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董卓造逆 第一百七十七回:暗流湧動 文 / 大墨
閒觀星辰月,身沁草木風。
默數古今事,遙歎衰與興。
江山易鼎處,焦土葬刀兵。
可憐五千載,何曾盡安寧?
冬去春來,一歲又始,閒暇時光快,在一片歡鬧聲中,不知不覺到了元宵佳節。元好問曾有詩曰:「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描述的就是元宵節的歡鬧景象。
元宵華燈是漢武帝設立的,這個時候大漢制度的約束力還存在,所以即便是這個大氣候異常的年份,各州各郡的官吏也都按慣例設置花燈鬧市,供人觀賞。
下邳是徐州的中心,在高雲治理下又越發的繁榮昌盛,百姓興致也高。所以下邳的元宵華燈節異常熱鬧,官辦的、民辦的各式綵燈花樣琳琅滿目,大街小巷是peoplemountainpeoplesea,摩肩擦踵,熱鬧非常。
高雲想帶諸葛汐她們幾個孩子去看花燈,但是左右找不到諸葛亮。便問尹茜,「你看見我的小明侄兒了嗎?」
「應該在書房吧,這些天一般沒事都在那裡」。
「哦」,高雲點點頭,逕直來到書房。進門一看,小諸葛亮正和郭嘉面對面側臥在地上,一人手裡捧著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
「唉,我說你們倆,這一年一回的花燈大會你們不去看,反倒在這裡看書?」
倆人一看高雲來了,趕緊站起來行禮。
小諸葛亮笑道:「叔父好從容啊,這般時候還有心觀燈?」
「噢?」高雲笑著蹲下來,問道:「哪般時候啊?」
「嘿嘿,四方風雲攢動,蒼穹將即色變,叔父尚有如此雅興,實在難得啊」。
「呵呵呵呵,你這小鬼頭,見識倒不小。說來叔父聽聽」。
「侄兒遵命!叔父且聽了,自董卓逼宮之時,天下諸侯無不厲兵秣馬,枕戈以待。如今春回地暖,用兵之時,豈有不變之理?董卓沉積多年,兵精糧足,討之不易。前者丁原不明兵勢,擅動干戈,自取殺身之禍。如今諸侯雖各有小成,卻終究根基不穩,絕不敢以一己之力與董卓為敵。然若遷延日久,又恐被董卓一一擊破。此種利害,諸侯皆同,故而最終必定聯手一戰。若侄兒所料不差,不出旬日,必定有挑頭之人,攛掇諸侯聯合」。
「嗯!說的好」,高雲聽了連連點頭,欣喜不已,又問諸葛亮道:「那依你之見,諸侯之中哪一個將會是挑頭之人?」
諸葛亮不假思索,張口答道:「汜水關乃洛陽門戶,滎陽以東距陳留最近。董卓若是出兵,必然先取酸棗,以固外圍。曹孟德首當其衝,為求自保,必然先動。而曹操位小職卑,難以號動天下。如今天下諸侯之中名望最盛者乃渤海袁紹、董卓最懼者乃是叔父,我料曹操必將先借叔父與袁紹之威望,以聚諸侯」。
「哈哈哈哈」,郭嘉聽的拍手大笑,「此子真奇才也!」
高雲心說:「這哪是奇才,這簡直就是天才啊!」
小孔明說完這些,做了個鬼臉,咧著嘴問高雲道:「叔父,若是大軍征討董卓時,叔父可不可以帶小明一起去啊?」
「不行,不行」,高雲搖了搖頭,「兩軍陣前,刀槍無眼,你尚且年幼,太不安全。你只留在下邳,幫忙守備便好」。
「叔父此言差矣!」,小孔明一副據理力爭的樣子。
「何差之有?」
