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鐵血大民國

正文 第729 錯誤的戰爭 十一 又是一更砸吧 文 / 大羅羅

    華盛頓,白宮。

    在這座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的官邸門口已經停了一長溜的汽車,看牌照好像都是屬於美國政府的,華盛頓市內為數不多的公車似乎都集中到了這裡。這代表著今天來到白宮開會的,都是美國最重要的人物。

    美國海陸軍的部長、陸軍參謀長、海軍作戰部長、國務卿、財政部長、新成立的美國戰略情報局局長,還有那位很少管商務的商務部長等十幾位要人都魚貫步入美國總統的橢圓形辦公室,或坐或站還不時低聲交談。現在美國參加的已經不是同日本的太平洋戰爭了,而是真正成為了這場世界大戰的大玩家,不僅在太平洋上和日本苦戰,還在中東同印度、蘇聯紅軍展開了規模巨大的地面戰爭。不過讓美國高官們有些鬱悶的是,隨著美國的全面參戰,這場世界性戰爭的重擔好像一夜間都壓到了美國人肩膀上。在過去2年多打得不可開交,造成2000多萬人傷亡的中蘇、蘇德主戰場,現在都是一片「靜坐戰」似的寧靜。中國人、德國人和蘇聯人現在似乎終於取得了一致——他們都準備坐下休息,同時觀看美國、英國和印度的表演了。

    橢圓形辦公室內,總統副官卡頓上校早早準備好了大幅作戰地圖,地圖上分別用幾種顏色標明了中東戰區的敵、我、友三方形勢。敵當然是指以印度紅軍為主的蘇維埃同盟一方的軍隊了,總數估計有300多萬。三個巨大的紅色箭頭分別指向麥地那、大馬士革和安曼,代表著至少150萬進攻部隊!在大馬士革、安曼和西奈半島還有三個小紅點,代表著堅守在那裡的三個印度集團軍。另外。在泰布克附近還有幾道紅色的線條,這意味著有幾道印軍阻擊線正在阻擋南下給麥地那解圍的英美裝甲集群。

    美國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站在地圖前面,用一根教鞭指著地圖介紹道:「……目前中東印度軍隊的目標是很明顯的,就是要吃掉麥地那的8個美英步兵師。史迪威中將報告,正在圍攻麥地那的印度紅軍最少有30萬人!擁有大量的火炮,而且作戰非常勇敢,進攻已經持續了5天。目前史迪威集群的傷亡失蹤已經超過15000人。不過仍然可以堅持10到15天。也就是說,中東會戰勝負的關鍵就在於麥地那的堅守和韋維爾機械化集群的進攻。」

    他用教鞭指指地圖上正指向泰布克的藍色箭頭道:「這就是韋維爾集群,以英軍第8集團軍為主力。加強有美軍的4個裝甲師,總計有10個裝甲師和10個摩托化步兵師。兵力超過30萬,擁有坦克、自行火炮2500輛,是我們最強大的打擊力量。就在前天。他們已經突破了漢志北方重鎮泰布克,打開了前往麥地那的門戶。雖然印軍還在前往麥地那的道路上頑強阻擊,但是對於他們成功突破印軍阻擊抵達麥地那,我充滿信心。

    另外,印軍隊敘利亞和外約旦發起的反擊,雖然聲勢浩大,但仍然可以確定為佯攻。在英美盟軍主力和優勢空中力量的打擊下,印軍的佯攻不僅不會取得任何效果。而且還會付出巨大的人員傷亡。

    以上就是陸軍參謀部和中東戰區對目前戰局所作出的一致判斷。」

    「那麼說起來我們很快就能贏得中東了,是麼?」羅斯福眉毛一挑。追問道。

    「這取決於蘇聯和印度的決心。」麥克阿瑟搖搖頭說:「目前陸軍參謀部基本可以確認我們已經在中東戰場上佔了上風並且將讓印度紅軍付出難以想像的傷亡。」

    「難以想像的傷亡是多少?」霍普金斯插話道。

    「截至昨天,美英盟軍中東戰區報上來的統計數字是擊斃18萬8千、俘虜2萬3千,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在我軍空襲中傷亡的印軍後勤運輸部隊的官兵。」陸軍部長喬治.德恩接過話題回答道。

