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大道小說網 第357章 除夕 文 / 砍刀

    對於經濟,秦軒是不懂,不懂可以慢慢摸索,也可以叫懂的人去做,不過這些事情目前來說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李老大給自己安排的事情可是要準備開始動工了。

    對於建造祭祀用的圜丘,目前剛好在冬季,什麼都幹不成,一切都的開春時才可以動工建造廠房,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從陝州運送來大量的石炭,儲備燃料和沙子。

    今年雖然是損失了玉液酒和玻璃的配方和生產權,但是得到了七百萬左右的意外之財,想想今年真是應了那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話。

    今年大唐也是一個豐收年,自從洛陽到到長安的泥石路面貫通後,長安的糧食儲備已經十分的充足,在加上秦軒的高產良種逐步擴大了種植面積,逐漸可是實現自給自足。

    朝廷下令,不在從江淮等地調運糧食入京,河南、河北等地的地租本來運送到含嘉倉和太原倉的糧食,全部留在本地,各地的租庸調等全部以土產運到京城。

    還有一個內部傳來的消息,就是朝廷的稅賦收入突破了三百萬貫,達到了三百五十萬貫左右,這個增長的有點多,往年一直在兩百萬貫,今年增加了將近一百萬貫,的確是漲幅比較大。

    這個稅賦增長是多方面的,不過泥石路的修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個至少加快了商品的流通,有一些不耐儲存的農副產品也可以很快在長安洛陽兩地出現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長安近郊出現了不少開始籌備蓋溫室大棚的農戶,有個別的私人農莊裡,有門路提前搞到了一些玻璃,這個冬天溫室大棚裡的蔬菜都已經產出了,如果早早去早市上,就可以買到新鮮的蔬菜,辣椒、韭菜、青瓜、西紅柿、以及芹菜和一些別的青菜都可以買到。

    冬天百姓也偶爾能買些青菜回來吃了,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雖然價格比起夏季要貴很多,但是韭菜、芹菜等一些普通青菜的價格相對於辣椒、西紅柿還是便宜很多,百姓偶爾可以買些回來吃。

    百姓的生活就是衣食住行,目前的糧價無比的低,俗話說谷賤傷農,這的確是個矛盾的的事情,糧食產量提高了,今年又是個豐收年,米麥的價格比往年都要低。

    對於這個,朝廷除了出錢補貼農民,沒有別的辦法,西北歷來都是缺糧的地區,這次朝廷以高於市場價格二三成的價格購買了百萬石的糧食送到西北的各個軍隊——()

    這一招不但解決了一部分軍隊缺糧的問題,也將市場的糧食價格略略提高了一些,對於糧食這這個人人都不能缺的東西,種糧和買糧的之間始終是有沒法調和的矛盾。

    百姓買糧吃,就是希望買到又便宜又好的米麥,而種糧的農民是恨不得糧食能賣出黃金的價格才好,這兩種思想都是普遍存在於絕大多數人的思想中。

    在秦軒的前世,出現糧食價格偏低時,國家會定一個比較合理的糧食收購價格,國家進行糧食收購儲存起來,一旦出現糧食短缺或者災年,這些儲備的糧食就會流向市場湧來平抑糧價。

    這就是國家對於物價的調控辦法,在西方國家,出現糧賤的事情,為了不打消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都是國家出錢補貼種糧的農民,比如種一畝糧補貼多少錢等,這所有的方式都是用來保護農民們,不因為糧食價格低而不種糧。

    百姓是一個國家的根本,也是一個國家的根基,當一個國家不把百姓的死活放在眼裡的時候,這個國家離覆滅就不遠了。

    至少目前朝廷還想著解決糧價過低的問題,想著怎麼來補貼農民,這一點,還是讓秦軒心裡多少有點安慰。

    轉眼間來到大唐快四年的時間了,自己由一個身無分文的的穿越者到現在家產億萬,現在回想一下,猶如夢裡。

    看著周邊的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這其中也有自己的一部分功勞,秦軒心裡也有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慢慢來吧,秦軒在心裡安撫著自己,目前除了房產領域自己沒有涉足外,其餘的和百姓息息相關的吃穿行都有自己的參與,修路的泥石,種田的良種,棉花的引進,這些看似不大的事情,可以對於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繼續努力吧」

    秦軒自言自語的說道,這也算是鼓勵自己,以後的重點還是要放在農業上,畢竟大唐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其實這個時代除了以農業為主,就是以畜牧為主的國家,工業,目前還停留在手工製造的階段。

