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正文 第185章 迎親 文 / 砍刀

    (-

    求收藏、收藏、收藏。

    村裡沒有了賦稅,秦軒還鼓勵村裡發展庭院經濟,養雞鴨,養魚,一個自己吃著方便,有錢了,自己也要吃好點了。就算吃不了了,還可以外賣,為自己增加收入。[搜索最新更新盡在.z

    照這個趨勢來看,秦軒相信今年,馮家溝在隴右會變成最富裕的村莊了。

    阿牛的婚禮在後天舉行,馮老伯到了後,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二老就忙著去各家敘舊。

    秦軒給阿牛封了個大紅包,裡面裝了一萬貫飛錢,沒有阿牛一家,秦軒在大唐也沒有這麼容易立足,說不準會被別人當作奸細抓起來,那會有現在這麼風光呢。

    「接新娘子去了,喔∼喔∼」二娘高興的叫道。

    「二娘,看你高興的,那天你做了新娘子,那就更高興了」阿虎笑著說,又轉頭看看秦軒。

    秦軒微笑著也沒說話,二娘也叫阿虎說的臉紅了,斜眼看著秦軒忸怩了一會也沒說出什麼。

    真是難得,二娘也知道害羞了,看樣子不在是那個懵懂的小丫頭了。

    今天的阿牛一身吉服,大紅的綢花綁在胸前,怎麼看著怎麼覺得滑稽,但是這樣的喜慶日子又到處充滿了歡笑。

    秦軒也是迎親隊伍的一名,按理說秦軒有官職在身,不應該去的,至少要注意一個當官的形象問題。

    秦軒壓根就沒把朝廷封的散官當作回事,秦軒沒見過唐朝的婚禮是怎麼樣的,所以也不管馮老伯勸阻,毅然跟著迎親隊伍去湊熱鬧。

    二娘確只能站在門口看著迎親的隊伍走了,她是不能去的,去迎親的都是男人,女人不能跟著去湊熱鬧。

    這個唐朝迎娶新娘的時間竟然在黃昏,這個和秦軒前世時的維吾爾族一樣的習俗。

    接新娘子的彩車也是披紅掛綠,連馬的頭上都帶了朵紅花,聽說這個時代迎娶新娘子有儀仗隊和鼓樂隊,因為這是農村,儀仗隊就當是秦軒和這幫年輕充當了。

    有幾個年輕人拿著鼓和鑼,也就是簡易的鼓樂隊了,圖的就是個喜慶,農村條件有限,有個意思就可以。

    這個時候新娘不叫新娘子,叫新婦子,即將嫁做他人婦,叫新婦子才貼切些。

    這個時候的沒有結婚的姑娘都可以叫娘子的,叫新娘子估計反而叫人誤會,而且這個時代的婚禮習俗多是從北朝傳承下來的。

    一群年輕人簇擁著騎著大紅馬的阿牛和彩車朝新娘家走去。村子不大,鑼鼓聲響徹全村。

    村裡的人陸續的加入到迎親的隊伍當中,林悅竟然也來湊熱鬧,還拿出個竹笛吹奏起一個不知什麼曲目的曲子,聽著很喜慶。

    新娘家很近,沒走幾步就到了,就這麼點距離還是有不少人跑過來攔著迎親隊伍討要喜錢。

    看樣子阿牛早有準備,邊上一青年拎著個袋子,裡面裝的都是銅錢,碰到阻攔的就撒銅錢,搞的阿牛像個散財童子一樣,看的秦軒直笑。

    衝破重重阻攔,迎親隊伍終於來到新娘家,大紅的雙喜貼在門上,大門緊閉。

    大門裡面嘻嘻哈哈傳出女子的聲音,有的還在叫「來了,來了,把門堵好」,這又是一道關卡,和秦軒前世時習俗一樣「要從此門進,留下開門錢。」

    「新婦子,開大門,我要把你娶回家」眾人齊聲喊道。

    秦軒一愣,這麼些人喊的還怪齊的,喊完就開始拍門,裡面傳出了一個女聲「門外是那個,如此無禮,拍門幹啥,有什麼事情就說」。

    「我等乃馮阿牛家的,來此迎娶你家娘子歸家」一個迎親領頭的喊道。

    「又不是你娶親,三娃你讓一邊去,叫阿牛過來說話」門內女子說道。

    「這位娘子,在下阿牛,請這位娘子行行好,打開門」阿牛對著門內女子說道。

    「在下村東馮阿牛,迎娶新婦暖炕頭」眾人接著喊道。

    這個叫門儀式還挺有意思,還編的有順口溜,眾人齊喊,聲勢浩大,估計全村的人都能聽見。

    「阿牛,奴家也想給你打開,可是這些姐妹不同意,奴家也沒辦法,她們不讓我開呢」門內女子委屈的說道。

    「各位娘子,行各個方便,各位也辛苦了,小的這裡有些脂粉錢,請各位笑納,小小意思,不成敬意,這位娘子請把門打開一點,好給你們脂粉錢」阿牛邊說著,邊對旁邊的幾個使了個眼色。

