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要做皇帝

正文 第三百一十四節 陷落與對策 文 / 要離刺荊軻

    劉徹忙於種田攀科技的時候。

    前線的棘壁城,卻已是搖搖欲墜。

    吳楚聯軍猛攻棘壁已經將近八天了。

    這八天,棘壁化身為絞肉機,數萬人在此喪命。

    此時,棘壁的城樓已經是千瘡百孔,整個城市,幾乎所有的磚瓦結構的房屋都被拆掉,用做軍械來防守。

    棘壁城前的護城河,也早已不能發揮作用了——死屍與各種殘破的攻城器械堵塞了護城河。

    仗打到這個份上,不管是吳楚聯軍也好,梁軍也罷,都有些心力憔悴了。

    這時候,各種暗流湧起。

    在吳楚聯軍的營寨中,幾個楚國的將領悄然聚在一起商議著。

    「聽說,王上沒死,還在長安……」一個校尉小聲的道:「吳王這些日子驅使我等楚國子弟,在棘壁城下送死,就是意圖消耗我楚國實力……」

    這些天,不是傻瓜,都瞧出不對了。

    攻城的主力,除了開始三天是裹挾的民壯外,餘下的,都是楚軍作為主力。

    而吳王的吳軍,卻是作為督軍,列陣於後,美其名曰助戰,但實際上,人人皆知,這吳王在消耗楚軍的力量,特別是那些忠於楚王的軍隊。

    原先,吳楚聯軍一路勢如破竹,雖然不能利益均沾,但楚軍也著實獲得了不少好處。

    但此時,隨著棘壁城下的血戰,楚軍死傷慘重。

    最起碼有一萬多彭城子弟再也回不到家鄉了。這對於本鄉本土的楚軍來說,觸動極大。

    最重要是,在戰爭中。死掉的都是忠於楚王的軍隊,而那些早早投靠吳王,表了忠心的,卻沒有太大損失。

    這讓人不得不懷疑吳王劉濞,是在借棘壁來消耗楚軍。

    這樣若還能忍,那就不是人了!

    更何況,這些楚軍將校中。還藏著許多長安的釘子,此時,還不知道鼓動人心。離間,那就太蠢了!

    「我這有一封休候的親筆書信……」見到將校們都有些意動,那個校尉掏出一封帛書,悄悄的道:「休候在信中說了。王上確實遇刺。但刺客乃是吳王所派,現在,王上還好好的在長安呢!」

    那封帛書被人傳遞著看了一遍。

    其實,楚王沒死的傳聞,這些將校早就有所耳聞了。

    吳王雖然極力封鎖消息,但這種事情,豈是能被輕易封鎖的?

    因此,大家人人都聽說過了。只是一直沒被確認而已。

    此刻,聽了那校尉的話。想著過去幾日被驅使著送死的經歷,許多人心裡那原本早已經消逝的『忠君思想』再度蠢蠢欲動起來。

    只是……

    一個校尉道:「吾亦有所耳聞,只是我等現在皆為叛軍,縱有心效忠楚王,徒之奈何?」

    這時候,最初那個校尉立刻壓低聲音道:「諸君,可能還有所不知吧,太尉周公已經到睢陽,帶著天子詔命和王上手書,只要我等能撥亂反正,一切,既往不咎!」

    「果真?」許多人頓時心腸開始熱起來了。

    原本,順風之時,跟著吳王搶錢搶糧,花天酒地,對長安自然沒有什麼認同感,就連楚王,也就那麼一回事。

    但此刻,隨著朝廷大軍到來,棘壁又如絞肉機一樣,攪進了無數人命。

    楚軍裡,許多人都開始不看好吳王了。

    連一個棘壁都打了八天還拿不下,那睢陽呢?雒陽呢?長安呢?

    一旦天下勤王大軍匯至,光靠那十幾萬吳軍,能成什麼事?

    當年韓信用兵如神,還不是被天子說殺就殺了,英布英明神武吧,還不是死在了東甌人手裡。

    這吳王估計也懸了!

    這麼想著,一時間,整個楚軍營寨,都是人心浮動。

    上層的軍官想著撥亂反正,下面的士卒,也開始思念故鄉了。

    對楚人來說,跟著吳王,擔著這麼個反賊的名頭真是不好受。

    還是回彭城家鄉比較好。

    不是說王上屁事沒有嗎?

    我們還打個毛啊!

    ……………………………………

    而在另一側的睢陽,情況又有不同。

    棘壁一戰,就像一個絞肉機,將整個梁國的軍隊都攪了進去。

    數萬苦心積攢下來的軍隊,在棘壁這個絞肉機裡,只見進去,沒看到出來的。

    無數的府庫積蓄,更是流水一般的流了出去。

    梁王劉武這些日子也沒心思吟詩作賦了。

    整天就對著地圖,研究來研究去。

    同時,不經意間,一個想法,如同魔鬼一般在他心頭縈繞不去。

    「寡人不過是梁王而已,這長安得失,與寡人何干?不若放了吳楚軍隊過去?」雖然劉武很清楚,他的這個梁王與長安,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若長安的天子不是他的皇兄,他這個梁王也當不下去,甚至可能被殺。

