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大道小說網 第607章 頭針 文 / 砍刀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頭者精明之府也」。李時珍也將腦稱之為「元神之府」,這也是人們對大腦認知的一步步加深,但是唐朝這個時代,也只是將大腦稱之為「髓海」,並沒有明確它是思想神經中樞這個概念。

    這點可以理解,一個系統的理論不是一兩天形成的,要想完善這些,還是有很多路要走,醫科大學的成立也是為了中醫更一步的發展壯大,以及中醫理論的更加明晰。

    頭針是基於中醫針灸學理論和西醫的解剖學的基礎上,由秦軒前世時的那個時代的人發明的一種針刺治療腦血管病的治療方法,這也是今天給張九齡治療的主要方法。

    第一天的治療,因為頭針需要強刺激,秦軒之選擇了「運動區」「感覺區」和「足運感區」三個治療點,也沒有使用每分鐘兩百轉的捻針速度刺激穴位,只是做了比較輕微的捻轉刺激,同時運用真氣通過銀針進入張九齡的「髓海」中。

    「運動區」的位置在大腦中央皮質前回對應的頭皮上投影,上五分之一主治對側下肢癱瘓,中五分之二主治對側上肢癱瘓,下五分之二治療中樞性面癱,運動性失語、流涎、發音障礙等。

    「感覺區」的位置在大腦中央後回在對應頭皮的投影,前五分之一主治對側肢體腰腿痛、麻木、感覺異常等,中五分之二治療對側上肢的肢體麻木、疼痛、感覺異常,下五分之一治療對側面部出現的疾患。

    而「足運感區」主要治療對側下肢的麻木、癱瘓、疼痛以及急性的腰扭傷、夜尿症、子宮下垂等,為了減輕張九齡的痛楚,秦軒選用了較長的五寸或七寸針,採用一針透二到三穴的方法治療。

    張九齡生病後臥床月餘,體質和抵抗力和以前比遠遠不如,如果針刺穴位過多或者使用過強的刺激,他的身體承受不了,會發生「暈針」等意外也說不準。

    作為一個醫者,給患者治療時,所考慮的不光是如何治好患者的疾病,還要考慮患者的體質以及他的耐受能力,這就如同後世的人說「窮人看不起病」,這也是醫者在治療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

    運用真氣治療,針灸只是個載體而非主要治療手段,對於張九齡大腦血管中的那個瘤子,雖然只有芝麻粒大小,但是足以引起血管附近局部的缺血,造成局部腦組織壞死。

    真氣消除瘤子的同時,還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修復損壞的腦組織,這個一靠著針灸真氣,二靠著中藥的配合,兩者相結合,可以將病灶去除,將損壞慢慢修復。

    這一次的治療足足用去了秦軒一刻多的時間,等秦軒回到家裡的時候,坊門就關閉了,這次的治療只是初次,但是效果還是有一點的。

    當秦軒運用真氣試著包裹衝擊那個瘤子時,秦軒才發覺沒有那麼簡單,要做到氣如臂使,還真不那麼容易,就是想用真氣衝破那個瘤子,也是很難很難。

    不過在運用真氣衝擊時,張九齡明顯感覺到自己癱瘓的肢體有發熱的跡象,這是一種感覺,就像是春日的暖暖陽光照射在肌膚之上的那種滋味。

    這種感覺是張九齡生病以來第一次出現,以往肢體都是麻木和寒涼,就是用手摸著,兩側肢體也是溫度不一樣,在治療完畢後,左側手腳的僵直也有所緩解,這使張九齡看到希望。

    真氣是由人體內的元氣結合水谷精氣和自然清氣結合所化生,人體內的元氣本來就有溫煦的作用,當秦軒用真氣衝擊張九齡的病灶時,雖然不能即刻打通,但是也起到了局部溫養、滋潤的作用。

    此時秦軒體內的真氣可以外放,但是要想做到穿透物體,這個暫時還有困難,這個治療張九齡的病灶不像是擊打敵人時那樣隨意,不用考慮真氣的大小和力度。

    在對敵時,只需做到真氣聚集,然後隨著拳頭或者手指瞬間外放,能使一拳之力瞬間夾持一倍或者數倍的力量擊打敵人,而治療疾病時,不但要考慮到使用真氣量的大小,還要仔細算計真氣的力度。

    如果也採用對敵的那樣使用真氣,瞬間爆發出一倍或者數倍的真氣力量,這一下子估計將張九齡大腦內衝擊成漿糊一般,不要說給人治療了,那是殺人。

    這是一個技術活,不是力氣活,控制力度是最主要的,不能過猛,以免真氣傷及附近腦組織,也不能過於輕,那樣根本穿不透病灶。

    「大哥,您回來了,大虎他們都等了好久了」

    秦軒邊走邊考慮問題趕到自己家門前時,就看到了阿虎在那裡站著,本來張九齡要留秦軒在家裡吃飯的,因為約好了今晚在家裡宴請農莊王大虎和醫館的古醫生他們這些人,所以婉言謝絕了。