    「這還差不多,算你有點良心,門外旁的人都退開,就留阿牛一個」門內女子喊道。

    「我們都走開了」那些青年都退開了喊道。兩扇大門邊一邊躲著兩個小年輕悄悄的不說話。

    大門剛開了一條小縫隙,四個小年輕使勁一推,大門頓時被搡開了,裡面的女子嘻嘻哈哈的笑罵聲和那四個小年輕的求饒聲響成一片。

    阿牛還是恭敬的把一小袋銅錢給了那個娘子,這些都是本村的,阿牛平時都叫嫂子什麼的,還是不能進來就不認賬,而且這才是第一道關,不能得罪了。

    這個習俗叫「下婿」也叫「下女夫詞」就是新郎在儐相的陪同下,在門前接受新娘家的戲弄(詢問),而且是有問必答。

    秦軒跟著眾人進了新娘的家,一幫娘子們見到秦軒進來,眾人趕緊要過來見禮,秦軒微笑著阻止了,今天是阿牛結婚,沒那麼多講究,何況秦軒也是來迎親的,又不是來視察的。

    就是這樣,秦軒也被那個守門的娘子領到客廳,拜見了女方的父母,茶水端上。

    「木根老伯,恭喜」秦軒笑著拱手道。

    「是靜遠,歡迎,同喜同喜」廖木根拱手見禮道。

    村子裡就三十來戶人,秦軒基本都認得,阿牛的老丈人也是村裡少數的外姓人,很早以前,娶了本村的姑娘,也就是阿牛的丈母娘,定居在馮家溝了。

    新婦子叫廖水荷,馮家溝同姓青年男女結親,需要本村最大年紀的老人同意才可,相當於族長。

    本村同姓青年男女結婚,表親可以,也就是表哥表妹的可以,但是必須不同姓才行。

    這個也是為了防止血緣太近,結婚後生出畸形後代,這個時候的有這種意識,也算是比較超前的了。

    馮阿牛的丈母娘是馮姓,但是和阿牛家是遠親,出了五輩之外,所以阿牛的婚事沒有什麼問題。

    秦軒來了後,和本村的族長說了這個事情,以後本村青年男女,盡量找外村的青年男女結婚,這也是為了下一代著想,阿牛的親事是早定下的,所以就例外了。

    秦軒在客廳和廖木根說話,可以看到右邊廖水荷的房間,阿牛他們一群人正在叫新娘子的門。

    新娘的閨房窗子上掛著三株大麻,門口的地上還放著三隻箭,秦軒納悶的想到這是幹什麼用的,有什麼意義嗎?

    「木根老伯,那房子門口擺三隻箭有什麼講究嗎?」秦軒問道。

    「這是老一輩傳下來的習俗,不管誰家嫁女,都要以三升粟填臼,水井蓋一草蓆,窗上掛三株枲(讀xi也就是大麻),三隻箭擺放門前,這個主要是避邪,防止鬼妖壞了喜事」廖木根說道。

    「靜遠受教了,我的家鄉都是燃放爆竹來慶賀新婚,一則喜慶,也起到驚嚇鬼怪避邪的作用」秦軒說道。

    廖木根看秦軒不懂得大唐這些規矩,又給秦軒講了不少,比如新娘出門,要跨馬鞍,表示新娘家人祝福她去婆家的一路上順利。

    新娘子到了婆家,婆家的人要從小門出來,在沿著新娘的足跡從大門進去,這就表示沾沾新娘子的喜氣,一家人和和睦睦。

    新娘進門,先拜禽捨爐灶,表示以後是持家的好手,再拜天神地詆,列祖列宗。

    新娘子拜見公公婆婆同時,還要拜見賓客以示謝意,新郎牽著新娘入洞房,還要倒著進去,新娘披著蓋頭坐在床上,新郎坐右邊,然後大家撒喜錢。

    還有這裡的「洞房」可不是新人真正的新房,而是在住宅的西南角里用青色的布搭起的一個帳篷,謂之「青廬」。

    新郎新娘在此交拜,並且相互剪下青絲一縷,把對方的頭發放置與隨身的一個錦囊中,這就表示結髮夫妻了。

    然後合巹,也就是交杯酒,巹是一種葫蘆,一剖兩半,新婚夫妻一人拿一半倒酒同飲,巹合起來又是一體,表示夫妻本是一體,飲完合巹,然後再對拜一次,交拜完畢,一群女子進來撒金錢,也叫「撒帳」,錢上刻的都是長命富貴的字,寓意吉祥如意,白頭偕老。

    女婿回拜岳父岳母,還有個習俗,娘家的親戚這天都會去,一幫女子拿著竹杖追著女婿打為樂,直到把女婿打的暈頭轉向了,才算結束。

    打女婿的意思也就是我家的女兒不是那麼好娶的,有示威的意思,以後不對我女兒好,可是要小心點。

    這個打也不是真打,也就意思一下,要不然那個女婿敢去拜見岳父岳母?聽的廖木根說了這些習俗,還真叫秦軒長了不少知識。

    「傳聞燭下調紅粉,明鏡台前別作春。不需面上渾妝卻,留著雙眉待人畫」

    秦軒聽得那群人裡有人朗誦詩,一看是阿牛在朗誦,笑的捂著肚子。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