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大道小說網 第384章 計劃 文 / 砍刀

    秦軒現在是晚輩,在兩個朝廷官員面前還是低調一點好,沒有選擇說給他們出主意,而是說自己的辦法不成熟,謙虛希望兩個大佬指點指點。(_——)

    說話的方式如果不講究技巧,很可能會引起人的反感,秦軒這麼說出來,兩個長輩聽著就很是舒服,至少秦軒對他們很尊重,這點就夠了。

    「靜遠能為百姓著想,不管這個辦法是否可行,就份心就值得讚揚,說吧,我們一起參詳一二」

    皇甫惟明說道,為朝廷獻計獻策的士子不少,但是一般多在一些政策法規這方面,對於農民的倒是很少,即使有也是倡議減負來增加百姓收入,這種只是截流,沒有開源,是保守的做法,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晚輩考慮,就目前糧食豐收所出現的糧價跌問題,短時間還看不出什麼大問題,但是時間長了肯定會出問題,減農民的地租,這個對於朝廷不利,所以只有從最根本的問題入手」

    秦軒說道。

    「農民的根本是土地,我想只有從土地上來解決問題,目前畝產糧食比以往要高出太多,以前一家需要種兩百畝地養活一家五到六口人,現在只需要三分之一就夠了,那麼多餘出來的土地就是有文章可做」

    「靜遠的意思改種其它作物」

    「是的皇甫伯父,但是這個不是隨意亂種,而是要朝廷有計劃、有目的種植,不是一窩蜂的種植,比如隴右道,可以分出兩成土地用來種植芝麻、胡麻等搾油的作物和棉花,也就是因地制宜,哪裡最適合中芝麻,那就這個區域就分出兩到三成的土地用來種植芝麻,水域豐富的地區鼓勵百姓養殖魚蝦蟹類,總之就是朝廷做一個調查,豐富土地種植的多樣化,改變單一種植糧食,用這些來達到百姓增收的目的」

    秦軒侃侃而談「另外鼓勵各地百姓,特別是產糧大的區域,大力發展家庭養殖業,雞鴨等等之類的,這些不但可以豐富百姓的飲食,還可以給百姓帶來收入,用來改善缺錢的問題,多管齊下,豐富種植種類,多元化種植,離州縣近的農民種植蔬菜瓜果,離州縣遠的地方,種植棉、芝麻等耐儲存的經濟作物」

    對於選擇性的區域種植,沒有切實可行的規劃,一窩蜂的亂種植,只會給百姓帶來災難,離著州縣要走兩三天的地方去種水果,這個時代的交通,等到了地方,瓜果都爛完了。{/書友上傳更新}

    「等等靜遠,胡麻是什麼?可是指的織布用的麻?」

    「差不多,一種是用來織布的,還有一種是用來搾油的,這個我會找人運來種子,織布的麻結的果實搾油不能吃,只可用來做燈油」

    「我說呢,不過聽著是可以解決目前百姓的問題,不過這中間還需要做很多事情來完善,首先要確定一個地方適合種植糧食除外的什麼作物,而且這種作物還要能改百姓帶來收入,還要考慮到遠近問題來選擇種植品種」

    「是的皇甫伯父,這個需要朝廷派人下去,當地官員配合做出調查,合理的制定計劃,形成一定的規模,避免一窩蜂亂種,給百姓帶來損失」

    「這是一個很大的規劃,實施起來有很大的難度,這個就要看你們司農寺了,這個責任你是跑不了的」

    韋堅笑著說道,作為長安城內的縣令,倒是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只是等著朝廷安排下來,執行就可以了,皇甫惟明正是首當其中,這也是秦軒為何要選擇這些事情給皇甫惟明說的原因。

    「這個計劃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了,這是需要三到五年甚至十年來逐步完成的計劃,是一個長期的規劃,逐步實施,還有許多配套設施跟上才行」

    「哦,靜遠的配套設施是指的?」

    「比如種植搾油作物的區域,鼓勵部分商人建搾油作坊,或者以鎮為一個最終點,建立搾油作坊,方便百姓就近買賣,其他的也是如此,因地制宜,合理安排」

    「嗯,這個不錯,是該走一步看三步,長遠計劃,逐步展開,靜遠你應該來司農寺才對,這裡應該更能發揮你的作用」

    「秦大哥,你怎麼懂這麼多?」

    「呵呵,伯父高看我了,出出主意我還可以,讓我負責具體事宜,會搞的一團糟的,瑤兒想懂的多,那就多觀察多學習就可以,不懂的多問,積累多了,自然懂的就多了」

    秦軒笑著說道,自己的這些知識可是多數來自前世,很多事情具體該怎麼去做,自己也是一知半解的,前世時國家實施的很多農業政策也是經過很多摸索才總結出來的經驗。

    比如選擇區域種植合適的作物,西北地區少雨多乾旱,日照時間長,適合種植棉花,中原地區多平原適合大面積種植小麥,南方地區多雨水力資源豐富,適合種植稻米,這些在前世合適,目前的大唐,受交通的限制,只能是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為輔的來進行。

