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正文 第251章 漢民 文 / 砍刀

    淡水河的入海口很寬,有三里寬左右,秦軒等人的小遊艇行駛了好幾公里,河道才開始慢慢變的窄了一些,就這樣也有一里寬的樣子。

    河的兩邊是大山和茂密的樹林,兩三個人摟不過來的原始樹木隨處可見,時常還能看到一些猴子什麼的野生動物出沒於樹林之間。

    秦軒的遊艇在淡水河裡行駛了半個小時左右,大約不到二十里水路,看到淡水河有一個分支的河流,就拐了進去

    順著河道,秦軒的遊艇約莫走了有三里多,河道也變窄了許多,只有兩百米寬左右,但是水勢湍急,不遠處就看到一個山大的山谷平坦之地。

    「哥哥,快看,那有田地」紫妤指著河北邊一片平坦的陸地說道。

    「是田地,這裡一定有會農耕的人居住,咱們靠岸去看看」秦軒驚喜的說道。

    就在秦軒他們要靠岸的時候,河邊出現了幾個身影,警惕的看著秦軒他們的船隻。

    秦軒的船靠近了岸邊,秦軒看到了幾個小舟,是木質的小舟,看工藝是和秦軒看到的揚州運河裡的小舟差不多。

    秦緒還沒有下船,從邊上的樹林裡出來了四個人,應該是四個穿著衣服,臉色也是曬得黑紅的男子。

    「你們好」秦軒站在船上招呼道。

    「你好,這位客官來此有何事?」一個人問道。

    「謝天謝地,總算找到了會說漢話的人了,我們是路過這個裡的,進來看看的」秦軒笑著說道。

    這些人的漢話雖然腔調很古怪,但是秦軒可以聽懂,從他們發音的語調來看,這些人應該是福建一帶的人。

    「客官是哪裡人?可是海上行商的」秦中一個人問道。

    「是的這位大哥,我們是大唐海商」秦軒說道。

    秦軒下了船,和四位漢子拱手見禮,四個人都是穿著麻布短衫,腳穿草鞋,手裡拿著魚叉。

    「客官是大唐海商?大唐在那裡?」其中一個漢子問道。

    「啊,諸位沒有聽說過大唐?就是這個島嶼對面的陸地上就是大唐」秦軒說道。

    「對面不是隋朝嗎?什麼時候變大唐了」那個漢子吃驚的問道。

    「哈哈,這個大哥,隋朝已經沒有了,現在是唐朝,你們是何時來到這裡的?」秦軒笑著說道。

    「聽祖上說我們是大業三年來到這裡的」黑臉漢子說道。

    「哦,那是隋煬帝楊廣的年代,那是一百多年前了,大哥可是在這裡出生的?」秦軒問道。

    「是的,諸位客官請到我們的村子喝口茶吧」黑臉漢子說道。

    「好的,還沒有請教各位大哥的貴姓,我姓秦,名軒」秦軒說道。

    「原來是秦客官,在下姓袁,名閩福,這位是王.克仁,那位是袁閩江,這位是袁閩河」袁閩福介紹道。

    「四位大哥一聽名字就知道是閩地人,幸會,小弟準備了一些禮物,不成敬意」秦軒笑著說道。

    秦軒上船,從船艙裡搬出了綢緞、瓷器、茶葉、酒以及很多水果等等,足足有兩大車。

    袁閩福看著秦軒搬出來的一堆東西,說了一堆感謝的話,最後東西太多,只好叫袁閩河回去趕兩個牛車來。

    秦軒和眾女一起隨著袁閩福等人來到他們的村莊,這裡是一個巨大的山谷盆地,三面青山環繞,北面是淡水河,山谷裡陌田交錯,居住著十幾戶人家。

    「阿公,來客人了」袁閩福喊道。

    這個村子裡有六十多口人,有移民來此的,也有本地人,本地人都是移民們取的原住民老婆。

    「歡迎,請屋裡坐」阿公笑著說道。

    阿公叫袁望,今年已經有七十多歲了,是當時第一代移民的直系後代,出生在台灣,也是村裡的長老一樣的人物。

    袁閩福是袁望的小兒子,三十多歲了,袁閩江、袁閩河都是袁望的侄子輩,都是袁家的人。

    這個村子裡有三種姓氏,袁姓最多,剩下的就是王姓和陳姓,這些姓氏的都是一些遇難船隻被袁姓的人救上來的。

    「袁老伯身體看著很康健,可否給小的講講祖輩們是如何到這裡的」秦軒笑著說道。

    「首先謝謝賢侄送來如此之多的家鄉特產,我們村子裡的人是一百多年前來到這片土地上的」

    袁望袁老伯的父親是隋朝大業三年間,也就是公元六百零七年的時候,因為隋煬帝派遣人探訪海外之地時,船隻遇到風浪,被吹散後,流落到這裡的。

    船上的水手裡有不少袁家的人,都是長年生活在海邊的漁民,因為隋煬帝要派人出海尋找海外之地,廣徵水手,結果袁家的不少人被官府強征進了探險船隊當水手。

    被風吹散的船上,有六十幾個人,有八個水手是袁家本姓的人,結果也隨著這艘船漂到了台灣。