「叔父,有道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昔年秦甘羅一十二歲只曾隻身赴趙。今叔父既任小明為隨軍參贊之職,於公便是君臣之份也。大戰之時叔父卻將我置於下邳,若三軍知曉此事,皆以叔父厚此薄彼也,叔父將何以服眾?」
小孔明這些話說的句句在理,高雲一時間竟然沒法反駁。轉念又一想,雖然是行軍打仗,但是又不帶他衝鋒陷陣。中軍之內有那麼些猛將在,料也沒什麼危險,便道:「哎,真是拿你沒轍。好吧,叔父就答應你,屆時命你隨軍前往」。
小孔明見高雲答應了,樂的歡呼雀躍起來。
天下群雄四起,自立一方,不服號令。董卓也知道這樣長期下去危害極大。元宵節一過,皇宮大殿照例早朝,文武分列,董卓升殿而坐。
這董卓自從入宮以來,荒淫無度。後宮佳麗三千,加上大小宮娥婢女,讓這廝目不暇接。每天晚上都不是一個兩個,都是按群那麼來。
時間一久,難免酒色掏空,董卓眼見得消瘦不少,雙眼泛青,面色發暗,坐在龍椅上氣喘吁吁,問眾臣道:「如今天下宵小之輩甚多,叛亂之徒此起彼伏,徐州高雲、渤海袁紹、南陽袁術、陳留曹操等等之輩皆擁兵自重,不尊王命。長此以往,必成大患。在座諸位皆國之棟樑,可有良策解之啊?」
殿上眾臣都被董卓嚇怕了,稍有不慎就可能遭滅頂之災,一個個謹小慎微,誰敢說話。董卓這一席話問下來,整個大殿之上連個放屁的都沒有,一片鴉雀無聲。
董卓氣的拍案大怒,「爾等一個個枉食君祿!臨事之時,全無辦法!廢物!廢物!」
李儒見董卓發怒,連忙上前,奏道:「啟奏我主,臣以為此等亂臣賊子,不可使其養成力氣。如今當趁其羽翼未豐,出兵一一剿滅,以除後患」。
董卓聽了這話,氣稍微消了點兒,又問道:「文優忠君愛國,真乃棟樑之才也!依你之見,當先征討哪處賊子?」
「稟太師,臣以為,虎牢關以外,陳留最近。賊子曹操新聚烏合之眾,易於剿滅,可先發兵征討」。
「好!何人願領兵前往,剿滅反賊曹操?」
呂布聞聽,邁步向前,拜倒丹墀,應道:「兒臣願往!」
「好!我兒奉先,忠勇無匹。為父即加封你為蕩寇大將軍,領兵馬三萬,擇日出征!」
「兒臣尊令!」
呂布是個急性子,令了董卓軍令,即日便點調兵馬,差撥糧草輜重,準備出征。
曹操得了這個消息,急忙與眾文武商議。
夏侯惇道:「主公勿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夏侯惇願為前部破敵!」
荀彧連連擺手,說道:「主公,我軍新立,兵寡糧稀。董卓勢大,荀彧以為不可與敵」。
「噢!?那呂布不日將至,依文若之意,當如何解之?」
荀彧乃道:「此事不難,想天下群雄多是新起之兵,羽翼未豐。若讓董卓一一剿之,勢必各各瓦解。此中利害,想天下群雄亦必知曉。既如此,則合之不難矣。袁本初乃大漢公卿,祖上四世三公,海內人望。袁紹與董卓素有怨恨,今屯兵北海,早有討董卓之意。況且年前,董卓殺其叔父袁隗全家,此仇愈深;徐州高雲,乃董卓最畏懼者,昔日與董卓多有衝突。其必不願坐視董卓強盛。荀彧以為,主公可修書與此二人,說其利害,勸其共同舉事,號召天下諸侯,共謀討伐董卓。有袁紹、高雲二人出頭,天下群雄必然同起響應。屆時董卓自顧不暇,呂布之圍自解矣。」
「嗯!」曹操點點頭,「文若所言甚是,此事不可遷延,我即刻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