    「最多也就20多萬。」多諾萬搖搖頭道:「我不認為印度gcd會在乎這點損失……據我所知,蘇聯在過去的2年多裡平均每個月要承受60萬人員損失!」

    「60萬!上帝啊!」聽到這個數字財政部長摩根索驚呼了一聲。「那麼說來,過去兩年多蘇聯已經損失了1800萬人!」

    「應該是2500萬!」多諾萬冷冷道:「因為還有幾百萬中亞m斯林已經完全背叛了蘇聯,另外有兩三百萬被佔領土上的斯拉夫人進了集中營!」

    「可是蘇聯人民還在戰鬥?」羅斯福看著多諾萬,意思很明顯,他想知道蘇聯國內的民心士氣。

    「是的,總統先生,蘇聯人民仍然緊密團結在托洛茨基和蘇聯gcd周圍,因為他們沒有別的選擇。」多諾萬解釋道:「現在的形勢很明顯,中德兩國將會在打敗蘇聯紅軍後將這個國家瓜分掉!」

    「那麼,印度呢?」羅斯福想了想問:「中國和德國有沒有滅亡印度的計劃?」

    多諾萬搖搖頭:「沒有,實際上希特勒根本不關心印度的事情,而中國gcd的主席毛zd在去年還秘密前往印度同印度gcd接觸,根據戰略情報局所掌握的情況,中國人原本準備承認印度gcd的政權,可是印度gcd卻終於gc國際和蘇聯。去年9月份的印g黨報《布爾什維克》上面曾經刊登魯易的署名文章,在文章中魯易表示,蘇聯需要多少個師,印度就派多少個師,為了保衛蘇聯和完成世界革命,印度不惜付出一億傷亡!」

    「一億傷亡?」羅斯福輕蔑地笑了笑:「這是我聽說過的最大的笑話,印度gcd居然會把這種文章刊登在報紙上。他們就不怕失去人民的支持麼?」

    一屋子的美**政大員互相看看,誰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總統的問題。羅斯福聳了聳肩,又道:「如果我們要進攻印度毀滅印度gcd。或許印g會發動他們的人民群眾和我們拚個魚死網破,但是為了蘇聯、為了中東……我想他們付出幾百萬人就差不多了。」他思索了下,看著麥克阿瑟,放沉了聲音:「也就是說,這一次教訓還不足以迫使印g放棄中東,我們還需要一次或是兩次規模巨大的勝利!」

    麥克阿瑟點點頭:「總統先生,實際上我們和海軍已經在做這方面的計劃了。」他看看海軍作戰部長威廉.萊希。後者站起身走到地圖前,從麥克阿瑟手中接過教鞭,指了指蘇伊士運河道:「這條運河的船閘修復和水下障礙物清除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很快就可以恢復通航了。所以我同萊希將軍商量後提出了一個在波斯灣實行登陸的構想,目前正在制定具體計劃。」

    「波斯灣登陸?聽上去有點意思。」羅斯福揚揚眉毛,露出感興趣的表情:「說說大概的計劃。」

    「計劃並不複雜,」威廉.萊希道:「我們預計目前在敘利亞、外約旦和漢志的戰鬥還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雖然我們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創印軍。但是印度紅軍的數量非常龐大,他們可以承受巨大的損失,所以戰爭可能出現僵持局面。不過為了補充他們在前線所蒙受的損失,印度紅軍必然會將波斯灣附近的駐軍抽調一空。這樣就給了我們在波斯灣地區實施登陸的可能性,海軍建議聯合英國皇家海軍,出動10艘戰列艦、3艘航空母艦以及更多的巡洋艦、驅逐艦,運送15萬到20萬軍隊去波斯灣執行這一任務。在完成波斯灣登陸後,我們還可以將艦隊留在印度洋。從那裡進攻蘇門答臘。目前日本控制下的最大油田,巨港油田就在蘇門答臘。如果我們能將這個油田摧毀,日本很快就將失去石油供應!」

