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鐵血大民國

正文 第911 現代化就是城市化 文 / 大羅羅

    「有了這幾項優惠政策,農業合作社應該可以很快被大中華聯邦的農民所接受吧?」常瑞青微笑著問了一句會議室裡的眾人,大家都紛紛點頭。就目前聯邦政府的財力來說,常瑞青給出的這幾項優惠已經是非常到位了。

    常瑞青又把目光轉向了毛zd和周e來,他微笑道:「總統,e來,合作社的事情,內閣將會全力推進,但即便是實行了合作化,土地集中和城市化的趨勢還是不可避免的。實際上農業合作社本身也要建立在土地集中的基礎上,你們說是不是啊?」

    「總理說得很對,」毛zd淡淡地笑了下,他明白常瑞青的意思。「我看總理提出的二次土改方案在原則上也是可行的,e來,你說呢?」

    「是的,從美國農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傳統的小農生產的確是沒有競爭力的,一旦資本主義大農場在中亞和西伯利亞出現,東部地區的小農經濟很快就會分崩離析,這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不是我們應該抗拒的。」周e來緊了緊濃眉:「我們現在所推行的農業合作社其實也是農業產業化的一種模式,但是將來是否可以同美國式的資本主義大農場競爭都很難說,就更別提東部的億萬小農了。」

    說到這裡周e來忍不住歎了口氣,似乎對必將要崩潰的小農生產頗為惋惜,陳獨秀也歎息一聲:「先進的生產力在其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必將摧毀落後的生產力。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在過去的近20年裡,隨著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原有的手工業生產也出現了大規模萎縮。被更先進的大工業所取代了,這樣的情況也必然在農業生產當中出現。而我們能做的,只有盡可能讓這個過程不對社會的穩定產生衝擊。」

    「不,不會產生什麼衝擊的。」常瑞青笑著擺擺手:「在大農業生產取得小農經濟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全力推動城市化,其實我的第二次土改真正的看點不是促進土地集中,而是吸引農民進城。」

    說到這裡。常瑞青的神色略微有些得意,他可是個「歷史過來人」,知道另一個時空中國的城市化遇到的種種難題。直到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仍然沒有找到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城市化道路。而在這個時空,現在僅僅是1936年,他這個中國總理就已經找到了一個城市化的辦法了。

    「城市化的辦法就是重點發展超大城市。幫助而不是阻止農民進入超大城市生活就業。而且還要讓人民,包括農民、工人在超大城市安家置業,而農民進城安家置業這件事情本身,就將大大拉動我國房地產業的發展。」

    大家聽到「房地產業」這個詞兒都同時愣了一下,現在召開的中g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座的諸位除了常瑞青都是不會做生意的,當然也不知道房地產的生意能做到多大,更不敢想像後世的土地財政……

    看到大家都不大明白。常瑞青接著開始描繪中國房地產的春天。「同志們,既然大家都認為。大農業取代小農業已成必然,那麼你們也應該知道,大農業所需要的勞動力遠遠少於小農業。如果東部地區最終都發展成農業合作社,西北地區都發展成美國式的大農場,那麼全國還需要多少農民呢?恐怕有1.5億就足夠了吧?而現在我們有多少農民呢?將近5個億!這也就是說,在未來的20年甚至是15年內,就將有最少3.5億人進入城市。唔,這個數字肯定不止,因為我們的人口還在以較快的速度增加。20年後可能達到13億!」

    說到13億這個數字,常瑞青的眉頭微微皺了一下,在座的其他中g高層卻眉開眼笑,似乎誰也不認為13億甚至是更多的人口會成為一個問題,畢竟眼下的大中華聯邦可是真正的地大物博。

    但有後世經驗的常瑞青卻知道,人口增長固然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可是過多的人口也將加大對資源和土地的壓力。雖然這個時空的大中華聯邦的土地和資源好像都是世界第一,不過讓6.8億人口平均一下,可就遠遠比不過美德英人民了。而且由於現在中國的城市化率較低,因此人口出生率比美英德等國高了不知道多少,如果不能盡快提高城市化率,未來中國的人口峰值突破20億都是有可能的!

