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正文 第193章 安西 文 / 砍刀

    拜求收藏、票票。

    ****************

    這個會所裡單獨隔離的地方是秦軒給楊玉環專門準備的地方,秦軒有了「超級汽車」隨時可以來到這裡,「超級汽車」有隱身功能,也不怕別人發現,

    樓頂直接可以停放秦軒的汽車,四周都有圍牆,也不怕別人看到,水塔那邊沒有設計窗戶,也看不到綜合樓這邊,很是隱秘,秦軒為了設計這個花費了不少心思。

    這個儼然是會所裡單獨的空間,除了楊玉環和貼身的丫鬟,就是秦軒、雨妍姐、紫妤、二娘可以進來,另外就是專門安排照顧這裡設施的四個丫鬟,也是絕對可靠的人。

    一幫子女人都去了會所,秦軒一個人在家裡也沒什麼事情,想到了常清不知怎麼樣了,去了安西有大半年了。現在也不知混出個名堂沒有。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首王維的詩句用來形容安西是最合適不過了。

    此時的王維也不知做出這首詩沒有,王維此時在朝廷做右拾遺(一個從八品的小官,隸屬中書省,類似於現代的監察員,主要是言官,給皇帝挑毛病的的)。

    而此時吟這兩句詩的是封常清,此時的封常清站在白馬河邊(庫車河),看著滾滾的河水向遠處流去。

    封常清想著秦軒形容安西的這兩句詩,心頭猶如白馬河的河水,久久不能平靜。

    初春,封常清告別了秦軒,帶著鄭強和他的兩個小師弟,經過一個月的跋涉,來到了龜茲鎮。

    這個龜茲鎮(庫車縣),安西四鎮之一,坐落在山腳下,西北邊是連綿的群山(天山支脈)南邊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平原過去就是連綿的沙海。

    龜茲城是貞觀年間平定的,初期歸屬涼州大都護府統管,後因距離較遠,管轄不便,設立西州(今哈密的交河故城)大都護府。

    平定龜茲後,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鎮,龜茲位於西域的中心位置,戰略位置很重要,管轄起來也方便。

    安西都護府下轄四鎮,即龜茲、焉耆、疏勒、于闐四鎮,期間也數次易手,最終還是在武則天執政期長壽年間收復。

    由於貞觀年間平定安西,唐太宗迅速在安西實行了均田制,可以說安西慢慢的發展起來。

    安西畢竟這裡離長安將近八千里路,道路狀況也不是很好,只有發展了安西,達到自給自足,才能立足。

    安西要光靠朝廷運送糧草,那麼遠的路途,運送的糧草估計還不夠押運糧草的軍隊吃的,就算運到,估計也剩不了多少了。

    安西都護府的副大都護叫王斛斯,一個身高一米七十多的漢子,沒有多麼壯實,但是很幹練,一雙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國字臉,大約有四十幾歲,封常清後來打聽才知道王副大都護四十有九,前年末(開元二十一年)接替上屆副大都護湯嘉惠的班。

    王斛斯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不過在這個時代,很多的文人都會幾下子,好些個世家子弟都是文武雙修。

    唐朝又是個比較崇武的年代,許多的士子都是腰間掛把寶劍,這樣的裝束也是這個時代文人士子的典型裝扮,說好聽點是時髦,說難聽點是唬人。

    不是每個帶劍的人都會武功,會武功的不見得都帶劍,但是這些個士子們基本都要在腰間掛把劍。

    估計也是那句話說的「文可安邦定國,武可開拓疆土」。也是這些士子們的心願吧,咱也甭管時髦也好,唬人也好,如果這些士子都是這種心態,也算是這時候唐朝的一大幸事吧。

    封常清被王斛斯安排作為司田參軍手下的錄事,從九品下的一個小官,主要是幫著司田參軍屯田,畢竟是上面戴帽子下來的人,王斛斯也不能說什麼,暫時這麼按照上面的意思安排。

    雖然是秦軒找關係讓封常清帶著帽子下來的,但是也不可能就隨便給個大官當當,這個不能壞了規矩,得一步一步的來。

    王斛斯還是比較開明的一個人,想看看封常清以後的表現在說,如果真有能力,王斛斯也不會埋沒封常清,如果只是來鍍金的,只要不犯大的錯誤,王斛斯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安西四鎮,兵力有將近三萬人,分別駐紮在四鎮和一些小的關隘,四鎮駐兵每個在四千到五千不等,有些小的關隘也就百人或者數十人。

    剩下的就是類似屯田兵,平時務農訓練,戰時為兵,這些人有五萬之多,此時的安西主要的對手就是吐蕃、突厥和突騎施,還有遠在西方的大食。別的都小部落,夠不上太大的威脅。

    封常清的到來,王斛斯把屯田的事情都交給了他,封常清也不客氣,接受了這個差事,根據秦軒給他謀劃的方法,開始轟轟烈烈的搞起了屯田工作。

    安西因為乾旱少雨,基本都是水澆田,首先常清先是經過王斛斯的同意,建起了一個泥石作坊,大力的生產泥石,然後開始用泥石興建水利,修壩築閘,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現在的安西,只要有人,土地是有很多,一個夏天,封常清安排人手開出了三萬多畝田。

