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鐵血大民國

正文 第第二次土改 文 / 大羅羅

    「辦法是好辦法,」張君勱思索了好一陣子,又搖搖頭道:「只怕在執行的過程中會有人趁機囤積土地啊,那些大資本家可都是非常有錢的,身價億萬的都不在少數,如果他們要出來和小農爭利的話,只怕會……」

    「那還不容易,設立一個人均土地持有上限不就行了?最多不超過1000畝,超過這個數字就不允許再購買土地了。總理,您看可不可以?」汪精衛立馬就給常瑞青支了一招。

    常瑞青笑道:「上限肯定要設,不僅農業用地要設上限,八大都會裡面的私人購地也要有個上限。不過君勱先生也不要對商人投機土地的事情太過憂慮,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嘛,咱們大中華聯邦的現在最不稀的大概就是土地,而最稀缺的應該就是資本了。再過一陣子就要大舉發賣公產,包括原先的公營企業還有蘇聯、日本、南洋聯邦地面上的公產都會列入發賣之列。比起中亞、西伯利亞的荒地,那些工廠、礦山、鐵路、碼頭恐怕才是真正吸引商人眼球的優質資產?」

    張君勱點點頭,常瑞青講得不錯,中國現在還不就是地多嘛!誰吃飽了撐的到中亞、西伯利亞去囤地?那裡有一兩千萬平方公里,要是能炒起來才是見鬼了呢!不過八大都會的地肯定會漲,等土地兌換券出來後自己一定要想辦法收一點,然後在南京、上海置辦一點產業……

    不過汪精衛好像想到了什麼,兩撇眉毛漸漸地擰了起來:「總理,咱們這麼搞好像是在促進土地兼併,黨內不會有反對意見?」

    他說的黨內自然是指中國gcd了,雖然「永佃永息制」土改是潘玉成想出來,由常瑞青全力推動的,一開始和中g沒有太大關係,可是後來不知道怎麼搞的就成了中g農業政策的核心了。當然中g黨內不是沒有人提出過不同的農業政策,比如毛zd、李d釗這些比較左一點的中g領袖就提出過要試點農業集體化。而常瑞青和陳獨秀也提出過要搞資本主義農場,不過都是口號多於行動,並沒有真正付諸實踐。而到了25年以後,中國經濟開始步入工業化快車道,農村問題也就漸漸淡出了中g高層的視線,直到最近才因為國家領土的大幅擴張而變成熱點問題。但是通過幾次黨內高層的碰頭會,汪精衛知道包括毛zd、李d釗、周e來、宋慶齡、廖仲愷在內的黨內重量級人物。全都是反對土地兼併的。他們都主張將新領土上面的可耕地比較平均地分配給全國的農民,以便提升每一戶農戶擁有土地的平均面積,另外還要出台遏制土地流動的法律,以避免土地向少數人集中。

    而常瑞青對這些意見也是知道的,他聞言微微點頭道:「稍後會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土地問題,這次不僅僅是討論新領土上耕地的分配。而是要檢討我們過去一直執行的土地政策,要來一次二次土改,將限制土地流動和集中的政策一併掃除。農村必須建立起市場經濟,土地必須成為可以流動的生產資料。」

    孫月薰隨後又提出兩個問題,她蹙著秀眉問:「先生,這個土地兌換券要什麼時候開始派發?那些……南洋和日本本土的國民能不能領到兌換券?」

    這話問的就沒有什麼底氣,一旁的張君勱擺了擺手道:「當然不能分了。哪裡有戰敗國的國民領戰勝國國民的戰利品的道理?」

    「哦。」孫月薰點了點頭,這個問題是這段時間大東亞共榮會內部的熱門話題,不過孫月薰卻一直沒敢在常瑞青面前提起,直到今天才怯怯地問了一句,聽到張君勱的回答也沒有敢分辨,那些日本本土的和族人不就是戰敗國公民嗎?現在被中國國防軍蹂躪了也不敢吭聲,哪裡還敢想要分配中亞、西伯利亞的土地啊?所以大東亞共榮會內部討論下來的意見也是不給分……或者說這個問題要淡化再淡化,最好誰都別提。免得鬧心。

    「給他們派一份就是了!」常瑞青呵呵一笑,卻給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他笑了笑,接著往下說道:「大東亞統一戰爭不是國戰而是內戰,是我們聯邦政府同日本gcd之間的內戰,而所有的日本國民自1924年的《中日合邦條約》簽署後起就是聯邦公民了,他們當然有資格領取土地兌換券了。」

    張君勱和汪精衛的臉色都有些陰沉。他們代表的國家社會黨和gcd肯定會因為常瑞青的這個舉措失去一點民意支持度的——當然這兩個黨可不敢和常大偉人搞切割,要不然就別想在中國政壇上混了。孫月薰則是喜出望外,這個政策對她的大東亞共榮會來說無異於政治大紅包啊!