    「這個主意不錯,我很喜歡!」羅斯福拍了拍手,笑道:「我現在就批准這個計劃,麥克阿瑟將軍、萊希將軍,我要求你們盡快組織力量實行波斯灣作戰,同時……」他又看了眼國務卿赫爾和商務部長霍普金斯:「科德爾、哈里,你們設法去聯絡印度gcd,告訴他們,美國無意侵犯印度本土,也不打算干涉印度的國內事務。美國同印度沒有根本性的利益衝突,一個強大的、負責任的印度也符合美國的利益。」

    ……

    這個時候在打如意算盤的不僅僅是美國,還有遠在莫斯科的革命先知。

    克里姆林宮內的氣氛最近輕鬆了許多,尤其是第一批印度國際主義戰士抵達莫斯科並且在紅場舉行了一場盛大閱兵式後,蘇聯高層原本有些低落的情緒又高漲了起來。而且中東戰場的局勢在他們看來,似乎也同樣是勝券在握了。更讓他們感到高興的是,雖然已經進入四月,但是中德兩國好像並沒有要發動大規模進攻的打算,看來蘇聯可以獲得一個喘息之機了!

    「主席同志,這是布柳赫爾同志和圖哈切夫斯基同志聯名提交上來的戰況匯總。」瓦采季斯得意洋洋的從文件夾中取出一疊文件。最近托洛茨基的心情也像大部分蘇聯高層一樣,臉上也多了不少笑容。中東正在上演的大戰似乎讓他看到了戰爭轉折點的到來,印度國際主義戰士在同英美較量時展現出了不俗的戰鬥力,在武器裝備不如對手,又沒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還能掌握戰爭主動權,真的很值得蘇聯紅軍向他們學習了。

    「主席同志,目前中東會戰進展十分順利,潛伏在漢志山脈北麓的烏博列維奇集群沒有被美英發現的跡象。美英盟軍的韋維爾集群在奪取泰布克後明顯加強了攻擊力度,一天一夜就突破我軍兩道阻擊線,前進了一百多公里,不過現在又被阻擋在歐拉一帶。就是這裡。」瓦采季斯指了指地圖上面的一個周圍都是低矮丘陵的小鎮道:「別洛夫同志本人就在歐拉督戰,他在歐拉擺了4個師,有信心守上一個星期。

    另外,亞基爾同志和費季科同志各指揮五個集團軍,兵分兩路向大馬士革和安曼方向進攻。現在已經同阻擊的英美軍隊發生交火,被他們吸引住的英美軍隊估計超過30萬……」

    「傷亡情況怎麼樣?」托洛茨基忽然打斷道:「印度人的傷亡和英美的傷亡數字是多少?」

    「自中東開戰以來,印度紅軍的陣亡、重傷和失蹤人員總數已經超過18萬;英美盟軍的損失估計在5.5萬到6.5萬之間,其中被俘約1800餘人。」

    「差不多是3:1的交換率,」托洛茨基瞥了瓦采季斯一眼:「印度同志的武器裝備那麼差,還能打出這樣的戰績,真的很不錯!比我們這個老師要好!」

    瓦采季斯的臉龐微微一熱,他知道托洛茨基對蘇聯紅軍在過去兩年巨大的傷亡非常不滿,可那又有什麼辦法呢?中德兩國特別是德國的陸軍可不是美英的業餘化陸軍能比的!他忙岔開話題,從文件夾中抽出一疊照片遞給托洛茨基。

    「主席同志,這是我們在巴拿馬的情報人員派下的照片。」

    「巴拿馬?怎麼回事?」托洛茨基愣了下,接過照片翻了翻,都是軍艦通過運河的照片,有一艘航空母艦和至少五艘戰列艦。

    「主席同志,根據我們駐巴拿馬的情報人員報告,這些軍艦是三天前通過巴拿馬運河從太平洋進入大西洋的!」

    「進入大西洋?」

    「另外,這一張是潛艇拍得照片。」瓦采季斯又抽出幾張照片。「這上面是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一共五艘,正在穿越英吉利海峽進入大西洋,和它們同行的還有數十艘輕型軍艦和大批運輸艦。

    這張非常關鍵!上面這艘是剛剛下水的英國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它正航行在蘇伊士運河之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