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大道小說網 第622章 運針 文 / 砍刀

    寧王可是除了李隆基之外,最尊貴的皇族之一,秦軒招呼何太醫脫他的衣服,這是有點叫何太醫為難,何況玉真公主在旁邊,沒有她的許可,他們也不敢亂動的。

    寧王躺在床上,何太醫他們說心裡話,是不想去在動他,這次發作的病情很嚴重,比以往的都厲害,他們沒有一點把握能叫寧王醒來,而且通過診脈,雖然沒說出來,但是心裡都覺著他這次很難挺過去了。

    這種病,他們也知道忌諱亂翻動患者,要讓患者盡量保持安靜,秦軒叫他們幫著解開寧王的衣服,萬一他就這麼過去了,兩人是有口說不清楚了。

    「兩位太醫沒事,不用擔心」

    秦軒看到兩人有點遲疑,就笑著安慰道,玉真公主雖然發話了,兩位太醫還是想秦軒自己去做這事,給這些高高在上的皇族們看病,時刻都的小心著,普通的疾病沒什麼,這種隨時都有可能嚥氣的重病,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掉腦袋的。

    話說到這個份上,何太醫兩人是硬著頭皮也得干了,這種心臟方面的疾患,一旦挪動病患,就會加重他心臟的負荷,這點他們很清楚。

    寧王真是一身的肥肉,露出的胸部足可以和一般的女人相媲美,如果不看人只看局部,以為是個女人呢。

    秦軒手持三根銀針,其中兩根刺入前臂正中,手腕橫紋上二寸的內關穴,另外一根刺入胸部正中的膻中穴,手起針落,速度極快,沒有一點拖泥帶水。

    只見秦軒俯身在床邊,左右手同時持著兩側內關穴的銀針,微閉雙眼,丹田內真氣開始運轉,這次不同的是,丹田內的真氣團如同八卦圖一般分成陰陽兩個部分。

    寧王的病是陰陽兩虛之症,如果只是單純的用一股真氣去貫通經脈,並不能起到好的治療效果,而且他的症狀是陰虛重而陽虛輕,還不能一味的陰陽同補。

    人體為左陰右陽,男為陽而女為陰,而秦軒體內的真氣中有幾女的元陰,所以才達到一種陰陽調和,陰陽平衡的一個狀態,而將真氣轉化成陰陽兩氣,這也是第一次嘗試。

    寧王年歲已高,體內元氣漸漸耗損,而身氣機和運化功能減弱,在加上身體過食肥膏,以至於他體內陰氣虛損,長久如此,陰損及陽,而至現在的陰陽兩虛。

    不過好在他是陰虛重而陽虛輕,如果是陽氣虛損嚴重的話,氣虛血瘀,經脈受阻,血行不暢,這一次發病估計秦軒沒有到來,可能就一命嗚呼了。

    這陰陽互補的同時,是十分耗費精神的,要做到一心二用,而使用真氣時又不能過於猛烈,《靈樞-經脈》篇中曰:「虛則補之」,但是對於體質久虛之人,應緩補而不可操之過急。

    這是自秦軒修煉「心訣」和「禽戲」以來,最艱難的一次使用真氣治療疾病,不但要將體內真氣分化成陰陽二氣,還要運轉這陰陽二氣從不同的方向釋放。

    這是一個高難度的治療方法,第一次嘗試,秦軒也不敢過於大膽,只是慢慢從丹田之中先釋放出一絲真陰之氣,沿著經脈朝左臂運行。

    在這同時,又從丹田中釋放出一真陽之氣,由右手中指灌注於銀針之上,朝著寧王體內前進,並且左右手開始同時運針,以推動真氣運行。

    秦軒第一次使用這方法治療,真氣倒是使用不多,但是在運氣行針時,特別耗費體力,而且寧王的床榻比較矮,身材高大的他站著俯身同時左右開弓運針行氣,姿勢實在是彆扭和難受。

    不到兩柱香的時間(十分鐘),微閉著雙眼的秦軒額頭就開始出汗,先是細密的汗珠,沒過多久,汗珠開始越來越多,而這時兩股真氣同時聚集到了膻中穴。

    膻中穴是任脈之大穴,位於前胸正中,兩乳.頭連線之中點(女子不可用此法定穴),主治胸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難等症,同時這穴又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和任脈交匯處。

    《靈樞-海論》曰:「膻中者,為氣之海」,此穴是理氣之要穴,同時也是心包之「募穴」,「募穴」為臟腑之氣彙集於胸腹部的腧穴,「募」有聚集匯合之意。

    一般人們常說「五臟六腑」,這是指男子,而女子多了一個子宮,就成了「六髒六腑」,這六髒六腑都有一個「募穴」,一共十二大「募穴」。

    心包絡的「募穴」膻中,不但是「氣之海」而且有條理氣機的作用,能活血通絡、寬胸理氣,而心包絡是包裹心臟外部的一層膜,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

