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大道小說網 第522章 推測【求訂閱、月票】 文 / 砍刀

    謊報大捷的張守珪終究沒有能倖免,這個也怪牛仙童這個吝嗇的傢伙,張守珪送給他的大批禮物,他只是象徵性的分給了手下人一部分土特產,大部分都叫他一個獨吞了。

    安祿山到了長安,帶了更多的錢財,找到了楊思勖,將事情的真相告知後,送上了巨額的錢財,而且告知楊思勖張守珪送了多少禮物給牛仙童,當然這個安祿山送的禮物相比於牛仙童得到的,要多的多了。

    楊思勖知道後自然是氣憤,其實對於謊報軍情這樣的事情,說實在的沒有人願意去真的揭這個蓋子,大家都能得到好處,為這事得罪人不值得,何況這樣的事情在別的邊軍也不是沒有,單價都是欺下瞞上的,很正常。

    這中間牽扯到的利益太多了,牛仙童下去調查,根本也查不出什麼,張守珪不是傻子,在就下了封口令,再說了朝廷封賞下來,大家都有份,沒人會去做舉報的傻事。

    至於趙堪和白真陀羅,早就被下獄了,地方和邊關,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沒人會和錢財過不去,也不會為了他們和張大將軍過不去,牛仙童他們也一樣,他也不想得罪太多的人,又有張守珪送的一大筆錢財,隨便走個過場就算是調查完畢了。

    牛仙童不把一同去調查的人當人看,自己獨吞大頭,剩下的人只拿個零頭,這事沒有人不氣憤,楊思勖特意去找牛仙童問這事,牛仙童竟然一口否認,說和大家一樣,只收到了一些土特產,根本沒有什麼錢財。

    楊思勖這就更生氣了,你個活膩歪的傢伙,既然你不仁,那也別怪我不義,聯絡了當時去的不少人,告知實情的緣由,這樣的事情沒人不生氣,大家合夥直接將牛仙童給告了。

    李隆基可是被氣的臉都綠了,自己因謊報大捷,已經被他們欺騙了一次,這牛仙童竟然還來騙自己,真是把自己當猴耍了,直接安排楊思勖懲處牛仙童,準備找個什麼借口召張守珪回長安城問斬。

    李隆基這兩天心情很差,張守珪可是自己比較看好的將領,當年抗擊吐蕃,那可是一員猛將,而且為人耿直,而且深得自己信任,真沒想到他現在也開始欺騙自己了。

    這樣的事情就像自己關係最好的朋友,突然聽說他把自己的老婆給睡了一樣,這種巨大的落差,是個人都會被氣瘋的,李隆基覺得自己就和一個聾子瞎子差不多了。

    「力士,準備一下,我要出宮」

    「聖上,這出宮太頻繁了,萬一叫人發現可不好了」

    「唉,真關心朕的是你,剩下的那些王八蛋都只會說好話,報喜不報憂,都靠不住,沒事的,這沐浴日都休息,沒什麼大事,你去安排,我和太真一起出宮,不然整天在宮裡,外面發生什麼事情都不知道」

    「遵命」

    一輛不起眼的宮廷採購買車輛晃晃悠悠的出了皇宮朝南邊的東市走去,走到一個無人的小巷子子裡,從車上下來兩個人,立即上了另外一輛停在那裡的馬車,兩個彪悍的車伕趕著馬車拐出了巷子,快速的朝著春明門駛去。

    長安城外野地裡已經冒出了絲絲的綠意,艷陽高照,微微的清風沒有了往日前的那股寒意,馬車慢悠悠的行駛在鄉間小道上,遠處的農田里已經有了農民在田地裡忙碌起來了。

    「一年之計在於春,百姓們又開始了勞作」

    「嗯」

    「三郎今年免去了百姓的田租,今年百姓應該可以增加一些收入了,百姓會很感激三郎的」

    「誰知道呢?」

    「三郎怎麼了?怎麼心不在焉,悶悶不樂的?」

    楊太真問道,最近一段時間,有機會聖上就會和自己偷偷出宮遊玩,每次都是興趣盎然的,今天怎麼話也不說了,有一句每一句的應付著自己?

    「還不是幽州那事情,這幫傢伙合起火來騙我,膽大妄為,當真以為我就什麼不知道嗎?」

    「三郎,不要氣壞了身子,這事我也聽說了,這張守珪做得是不對,什麼事情不能明著說,不過張守珪不應該是這樣的性格,這次他到底是怎麼了,為何會做這樣的事情?」

    「身為一方將領,這麼大的事情竟然敢欺瞞我,不管有什麼為難事情,既然做出這樣的事情,都該殺」

    「三郎,消消氣,為這事生氣不值,其實這事情也很好理解,如果三郎一個人在野地裡突然碰到一隻大老虎,你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跑啊,難道還站在那裡等著它來吃?」

    「就是啊,碰到危機危難之事,一般的人都會選擇逃避,張守珪也是平常人,何況這些事情都是他手下的人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做的,無非就是想得到戰功,覬覦張大將軍的那個位置罷了」

