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鐵血大民國

正文 第754 邪惡的糧食戰 還有嗎? 文 / 大羅羅

    「……10356人,我永遠記得這個數字,這是喜馬拉雅集團軍群在1935年7月10日這一天裡損失的人命總數!僅僅一天時間就有10356名印度和印度支那的革命戰士長眠在了雪域高原之上。高速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為了人類的解放事業離開了他們的家鄉,離開了他們的雙親,離開了愛人和孩子,他們響應黨和國際的號召加入紅軍,克服種種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來到了海拔5、6000米的高原戰場。這裡的空氣稀薄到了普通人根本法呼吸的地步,這裡夜間的氣溫竟然會低到零下,而我們的士兵卻只有單薄的夏裝……每一天,每一天都有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病倒,可是卻沒有人提出要求治療,或許想要離開戰場回家!他們都咬著牙在堅持,咬著牙在戰鬥,冒著敵人強大的炮火、機槍火力和飛機投擲下來的炸同武裝到牙齒的中國侵略軍進行殊死搏鬥!為了人類的解放,為了印度的強大而不惜犧牲一切!這樣的同志,應該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和緬懷,每一個印度人、每一個勞動者都不應該忘記這些最可愛的印度gc主義戰士,因為忘記他們就等於背叛!」——以上摘自乍裡亞同志的回憶錄《寫在在第二次世界革命之前》(又名《世界革命失敗的開始》。

    「我不要傷亡數字,也不想知道有多少人在生病,我只要樟木!」說話的是乍裡亞同志。1935年7月11日清晨的乍裡亞同志,那份記錄著10356名印度和印度支那最可愛人的死亡的報告被他捏成一團丟進了廢紙簍。雖然他和魯易在世界革命失敗以後的許多年裡。都一再稱這些印度和印度支那革命戰士為最可愛的人。不過在當時,他們父子卻沒有做過什麼能挽救這些最可愛人生命的事情。

    比如早一點同大中華聯邦停戰,比如放棄這場每天都要斷送一萬多最可愛生命的喜馬拉雅戰役。實際上他們是有這種機會的,根據後來解密的大中華聯邦政府的檔案顯示,時任聯邦總統和中g主席的毛zd就曾經不止一次透過中國駐東京大使,同樣是gcd籍的張w天向印度方面提出和平建議,條件還頗為優厚!可惜在當時魯易和乍裡亞父子看來這些優厚的和平條件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中帝國主義已經窮途末路了!

    「同志們!我們是困難,我們的傷亡是不小。但是敵人又能好過多少?魯易同志剛剛給我發來電報,中國總統毛zd又一次給我們駐東京的大使館寄去了求和的書信!表示願意同我們和平共處,還準備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解決邊境劃定問題!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中帝國主義的局勢已經岌岌可危了,他們干涉印度革命的政策早就破了產,他們在中東又遭到了慘重損失,他們對偉大蘇聯的進攻也陷入了泥潭,他們現在已經處於蘇聯和印度的夾攻之下。所以急於同我們達成和平,好抽身去對付偉大的蘇聯!同志們,你們說說,我們能不能給他們這個機會?這是縱虎歸山啊,雖然他們肯定打不過蘇聯,但是中帝國主義卻能因此再苟延殘喘一陣。再繼續壓迫水深火熱中的中國人民。同志們,你們忍心看到中國勞動人民繼續生活在帝國主義的地獄當中嗎?」

    設在一所廢棄的寺廟裡面的印軍前進指揮部裡面的稀薄的空氣一下沉寂下來了。現在坐在這裡的都是印度紅軍中的印度籍軍官,大多是第34集團軍、第35集團軍的師長、團長,他們指揮的部隊在這段時間裡都蒙受了慘重損失。而且還出現了大量的病號,主要是不適應高原的稀薄空氣和寒冷氣候而患病的。有些部隊裡面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發燒,可是只有幹部才能得到治療。普通士兵只能帶病堅持作戰,但是高原作戰對官兵的體力消耗非常大,這些病號根本法負擔,甚至有不少人在進攻途中猝死!

    另外,部隊的後勤補給也開始供應不上,現在雲集在樟木一線的印軍和印度支那解放軍的部隊有三個集團軍(軍,十五個師,超過二十萬人。此外還有從尼泊爾徵集來的二十多萬支前民工,每天的消耗都是個天文數字!而且戰前印度東北方面軍司令部對喜馬拉雅山區作戰的困難程度和華軍的抵抗都估計不足,根本沒有想到區區一個師的華軍可以阻擋二十萬印軍那麼多時間。所以囤積在加德滿都的後勤補給物資數量不足,現在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從印度腹地緊急調集來的物資又沒有那麼運上來,事實上現在印度國內的工農業生產因為大量的勞動力參加紅軍和中國人的轟炸,出現了大幅度下降的情況。印度紅軍總後勤部手裡的存貨也不多,甚至連供應六十萬大軍使用的棉衣都遲遲籌集不到。

    「政委同志,部隊、部隊太困難了,同志們是一邊忍饑挨凍一邊作戰啊!而且、而且很多同志都生了病,病得很重,沒有醫藥還要堅持戰鬥,結果許多人就這樣倒在進攻的道路上了!真是太慘了……」

    終於有一個三十多歲的印度紅軍師長開口訴苦了,這種年紀又做到師長的印度紅軍軍官一定是參加了十幾年革命戰爭的老同志了。雖然早就看淡了生死,習慣了部下成百上千的傷亡,但是像這次這麼多人因為忍饑挨凍又缺少醫藥而不明不白死去的情況,還是第一次看見,所也忍不住流了幾滴眼淚,看來還是紅心不堅啊!

