,根據地已經發展出1萬多名黨員和3萬多名共青團員,這些黨團員從來都是民眾和軍隊的帶頭模範,軍隊裡也相應的成立政治委員和指導員制度,加強了政治學習。

    可問題是,怎麼個支援法,外蒙白魯台根據地和陝北甘肅相隔數千公里,中間還有一堆虎視眈眈的中央國民黨軍隊,這幾乎讓支援變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鄧宏招集起根據地主要幹部領導,大家坐在一起研究了一下,想出來一個辦法,由根據地銀行托關係找到一些大的銀行票號,想辦法把大筆資金往那邊轉移。

    正當大家還在計劃這事時,從內地又傳來了驚人的消息。

    陝北的中央紅軍為了盡快打通國際救援路線,派出了由2.18萬人組成的西路軍,向甘肅新疆一帶挺進,希望能打通和蘇聯的聯繫,進一步得到『共產』國際的支援。

    西路軍在1936年10月組成渡過黃河出動。鄧宏得到這一消息時,不由得心中暗暗叫苦。

    「西征前方一路道路堅險,地區貧瘠,敵人守土而凶悍,絕無成功之理。」

    這是鄧宏和前來聯絡的紅軍幹部提到的話,說出了他對西路軍前景絕望的想法。

    36年年中,根據地工程兵部隊經過一年時間奮戰,由白魯台通往波爾佳的火車站的鐵路線正工通車,至此從外蒙白魯台根據地可以直接通往西伯利亞鐵路,這條350多公里長的鐵路線上,配備了從美國買進的大馬力火車機車組,大大方便了從海參崴往根據地運送物資的速度和效率。於是,根據地鐵路局也隨之成立了。

    在鐵路的支持下,到1936年年底,白魯台根據地在戰爭的陰影中進行了近於瘋狂擴充軍備行動!

    在德國方面,在德國的軍械經過近兩年的等待,在36年迎來了大接收的年份,前期訂購300門山炮,240門高射炮,120門150榴彈炮全部分期分批運抵根據地。這些火炮中,有近一半是由根據地自己組裝的,部分零配件以及75山炮彈和40高射炮炮彈也開始在根據地內部製造。

    這裡要插一句是,派往德國的由炮兵指揮官郝冬生帶領的武器驗收團,經達在德國一年多的學習已大部歸國,為各大軍械廠補充了一批重要技術力量。

    在美國方面,除了民用的大批卡車、吉普、火車機車大量到來以外。400挺12.7mm高射機槍、55架美國最新式的p36戰鬥機、6架dc3運輸機。

    從美國運送的物資方面像鋼材、鋁、鉛、精銅、炸#藥也大量運來。

    在蘇聯方面,以國民政府名義定購的40輛bt5到貨,改裝ct36的工作正在緊張的進行之中。由於對蘇武器貿易困難,只能小批量的定購了45mm反坦克炮,bt裝甲車,dp28輕機槍等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dp28輕機槍被根據地軍械聯合廠迅速的仿製成功,命名為36式輕機槍,國產36式輕機槍由dp28的彈盤式供彈改為下方彈夾式供彈,這種輕機槍結構簡單,可靠性高,便宜而零配件少,生產一挺36式輕機槍要比生產一挺捷克式少40%的工時。

    除了上述武器以及根據地軍械廠在產的武器以外,根據地在36年又生產出兩樣先進武器!

    火炮廠生產的220mm重迫炮,這種後裝線膛重迫擊炮被改裝在美造拖拉機上,相當一門自行重迫擊炮,炮彈榴彈重95kg,火炮最大射程9400米,自行車體內可攜帶15發炮彈,火炮具被一定獨立作戰能力。

    另外就是由飛機修理廠出產的巴氏4號飛機,飛機修理廠經過一年多的折騰磨難,已經先後試行製造出巴氏1,2,3,4,4種型號的飛機,1-3號都是試驗型,其中巴氏4號飛機取得了重大成功,這種飛機為4座飛機,採用的是上單翼結構,裝載了一台堅固耐用而省油的美式660匹馬力活塞發動機,以及固定式起落架,飛機蒙皮為帆布。

