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正文 第239章 平衡之道 文 / 砍刀

    求收藏、票票、捧場。

    *******************

    人是在不斷的犯錯中成長起來的,要不就沒有「失敗是成功之母」的經典話語了。

    秦軒看到很多書都寫西漢王莽可能是穿越人士,秦軒還特意搜索了一下王莽的信息。

    1:王莽當政後,極力禁止買賣奴婢,認為買賣奴婢有違於「天地之性人為貴」的大義,規定奴婢為「私屬」,不准買賣。

    王莽為底層百姓著想,這是好事。都是人,幹嘛要把奴婢賣買來賣去的,沒有人性嘛,應該改革。

    2:天下之田收歸「王田」,實行「井田制」。

    百姓有田種,人人有田種,這樣百姓才不會因為餓肚子而起來造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疏通了水道,才能順利通航,善政。

    3:王莽在始建國二年(10年)下詔實行五均六管。

    所謂五均,即在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等城市設五均司市師,管理市場。

    王莽然後在各城設交易丞五人。錢府丞一人。工商各業,向市中申報經營,由錢府按時徵稅。

    每季度的中月由司市官評定本地物價,稱為市平。物價高於市平,司市官照市平出售;低於市平則聽民買賣;五穀布帛等生活必需品滯銷時,由司市官按本價收買。

    百姓因祭祀或喪葬無錢時,可向錢府借貸,不收利息,但分別應在十天或三個月內歸還。

    百姓因生產需要也可貸款,年利不超過十分之一。所謂六管,是由國家對鹽、鐵、酒、鑄錢、五均賒貸實行管制,不許私人經營;控制名山大澤,對採集者徵稅。

    這個改革可是和秦軒前世「計劃經濟」相同,應該是後世的計劃經濟與王莽的改革相同,國富民強,只有國家富裕了,才能更好的為百姓服務。

    4:貨幣改革

    王莽造大錢,一枚大錢等同五十枚五銖錢,小錢比五銖錢小,等同一枚五銖錢。

    王莽的錢幣改革雖然比值很不合理,但是這個理念確相當的好,這樣主幣、輔幣結合,很合理。有了大錢,人們使用起來也方便了。

    秦軒前世的「寶貨制」不也是主幣、輔幣相結合嘛,在金屬匱乏的古代,這個幣制的改革很有必要。

    雖然王莽的改革幣制可能不是為了節約金屬,而是為了削弱地主豪強們經濟實力,但是卻擾亂了經濟秩序。

    貨幣的混亂,是民間的交易很不順暢,造成了物價不穩定。而且越造越小,很是混亂。

    其實造的錢大小是次要的,主要就是不要改來該去的,叫百姓們無所適從,從而對貨幣失去信心,因此而引起對國家失去信心。

    王莽還有就是改革中央機構,調整郡縣的劃分,改易官名、地名,改變少數民族的族民和首領的封號。

    這些看似都是小事,但是容易造成混亂,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一個皇帝把「高句麗」改成「下句麗」。

    王莽的這個「下句麗」,讓秦軒想到「高麗棒子」這個詞,難道王莽是「憤青」、「穿越人士」?

    其實王莽這個人,雖然歷史對他的評價很臭,和袁世凱有的一拼,要知道歷史從來都是勝利者的歷史。

    縱觀王莽改革的歷程,他的很多改革無不是為國家為百姓著想。

    雖然王莽在推行新政時手段和嚴厲,但是亂世用重典,這個也無可厚非。

    王莽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提出改革,本意是好的,而且改革措施,後世很多都在使用,但是王莽為什麼會失敗,被史學家罵的狗血噴頭呢?

    後世的人來看,他的天地之性人為貴的禁止奴婢買賣、五均六管的經濟政策、貨幣的改革,都是很好的改革措施。

    但是在當時的歷史時期,無不觸動了當時的官僚、地主階層的利益。

    秦軒只是借助王莽的改革說明一個問題,當一項改革措施觸動了大部分當權者的利益時,結果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王莽是最好的例子。

    王莽的改革措施很好,但是太急進了,應該使用「溫水煮青蛙」的方法徐徐徒之,那樣結果就可能會不一樣了。

    不要小看了這個時代的地主階層,哪怕你是一言九鼎的皇帝,他們一樣可以把你推翻。

    這個也是唐玄宗明知道土地兼併很嚴重,可是確無力阻止,秦軒也知道這個是致使大唐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秦軒沒有好的辦法。

    秦軒只能用非常規的手段來改造種子,使糧食豐產,讓米價更加便宜,讓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們種的糧食不值錢。

