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要做皇帝

正文 第六十三節 修改 文 / 要離刺荊軻

    汲黯即在,劉德立即就將剛剛寫好的奏疏拿了出來,道:「此我所寫之奏疏,卿且看看,可有增益補缺?」

    其實就是打著禮賢下士,不恥下問的旗號,間接的剝削汲黯。

    可惜,這時代沒幾人有什麼勞資意識。

    反倒是劉德這樣的舉動,讓汲黯更加認定自己得遇明主了!

    剛剛到任就委以大事,這是當年燕昭王禮遇樂毅的節奏啊!

    於是,汲黯幹勁十足,精神抖索的接過劉德遞過來的帛書,看了起來。

    將奏疏看完,汲黯心裡暗自有些驚訝。

    奏疏的筆雖然不是很好,起碼在汲黯看來,還是許多地方需要改進和加強的,但是裡面講的東西,卻為汲黯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難怪這位殿下能異軍突起,隱隱已有獨佔鰲頭之勢,這想法和策論就已超越尋常人等了……」汲黯心裡想著。

    但是……

    這奏疏裡滿篇的法家思想和務實主義色彩是怎麼回事?

    身為黃老學派弟子,汲黯決定要讓劉德『回歸正道』。

    當然,這諫勸主君也是有學問的。

    當初儒家的叔孫通第一次覲見高皇帝,講了一大堆倫理道德跟上下尊卑,結果劉邦一句都沒聽懂……結果,不言而喻的受了冷遇。

    第二次覲見時,叔孫通就充分吸取了教訓,不講大道理,只講這樣做,將會怎樣,於是劉邦龍顏大悅,賞賜五百金,授太常一職。

    先帝在位之時,有次欲策馬從山巔疾馳而下,結果被袁盎勸阻。

    袁盎怎麼勸諫的?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聖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騁六騑,馳下峻山,如有車驚馬敗,陛下縱自輕,奈高廟、太后何?」

    因此,對於上位者,想要勸諫,首先,你的話得能讓他聽進去,聽不進去,就算哭死也是沒用。

    其次,勸諫也要從對方的身份、地位、性格方面入手。

    不懂這些,就擰著性子硬要勸阻的,統統都只是莽漢,除了讓對方因為你魯莽的行為,更加厭惡和討厭你所說的話之外,基本沒有別的效果。

    想到這裡,汲黯就拜道:「臣蒙殿下不棄,不以臣卑鄙,臣斗膽上奏,此處應加一句……」

    汲黯雖然年紀不大,但勝在家傳淵源,而且博覽群書,看過的書少說也有七八萬字……

    嗯,在這個時代,看過七八萬字的書的人確實算的上拔尖的人才了!

    因為《道德經》五千字,已是鴻篇巨著……

    「請汲卿不吝指教……」劉德也非常謙虛的道,術業有專攻,在汲黯這種學霸面前,劉德覺得自己還是明智點當孫子比較好。

    「臣愚以為此處加上一句『通其便,使民不倦』比較好……」汲黯拜道。

    這自然是試探了。

    這一句話是黃帝所說,三皇五帝,自然也是世人所共尊之聖賢,他們的話,基本上也是這個時代的普世價值。

    不憚是黃老派喜歡,法家也愛引用,就連儒家都是奉為圭壁。

    只是具體情況各有不同。

    黃老派各愛黃帝,法家則是有用就拿來,沒用丟一邊,儒家則更推崇堯舜禹。

    汲黯想來,只要劉德不反對,他就少不得要在這篇奏疏裡摻雜點私貨了。

    所謂以載道,一片章,是有生命和感情的。

    從劉德的這篇奏疏裡,汲黯看到的是法家的思想在閃光。

    這怎麼能忍?

