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古代當將軍

正文 第414章 天字號敗家子 文 / 凌雲無忌

    最快閱大主宰,盡在,歡迎登陸閱讀全文!

    臘月二十三,小年。<

    京城的節日氛圍與往年有所不同,這完全得益於中華銀聯對民眾發放的貸款。

    往年節衣縮食的貧苦百姓手裡有了現銀,減去來年春種的開銷,他們都略有結餘,固然不能大操大辦,但剪窗花、貼春聯這種事兒必須得有,境況稍好點的家庭還會給孩子們置辦一身新衣或給兒子買點爆竹、給女兒扯兩尺紅頭繩。

    底層勞動人民只關心穿衣、吃飯,京城的達官顯貴乃至富賈豪商,他們更關心朝廷風向的變化,專利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走進他們視線的。

    專利司隸屬於工部,前金陵府尹孟易孟大人就任司長兼任工部右侍郎;與此同時,由內閣票擬、正統皇帝朱批的《專利法案正式生效。

    《專利法案的條文都是陳煦提供的——他當然不會告訴別人他不過是從筆記本電腦上謄抄一遍——草案上呈閣部即引起了軒然大波,無論從行文的格式還是文字的嚴謹性都無可挑剔,毫不誇張的說一句,千金難改一字。

    《專利法案提出的關於知識產權的概念簡直成了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愁:靠手藝吃飯的匠人,他們誰人沒有一兩手絕活?經營實業的商人,哪家沒有獨特的工藝?就以藥行為例,哪家成藥鋪子沒有自己的秘方?

    他們為保存秘方可謂殫精竭慮,可這又如何?百密總有一疏,高手甚至能從藥渣子裡分析出成藥的配伍,該法案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文人士大夫大都嗤之以鼻,他們從中嗅出了一絲不同尋常,難道低賤的匠人的手藝也能受到朝廷律法的保護?萬般皆下品,唯有讀高,這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絕不能出現任何差池。

    自專利法頒行以來,朝中御史言官彈劾的奏章彷彿雪片似的飛進皇宮、飛到了正統皇帝的龍案上,他們最開始彈劾的只是法案,不知是誰從什麼渠道得知這背後竟有陳煦的影子,他們的目標漸漸的轉移到陳煦身上。

    新仇舊恨加在一起,那些讀人可謂咬牙切齒,若非要顧及自身清譽,他們早就飆髒話、問候陳煦的祖宗十八代了。

    關於陳煦的對策,正統皇帝起初也是半信半疑,中華銀聯成立後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讓百姓受惠。京城比往年多了歡聲笑語,這也讓他看到了希望。

    當然,他更不會忘記陳煦「賠本賺吆喝」還要對百姓聲明這都是朝廷的政策、是皇帝陛下對百姓的體恤的一系列說辭,這樣的人不是忠臣還有誰是忠臣?

    御史對陳煦的彈劾觸怒了正統皇帝,所有的奏章留中不發,他不僅將靖國公的爵位還給了陳煦,而且賜他蟒袍玉帶、許他宮中騎馬、乘轎。

    陳煦深受帝寵,忠國公石亨、大太監曹吉祥都看在眼裡,哪個心裡能好受?

    當然。他們都是人精,這種時候跟皇帝陛下唱反調,這只能陛下心生芥蒂,曹公公的其中一個乾兒子向乾爹進言說陳煦畢竟年輕。志得意滿難免自我膨脹,這叫捧殺,捧得越高摔得越痛,曹公公深以為然。

    自此。朝中御史言官對陳煦的彈劾數量直線下降,甚至有趨炎附勢之徒登門自薦表示甘當國公馬前小卒。當然,陳煦都一口回絕。他以前讀史印象最深的有兩句話,其一曰,功高震主;其二曰伴君如伴虎,但凡那些驕橫狂傲之輩大都是沒有好下場的,悶聲發大財才是王道。

    陳煦進宮拜見皇帝或探望思柔公主,他也沒有騎過馬、乘過轎,以前怎樣現在還怎樣,至於那蟒袍玉帶,除非皇帝宣召,他平常很少穿的,別人問起來,都是一天三炷香供起來了。

    靖國公當然也會幹一些出圈的事兒,比如說公佈肥皂配方這事兒。

    《專利法案雖已頒行天下,但大多數人對此尚持觀望的態度,陳煦果斷的公開家族賴以生存的肥皂的配方,他成了公認的敗家子,而且還是天字號敗家子。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楊家人嘗過肥皂的甜頭,他們哪肯失去這一筆龐大的財富?他們紛紛找楊雲睿「訴苦」,希望他能勸勸靖國公,先把錢莊裡的錢低息外借,這緊跟著又公佈配方,敗家也不是這麼個敗法啊。

    楊雲睿只是嘴上應承,夜深人靜的時候夫妻兩人才會念叨一番家族的短視。

    馮家也不例外,鄺雨涵感觸尤深,當年她一意孤行嫁給馮澈被娘家人說成是跳火坑,這些年非但沒人再提,他們甚至把她當姑奶奶供著,母親提到「我家雨涵」那自豪的勁兒頭簡直說不出口。

    中華銀聯籌備金銀、肥皂配方公佈,這兩件事兒發生後,鄺家的支系似乎看到了破敗的徵兆,有的不自覺的疏遠,更多的是旁敲側擊想瞭解瞭解情況,爹娘則有些憂心忡忡,他們這是搞什麼?這好日子還過不過了?

    「閨女啊,靖國公這樣搞,真的不會出亂子吧?」

    「娘,沒事兒的。」

    中華銀聯的賬目都是絕密級的,鄺雨涵當然不能告訴母親,自從大通錢莊賠了夫人又折兵,錢莊接受的存款呈直線上升。

    如今錢莊庫存現銀就超過六百萬,昔年五百萬兩銀子的本錢,大量發放貸款之後竟然多了一百萬,這說出去誰能信?陳煦曾經說過,到明年年底,錢莊的庫銀要達到兩千萬兩銀子。陳煦說這番話時,別說鄺雨涵,即便秋月也是一副不能置信的樣子,只是現在他們都信了。

    小年這天有祭灶王的習俗,據說這天灶王爺會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告這家人的秉性以便賞善罰惡,送灶時大都在灶王像前擺好貢品,吃人嘴短,他老人家到了上邊也就不會信口開河了。

    陳煦回家的時候,秋月她們正張羅著掃塵土、剪窗花、貼春聯,年味十足。

    「哥,你提得這是什麼?」

    斗兒迎上陳煦,伸手去接他手裡長得跟狼牙棒似的橢圓形的東西問道。

    「這玩意兒叫榴蓮,皇上賞賜的番邦進貢的水果,帶給你們嘗嘗鮮。」

    「番邦?」斗兒疑惑的看著兩個沉甸甸的大傢伙,她可沒見過這樣的水果。

    「對,現在叫什麼滿刺加王國。」…………)

    ∷更新快∷∷純文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