    飛機最大時速290公里,最大航程900公里,飛機可以草地及簡易公路上起降,而且起飛降落距離非常短,這種飛機最大特點是在整體非常簡單,飛機在中低空極其靈活。

    巴向華設計這種飛機的初衷是製造出一種對機場要求不大,可以在廣大蒙古草原上起降的靈活小飛機。但鄧宏很快看到這種飛機的軍事前景。

    第一批生產的6架這種飛機交付部隊後,機頭上增加了一挺7.62mm機槍,機腹內增設一個小型彈艙,增加一部無線電電台,這種飛機由於是上單翼結構,飛行員向下的視界非常開闊。

    不久,飛機被用來和炮兵和步兵聯合訓練,在訓練場上,飛機在低空先行發現地面目標,立即向目標投下彈艙內的煙霧彈,後方炮兵根據煙霧彈及空中飛機無線電信號對目標進行即時打擊。

    這些飛機被正式編號為36式飛機,直接配屬給陸軍部隊,作為部隊聯絡,炮兵觀測等多方任務。

    如果說各類軍械的大量到來為軍隊擴充奠定了物質基礎,那麼人的因素則為軍隊擴充夯實了素質之路,到1936年10月,隨著北方陸軍軍事學校、北方裝甲兵學校、哲別空軍飛行學校這三大軍校裡第一批2年制的軍校生順利畢業邁出校門。讓根據地有了大量擴充部隊的底氣,頓時一大批新部隊,新單位出現了。

    首先是步兵方面:原來組建的野戰師1,2,3,4,5計5個野戰師只是作為骨幹師在終年強化整訓,這回他們迅速進行了第二次強化裝備,從預備役人員中抽調出人員以及加強的裝備將各師人員裝備補充齊整,各師兵力由原來平時每師7千人左右的兵力,擴充到每師1萬人左右。

    每個師的武器編成如下:

    1、步兵連屬3排9步兵班,班設輕機槍1。步班連直屬炮兵排設60迫擊炮2門

    2、步兵營屬3步兵連,營直屬機炮連,編成82mm炮擊炮4門,重機槍4挺。

    3、步兵團屬3步兵營,團直屬機炮營,編成84mm無座力炮6門,德式75mm山炮6門,12.7mm高射機槍6挺。

    4、步兵團屬3步兵團,師直屬炮團,編成內120mm線膛重迫擊炮12門,40mm雙管高射炮12門。

    師直屬另設工、輜、衛、偵等各類特種兵齊全,全師共計有各種運輸車輛230台,運輸用馬,騾等800餘匹。

    這5個野戰步兵師也被稱作甲等作戰師,其中堅骨幹力量是從鄧宏從東北千里轉戰中帶出來的近6000名霍家隊戰士,他們經受了最嚴酷的1932年寒冬,並最終開成整個白魯台根據地的核心作戰力量,

    司令部新編成的各炮兵部隊如下:

    以德式150mm榴彈炮編成36門制的獨立重炮團3個。

    以德式40mm雙管高射炮編成36門制獨立高射團4個。

    裝甲兵第一次出現在序列裡:以6輛ct36坦克為1坦克連,3個坦克連為為1坦克營,編成第1,第2獨立坦克營。

    空軍第一次出現在戰鬥序列:以24架戰鬥機編成為戰鬥機中隊,共計編成2個裝備美式p36的戰鬥機中隊以及一個裝備美式dc3的運輸機中隊。

    各司令部直屬特種兵部隊已全部組建完畢。

    這次組建的步兵師以及其它部隊的編制被統稱為37式編製,到37年2月,所有部隊編成及幹部人員配備,裝備配備全部到位完成。白魯台根據地已經建成一隻隨時可以投入戰爭的作戰部隊7.5萬人。

    由於大批量擴充部隊,原有的預備役部隊已全部補充入野戰師中,原有的3個工程兵師被編減為6個獨立工程兵團,編餘下來的人員統一編入各步兵師工兵連及裝甲兵,空軍的工程部隊中。

    從36年年底開始,全根據地開始第一次動員,截止1937年年初根據地310萬民眾中重新動員起6萬人的入伍,這些部隊將先行經過魔鬼訓練營為期6個月的訓練以後,以每師7000餘人編成4個預備役步兵師,共計3萬名預備部隊。預備役步兵師的輕武器及迫擊炮以照野戰師標準配備足額,但無榴彈炮,山炮,高射炮等。預備役師重武器較少,師直屬特種兵方面員額不如野戰師齊備,其中運輸車輛只有50台。新近動員起的6萬人中,除編入預備役部隊以外,餘下3萬人被編成15個補充兵團,準備用於補充各部在戰鬥中發生的傷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