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正文 第054章 參觀新農村(下) 文 / 砍刀

    農村人長這麼大可能很多連刺史都沒見過吧,別說是王爺了,還沒到村口,村民們都跪下了開始磕頭大呼千歲千歲千千歲,沒辦法,這個時代就這樣。

    不光這個時代這樣,秦軒的前世也是一樣的,不過就是可以在電視上見到這些生活中難得見到的人物,不過不用下跪就是了。

    看著跪倒一片的村民,秦軒心裡不知是個什麼滋味,真心的跪拜?習慣使然?

    對跪拜者,這是規矩,是應該的,教化傳承,理當如此,受跪拜者,也是坦然受之,心中有愧焉?

    沒有人去想這個問題,平頭百姓不會去想,千年禮儀傳承如此,已經深深的映在了百姓的心裡,高高在上的老爺們更不去想,他們的心中這是理所當然。

    「各位父老鄉親都平身,本王就是來看看,不用如此大禮」王爺大哥說道。

    「謝王爺」百姓異口同聲的喊道。

    先到的衙役和馮老伯把王爺引進村,秦軒把榮王安排在自己家裡,其餘的衛兵之類的都在外面守著。

    走在平坦堅硬的泥石路面上,王爺大哥不時的仔細看著,雖然秦軒家裡也有泥石小道,畢竟不如這個道路寬闊,給人的視覺是不一樣的。

    官道離村裡還有將近四里路,全部都是鋪成泥石路面,路面八米寬,從村口直接連接到官道。

    泥石路筆直平坦,從視覺上就給王爺大哥一種震撼,走在上面鞋不沾塵。

    這個路面是馮家溝僱人鋪就的,每個雇工可以得到免費的泥石,這個正好解決了村裡人手不夠的困難。

    一場地震,周圍的村子房屋都倒塌了,剛好馮家溝雇工,可以打工換來泥石在蓋自己的屋子,雙方都滿意。

    畢竟馮家溝也窮,沒有錢支付工錢,就想出個這麼用泥石換工的點子來,所以四里長的泥石路面很快就鋪好了。

    再說了,這個路面別的村子也要使用的,畢竟有的村子到官道上要經過馮家溝村的。

    進了村子,還是平坦的泥石路面,綠樹掩映著整潔雪白的房屋,一溜四排,全部一色的四合院,這是唐朝的農村?李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這還是農村麼!靜遠呀,這可都是你的功勞?如此整齊的房屋,光滑的泥石路面,好∼好,如此村莊,很好∼很好」王爺大哥感歎道。

    李琬也被這個鄉下農村的樣子給雷了一把,除了都是平房,簡直沒有一點農村的樣子,整齊劃一,如果大唐百姓都是如此,何愁四夷不靖、萬邦來朝。

    「王爺過獎了,先進屋裡坐,梳洗下,喝口茶歇息歇息」秦軒說道。

    不光是李琬看了感慨,就是刺史張大人看了也是吃了一驚呀!以為自己眼花了呢?這裡還是農村嗎?

    這個對於目前大多數農村來說,基本就是土坯房,而且沒有什麼統一的規劃,一般都很散亂。

    看到這個整齊劃一的白色房子,論誰來了,都會眼前一亮,這裡的房子可是比城裡都好呀,刺史張大人看後感慨的想到。

    「嗯,這屋子設計的不錯,這廚房的也是靜遠設計的吧,如果我全大唐百姓都住如此之屋,那該有多好呀」王爺大哥參觀完後感歎道。

    「王爺說的是,如果真有那麼一天,那也是大唐之福,也是百姓之福呀」秦軒說道。

    其實說起容易做起難,封建王朝這種制度,要全國百姓達到小康,路還是很長的。

    不過總體來說,開元盛世和其他幾個朝代比起來還算不錯的,大部分的百姓還是能勉強解決溫飽問題。

    因為不可能帶妍姐來,秦軒親自下廚給王爺大哥做了幾個菜,椒鹽羊排、粉蒸肉、虎皮青椒、毛血旺、紅燒雞塊、拔絲土豆紅薯、翡翠白玉湯(菠菜豆腐湯)、豬腳蘿蔔湯、竹筒米飯,還是六菜兩湯。

    今天不是秦軒和王爺單獨吃飯,秦軒把菜都一分為四,當然,拔絲土豆紅薯只有單獨王爺品嚐了,畢竟太少。

    「靜遠,這個拔絲的就是你說的土豆和紅薯?很好吃呀,值得推廣大面積種植,虎皮青椒,微辣,開胃,你這毛血旺可是夠味呀,吃的本王從裡到外都是熱的,靜遠好手藝呀,張大人,以後這馮家溝就算我的食邑了,靜遠幫我照料,你可得幫襯著點,回去寫個文書」王爺大哥說道。