    這所有的目的就是增加百姓的收入,百姓富裕了,國家才能富裕,如果國家富裕,百姓窮苦,那是早晚要出問題的。

    「靜遠,你說的這些計劃,不是叫我們幫你出主意,是你幫我們出謀劃策啊,朝廷出資高價收購百姓糧食只是短期的行為,不可長久如此,不解決這個問題是不行的」

    「伯父說的是,我家鄉的一句俗語說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嗯?這句前後一樣,有什麼說法?」

    「不是的,後面那個魚是多個水字旁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你給別人送魚,不如教會他如何捕魚,送魚只能解決一時問題,教會捕魚的方法確可以解決一世的問題」

    「呵呵,這俗語精闢,說的好」

    「我也是借用而已,伯父可知目前大唐有多少口,可耕種的土地有多少?」

    「這個我可剛好知道,州府三百二十有八,縣千五百七十三,戶八百四十一萬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萬三千六百九,應受田一千四百四十萬三千八百六十二頃,這是今年才公佈出來的統計數,靜遠有何用?」

    「用來計算一下,需要多少糧田可以滿足四千八百萬人的口糧,四千八百萬口,就算五千萬口,大約需要三千萬畝糧田即可滿足全大唐的口糧」

    「如何才需要如此少田畝?一千四百多萬頃的耕種土地也有十四萬萬畝左右,土地每年增量不大,按你的算法,大唐早應該不缺糧了」

    「伯父,我是按照種植高產良種的土地來算的,高產良種畝產在百石左右,土地有優劣,就算按畝產五十石算,也就最多需要六千萬畝,當然前提是所有土地都種植高產良種,這個大約需要五年左右就可以達到,大唐如此多的田地,拿出一半用來種植糧食,所產糧也足夠所有百姓口糧,但是為了保險,種植經濟作物,大約需要三成的田畝,也就是四萬萬畝就可以了」

    秦軒說道,自己算的每人每天的口糧用的是兩斤,應該是足足夠吃,以前出產糧食不夠百姓口糧的原因主要問題是多方面的,主要還是在田租過高,大量田產被個人佔有,生產力低下等幾個因素。

    在現有的政策不變的情況下,提高田畝產量是最好的辦法,大力推廣高產良種,淘汰以前的種子,在實施高產良種的地區開始逐步實施經濟作物的混種,一步步完成多元化種植。

    「按你這個方式,應該是可以達到你這個計劃,你整理一下寫成折子,我給你遞上去」

    「伯父,這個是你去做,我只是負責提出可行性建議,以後具體要你來做」

    「這怎麼可以,這是你的功績,怎麼由我來,不合規矩」

    「伯父,只要能讓百姓富裕,何苦糾結這點小事,這事就按我說的來,伯父不要推辭了,這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完成起來有很大的難度,我這人很懶,有需要我改良種子之類的小活,交給我即可,我就當個打雜的」

    秦軒笑著說道,對於這些事情,秦軒可不想那麼折騰自己了,身上背的事情也不少了,一些小事情可以,大事就免了,還是皇甫惟明這樣的「專業人士」去幹吧。

    「秦大哥就是偷懶」

    「瑤兒可說的不對,我的主要任務是給大唐培養合格的外傷科郎中,我可沒有偷懶」

    「你可好,這麼長遠的的一個計劃,就叫父親一個人去忙,你這不是偷懶?要知道這個計劃是你提出來的」

    「咳咳怎麼能說伯父一個人呢,司農寺的人可是很多的,還有你沒聽過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話嗎?大方向伯父掌握,指揮著下面人去實施即可」

    「瑤兒,你這張嘴雖然厲害,可不是你秦大哥對手,靜遠說的很對,各司其職,你的任務也不見得比這個計劃輕,雖然不用在外面跑,可是培養合格的外傷科郎中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

    「還是韋夫人理解我,我也不容易呢,這一期學生幾百人,每天不少於三節課,天天都說的口乾舌燥的,也很辛苦的」

    「你年輕怕什麼,那你就出個難題來拉父親下水?父親是你的長輩,你也忍心」

    「瑤兒這句話說到點子上了,我當時還真是這麼想的,不過這個事情完成了,好處應該也不小,我就是想幹,可是我和這是不沾邊啊,我一個郎中和農事沒有一點相通之處,只好找專業人才了,怎麼樣,瑤兒還有什麼可說的」

    「秦大哥賴皮」

    「哈哈」

    「瑤兒你鬥不過秦大哥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