    「人都到了吧,有事情給耽擱了,叫大家久等了」

    「沒事,他們也沒到多久,都在鋪子裡玩著呢」

    「怎麼不在家裡等,快叫他們都進屋」

    秦軒笑著說道,這秦州的宅子,就留了幾個丫鬟、廚娘和負責花草、打掃院落的下人在此駐守,自己不在的這些時間,基本沒有人來這裡,平時大院門也是關著的,就是阿虎他們沒事也不進去的。

    大虎和二虎兩兄弟看著真是變了樣,雖然依舊是那種普通百姓的打扮,但是從精氣神上來看,那種神情和發自內心的開心是掩藏不住的。

    而古醫生和萬醫生則是老樣子,看不出和以前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但是從兩人微微發福的身材來說,也知道兩個人現在過的不錯,至少是比起以前來不錯,發福就是心寬體胖的標誌。

    「看樣子大家過的很好,我也感到很高興,今天就給大家拜個早年,共同舉杯乾了」

    秦軒的確很開心,這些人可以說是兄弟和朋友,自己最初的起步在這裡,他們都是自己的臂助,一個人來到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不管幹什麼,少不了朋友,不然什麼事情都幹不成。

    其實話說回來,有沒有真正的朋友,這點不容置疑,但是如果一個人光靠朋友之間的情誼來維繫,顯然是不可能的,秦軒是要幹大事情的人,不是只為了在唐朝醉生夢死的生活。

    想要幹事情,就必須有人幫助和追隨,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個說起很簡單,但是要叫大家義無反顧的跟著你幹,沒有利益的支持,那也是不現實的。

    古人講義氣,這點要比後世的人強的太多,但是講義氣不是沒有度的,自己發了財,卻不管這幫子兄弟,這樣能有幾個兄弟朋友會一直義無反顧的跟著你?

    人總體來說都是有私慾的,不管是現在還是後世,都一樣,秦軒在這點上看的很清楚,對待朋友兄弟,從來不吝嗇,自己不缺錢,也不能叫兄弟們餓著肚子,情誼和利益缺一不可。

    「秦大夫,你這在長安醫科大學做了教授,朝廷培訓了不少各地的郎中,我們什麼時候也去培訓一下?」

    「老古,這一期的培訓都是朝廷抽調的,主要是地州的官府和軍隊的醫者,還沒有對私人展開,不過今年醫科大學蓋了新校舍,今年準備對外招收收費的學生,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報名,一定歡迎」

    秦軒笑著說道,這古澤雲和萬史通當時是自己僱傭的郎中,自己離開開秦州後,這醫館也就承保給了二人,因為前期闖下的名聲,在外傷科這一塊,秦州還是沒人能比的。

    原有的男徒弟當中,孫越林和鄭強帶著兩個師弟跟著封常清去了安西,這門診上還留著幾個徒弟,在外傷這方面,現在基本可以獨立的實施一般縫合包紮以及一些骨傷科的小手術。

    有了這些外傷科的名聲,逐漸慢慢吸引了不少患者前來這個醫館,目前不敢說在秦州是患者最多的醫館,但是有外傷的病患,首選的絕對是這裡。

    都說一個好的項目能帶動一個地方的經濟,醫館也是如此,當患者在這裡醫治好外傷,那麼這些患者就是有了其他的疾病,也會來這個醫館,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群體效應。

    這兩年隨著秦氏醫館的名聲漸漸響亮,所吸引的不光是秦州本城的百姓,就是附近的患者也前來醫館,有了患者,古澤雲他們的收入也就水漲船高。

    不過古澤雲知道,醫館裡的弟子不可能一直在這裡工作,早晚有一天會離開的或者自己開醫館,這外傷科雖然目前一些小傷他們也能自己做,但是畢竟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只是個半瓶子水而已。

    長安醫科大學招收自費生的消息,古澤雲他們也聽說了,醫館裡秦軒的幾個徒弟今年都準備報名參加的,以後估計也不可能在回醫館了,這個醫館要想開下去,這們手藝必須自己掌握才行。

    其實秦軒將醫館承保給二人,可以說也就是收取了一個房租費,沒有要太高的費用,主要就是為了保住這個醫館,不至於關門。

    古澤雲和萬史通都是秦州人,當初秦軒離開秦州時,也徵求過他們的意見,能否跟著自己去長安或者洛陽,不過他們不比自己帶的幾個徒弟,都是家室在秦州的,所以也就沒有離開秦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