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封神大天王

正文 第一百章 薦賢,招賢 文 / 悲秋寒蜩

    第二天早朝,李靖隨百官入朝見駕。

    御前施禮已畢,李靖出班道:「陛下,微臣李靖有本上奏。」

    帝乙笑問道:「李卿有何本章?」

    李靖道:「微臣欲向陛下舉薦賢才。」

    帝乙有些意外,笑道:「能被李卿看重之人,想來必有過人之處,卻不知李卿所舉薦者何人?」

    李靖肅然道:「微臣有一弟子名喚鄔化。此人之武勇,敢說天下無雙,若放到疆場之上,定能為國家建立奇功。微臣有意在神武軍中為他安排一個職位,卻又擔心有人以為微臣徇私,因此奏請陛下裁決。」

    帝乙搖頭失笑道:「李卿卻是有些多慮了。所謂內舉不避親,李卿執掌一軍,只要那鄔化有真才實學,量才錄用亦非不可。也罷,李卿已經說了,朕便親自看一看此人,他現在何處?」

    李靖答道:「他此刻在宮外候旨。」

    帝乙點頭道:「既然人已經來到,便宣召他入宮。」一道旨意傳下,當時便有內侍到宮外傳旨。

    不多時,只聽得沉重有如巨木夯地的聲音由遠及近,隨即便看到一個頂天立地的巨大身形彎下腰才能進了四丈高下的大門,在朝堂最下面昂然站定,頭頂已幾乎要觸到宮殿上面的樑柱。

    「李卿,這便是鄔化?」帝乙仰著頭看了半晌,帶著難以掩飾的驚駭之色問李靖。其實,鄔化已在朝歌住了多年,因為身形相貌特異,也算是個名人,帝乙往日也曾聽手下人將他當做一件稀罕事說過幾次。但正所謂「耳聽是虛,眼見為實」,當身高達到六丈的一條巍巍大漢活生生站在眼前,心中總難免生出震驚。

    「正是,」李靖答道,轉頭向鄔化喝道,「鄔化,還不速向陛下施禮!」

    初登朝堂內心著實有些緊張的鄔化聽到師父的話,趕緊向帝乙行禮,口稱:「草民鄔化見過陛下!」

    雖然未曾刻意放大聲音,卻仍如半空中打個霹靂,震得滿朝君臣的耳朵嗡嗡作響。

    「免禮!好一個壯士!」帝乙拊掌讚歎,轉向李靖笑道,「李卿的眼光倒也奇特,原來你那方氏兄弟已是高人一等,這第三個弟子居然更勝數籌,卻不知他武藝如何,可能在朕面前試演一二。」

    李靖回奏道:「若要讓鄔化演練武藝,這殿內卻有些狹小,還要勞動陛下移駕。此外鄔化的兵器留在了宮外,別人怕是拿不動,也要他親自去取。」

    帝乙來了興趣,笑道:「既如此就先讓鄔化去取他的兵器,眾卿隨朕到殿前稍等,一起觀看鄔化的武藝。」

    鄔化領旨後由內侍帶著出宮去取兵器,帝乙和眾武一起來到大殿外面,殿外的九十九級台階下是一片廣場,正好用來作為臨時的演武場。

    過了片刻,鄔化一跨兩三丈地大步走來,腳步聲比先前似乎沉重了許多。帝乙及眾臣放眼望去,登時倒抽了一口涼氣。

    只見此時鄔化的右手提著一件特殊的兵器,那是一個直徑足有六尺左右的黑黝黝巨大鐵球,鐵球表面密佈著參差不齊的狼牙短釘,球身上連著一條粗大的鐵鏈。鄔化將鐵鏈盤在自己的右臂和上半身,約莫有三十來丈的長度。

    有人在心中估算了一下份量,單是那鐵球也該在五千斤以上。可是瞧鄔化提在手裡,簡直如提著一盞燈籠般輕鬆自在,中途還看似隨意地輪了兩圈,差點將前面引路的內侍嚇得趴在地上。

    李靖向帝乙請示之後,便告訴鄔化可以開始演武了。

    鄔化在廣場的中心站定,向著台階上的帝乙施了一禮,便將那鐵球舞了起來。要說鄔化雖然性情樸實,但腦筋卻遠比方氏兄弟靈光,將李靖傳授的一路流星錘的套路演練得頗為精熟。只見他將纏在手臂和身上的鐵鏈漸漸放開,立舞花、提撩花、單手花、胸背花、纏腰繞脖等花巧招式一一施展出來,看得上面的眾君臣眼花繚亂。

    驀地,只聽鄔化發出霹靂般的一聲大喝,手中鐵鏈完全展開,鐵球飛向廣場一角,轟中一尊數丈高的泥金石獅,在一聲巨響中將石獅擊得粉碎。

    鄔化將手臂一抖,數千斤中的鐵球極輕盈靈巧地倒飛回來,繞著身體盤旋幾遭,將鐵鏈原樣盤在身上,而後轉身向帝乙施禮道:「草民演武已畢,請陛下訓示。」

    見鄔化神勇至此,帝乙龍顏大悅,當即加封其為將軍,並賜「橫勇」之號,列入神武軍中,在李靖麾下效力。

    一旁的李靖趁機進言:「陛下,我大商遼闊之土,民間藏龍臥虎,如鄔化之輩尚不知凡幾。陛下何不傳一道旨意,令百官各自留心尋訪人才,引薦進入朝廷,如此野無遺賢,方顯陛下聖明。」

    「李卿之言,深合朕意。」帝乙聞言大喜,當即依李靖所奏著奉御擬旨頒下。

    群臣聞了旨意,免不得齊聲高呼陛下聖明。等散朝之後,百官不敢怠慢,各自分派人手四下打聽,各地有無能者賢才。

    第二天,有一個消息迅速在朝歌附近傳播開來。護國神武大將軍李靖將在軍營外開設一演武場,凡自覺武藝超群出眾之人皆可下場試演武藝,只要確有真才實學,李大將軍將親自向大王舉薦,量才授官。

    在朝歌城外三十里清溪村,有結義兄弟三人,長名丁策,次名郭宸,末名董忠,三人都是二十多歲年紀,幼時曾遇一名師,傳授三人武藝兵法,其中尤以丁策為最。不過三兄弟皆是寒門出身,雖有一身本領,卻未得機遇一展抱負。丁策性情淡泊,平日守著幾畝薄田安閒度日,倒也悠然自得。郭宸和董忠二人常因懷才不遇而深以為憾。

    />

    聽到這一消息後,郭宸和董忠來找丁策商議此事。

    丁策皺眉思索一陣,搖頭道:「若是國家有難,你我身外大商子民,自當挺身而出,上報君恩,下安黎庶。然而如今是太平年景,縱投身仕途,亦難有施展胸中所學的機會。與其在蠅營狗苟的官場徒耗歲月,何如倒逍遙於田園,**於山水來得自在?」

    郭宸有些著急,勸道:「兄長之言雖然有力,但良機難得,若不抓住神武大將軍開演武場招賢的機會,一旦國家有事,我們到時縱有報國之心,只怕也找不到報國之門。何況小弟聽說那李靖將軍是當世英雄,在征東之役中迭立奇功。兄長即使無心出仕,去見識一下李將軍的風采也好。」

    丁策略一沉思,見兩個義弟都眼巴巴地望著自己,終於點頭答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