    糧食畝產量提高了,百姓有很少的土地就可以養活一家人,只要有糧食,餓不著,百姓是不會造反的。

    只要穩定住百姓肚子,百姓不造反,那麼這個社會就是穩定了,就可以通過「溫水煮青蛙」的方法來慢慢改革,

    「哥哥,在思考什麼呢?現在到了那裡了」楊玉環走進駕駛艙問道。

    「快到江陰了吧,我在想著西漢王莽的改革的事情呢」秦軒笑著說道。

    「哥哥怎麼會想到王莽這個亂臣賊子?」楊玉環笑道。

    「不能這麼評價王莽,如果王莽的改革成功了,歷史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秦軒笑著說道。

    「他就是亂臣賊子嘛,史書上都是這樣那個寫的,哪有一個說他好的」楊玉環說道。

    「王莽這個人,不能從史書上的評價來片面的看待他,那樣是不公平的,這個要從他做的事情來評價他,這樣才公平合理」秦軒說道。

    從王莽推行的改革來說,王莽的改革對於地主豪強來說,王莽絕對是一個亂臣賊子、罪大惡極的壞蛋。

    但是王莽的改革措施,對於百姓來說,確實福音,很可惜的是,百姓不理解,百姓只能看到這個皇帝有沒有叫我們吃飽肚子,餓了我們的肚子,這個就是「壞銀」

    王莽改革措施的推行,壞在執行者身上,反過來說,這些執行者是改革的目標,他們能好好的執行才出鬼了。

    這些執行者的後盾就是地主豪強,改革土地、幣制都是針對這些地主豪強去的,這些地主豪強的代言人會認真的執行王莽的政策?

    古亦如此,今亦如此,大千世界,百姓永遠都是可以隨時被犧牲的那一部分人。

    「其實每個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別人,王莽觸動了當權階層的利益,雖然他的本意可能是好的,但是他沒有很好的處理好當權階層和平民百姓的關係,一味的為百姓去想,忽略了當權階層的力量,這就是失敗的原因,敗者寇,這個沒有什麼好說的,還能指望別人給他好的評價?」楊玉環說道。

    「是的,站的角度不同,看待問題也就不同,任何時代,都不能小看任何階層的力量,這點是寶貝是正確的,但是當權階層也要給平民百姓一條活路才可以,不然早晚水會覆舟的」秦軒笑著說道。

    「其實很多的當權者都是盡心去維護這個平衡,平衡維護的好了,這個就是盛世,平衡維護不好,這個時代就會被另個時代所代替,改朝換代、江山更替就是如此」楊玉環說道。

    楊玉環這些話說得很經典,這個也可能是很多皇家必學的一門功課吧,平衡是最主要的治理國家的手段。

    天平上的砝碼必須時刻保持平衡,如果那一方過重,不及時糾正,就會出現問題。

    這個就是所說的中庸之道,少數的地主豪強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國家的發展要靠這些人來推動。不可不重視。

    大多數的百姓擁有推翻這個國家的能力,只有叫百姓不餓肚子,百姓才不會造反。

    但是百姓就這麼一點小小的要求,上位者有時候都很難去做到,這個不是上位者不想去做,而是那些少數地主豪強們的吃相太難看,嘴巴張的太大,胃口太好。

    一旦一個時代出現這樣的結果,這個時代就危險了,一旦不能及時的糾正這個不平衡,等待這個國家的也許會是覆滅的命運,或者是筋骨大傷。

    「是的,平衡很重要,目前這個時候,朝廷要做的就是怎麼樣去平衡百姓的利益,不然會使大唐傷筋動骨的」秦軒感歎道。

    秦軒知道歷史的發展,知道安史之亂對於唐朝的破壞程度有多大。

    安史之亂是大唐由強盛轉向衰落的轉折點,如果朝廷不想辦法遏制土地兼併,即使沒有安祿山,也會出現李祿山、王祿山這樣的人。

    「哥哥,難道會有什麼動亂發生?」楊玉環疑惑的問道。

    「我不知道這個歷史上很出名的動亂會不會在發生了,但是朝廷不想辦法去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早晚也要發生的」秦軒說道。

    秦軒不能肯定安祿山還會不會造反,因為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已經交秦軒給收為己有了。

    「哥哥,是什麼動亂?說說我聽聽嗎」楊玉環說道。

    「哎呀寶貝,這個怎麼說呀,沒有發生的事情,我怎麼好出來這個你也不相信」秦軒為難的說道。

    「哥哥既然是從未來穿越過來的,哥哥的話,我怎麼會不相信呢?」楊玉環說道。

    「寶貝,這個和你有關係,你知道你的命運是怎麼樣的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秦軒說道。

    楊貴妃的命運多變到叫人瞠目結舌,自古紅顏多薄命這句話來形容楊玉環一點也不過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