    「放炮了過兒,你去點炮」

    「我不敢」

    「你的膽子怎麼那麼小,還是不是男人?」

    「二娘,過兒還小,你們都在邊上看著,我來給你們放」

    阿牛笑著說道,今天是年三十的晚上,秦軒的家裡熱鬧非凡,阿牛一家子,伯父伯母,張斌和他母親,伊娃的姐姐麗婭,還有小楊過,張晨叫秦軒提前給放回家去了,過年嘛,也該回去看看父母了。

    今天晚上,秦軒倒是不在家,下午時,就來到了農莊,這個年三十,和農莊蒙學的孤兒們以及工人們一起過。

    平時秦軒在學校沒有時間來,一般到週末會過來和這些孩子們一起待上半天。

    「駱明,去把他們都召集過來,大家一起動手包餃子」

    秦軒笑著說道,這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習慣時秦軒專門安排的,一旦蒙學裡改善伙食,包餃子或者包子的時候,全部的學生都出動,和廚娘們一起動手,這個一般也都是安排在週末時。

    這些都是窮人家的孩子,不是什麼公子哥,可以享受到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幸福生活,在這裡,隨著他們的年齡大了起來,很多以前保姆做的事情,現在慢慢的都開始叫他們自己動手。

    「報告,蒙學第一期學生集合完畢,共六十二人,實到六十二人」

    「好,在這裡,先祝你們元日節快樂,過了元日,你們又長大了一歲,現在看你們,各個都是小男子漢了,過兩年,就成為真正的男子漢,那時,你們會離開蒙學,去你們該去的地方,去用你們的雙手和頭腦開闢一片屬於你們的天地,但是我希望蒙學一期同學們時刻記住,你們六十二個,不但是同學,還是兄弟,還記得我給你們說的那句話嗎?

    「記得,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六十二個稚嫩的聲音,匯成一股洪流,在食堂的大餐廳裡轟然迴響,六十二雙清澈有神的眼睛,迸發出了是火熱、激情。

    「好,你們要一輩子都記住這句話,牢記在心,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只有握緊五指,擊出去的拳頭在有力,好了,就不多說了,分成五組,大家一起來包餃子,駱明、趙可宇、趙興、郭進分別帶一組,剩下的跟著我」

    駱明等四個很快將同學們分成五組,各自帶著一組圍繞在拼在一起的兩張餐桌子前,擀皮的擀皮,包餃子的包餃子。

    餃子餡是羊肉大蔥和白菜豬肉兩種,都是廚娘提前調製好的,今天包的餃子還要夠初一早上的那一頓吃的,廚娘是提前幾天就開始準備了。

    北方過年習俗都差不多,初一不動刀,所有吃的都提前切好,冬天冷,也不擔心會壞,一會包好的餃子還要拿到外面凍起來,明早上在吃。

    「師傅,你叫這餛飩為餃子,為何?」

    「嗯,這個問的好,餃子這個名字只是根據它的形狀來說的,在以前叫牢丸、扁食、餃餌、粉角,基本上都是根據它的形狀來起的名字,餃子也是一樣,有兩個角嘛,那個知道餃子為什麼又叫餛飩」

    「我知道,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凶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

    「我還知道另一個說法,就說這餃子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故吃餛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闢天地」

    「嗯,說的不錯,我都不知道這些故事,你們是從哪裡知道的?」

    「這是師父給我們搞的圖書館裡的書上看到的」

    秦軒聽到這些也真是長了見識,這餃子餛飩的來歷自己還真不知道,沒想到這幫小子們還是有愛讀書的人,竟然知道這些。

    蒙學的圖書館是秦軒後來搞起來的,知道市面上有的書,除了春.宮書之外,只要秦軒看到有賣的書,全部一樣買兩本放進蒙學的圖書館裡。

    這個時代的書是很貴的,普通的百姓根本買不起,不過能刊印的書也很少,往往刻一個模板只印十冊八冊,加上紙張也貴,印製的數量少,所以書的價格就高。

    這些書多是是朝廷需要印刷的,多印幾套也就是印書店舖自己拿出來賣,畢竟還有不少官宦和士子來買書,再說朝廷拿來印刷的書多是前朝保存下來的,市面上一般都見不到,所以一般的印刷鋪都是借助朝廷印書的刻板多印一些賣出去,以此來降低書的成本,順便可以多賺點錢。

    就是這樣,秦軒是碰到書就買回來,只是這個時候的書實在太少,還有不少還是手抄本的,這個手抄本多是一些家裡不太富裕的士子,借閱的書,自己抄錄下來自己細細鑽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