    「謝卡爾.蘇曼同志!」乍裡亞語聲如鐵,臉色陰沉。「我再說一遍,我不需要聽這些話,我要的是你們奪取樟木的保證!現在我們的幾十萬大軍被堵在喜馬拉雅山的幾個山口前面。敵人的數量只有我們的十分之一,而且也沒有多少大炮、沒有一輛坦克。在樟木這裡連一架飛機都沒有!

    而且他們也在呼吸同樣的空氣,在同樣寒冷的環境中戰鬥!既然敵人能忍受喜馬拉雅山的嚴酷自然條件堅持戰鬥,我們的gc主義戰士為什麼不能?難道他們還不如中帝國主義的反動軍隊嗎?」

    謝卡爾.蘇曼羞愧的低下了腦袋,不敢再說話了。是啊,敵人都能堅持戰鬥,身為特殊材料製造出來的gc主義戰士,還有什麼不能克服的困難嗎?難道他們還不如帝國主義的走狗?再說了,特殊材料的gc主義戰士有的是。前面打光多少,後面就有多少補充進來,就算拿人命耗也能把敵人給消耗光了!

    ……

    彭d懷背著手站在巨幅的中印邊境東段地區的地圖前面,沉默許久一直不說話。在他的周圍,是接連不斷響起的電話鈴聲,下達命令或是詢問情況的聲音。但是這位彭大將軍似乎一點也不受干擾。只是靜靜的在思考著什麼。他之前的部署好像又一次落空了,布柳赫爾不愧是這個時代最傑出的軍事家。一眼就看出了在英帕爾地區決戰對印度紅軍極為不利。所以印度紅軍的攻擊重點始終擺在喜馬拉雅山區,哪怕每天都有上萬人戰死病死,都沒有任何動搖。這種不惜人命的消耗戰代價雖然高昂,但是效果還是有一些的。

    從7月初到現在,喜馬拉雅戰役已經打了半個多月,第3山地軍雖然憑借有利地形給對手以巨大殺傷。但是自身的損失和消耗也越來越大!雖然中國國防軍同樣有著充足的兵員,但是習慣在喜馬拉雅山這種高海拔環境中作戰的後備兵員卻非常有限。畢竟現在整個**省的人口還不到100萬,青海省稍多一些,也只有兩百多萬。支撐第3山地軍和第36山地軍已經有些困難了,再要讓青藏兩省源源不斷的提供後備兵也不大現實。而從平原地區征招來的兵。如果不經過長時期的訓練和環境適應性訓練就送上戰場的話,恐怕會出現大量的非戰鬥減員……當然。非戰鬥減員對彭d懷這種見慣了殘酷戰爭場面的大軍統帥來說也不算個事兒。但是南京國防部要求緬甸方面軍盡向印度發起進攻的電報,彭大將軍卻不能視。他知道常瑞青是很少直接干涉前線指揮的,現在發電催促緬甸方面軍進兵顯然是有些什麼特殊原因的,作為方面軍統帥的彭d懷現在只得改變原有的作戰計劃,提前拉開侵略印度的序幕了。

    不過,這場侵略戰爭顯然很不好打!

    在地圖上面,印度紅軍最的兵力部署情況已經詳細標注出來了,這是空軍和情報部門偵察得出的結果,並不是十分正確。印度東北方面軍的十五個集團軍,印度喜馬拉雅集團軍群的八個集團軍(包括一個印度支那軍的番號密佈在印度東北的那加地區、東孟加拉地區和喜馬拉雅山南麓地區。擺在那加地區的是印度東北方面軍的部隊,全都是呈防守態勢,擺在從英帕爾通往達卡和加爾各答的幾條關鍵道路上面。加爾各答以西的情況不明,不過彭d懷可不認為布柳赫爾沒有在那裡部署重兵。在他看來,印軍在喜馬拉雅山一線的進攻雖然兇猛,但是投入的部隊都不是精銳。說的難聽一些就是炮灰部隊,所以印軍喜馬拉雅集團軍群的進攻應該是佯攻!而擺在英帕爾通往達卡、加爾各答道路上的部隊應該也不是精銳。用炮灰部隊消耗對手的兵力,把精銳放到最後用來反擊本來就是大縱深防禦作戰的精髓。布柳赫爾在中東不就是這麼玩的?

    估計真正的精銳部隊應該擺在胡格利河以西,肯定都是久經考驗的印度gc主義戰士,就不知道有沒有蘇聯裝甲部隊了?第二次中東會戰中的蘇聯裝甲部隊在胡賴斯戰役中可是大放光彩來著!不知道會不會被布柳赫爾帶來印度?

