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土豪

正文 第346節 大爭之世 文 / 晨風天堂

    白名鶴爭的是未來的生存空間,大明爭的是臉面與地位,商人們就是爭利。

    這鹽湖的生意沒有官方的規矩,但白名鶴點石成金的名聲不會假,也絕對不會錯。

    戶部正堂十大商幫在大明的商圈之內,頭一次落了下風。先是因為十大商幫本身就不是綁在一起的,有各自的利益。這一次小商幫們卻緊緊的綁在了起,他們需要一個壟斷型產業來支撐他們發展起來。

    壟斷這個詞來自白名鶴,用大明的話來說就是獨一份。

    「泛白布與雪白布,根本就不是一種布。差的就這麼一點點粉沫,雖說這東西有毒。可染料之中那個沒錯,就是山裡的花花草草也敢說沒有毒。紅的更艷,藍色更正。市面上兩種布擺在一起,優劣立分!」

    兩湖商幫的人算是綁在一起了,之前他們並沒有能和其餘各省商幫一爭之力。

    可眼下卻是未必。

    借助長江水道之利,大量的原料可以從長江運上來,再加工成細布運到南京,裝上大船出海。兩湖的商幫這麻布生意上也有掙到銀子的,他們更清楚的知道優質商品的好處,一份好貨一份價。

    這是兩京碼頭、福建碼頭、廣東碼頭白紙黑字的東西。

    「這件事情,可以用份子制,然後原料配額,依各省建坊的量分配原料。那苦寒之地挖料怕也是很辛苦的,這其間規矩我們河北幫說了不算,其餘各人說也管用,就是謝老您也不好說服所有人,還是請白大人作主吧!」

    白名鶴呢,已經離開了戶部。早就回家去了。

    他還有許多正事要辦呢。

    特別是胡濴帶著李氏高麗的貴族們就要來南京了,這件事情才是當下第一大事。

    白名鶴不得不佩服大明的臣,這些人在對外交流之中雖然死要面子,寧可損失些銀錢也不願意失了面子。但絕對都是那種就算是被人活刮了也不會出賣大明核心利益的人。此次大明的核心利益就是,利用李氏高麗的一切,幫助大明快速的富強起來。

    胡濴嘴裡罵著白名鶴無恥。可作事的時候絕對沒有和白名鶴對著幹。

    根據于謙離開天津衛得到的消息,算一算時間,最多再有兩天時間李氏高麗的人就能到南京城了。

    當天晚上,謝一元在白馬閣的門前求見。

    白名鶴人在書房,正聽著于謙點評自己對高麗的戰略。

    白宏進到書房站在一旁:「少爺,徽商謝一元求見,要回了他嗎?」

    「年齡大了,這也是他頭一次這麼晚了求見。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但我還是不見他了。我這裡有些東西。你去交給他。如果他還不明白我的意思的話,那麼他的求見就是浪費時間,浪費他的,也是我的。」

    白名鶴吩咐之後,從書架上挑了挑,挑出了兩本書放在桌上。

    「告訴他,就這麼兩本。叫他派人抄錄再給我送回來,別弄丟了。另外。你在庫裡把的……」白名鶴拍拍腦袋,又從書架翻開一本冊子。找到其中的內容之後,把編號寫給了白宏:「借他看,不要弄丟了,這些都還不能量產,同樣是原料不足。」

    白宏依言去辦事了。

    于謙這才問道:「是何物,竟然你這麼小心。」

    「好東西。不過投資巨大。巨大到讓我都怕,不過嘛再大也要投入。我原本想過五年之後重修古絲綢之路,可為了哈密這個計劃必須提前,這倒是讓我非常的為難。有三樣的原料少到沒辦法形容。」

    「缺口最大的是什麼?」于謙心說,有什麼大明沒有。你別忘記大明還有一億子民呢。

    白名鶴笑容了,伸出一根手指:「一個字,鋼!」

    「你現在鋼坊產量還低嗎?」于謙反問。

    「低,低的可怕。我心目中合適的數量是,年產十億石精鋼。當然,一百億石我也能用完了,可憐眼下,別說十億就是一億都是在作夢。」

    十億石精鋼並不多,放在民國都算是少的,也就是五千萬噸鋼材罷了。

    後世的現代,精鋼的年產量按大明的算法,有一千多億石。就是六七億噸的產量。

    不過,白名鶴倒說的是實情,五千萬噸的鋼材產量並不算多。

    在公元一九一三年的時候,英國的鋼產量就已經到了八百萬噸,也就是一億六千萬石的重量。英國才多大,大明有多大,有多少人口。那個時候英國的人口數量才還沒有現在大明一半多。

    一億石鋼!

