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鐵血大民國

第一卷 風起京華 第八十二章 內交之策 求收藏、求推薦 文 / 大羅羅

    還是要求三江票啦!

    「校長,您是說要我舉辦一場訂婚儀式?」

    常瑞青用不解的眼神,看著自己那位新鮮出爐的「客卿幕僚」金永炎金大校長。

    金永炎哈欠連天,天色已經是深更半夜,他明顯也有些疲憊了,不過還是強打著精神在給自己的「東主」常瑞青出謀劃策。

    「耀如,你還是不太會做官……帶兵打仗你是一把好手,我沒有什麼好教你的。可是論到做官,你還是太嫩了一點。最基本,最起碼的官場應酬,拉關係、走門路、套交情你一個都不會,全憑著徐又錚的提攜和你帶兵打仗的本事爬上來……這可不是長久之計,你要知道,看得見的敵人永遠不是最可怕的,而最可怕的敵人永遠在你的身後,和你在同一個陣營裡面,就是你的同僚,你的上官!知道了嗎?要想把官當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最起碼的。而如何做到這點呢?就只有交朋友了,朋友越多越好,哪怕是狐朋狗友也行,哪怕連狐朋狗友都算不上,能混個臉熟也是好的。可如何得到這些狐朋狗友,如何讓整個官場都知道有你這號人呢?

    辦法就只有應酬了。只知道埋著頭帶兵打仗是不行的,還要學會利用各種機會拉近你和同僚、上官之間的關係,這一點是很重要的。耀如,我記著你在武昌陸軍預備學校的時候好像挺能拉關係的,怎麼到了北京就只會埋頭帶兵了呢?這樣太過清高,在官場上很容易被孤立起來的,除非你將來真不打算在北洋的圈子裡混了,否則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這回你和那個王若男小姐訂婚我看就是個機會,大肆鋪張一下,把京、津地區的達官顯貴,能請的都請個遍。不求別的,最少也要讓你在他們面前混個臉熟吧?要不然以後就是有錢使進去,他們也不知道誰跟誰啊。」

    常瑞青也不是蠢人,被金永炎一提醒,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這幾個月他的心思的確都在帶兵打仗上面,在人際關係方面也僅限於拉攏身邊的那些保定生……這樣干也不能說錯,不過是有些太孤傲了,除非今後不在北洋混了,大家見面是敵非友,不用講什麼交情了,要不然多個朋友總是多條路的。

    「校長教訓的是,學生這段時間的確是忽略了。」常瑞青思索著道:「學生這就著人去安排,校長,您覺著學生的訂婚儀式,有什麼人是必須要請到的呢?」

    金永炎打了個哈欠,掰著手指頭道:「徐又錚對你有知遇之恩,這是一定不能忘掉的,而且你請他一定會到。此外,北京周圍那些師長、旅長一級的北洋將領一定要請。他們或是和你平級,或是高你半級,照例都會來,不來也會派代表送上一份賀禮。如果你不請他們就是瞧不起人了。再一個就是各方面駐天津的代表……我想你一定聽過北京是前台,天津是後台的說法吧?」

    常瑞青點點頭,這個說法是形容北洋政局的,他在後世的歷史書籍上看到過,在這個時代也聽說過。金永炎又接著說:「這些代表駐紮天津就是拉關係、走門路的,你今後也要在天津派有專人來聯絡各方。」

    「學生明白了。」常瑞青心說,這個幕僚倒是挺負責任的,還教了自己不少混官場的基本功,以後有機會還是要好好安排個優差的。

    金永炎看了眼常瑞青,又緩緩的又接了下去:「除了這些人之外就是北洋的文官和北洋財團的經濟界人士了……當今亂世,文人和商人的地位都沒有軍人來得高,你一個混成旅長發帖子,除了幾個特別有勢力的,多半會過來捧場,將來你如果需要治理地方,恐怕還是需要文官的,現在多結識一些是有好處的。哦,還有天津的那些東西洋行的大班也要請到,日後你要買槍買炮可離不開他們。最後就是京、津地區的文化人,特別是報紙記者、大學教授什麼的,你千萬別小看這些書生,一支筆有時候勝過十萬兵!能拉攏還是拉攏一下為好。唔,基本上就這些了。再多,估計利順德大飯店的大廳也就坐不下了。」

    ……

    就在同一個夜色當中,離開北洋大學宿舍的蔣j石帶著幾個隨從悄悄走進了天津日租界。他的目的地是日租界裡面的一個相當僻靜的小別墅。幾個矮壯敦實的漢子在小別墅周圍遊蕩,蔣j石知道這些都是駐天津的日軍所派出的人員。由於《辛丑條約》的規定,中**方在天津的駐軍不能超過300!而日本卻在天津駐紮了近5000人的大軍,因此他們才是天津實際上的主宰!任何一個在天津活動的中國方面的勢力,或多或少都在接受日方的「保護」,國民黨或者是革命黨也不例外。

    蔣j石匆匆地走近了這個小別墅的大門口。下意識地看了一眼自己背後。那幾個化妝成中國人的日軍人員都知趣的散開了。鐵門吱呀一聲從裡面被推開了,走出來一個穿著白色長衫的年青人,似乎認識蔣j石,也沒有說話,就恭恭敬敬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蔣j石衝他微笑點頭,然後就跟著他向花園裡面走去,而蔣的隨從,則留在了門口,警惕的四下張望著。

    穿過花園,在寬敞的客廳裡面。已經早有人在等候了,一個個子不高,約莫三十多歲,長相斯文,好像是一個白面書生似的中年男子坐在沙發上面。看見蔣j石進來,就起立相迎:「介兄一臉的喜色,是見著赤色旅的頭目了嗎?」

    「幸不辱命,今天總算是見著左民了,溥泉兄,你的主意還真是管用啊!」

    蔣j石口中的「溥泉兄」正是國民黨在北方地區的負責人張繼,同時也是中國最早的「社會主義」者之一!呃,實際上國民黨同社會主義的關係並不是後人想像中的「水火不容」,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鑒了社會主義的某些理論。當然,由於歷史上國民黨一派的「社會主義者」接觸到的社會主義理論,多是來源於日本或者是歐洲原版,因此思想也比較混亂,更多傾向於反動的社會民主主義,而非革命的馬克思列寧主義……

    「見著左民了?」張繼的臉上閃過一絲訝異。蔣j石聳了聳肩,笑道:「應該是巧遇吧?小弟的運氣不錯。」

    「哦。」張繼點了點頭,伸手指了下沙發,請蔣j石坐下,又吩咐下人上茶。然後就一邊飲茶一邊向蔣j石詢問起同左民見面的情況來了。當他聽到蔣j石估計左民接受過長期嚴格軍事訓練,並且很可能是接近北洋陸軍核心的軍官的時候,眉毛不禁微微皺了起來。

    「介兄,你憑什麼認定他是北洋軍的核心人物?」張繼不解地道。

    蔣j石微笑著解釋:「因為他告訴我,段祺瑞、馮國璋已經達成了聯合共治的協議,準備廢除《臨時約法》,解散國會,下一步就是武力統一中國了!這樣的機密,除了北洋核心的人物,還有誰會知道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