    「嗯?這個如何說起?」

    「三郎,這件事情在坊間傳的很多,奴家早就聽說了,只是這是朝廷之事,不是我一個婦道人家可以亂說的,看到三郎為這事生氣,所以斗膽說出來了」

    對於這件事情,李隆基只是知道幽州大捷是假的,根本沒有什麼大捷,而是大敗,死了一萬多邊關將士,至於那些假手令,和詔書之事,沒有人會說給李隆基聽。

    而且這些事情,牛仙童他們也是不知道的,這些都叫張守珪給封口了,如果李隆基要是知道了還有這樣的事情,估計立馬就會派人將張守珪賜死。

    包括安祿山和史思明這些人,也沒說這些些事情,安祿山的目的只是想搞走張守珪,給自己升職騰開位置,因為這個假手令和用詔書欺騙的事情一旦暴露出來,只要朝廷嚴查此事,他安祿山也脫不了關係。

    這樣的事情暴露出來,對於張守珪來說,可能是死罪,但是如果張守珪知道自己要死,絕對會說出事情的真實情況來為自己脫罪,那麼這樣就沒人知道事情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這些都不是安祿山和趙堪他們願意看到的結果。

    「奴家可是聽說張大將軍的手下偷了他的手令和三郎的詔書欺騙平盧軍刺史烏知義,叫他出兵,這事都瞞著張守珪做得,張守珪也是軍隊失敗後才知道自己的手下瞞著自己做了這事,知道這事一旦叫三郎知道,一定會是殺頭的,他想隱瞞這個事情保住自己的性命,那只有做出謊報的事情了」

    「什麼?這事還有這麼多蹊蹺,怎麼牛仙童和楊思勖他們都沒說這事?」

    李隆基憤怒的說道,所有的人都在瞞著自己,張守珪本來因為謊報軍功,自己也沒要殺他的心,可是自己派人去調查,他竟然還賄賂調查的人,繼續糊弄自己,知錯不改,這樣的人不殺不足以叫有這樣心的人得到警示。

    「三郎,你別那麼吃驚,張守珪是被逼到了不得不說假話的地步,他一個六十多歲的人還在堅守邊關,一輩子帶兵打仗,鎮守邊關,深的你的賞識,沒有人到老了願意再背個黑鍋,將自己一輩子的努力全部都毀了,而且這個事情牽扯的不是幾個人,而是整個幽州的軍隊,他們都有知情不報的責任,一個人都跑不了」

    「可是安祿山就和他們不一樣,敢於大義滅親,舉報了張守珪,忠心的人還是有的」

    「三郎,我說出來你不許生奴家的氣,不然我就不說」

    「現在朝廷沒有因言獲罪這一說了,你怕什麼,儘管說」

    「這事是我猜測,必須得到聖上親口允許才行,其實這整個事情不能分開來看,謊報幽州大捷,得到好處的是所有幽州軍,可是為什麼有人要來舉報?而且來舉報的還是張守珪的義子安祿山?」

    「安祿山對朝廷忠心耿耿,大義滅親,舉報有什麼不對?」

    「三郎,剩下的就是我根據事情猜測的,大唐的邊軍的戰鬥力可以說絕對不差於那突厥,何況我們是以逸待勞,為什麼會戰死那麼多士兵?為什麼後來去的軍隊行軍路線會被敵人知道,要知道當時兩隻軍隊走的不是一條路線,第一個因貪功被引入包圍圈可以理解,但是第二隻軍隊走的另外一條路,怎麼也會被敵人堵截追殺,這裡面沒有問題嗎?」

    「這戰場上的事情怎麼說的清楚?也許碰巧了」

    「這樣的事情姑且就按三郎說的碰巧了,之所以發生白真陀羅拿著假手令和詔書逼著烏知義出兵,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張守珪的手下為了拿到戰功而將將張守珪趕走,自己上位,可是整個事情發展到最後,誰是最後的受益者?不是烏知義也不是趙堪,更不是張守珪」

    「是啊,這也沒有什麼不對啊,烏知義被假手令欺騙,張守珪被他們瞞著,趙堪他們是這事的主謀,都不可能得到什麼好處,他們也沒想到會戰敗,所以才有今天的這個事情發生,但是安祿山舉報有功,得到好處是很正常的,就算他有這個私心才舉報的,但是朕也歡迎有這樣的私心,有什麼不對嗎?」

    「三郎,趙堪他們怎麼得到了手令和詔書?」

    「自然是偷的,總不是張守珪送給他們的吧」

    「三郎說笑了,這些東西都是在節度使府上,難道張守珪的節度使府上的守衛都是瞎子,會叫賊人來去自如?要真是這樣,張守珪估計早就叫敵人給刺死了,能偷到手令和詔書的絕對不是趙堪他們或者盜賊,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拿走這些的,使用完又放回去,而叫張守珪不知道,只有張守珪身邊的人才可以做到,三郎覺得奴家推測的對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