    到了台灣後,這裡荒蕪人煙,碰到不少土著居民,因為當時此船的一個士兵頭目派兵抓這些土著居民要他們貢獻吃食,好出海回大陸。

    結果這些個官兵們出去找尋土著人的村寨時,就再也沒有回來,估計是被土著居民們給殺了。

    袁望的父親和剩下的水手們等見官兵回來,想想可能是回不來了,就用船上剩下不多的糧食,開墾土地種植糧食,以便返回家鄉。

    第二年,糧食蓄積的差不多了,袁望的父親就水手們劃著修補好的船隻返回大陸。

    這次是歷經千辛萬苦的返回了大陸,水手們也都散了,個回各家,袁望的父親和剩下的七個人回到了海邊的小漁村。

    官府知道了出海的村民們回來了,就派人去詢問此事,畢竟沒有接到朝廷的消息,這些人就回來了,這是要問清楚的。

    袁望的父親等人就把情況告知了官府,官府懷疑事情的真實性,叫他們不許外出,說要等到上報朝廷核實後再做決斷。

    袁望的父親一想這樣可是有嘴說不清楚了,被大風吹散的船隻上的官兵都沒有了,只有水手回來了,如何能說的清楚,等著朝廷下來人調查,那一定是凶多吉少。

    袁望的父親找了一起的那些兄弟們商量,大家都想等著朝廷另外的那些一起去海外的人來調查此時,以證明清白。

    袁望的父親看沒有辦法說服大家,只好叫上三個和自己關係很好的族人,帶著家小偷偷的出海逃往台灣。

    袁望的父親他們也許命好,結果是順利的到達了台灣,一路上也沒有碰到大風大浪的。

    就這樣,三家袁姓的人就在此定居,袁望的父親等人當時決定逃亡台灣,也是看到了此地的土地肥沃,又靠著大海,種地捕魚,怎麼也餓不死的。

    三家人過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慢慢的也和當地附近的土著居民們建立的聯繫,以至於通婚,才算是在這片土地上紮了根。

    「老伯可知這裡有多少土著居民」秦軒問道。

    「我們村子的南北邊附近各有一個土著居民部落,靠南邊還有不少土著居民部落,經常的相互打仗,具體有多少部落,這個也不是很清楚」袁望說道。

    「這是個好地方,土地肥沃,就是人太少了,老伯,這樣可以種植糧食的地方可多」秦軒問道。

    「這樣的地方很多,南邊靠海的那裡,砍伐了樹木,清除了荒草,都是大片的肥沃土地」袁望笑著說道。

    「好,老伯這幾天可派幾個人帶著我查看一下,小的我想在這裡建立一個城」秦軒笑著說道。

    「賢侄要在這裡建城?可是那又這麼多人來這裡」袁望問道。

    「這個不是問題,可以慢慢的從大唐移民過來,多的不敢說,移民過來萬把人還是沒有問題的」秦軒笑著說道。

    「這是好事,我們的村子就是人太少了,都沒法自保,還要靠著當地的土著居民保護,賢侄如果真能移民過來,那咱們就不怕土著人欺負了」袁望興奮的說道。

    「老伯,還是要和本地的土著居民搞好關係,畢竟我們是外來的人,和他們關係搞僵了,也不是什麼好事」秦軒笑著說道。

    「賢侄有所不知,這個島上的很多部落都在深山裡,完全沒有開化,他們就靠征戰這些部落來擴大領土,根本就不講理的」袁望說道。

    「嗯,這個可以理解,對了,忘記問老伯了,大業年間朝廷派人出海是去哪裡?」秦軒問道。

    「這個好像聽我父親說,應該是在這個島的北邊」袁望說道。

    「嗯,應該是琉俅,也不知他們最後到達那個地方沒有」秦軒問道。

    「這個就不知道了,我父親和幾個人回去後,就跑來了這裡,從此和那邊就再也沒有了聯繫,根本不知道那邊是怎麼回事」袁望說道。

    「這個村子裡不是有別的姓氏的人嗎?聽說是海上遇難到了這裡的?」秦軒問道。

    「是的,這裡的王姓和陳姓都是我們第二年和第三年來到這裡的,聽老人說是朝廷派兵出海攻打什麼地方,船毀落水被大風吹到這裡的,只有三個人活了下來,別的都死了」袁望說道。

    「估計是隋煬帝派兵攻打北邊的島嶼時發生的海難」秦軒說道,秦軒知道可能是隋煬帝派人攻打那霸等島嶼。

    台灣海峽冬季是東北季風,還有從日本方向過來的黑潮,在夏季,台灣海峽經常有颶風,而且夏季根本不適合登陸台灣。

    冬季的東北季風就沒有那麼大的風浪,偶爾也有大風浪,就像秦軒就碰到了,一般大多數時間都是四到五級的風,相對來說冬季更適合走台灣海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