    劉德聽了汲黯的話,托著腮幫子想了一會,才想起來,汲黯的話語出《易》,據說是黃帝曾經說過的話,在這一句之後,緊接著的就是『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這句話往這上面一加,前後一聯繫,立即就被塞進了一些黃老派的思想。

    劉德想了想,點點頭道:「術業有專攻,便以卿之意見為準吧!」

    確實,滿篇的法家色彩太過濃郁,難免讓看了的人驚呼:又出了個喜愛申韓的皇子。

    這對劉德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

    加點黃老派的東西,沖淡一下法家的意識,也是不錯。

    汲黯心中暗喜,這只是個開始,有了這個試探就說明這位殿下並不排斥黃老學說。

    不排斥就好!

    這些年來,儒家學派發展迅猛,雖然在朝廷中他們還缺乏足夠的力量,但在民間,儒學已經壓倒黃老學,成為了第一學說。

    這可是個危險的信號!

    雖然黃老學說本身就是走的高層路線,然而但凡有點見識的人知道,再這樣下去,難保有一天,宮裡面也會受到民間的影響,轉而推崇儒學。

    特別是最近十餘年,宮廷的啟蒙老師,基本都是由儒家學子把持……

    汲黯此來,可說是背負著斬斷儒家伸向皇子們的邪惡的觸手的任務,無數師長可是殷殷期盼著的!

    想到這裡,汲黯就欣喜的點頭道「諾!」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bsp;

    有了劉德准許,他就可以大刀闊斧的施展他的才幹了。

    於是,接下來半個時辰變成了劉德跟汲黯的拉鋸戰。

    「殿下,臣以為此句不妥……」汲黯捧著帛書奏道:「臣以為太過激進了些,應換上一句更為緩和的話,譬如這句……」

    「那就改吧……」最開始劉德並未意識到汲黯的用心,幾乎有求必應。

    但慢慢的,劉德發現不對勁了,這汲黯這是要打蛇隨棍上,把他辛苦寫出來的奏疏改個面目全非啊!

    可能最終改出來的東西的意思跟最重要的策略部分不會有太大的改動,但是,中心思想和為政理念卻可能南轅北轍了。

    於是,當汲黯再次捧著帛書第n次上奏時。

    劉德再也不能忍了:「汲卿,這句再也不可改了……」

    開什麼玩笑啊,再改,就要變成黃老學派的施政理念的綜合奏疏了。

    可他的那位便宜老爹喜歡的是法家……

    三五兩句黃老學派的思想摻雜在其中,便宜老爹或許會一笑置之,但若滿篇都是,那劉德在便宜老爹那邊的印象就會變成『小小年紀,滿腹老思想』。

    這可是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的!

    汲黯呵呵一笑,也明智的知道,自己已經踩到底線了,於是道:「臣遵命!」

    然後就老老實實的捧著奏疏回去修訂和完善起來。

    一個時辰後,汲黯捧著改完後重新抄錄了一遍的帛書,獻到劉德跟前:「回稟殿下,臣幸不辱命!」

    劉德接過來,仔細看了一遍,然後滿意的點頭道:「有勞卿家了……」汲黯的學水平是毋庸置疑的,本來劉德那篇只能算是合格的奏疏,經他之手修訂增補和潤色之後,不止讀起來通順了許多,更引用了許多先賢的名言和前代的例子,看上去頓時就高大上了。

    「我已背下濁酒,還請汲卿賞臉與我對飲一盅!」劉德將帛書收好,然後親切的邀請道。

    「殿下有請,臣敢不從命?」汲黯大喜道。

    ……………………………………

    感謝書評區的一位大大指教,嗯,我是昏了頭了,沒怎麼去看史記的汲黯傳就想當然的以為這貨是儒家,哪知道坑了啊!!!!!!!!!有木有!!!!

    嗯,不止這章重新寫,連晚上寫的一章也要推倒重來!

    禍不單行的是我還感冒了,咳嗽的厲害,看來,今天能再寫一章就是極限了!

    我去我去我去!

    三江已經過審了啊,我想存點稿子的說……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