    心包是心臟的外圍,邪氣入侵心臟,首先入侵的就是心包,《靈樞-邪客》曰:「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捨也。其髒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

    這就是秦軒第一次治療首先選擇膻中穴,而沒有選擇心的「募穴」「巨闕穴」的原因,俗話說「治病如抽絲剝繭」,需要一層一層的治療,不能捨本逐末,也不能捨末逐本,這是急不來的事情。

    而「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穴,關者,關卡也,此為手厥陰經脈的關卡,有寧心安神、理氣鎮痛之功,主治心痛、心悸、胸悶氣急等症。

    內關、膻中兩穴配合,在加上秦軒體內的陰陽之真氣,首先可以去除心包之疾患,先修理好城牆,衛敵於外,然後在治理內部事宜,不然內外交困,患者有可能就有可能翹辮子了。

    「長公主,這秦大夫一臉的大汗,是否要幫著他擦擦?」

    何太醫焦急的問道,他和王太醫一直在邊上看著秦軒行針,兩側內關穴上的銀針在他的手下運轉如飛,時急時緩,一會有如「鳳凰展翅」,一會又如「餓馬搖鈴」,運針手法很是精彩。

    眼花繚亂的行針手法看的何太醫是血脈膨脹,他雖然是醫博士,但是對針灸一途也有涉獵,知道他是在運針行氣補瀉。

    這「鳳凰展翅」運針的手法是用手拇指和食指夾持針柄,運針之間,一捻一放,如騰飛之狀,這是針灸運針手法裡的一個洩法。

    而「餓馬搖鈴」則是運針手法裡的補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撩針頭,如餓馬無力之狀,緩緩前進則長,後退則短。

    何太醫不知這種運針補瀉的手法叫什麼,只是覺著十分的華麗好看,而太醫署裡也有幾個針灸博士,從來沒見過他們使用這樣的運針手法。

    何太醫雖然心裡十分的震驚,這個秦軒如此年輕,就有如此純熟的運針技法,但是這些都隱藏在心裡,沒有從臉上表現出來。

    他是一個醫博士,秦軒只是一個醫師而已,還不是他自己經過太醫署考試得到的職稱,是聖上恩賜的,在這個講究出生和階級的年代,野路子始終比不上正統。

    看到秦軒停止了運針,只是兩隻捏著針柄,像是在做暫時的休息一般,何太醫這才抬頭看秦軒的臉,不看不知道,一看驚一跳,就是一個運針行氣,能把自己運的滿頭大汗?這是鬧哪樣啊?

    「不用,暫時不要打擾他,免得擾亂他行針」

    玉真公主面無表情的說道,對於秦軒的能力,她自認為很清楚,但是也實在搞不懂,就是針刺一下,大冷天的就如同在蒸籠裡一般,會揮汗如雨?

    搞不懂的問題,就不要輕易的下手去做,這是在給自己的哥哥治病,萬一擾亂了他的心神,出現什麼岔子,那就是罪該萬死了,再說了,出個汗又不會死人,打擾治療出岔子了會要命的。

    王太醫是藥學博士,對於針灸沒有多少研究,所以一直在邊上看著,也幫不上什麼忙,只有在開了藥方後,他能將最上等的藥材使用上,並且能煎出最好藥效的湯藥來。

    作為藥學博士,對於每一味藥的藥性藥效熟悉程度比自己對老婆還瞭解,藥品也分等級的,作為醫者可能不瞭解,但是對於專攻藥學的,這些事必須掌握的。

    因為來時就親自煎了何太醫開的一副藥給寧王服下,然後就沒自己什麼事情了,覺得自己來是多於的,聽到何太醫說要不要給秦軒擦汗,就趕緊的拿一個帕子準備去擦汗,聽到玉真公主說不用,一時愣在那裡。

    就是擦個汗會有什麼影響啊,王太醫腹誹著,這汗珠子在臉上流下來,那的多難受,今天來給寧王治病,自己和老何都沒怎麼辛苦,但是這個年輕人不可小瞧,扎針能把自己扎出一身汗來,看樣子是耗費了很大的精力。

    王太醫之所以對秦軒又好感,不是因為他扎針耗費精力流汗,而是前面他叫何太醫拿一瓶藥,取出幾粒放入寧王舌下,就是這幾粒藥,叫王太醫十分震驚。

    秦軒讓何太醫取藥,身為藥學博士的王太醫自然也跟著看看是什麼藥,這個在太醫署,給皇家人治病,必須要有藥學博士跟著,鑒別藥方中使用的藥材好壞,這個也是他們的職責。

    當何太醫將藥遞給他看時,一下子就將王太醫的眼神吸引了過去,暗黃色略略有點透明的,如同黃豆大小的光滑顆粒,細細一聞,一股子芳香之氣衝入鼻孔,使人頭腦為之一清,這是好藥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