    bsp;一如當年諸呂一樣。

    呂氏裡也不是沒有好人。

    但,一朝大廈將傾,管你以前做過什麼,統統都被殺掉了。

    甚至就連不過十三四歲的少帝兄弟以及呂氏那些在襁褓中的嬰兒,也是一個不留。

    況且,事情都到了這個份上,再考慮這些,確實已經沒用了。

    看著地圖,劉武長歎一聲:「棘壁是守不下去了,是時候讓張羽突圍了!」

    「這周亞夫……」劉武搖著頭:「寡人一定要去皇兄哪裡告你一狀!」

    在劉武看來,若是周亞夫此時揮軍南下,棘壁未必會落到現在這樣的局面。

    可惜,周亞夫大軍到了睢陽後。居然就來跟他這個梁王打了照面,然後就縮在昌邑不動了。

    這幾天,劉武所得到的報告居然是朝廷的軍隊。來救援梁國的周亞夫十萬大軍,在昌邑挖起了壕溝,做出一副堅壁清野,死守的模樣。

    而且,周亞夫還遣使來通告他:「大王但坐睢陽,臣守昌邑,勿使吳逆一兵一卒。走脫梁國!」

    這是什麼話嘛?

    「到底是寡人坐天下,還是皇兄坐天下?」劉武越想就越氣憤。

    但卻也無可奈何。

    這周亞夫,出了名的強脾氣。當年先帝都拿他沒辦法!

    當天,棘壁梁軍在韓安國的接應下,趁夜突圍。

    棘壁攻防戰落下帷幕。

    吳楚軍隊在棘壁城下死傷四五萬,梁軍為了支援棘壁。加之守城、突圍。前後損失也差不多。

    棘壁一下,前方阻擋劉濞進軍長安的障礙就只剩下睢陽了。

    劉濞為此萬分得意,志得意滿的對手下將軍們道:「我等再下睢陽,就可直取長安了,滅此朝食!」

    無數人紛紛附和,拍馬。

    因為攻下棘壁,吳軍主力,損失並不多。死的都是楚人,吳軍的精銳幾乎沒什麼損失。

    在這樣的局面下。誰不高興?

    人人都開始憧憬起進軍長安,吳王坐天下,大家各自封侯的美夢起來了。

    但恆霸卻是憂心忡忡。

    他的內心感到萬分的不安,因為,朝廷的援軍在三天前就已經全部抵達昌邑一帶了。

    他們在做什麼?

    沒有人知道。

    他們在準備什麼?

    同樣沒有人知道。

    未知的才是最可怕的!

    周亞夫天下名將,能被長安天子委任太尉,更說明了他的不凡。

    在這樣的名將面前,恆霸認為,再怎麼小心謹慎都不為過。

    ………………………………

    昌邑,周亞夫中軍大營。

    當棘壁陷落的消息傳來時,已是午夜。

    周亞夫卻立刻起身,擂鼓升帳,召集眾將議事。

    「諸君,棘壁已經在今日傍晚落入吳逆之手,吳逆已經打通向睢陽的進軍路線!」眾將一到齊,周亞夫就做開場白介紹道。

    這話一出,整個營帳都歡呼了起來。

    當然不是為棘壁陷落,吳軍獲勝歡呼。

    而是為吳王走上不歸路而歡呼。

    三日前,大軍到達梁國後,周亞夫就帶著眾將,在梁國勘察了一遍,又問了許多地方百姓。然後又派人跟隨韓安國,去了前些觀察。

    最終,周亞夫得出一個結論。

    暫時,吳軍士氣是很高的,作戰能力也不錯,與之正面交鋒,想要在野戰取勝,對於現在的漢軍來說,還是有些力有未逮的。

    但在觀察了吳軍的配屬後,許多將軍都發現了,吳軍有著一個致命的漏洞。

    他的補給線太長了!

    現在,在棘壁城下,問題還不大,吳楚軍隊可以靠著最近攻陷的城池獲得的補給維持作戰。

    但是,打仗是很耗費體力的。

    那點補給,根本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所以,吳楚軍隊,肯定必須依靠從廣陵,彭城來的補給。

    而從廣陵、彭城運送軍糧到前線,有一個地方是關鍵。

    那是淮泗!

    這是吳王的致命之處!

    只要吳軍繼續前進攻擊睢陽,就給了漢軍奇襲淮泗的有利條件。

    正如周亞夫之父絳候周勃當年的親信鄧都尉向周亞夫獻策所說的那樣:吳兵銳甚,難與爭鋒,楚兵輕且亂,不能久。方為將軍計,莫若引兵東北壁昌邑,以梁委吳,吳必盡銳以功之,將軍深溝壁壘,使輕兵絕淮泗口,塞吳糧餉道,彼吳梁相蔽而糧食竭,乃以全強制其罷極,破吳必矣!

    簡單的來說,這個戰略,就是把梁國送給吳國去打,等吳軍打累了,忽然斷其糧道,人是鐵,飯是鋼,沒了糧食,吳軍立刻就是廢除。

    然後,只要再堅壁清野,不給吳軍破釜沉舟的機會。

    那麼,吳軍想不敗都難!

    這個計劃,周亞夫兩日前就已經報給了長安,得到了批准。

    此刻,棘壁陷落,就代表著這計劃的開始。

    毫不誇張的說,吳楚聯軍越過棘壁的同時,也是他們覆亡的開始!(……)

    ps:咳咳,還差1000字~但撐不住了,先睡覺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