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七十六章 本心,塵心,道心 文 / 李仲道
晨曦將至,千里風微。
一位**師、六位初法、一位新晉法師,共八位聽眾,俱都寂然無聲地聽著方天的述說。
而方天自己,也在心神沉靜著,與此同時,意識卻是極度活躍。
如果方天此時進入識海的話,就會發現,識海之中,正是一派極大的風起雲湧。
那棵被他命名為「生命之樹」的擎天大樹上,萬千青葉,都在搖動,搖動的過程中,有著凋謝,有著新生,同時,霧雨和水滴,就在這大樹的枝枝葉葉之間,氤氳著,流轉著,不多時,便是大雨落下。
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不少變動,總之就一句話,此時,方天的識海天地中,風雲俱動,霧雨交加。
但是這些,方天都不知道,他的心神和意識全都沉浸在了對於生命本能的演繹中。
生命的三大本能,存在、愉悅、提升。
存在自不用說,這是一切的前提。
前世時,有兩位風雲人物,他們各有一句話,一是「寧予友邦,不予家奴」,一是「攘外必先安內。」
這兩句話,都為不少人所詬病,但是其實,撇除立場不談,任何一個權力者,看到這兩句話,都會心有慼慼,並在涉及到這方面事情的時候,天然地採取類似這般的行事宗旨。
為什麼?
道理很簡單,因為讓自己存在,使自己佔據所在區域中的地位及勢力優勢,這才是前提。有了這個前提,才能談到其它。
方天又想起了前世的科學研究工作者,簡稱科學家,並由此劃分出了兩種人:
一種人。提升著世界的高度。
一種人,在世界中,提升著自己的高度。
前者比如科學家,後者比如政治家,比如商人。
這兩種人,孰優孰劣、孰是孰非呢?這一點不太好分辨。但有一點是沒有疑問的,那就是,這兩種人,彼此之間,真是截然分明。
並且。一般來說,前者,對後者是相當不屑的。同時,後者對前者,也是淡然一笑的那種。
都認為自身真理在握。
或許。這兩種人,對於一個世界來說。也是陰陽?
但是方天此時主要思索的。是第二種人,也即在世界中提升著自己高度的人。
而對於這種人來說,其行事宗旨,有一句話是最恰當的形容,「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
世界怎麼樣。和其沒關係。其所關心的,只是自己。
若是一個皇帝的兒子,眾多兒子之一,那麼。為了奪嫡,必要時,其人並不吝於與敵對國家作交易,以損害己方國家的前提,從敵方那裡獲得自己的利益,壯大自己。
一個國家是這樣,一個家族也是這樣。
一個家族的眾多子孫為了爭奪權力,彼此內鬥,援引外敵,這種事情是極為常見的。
同時,兩個國家戰爭時,「內奸」也是極為流行的。
為什麼?
因為家族、國家的好歹,真的不如自己的好歹重要。
國家再強大,家族再強大,你自己只是這國家、這家族中的失敗者、失勢者,被人欺辱著,被人凌壓著,被人輕視與無視著,像是狗一樣地活著,真的有意思?
家族之中,兩位繼承人,你和你大哥。
你們都有勾引外敵的機會。
你大哥「攘外必先安內」了,毫不猶豫地與敵方勾結了。
你「顧全大局」了。
然後,在你們兩個人的鬥爭中,你毫無意外地失敗了。再然後,掌握了家族權力的你大哥,把你踩在腳下,肆無忌憚地踐踏著。
你的生死與榮辱,你父母妻兒的生死與榮辱,俱在其一念之間。
這個時候,你可以坦然地對自己說一聲,「我無悔」、「我驕傲」、「我高尚我自豪」?
方天又想起了識海啟示的那個「大道」
有私者天誅,無私者自絕。大道之門,在此開闔。
這是生命的存在。
然後是愉悅。
愉悅其實是表象,其本質還是生命的舒展,也就是「自由」。
為了存在,一個人無奈之時,可以扛包,可以搬磚,可以挖煤,可以一天十六七八個小時以上地工作著。
但是這種情況下,不論是「身體」還是「精神」或「意識」,都在被壓搾著、碾壓著,絕談不上任何舒展,也因此,無所謂「自由」。
有人會被碾壓成齏粉。
也有人會從心裡發出不甘的怒吼,就如周星馳在一部電影中喊的那樣,「努力!奮鬥!」
前者,會忙裡偷閒,在每天可憐的一點閒散時間中,打打牌,聊聊天,胡扯胡話著,為卑微蒼白的生命勉強找一些慰藉、找一些「愉悅」。
後者,會放棄「愉悅」的本能,轉向生命的第三個本能,「提升」。
不是不想愉悅,不是不想讓生命舒展,而是知道,此種情況下的那種舒展毫無意義。
為了以後,放棄當前。
「有兩位魔法師,是師兄弟,都很刻苦修行,比絕大多數的魔法師都刻苦。然後,天道酬勤,他們的刻苦換來了回報,這兩位魔法師都早早地晉入了七級,他們一輩子不用再作任何事,也都可以活得舒舒服服,且受人尊重了。」
「師兄仍然如以前一般地刻苦修行著。」
「師弟卻完全地放棄了修行,只是享受著身為七級魔法師可以享受到的一切美好。」
「面對這種情況,師兄看不下去了,便對師弟道:『師弟,為什麼你前後的變化會這樣大?難道你以前的刻苦都是假的嗎?』」
「師弟道:『師兄,我以前的刻苦,就是為了今天啊。』」
方天語聲淡淡,從前至後,不帶任何感情地述說著,然後道:「埃老,你走南闖北,見聞最為豐富,這樣的兩個人,你想必所見不少。今日,我想問你一句,埃老,你覺得這兩個人,誰是,誰非?」
半晌後。
埃裡克極為緩慢地說道:「殿下,如您所言,這兩個人,所行所為,都是本心,只是,一為提升,一為愉悅。我分不出,誰是誰非。」
希巖卻是想到了老師的信中所述,老師當年,想必也是深深地考慮過這個問題的吧?
只不知,老師的想法又是什麼?
「誰是誰非若不好說,那麼,誰高誰低呢?」方天又問道。(……)
ps:本心,塵心,道心,這個標題是連著下一章的,也就是說,這一章本應是個大章。但是後面仍然有些問題沒有處理好。
不過,已經拖了兩天了,暫且把這個前段發出來吧。
後面那半段,無論處理好否,今晚也都會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