    在敵情還沒有完全摸清楚的情況下,彭d懷可不敢隨便下定揮軍進攻的決心。雖然總參謀部下達了採取敵後登陸作戰的建議,爭取在印度西海岸的平原地區以海陸空配合的大規模會戰殲滅印度紅軍主力。但是美英不是在波斯灣打過一次大規模的海陸空配合作戰嗎?結果還不是讓印度和蘇聯空軍打得土頭灰臉。兩艘美國航空母艦現在還在仰光港大修呢!現在還是要謹慎,對付布柳赫爾這樣的大軍事家。寧願穩紮穩打的「結硬寨、打呆仗」,也不要想什麼出奇制勝。不過這個呆仗真不是那麼好打的,打敗孟加拉地區的一百多萬印度紅軍或許沒有多難。可是打完以後呢?中國的目標並不是佔領印度,不是把印度變成大中華聯邦的一部分,然後帶領印度人民實現共同富裕!

    中國的戰略目標是迫使印度gcd求和,同時還要將印度西北從印度版圖上分裂出去,成立一個或兩個親中國的m斯林國家。可印度gcd又怎麼會接受這樣的戰爭結局?如果他們不惜一切要打下去,中國又該怎麼收場?發動一場戰爭容易。可是要結束一場戰爭並不容易!特別的這場戰爭的對手還是gcd……

    他身後傳來了方面軍參謀長潘文釗中將皮鞋響亮的聲音,彭大將軍從自己的思緒當中被驚醒。轉過了頭看著常瑞青的這個小舅子。這個中央軍校第一期畢業,中國的第一代裝甲兵指揮官現在已經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將領了,如果不是在印度耽誤了兩年,而是在中亞和西伯利亞戰場任職的話,現在大概早就掛上上將軍銜了吧?白崇禧的那個參謀長劉明昭早就是上將了,還擔任了中亞方面軍的南線總指揮。入侵印度(阿富汗西北的作戰就是他在一線指揮,估計再打幾場勝仗就該升大將了,當元帥恐怕也是時間問題。還有那個林祚大,只是中央軍校六期的資歷,不久前也升任了上將,在出任阿拉伯帝國陸軍總參謀長的同時還擔任中國中東軍團司令官。大將、元帥也是早晚的事。同他們比起來,背景深厚資歷也不差的潘文釗的確是官運不濟了。不過彭大將軍卻覺得經過這兩年堪稱「逆境」的磨練,現在的潘文釗倒是有了一些沉穩的大將氣度,將來沒準會被常瑞青委以重任的。

    潘文釗的眉頭也像彭d懷一樣緊緊的鎖著。他低聲地朝彭d懷匯報:「總司令,英國人剛剛宣佈將從孟買撤退了。英國印度總督府也同時取消,看來英國人已經完全放棄印度了。印度gcd主席魯易今天上午在印度德裡共和國宮廣場發表演說。聲稱一定要解放錫蘭島、解放英帕爾。」他又遞給彭d懷一份總參謀部轉來的情報匯總,低聲道:「總參的情報摘要,您先看看。國家情報局從德國人那裡得到的可靠消息,印度紅軍在過去幾個月裡,向中東戰場派遣了最少400萬軍隊,而且每個月還向蘇聯派出60萬兵,這些印度兵都被蘇聯人當成炮灰使用在一線和德國人激戰,損失非常慘重……總參估計,印度人每個月在中東和蘇德戰場上的損失已經超過了60萬,如果中東戰場的大戰再度展開,這個數字很可能超過100萬!

    此外,他們在印度西北和喜馬拉雅山兩個戰場上的損失也很大,其中喜馬拉雅山戰場上,印軍每天的損失可能達到8000到10000人!

    另外,通過對各個戰場上俘虜的印軍官兵的審訊,還可以確定,印度國內的食品供應已經出現了困難,因為徵兵太多,印度農村已經出現了勞動力短缺,大量土地拋荒,1934年的冬小麥播種面積比1933年至少減少了20%,今年的春播也遭受了嚴重影響。

    所以總參認為,如果可以在今年秋收之前將戰火燒到印度的糧倉旁遮普地區,印度在1936年一定會遭遇特大饑荒,這樣我們就能用最小的代價打敗印度了……」

    「特大饑荒?趙胖子想把印度人都餓死嗎?」彭d懷驚訝地看了潘文釗一眼,接過了那份總參的情報摘要,匆匆瀏覽了兩眼冷冷地道:「好一個趙又霖,他這哪裡是情報摘要,明明就是給我和白健生支招,而且給還我們支了一個天底下最最陰損的損招……如果順著他的意思,我們現在就應該進攻那加地區和東孟,同時再在印度西海岸發動登陸作戰,擺出一個圍殲布柳赫爾集群的姿態。中亞方面軍那頭則暗中集結重兵,表面上維持平靜,等到我們和布柳赫爾在印度東北打得難解難分時再突然出手,攻入旁遮普地區,只要在旁遮普秋收之前打進去,然後一把火把地裡面的糧食都燒光就萬事大吉了!印度gcd就會亡國亡黨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