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九十四章 方天可能的新職業 文 / 李仲道
方天現在,把微生物分成兩種,一種是同向生長型,一種是異向生長型。
而這同向異向,自然是和人作比較而言的了。
比如花生,方天前世時許多人都知道花生是個好東西,據說還有什麼「長生果」之稱,但同樣,許多人也都知道,霉了的花生不能吃。——會致癌。
花生發霉,就是在人吃之前,某種微生物把這花生給佔據了。
這種微生物自身,以及其代謝、分解物,使得這個發霉的花生對人形成了一定的毒性,或者用前世華夏古代傳統的術語來說,「相剋」。
這種微生物,方天就把它稱為是人的「同向生長型」微生物。
同向生長,顧名思義,就是大家的路子差不多,而用那句老話來說,「同行是冤家」,彼此之間,是一種敵對及惡性競爭關係。
而喜歡吃豆腐,讓豆腐變成「臭豆腐」和「毛豆腐」的微生物,就不一樣了。
同樣,牛奶也一樣,「酸奶」是前世許多女生知道並鍾情喜愛的。
類似這樣的微生物,就屬於方天判定的「異向生長型」微生物,它們吃過的東西,人類照樣可以吃,甚至風味更佳,營養更豐富,也更容易消化。
這就是與人類「相生」的微生物了。
不止是人與微生物之間,人與植物之間,植物與微生物之間,以及它們的同類之間,如植物與植物之間,其關係應該都是一樣的。
有相生,有相剋,也有互不搭界,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方天前世並不是五穀不分之輩,相反,他認識很多穀物,甚至要較許多人為多。也不說其它,就說高粱,儘管其屬於傳統的「五穀」之一,但因為退出了日常生活的舞台,許多人別說認識了,連聽都可能不大聽說過。
而對方天來說,高粱,以及其它不少種類的穀物,他都見識過,不同程度地見識過。
但就算如此。說實在的。方天也沒親手種過一粒麥子。或收割過一顆稻子。
是以,對農事,方天並無多少瞭解。
他能知道小麥什麼時候種,什麼時候收。一畝小麥灑多少種,收多少斤,已經算相當了不起了。倒是對中國及西歐等地方古代的農作方式,方天反是瞭解不少。
這或許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葉公好龍」吧。
而說這些,也只是想說,方天雖對農事幾乎一無所知,但站在現在的理論高度上,不需任何實踐,方天也可以知道。小麥、玉米、土豆這三種東西之間,就屬於同向生長型。
它們之間,不是互不搭界,就是相剋。
而絕無法起到相生的作用。
當初來到這個世界,進入楓林大院「廚房」的時候。方天看到了三種穀物,小麥、玉米、土豆,方天不知道這個世界的農家是不是在同一塊地上種植這三種東西,只能說,可能性很大!
若果如此,那這個世界的種植,以及前世的種植,單從理論方面講,就大有商榷的地方了。
至於前世人們發現的什麼豆類能肥田之類的,方天現在只是一笑。——無所謂肥田不肥田,不過就是因為豆類和其它穀物之間,屬於異向生長罷了。
握有這個大的理論框架,方天確信,只要給他一段時間,來作切實的實踐和研究,不需幾年,他就可以成為一個植物包括農作物在內的「復合種植」方面的專家。
而且,除了有理論依據作為總的原則方面的指導,在實踐方面,他也有著一個外掛般的便利。——那個「太陽」。
想著現在,修行邁入正軌,也上了台階,外部威脅大為減弱,方天總覺著,以後,總要找些事出來做做的。
遊山玩水,可以,但沒什麼大新鮮,不值得太過期待。而至於美食麼……
對方天來說,這似乎已經成了一種過去式。
一方面,他自身的口腹之慾,已經沒有多少,喜歡還是喜歡,但真的不可能如前世那般的追逐了。另一方面,他現在自己就是一個美食方面的大師,對飲食的製作,其水平,更直接掛鉤於修行的進步。
而美食本身,已經沒有多少可以挖掘的了。
換言之,哪怕是喜愛,美食,也已經不值得、不需要他投入什麼太多的心思進去。
那以後幹什麼?除了修行之外。
在這一次釀酒之間的思索,卻突然讓方天有了一個以前從未想過的方向。——莫非,真要像前世的袁一樣,向著德魯伊以至大德魯伊的方向進發?
方天搖搖頭,暫時擺脫這個似乎有點荒誕的想法。
以後啥的,現在不管,現在,還是先把酒給釀出來再說吧……
提起酒,一般人的印象就是酒精或者說乙醇。
前世,中華大地上,在各種假冒偽劣商品氾濫之時,直接就有商家用酒精兌酒的,而且為數不少,什麼紅高粱、五糧液,又什麼茅台、劍南春,低中高檔,各式酒類,統統都能用酒精加香精兌出來。
然後貼上不同的標籤,灌裝入不同的瓶子,再飾以不同的外包裝,同樣成本配製出來的「酒」,嗯,姑且叫做酒吧,能賣出一排溜地五到五百元不同的價格來。
本質來講,這類「酒」,就像是一首再拙劣不過的曲子,整首曲子,就是從頭到尾的「噹噹噹噹當當……」,沒有變化,沒有別調,不講激烈也不講什麼婉約,就那個樣子。
而真正釀的酒呢……
酒精,或者說乙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可以是一小部分。
越好的酒,越如一首極動聽的樂曲,這樂曲總體的調子,可以激越,也可以低沉,但不管激越還是低沉,總是變化多端,節律起伏有致,讓人品來,「餘味不絕」。
酒精,只是這首樂曲中的一部分音符。
而這一切,還是微生物的作用。
把含「糖」的原料,或者是含其它養分但可以轉化為「糖」的原料,前者如葡萄、蘋果、梨子或桑椹等,後者如大米、大小麥、玉米、土豆、紅薯、葛根以至黃精、茯苓等,讓某些微生物先「吃」一遍,其水溶物,那就是酒了。
因此,從總體來說,釀酒需要把握的其實就是兩個關卡。
一是選擇原料及處理原料。
二麼,就是相應微生物的培養了。
這兩關都把握好了,酒,基本上也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