    這是吃飯也不忘把事情安排好,我喜歡,秦軒暗樂著,給王爺管這裡,刺史大人還不得巴結著。

    嘿嘿,這刺史大人怎麼也不會想到王爺已送給我了,哈哈哈∼秦軒在心裡狂笑著,這裡以後就是俺的天地了。

    「一切聽從王爺安排,下官一定辦理的妥妥當當」張大人恭敬的回答道。

    這頓飯吃的刺史大人和馮老伯戰戰兢兢,哪個做下官的和王爺一起吃飯能吃的安心坦然?基本能吃個一成飽就不錯了。

    王爺對竹筒米飯也是讚口不絕,米飯帶著竹子的清香,很好吃的,拔絲土豆紅薯都叫王爺一人消滅了。

    秦軒裝傻,酒菜飯照吃不誤,好在王爺習慣了秦軒的沒規矩,反而很喜歡秦軒的耿直。

    連帶著張大人也沾秦軒的光,雖然沒怎麼吃菜,就是餓著肚子也開心呀,和王爺同席,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的,馮老伯就更不用說了。

    秦軒就不管那麼多,該怎麼吃就怎麼吃,該怎麼喝就怎麼喝,把刺史大人看的是口瞪目呆,不過看著王爺笑呵呵的樣子,刺史大人也感歎這個秦軒真是二呀。

    但是另一面也體現出秦軒是個誠實直爽的人,不作假,這也正是李琬所希望見到的。

    畢竟平時李琬見慣了表面阿諛奉承,背後罵你的人,所以秦軒的這種率真,李琬看著很高興。

    颯爽的清風,吹拂著裊裊的炊煙,一行人來到田間地頭,遠遠就看到玉米那挺秀的身姿,二季玉米該抽穗了,這次玉米有一畝多地,明年種幾畝地沒問題。

    微微發紅的辣椒沉甸甸的掛在枝頭,辣椒最多,明年可以種好幾畝,只要有成熟的,採摘後還繼續開花結果,一直到秋天的霜凍時就結束了,西紅柿也是如此。

    秦軒一一給王爺大哥介紹,紅薯的莖葉可以吃,也是上好的飼料,介紹幾種作物的培育、生長、習性、產量等。

    王爺大哥聽說土豆、紅薯可以畝產二十多石,吃驚的說不出話來,玉米的產量也有十石左右,遠遠高於現在的小麥等作物。

    現在的麥和米的畝產量都在一石多,唐朝的一石也就是前世的一百二十斤,低的可憐呀,紅薯種出來,農民就是推個車賣烤紅薯也不少賺錢的。

    「張大人,這個村要重點保護,務必要保證這些新作物安全,一旦推廣開來,可以解決多少百姓的溫飽呀,如此的高產,百姓何愁沒有糧食?這是大唐之福呀,本王回去後一定稟告父皇,要重重的獎勵靜遠,謝謝你靜遠,本王帶大唐的百姓感謝你,這一趟本王是沒有白來呀」王爺大哥嚴肅的說道。

    「下官遵命,請王爺放心」刺史張大人立即恭敬的向李琬表態道。

    這裡可是張大人的治下,這些作物一旦形成規模,這可是大大的功績。

    在刺史大人的治下有如此高產的新作物,功勞不下於開疆裂土呀,這個可是秦軒給他帶來的,這個真是百姓之福,更是張大人之福呀。

    「王爺過獎了,下官也是無意識的做了件好事,如果推廣順利,二十年後,大唐所有百姓可以解決溫飽,那該是多好的事呀」秦軒感慨的說道。

    接下來又去參觀了泥石窯,秦軒單獨給王爺講了如何燒製,配比比例,使用時和砂石的配比。

    如果幾年後,大唐的主要官道都可以鋪成平坦堅硬的泥石路,再也不用怕雨天那泥濘的道路了,王爺感慨的想道,如此大功,就是給秦軒封個異性王爺也不算過吧。

    李琬在村子裡休息了一晚,第二日清晨,吃過早餐,李琬和刺史大人先回秦州了。

    刺史大人走前,宣佈了村子收為榮王食邑,以後就是秦軒來管理,秦軒沒有和李琬一起離開,留下來安排一下村子裡的事情。

    秦軒組織了村正馮老伯和幾個年紀大有威望的村民開個會,繼續由馮老伯管理村子,安排最近要加大泥石產量。

    城牆一旦開始修理,泥石的使用會很多,秦軒安排必要時可以在多蓋些窯口。

    外圍工作全部僱傭人來幹,開採石膏、石灰石什麼的,全部交給他們干,這也帶動周邊的村民,給他們個掙錢的機會。

    秦軒和村民們說了,取消大家的賦稅,大家努力生產,爭取把村子建設的更好,這個消息可是讓大家開心不已。

    秦軒安排馮老伯給空餘的房子打造櫃子和大炕,準備以後用,看著村裡的發展,看著意氣風發的秦軒,馮老伯幾人也是感慨萬千。

    秦軒安排的另一件事情是個賺錢的買賣,那就是製作牙粉,因為現在秦州現在已經有不少人開始使用牙刷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