    常瑞青嗯了一聲,繼續往下說道:「如果20年後我國的人口總數達到13億,而農村人口保持在1.5億的話,我們的城市人口就將達到11.5億。而且其中的60%到70%將會生活在以八大都會為核心的城市群當中。」

    「什麼?11.5億的70%可是8.05億人啊!那麼多人生活在8個大都會中?也就是說每個大都會都會有1億居民!?」周e來掰著手指頭算了算,第一個就提出異議了。「總理,縱觀東西洋各國,何時有過居民超過1000萬人的城市?要讓一個城市的居民達到10000萬豈不是在開國際玩笑啊?」

    常瑞青笑了笑道:「翔宇的這個話我可不贊成,我們的八大都會有多少人不在於東西洋各國的城市有多大,而是在於八大都會的面積有多大。目前八大都會的可利用的土地面積之和大約有35000平方公里,這個數字是不包括水域和山地的,也就是說都是可以建設成市區的。」

    「那也安置不了8億人啊!」毛zd也附和道:「就算把35000平方公里全都建設成市區,每個平方公里能放多少人?不會超過10000吧?能放4億人就頂天了。」

    常瑞青點點頭,接著他的話往下說道:「總統,我的意思是將來會有7億到8億人口居住在以八大都會為中心的城市群當中,到時候,上海到南京之間,廣州到香港之間,北京到天津之間,還有武漢三鎮的周圍,還有大半個遼東半島,都會遍佈人口集中的城市。這些城市群的總面積肯定會數倍甚至十倍於八大都會,用來安置7億到8億人口是綽綽有餘的。當然人口聚集是有一個過程的,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內完成。即使我們用第二次土改來推動,恐怕也需要10到20年才能完成這一過程。而這段時間當中,也會有大量同城市基礎建設和房地產業相關聯的產業得到蓬勃發展,會產生出數以億計的就業機會。在未來進入八大都會的原農業人口,一方面會在政府二次土改政策的幫助下在城市活動住房,一方面又會從住房和城市建設的相關產業當中找到工作,這將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現在八大都市的房價好像不便宜吧?農民有可能負擔得起?」陳獨秀搖搖頭表示懷疑,他對普通農民的財力是再清楚不過,辛勤勞作一年,能夠維持溫飽已經不易。即使進入城市,也是兩手空空,如何能承擔八大都市高昂的房價?

    「仲甫先生,八大都市的房價是很便宜的!」常瑞青無奈地搖搖頭,同這些腦子裡面沒有生意經的gcd人討論房地產的確夠累人的,這個陳獨秀口中不便宜的房子一定是他住的花園洋房,根本不是農民和工人所需要的單元房。

    接著他歎了口氣,就開始詳細向在座的諸位描繪起了未來中國房地產業發展的美好前景——前景當然是美好的,未來有超過10億人口要進入城市生活,如果按照四口之家一套住房來計算,就需要2.5億套住房,當然實際上的需求肯定超過2.5億套,沒準能達到3億套甚至是4億套——大中華聯邦是不會搞什麼房地產限購的,3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擺在那裡,還滿足不了人民群眾對房地產的熱愛?而且各地方政府還需要房產持有者所繳納的地產稅來搞建設呢!

    所以常瑞青的房地產政策,實際上就是放開了買,放開了造,是沒有什麼耕地紅線的。且不說中亞、西伯利亞有那麼多土地可以種地,就說把人口集中到大城市後,原來鄉村的住房不就可以推倒種地了麼?難道人口進入大城市會比在鄉村佔有更大的住房面積?

    未來大量的住宅需求,再算上城市商業、工業、辦公物業的建設,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都市圈交通的大建設,由城市化所帶來的建設需求和地產需求加在一塊兒怎麼都不下10萬億!而由這些需求拉動的鋼鐵、建材、建築行業大發展所帶來的經濟增長同樣是個天文數字。

    所以說,大中華聯邦的現代化其實就是城市化,只要以八大都會為中心的一系列都市群都建設起來了,大中華聯邦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發達國家了。

    眾人聽得目瞪口呆,都覺得常瑞青說的很有道理,卻又難以置信。周e來算是熟知地方建設之人,此刻聽常瑞青這一番話,也覺得似乎置身雲霧之間,無比美好的前景就在眼前,卻又難以觸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