    于謙連評價都不想說,因為他無法評價。鋼絕對是好東西,用處極多。就是眼下大明沒有工業的情況下,別說是鋼了,就是鐵都是官府控制的物資。

    在正統十四年,也就是土木堡之變前,大明的熟鐵產量大約有三百萬石左右,就是十五萬噸。白名鶴在廣東大建鋼坊,花巨資投入改良精鋼與熟鐵的技術後,大明眼下的鋼鐵產量大約在每年二千萬石左右。就是一百萬噸!

    一百萬噸,放在後世的現代。地市級鋼鐵廠都能夠超過這個產量。

    「我們繼續說李氏高麗。其實你白名鶴作的事情和以前那些出使李氏高麗的人差不多,只是他們是欺壓官員與百姓,作威作福。你欺負在暗處,更狠。但我卻沒辦法指責你,只是希望,可以創造一些雙贏的局面,至少在面子上過得去。」

    白名鶴乾笑兩聲:

    「那怕裡子爛完了,面子也要是新的。」

    于謙笑笑沒說話,這話不用接。

    「於大人,其實我最想作的事情是。讓李氏高麗的人學會花錢,當然了最好是花我們大明的錢,更好是不要花銅錢,也不要花銀子,而是花我的銀票與銀幣。」

    「有區別嗎?」于謙還沒有意思到,這其中的區別在那裡。

    白名鶴繼續乾笑,這其中的區別可太大了。

    另一邊,謝一元沒見到白名鶴,卻見到白名鶴給他的東西。白宏特意告訴他,這些東西要保管好,因為這都是試制的樣品,過幾天一定要還回來。

    謝一元道謝之後,命上帶著東西還有兩本書回去了。

    兩本書分別是股份制商號章程與市場共同開發的責、權、利!

    白名鶴後世也是商人,經濟法、合同法,公司章程等等,雖然不敢說倒背如流,可關鍵的部分還是能夠記得的,特別是股權分配、分紅。多母公司合資子公司的產品分配方案、物資分配等等,白名鶴都寫得很詳細。

    當晚,謝一元點上巨燭,與另外幾個商幫書法好的人先淨手,然後親自抄錄。

    既然是獨一份的東西,多少也要有些恭敬。

    而且自己抄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在抄寫的時候一邊熟悉,一邊記下不解的難點。

    「白大人天縱其才,看筆跡應該是他親筆手書。我們爭論的問題都可以其中找得到,正如那小書僮所說,如果這樣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那麼再求見也是在浪費白大人的時間。」謝一元抄完一頁,趁著涼墨的時候說道。

    陝西商幫的柳直卻一直看著那箱中的東西。

    所有的抄完之後,他還是在那裡看著。

    箱子裡的東西眼下的技術絕對不可能量產,作夢都不行。這是純手工打造,而且不但消耗人力,花費的時間也非常巨大。除非有天才的工匠研究出適合的機器,如果純手工,這東西成本太高了。

    第一件東西是一個輪子。

    白名鶴依照自己的設計,用精鋼打了一個自行車圈,再加上車條的那種。

    光是打這個圈,就是兩個非常優秀的鐵匠辛苦了兩天時間。再加上鑽孔,套外絲。精鋼拉絲再套絲硬化,足足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才完成這麼一個車輪子出來。

    製作這個,白名鶴也是為了給工匠們多一個靈感。

    誰可以想出量產這東西的辦法,賞黃金十石。

    這個類似自行車圈的東西,和後世的自行車圈也不能比,後世的那是中空加層,輕質鋁材的。白名鶴這就是最笨的鋼圈,靠著輻條的拉動來調整是否夠圓。用汽車的術語就是,動平衡。

    但有兩樣東西,卻可以考慮量產。

    一樣是圈柱注油軸承,這東西用水力車床就可以完成。在大唐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加工木材的車床,大明這裡早就有了加工槍管的車床與鑽床,所以這滾柱式還是能作的。

    另一種材料成本高,但生產成本紙。

    再一種就是石墨銅軸承,以石墨為潤滑劑,以熟銅為軸承的輪軸。

    那車圈輪子外層的輪胎,白名鶴到是找到兩株橡膠樹,可用的是卻是大明擁有數量極大的杜仲樹取的膠,再加上拜占庭煉金術士與大明丹術士,硫化的試驗之後。倒是勉強可以製作出能夠用到輪子外的實心輪胎上了。

    當然,彈性與耐磨度都肯定不能非常的樂觀。

    柳直終於搞清楚這些東西是什麼了,這才開口說道:「如果西安府到哈密的古絲綢之路,全部修成人造石路,再加上這樣的車輪。運力會提高十倍,至少十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