    新開的土地都是水渠到地頭,經過澆水壓鹼,這些地明年就是上好的田地,王斛斯是看在眼裡喜在心上,沒想到封常清這麼能幹。

    王斛斯知道,單說泥石這一項,這個可是榮王家的產業才有的東西。

    這點王斛斯通過朝廷的好友也知道有這麼個東西,而且朝廷興修洛陽到長安的官道用的就是這個泥石。

    王斛斯沒想到封常清也懂得這個,用這個來修造加固城牆是再好不過的了,這個燒造泥石的方法一定是那個叫秦軒的給封常清的,秦軒又和榮王交好,王斛斯心裡想到,不能怠慢了這個封常清。

    以前龜茲城內都是石子路或者土路,一到春天,城外颳大風,漫天黃土,城內刮小風,黃土漫天。

    經過封常清帶領人一個夏天的修整,龜茲城裡的主要幹道都鋪就了泥石,城牆也用石頭和泥石得到了加固。

    看著這些變化,王斛斯心裡對封常清可是另眼相看,而且封常清還給王斛斯出了個主意。

    這時的安西邊境上時常有小的摩擦,沒有大的戰役,可是小戰不斷,封常清希望王都護能多捉活的俘虜,都交給自己來看押,這些可是上好的勞力,在安西這個缺人的地方,這個是勞動力的上好來源。

    安西,不缺耕地的牛,封常清還有個私人的任務就是大力發展養馬,秦軒在秦州陸續買了些有養馬經驗的人給封常清送去,而且叫馬木提通過商隊每次運送一些大宛馬過來。

    安西不缺牧場,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牧場,而且天山裡面很多的草場,這些都是為以後準備的,目前暫且開始小規模的發展,也為以後做準備。

    經過屯田,王斛斯發現封常清是個實幹的人,有思想,肯動腦筋,又有文化,寫的屯田計劃也很不錯,沒有幾個月,王斛斯就升了封常清的官。

    王斛斯在封常清來到前,接到了榮王的信件,信中說了封常清在練兵上也很有方法,王斛斯不是傻瓜,榮王說的這麼明白他怎麼會不懂呢。

    有了封常清的大力屯田,興修水利,王斛斯也看出封常清是個可用之才,就想到榮王的信件,給封常清提了一個司兵參軍的職務,從七品下,主管兵士訓練。

    自從封常清當上司兵參軍,龜茲鎮的兵士們的好日子就到頭了,除了日常守城和巡邏的兵士外,所有的人都開始艱苦的訓練,也可以說是非人的訓練。

    封常清常說的一句話是「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這句話叫王斛斯聽到了很是肯定,當然,這就話是出自秦軒之口了。

    今天是難得的休息日子,封常清騎馬來到屯田的地方看看屯田的進度,雖然現在封常清不是主管了,但是這個屯田會繼續下去的。

    封常清知道秦軒會給安西運來棉種和良種,這些新開墾的土地,明年就是綠油油的棉田和麥田。

    「司兵大人,都護大人請您去府上」一個王斛斯的親兵騎馬來到河邊喊道。

    「好的,我這就去」封常清回答道。

    大半年過去了,一切開始慢慢走上正軌,雖然現在還看不出什麼,但是只要基礎打好了,以後發展起來就很快,封常清收回思緒,看了看流淌的龜白馬河,騎上座駕,朝龜茲城趕去。

    龜茲城都護府,所有的文武官員都到了場,從邊關傳來了消息突騎施起兵來犯,攻打撥換城(今阿克蘇市),這個時候的唐朝疆土,已經遠遠沒有貞觀年間的大了,弓月城(新疆伊犁州)的大片地區都被突騎施霸佔著。

    其實安西的很多地方都是少數民族的居住地,只是貞觀年間平復了這裡,這些少數民族們就歸附的大唐,隨著時間久了,大唐也不可能每個地方都管轄的到,也沒有那麼的人去管。

    多數地方都是類似於民族自治,這些地方明面上是大唐的轄地,私下裡就是這些部落的天堂,時不時的就會出現那個部落出來打穀草。

    突騎施就是這樣一個部落,時而歸順,時而反叛,佔據著伊犁河流域的大片土地,是個不小的部落。

    突騎施屬於突厥的一個別部,是突厥五大啜之一的賀邏施啜,經常騷擾安西四鎮。

    「各位都到了,大家都談談這次突騎施來襲的看法,制定出一個策略出來」王斛斯坐在大廳的上位說到。

    大廳的右側是武將,左側都是文官,封常清屬於司兵參軍,自然位列武官的裡面,但封常清官位很低,是輪不到他來說話的,帶著個耳朵來聽就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