    不過常瑞青的話還沒完,他又說道:「大東亞共榮會還應該負起更多的幫助日本民眾的責任來。在大東亞統一戰爭和世界大戰中,日本本土遭受了極大的摧殘,日本軍民的傷亡也極重,特別是青壯年男子死傷太多……還遺留下來數以千萬計的婦孺生存艱難。共榮會應該制定一個計劃,幫助她們在八大都會安家,尋找工作,開始新的人生。可以讓她們聯合起來用土地兌換券購買八大都會的土地,再由和族財閥捐款助建一些樓房,再幫她們找一下工作,這樣她們在八大都會也能有一份產業有些收入,將來要嫁人也能容易一些。」

    嫁人!?

    張君勱和汪精衛互相看了對方一眼,心道:「常大總理果然沒對日本人按什麼好心,這是要用八大都會的房子把日本本土上面比較能生育的女人都勾引到中國,還給她們預備好了嫁妝……好像就怕她們嫁不出去似的!可這些日本女人到了八大都會要嫁人還能嫁給誰?當然是中國男人了!如果在未來幾年能有五六百萬日本女人跑到中國嫁人,那麼二三十年後,和族人的數量就會減少1500萬到2000萬!對於一個總人口不過7000多萬(包括中國和族)的民族來說,這意味著什麼用屁股想都是能明白的。」

    常瑞青停頓了一會兒,再開口後話題仍然還是圍繞著日本,他說:「另外,日本民國山地重多,平原狹小,最大的關東平原只有約10000平方公里,總的平原面積只佔日本民國總面積的百分之十幾,實在容納不下幾千萬人口,而且就算是日本的平原地帶也時刻遭受著地震和海嘯的威脅,附近又沒有什麼儲量豐厚的重工業資源,所以只能用來發展農業。」

    張君勱和汪精衛邊聽邊想:「常大總理還是嫌日本人口太多太集中?在戰後遷出五六百萬日本婦女還不滿足,還打算把日本山區的民眾也遷移到中亞或西伯利亞去?」常瑞青接下去的話證實了他們的猜測,他提出:「君勱,我們應該將居住在日本列島山地並且從事農業的和族公民遷往更適合居住的地區,可以在中亞、西伯利亞、南洋等地選擇一些這樣的地區。」他又頭看看孫月薰:「小美,共榮會方面能不能全力支持配合我們?」

    面對常瑞青的提問,孫月薰遲疑了一下,還是點了點頭:「先生,遷移人口當然沒有問題,不過這樣一來日本列島的人口會否太少?日本民國的經濟如果想要發展,一定數量的人口也是必須的……」

    日本民國雖然還沒有完全平定,但卻早就被大東亞共榮會視為自己的地盤了,如果日本民國的人口過少,在聯邦議會裡面的代表權自然也會相應減少,這就事關到共榮會的黨派利益,孫月薰也就不得不稍稍爭取一下了。常瑞青看出了她的想法,笑著開導道:「小美,你的眼光要放長遠一點,聯邦的人口是流動的,如果日本民國的生存環境較聯邦其他地方惡劣,那裡的人口肯定會遷移出去,反之日本民國的經濟發展起來了,勞動者和商人可以在那裡賺到更多的錢,自然會有人移居到日本民國,所以共榮會應該將主要精力放在日本民國的戰後重建上面。我想共榮會可以動員一批和族資本家回日本民國投資,日本民國臨時政府也可以將接收過來的工業企業先行租賃給願意在日本民國投資的資本家……實際上日本民國的工業基礎還是非常不錯的,特別是鋼鐵和造船工業還有石化工業都非常發達,只要好好利用一定能夠發展起來的。」

    孫月薰和張君勱幾乎同時點頭,其實日本的重工業基礎地區不錯,鋼鐵年產能有700多萬噸,造船工業的年產能也有幾百萬噸,超過中國本土一倍有餘,石化工業的年加工能力也達到200萬噸原油,此外日本本土的航空工業、機械工業都有一定的基礎,在某些方面還不弱於中國。如果能盡快將這些產能利用起來,日本經濟沒準會很快恢復,到時候自有大批的大陸移民過去找工作,這樣日本民國的人口不就又能增加了……。(.)m閱讀。)9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